笔趣阁 www.bqg.la,挽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正月十四日,丹徒城下。
一队铁甲骑兵自丹徒城中冲出,手持各色兵器一路高声驱赶着挡在前面的行人,客商。
他们是为身后的贵人清出道路,防止闲杂人等冲撞朝廷命官威仪。
为了让庶民们能及早回避贵人车架,骑兵们还大声吆喝:“司空来!司空来!”
使他们老远便可听见,谓之“喝道”,又称“清道”。
熟悉规矩的民众见这阵仗已然知晓是何人出行,连忙退到官道两侧,或拜倒在地不敢抬头,或下马紧紧牵住缰绳,躬身埋首作揖。
紧随清道骑兵其后的便是手持各式旗帜,仪扇的步行侍从。
再随后是营伎,乐伎一共十余人,分别演奏琵琶、箜篌、萧笛、腰鼓、大鼓等乐器,彰显车架主人的。
舞伎一共八人,分列两行,挥袖起舞,统一和谐。
其后是两名牙门将骑马各执旌节,以手中牙旗表明来人身份——“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兼润州刺史浙江西道观察处置等使曹”。
在仪仗车马两厢还有全身披甲,手持丩字戟的将士遮道,防止有人冲撞曹确的车架。
而在队伍正中乘坐车架的便是他们护卫的贵人:
润州刺史,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浙西观察处置使,江南地区此时唯一的正一品大员——曹确。
此时他的卤薄正簇拥着他向着丹徒城外的码头而去。
到了码头处,栈桥两头则有两排持刀卫士,戴缬花帽,穿衩衣、白袴、乌靴,或穿绢甲,腋下持陌刀,乃是所谓的“银刀官”,充作威仪。
卤簿在秦汉时期只有皇帝才能使用,后来逐渐推广及于公卿百官,卤薄的含义也就约等于仪仗队。
上文中此类执掌仪仗的人员称为“威仪”,通常亦称作导从驺从。
其人员依百官品秩的尊卑各有多少。
大体上官位愈高,驺从也愈多,稍次者则依例减少。
而身为官员顶点的正一品司空,尚书省前任左仆射的曹确,他出行时的卤薄在当世仅仅次于天子和寥寥数人而已。
当然曹确此刻并未心情去关注被润州牙军和自己的仪仗屏退在官道两侧的吏民,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先前由润州部将,授勋骑都尉的苏存璟命人送来的消息上:
那便是顾柯借乘船至润州赴宴诱杀浙西盐枭功成,推广盐法改制的最后障碍已经被扫除。
自两年前出镇浙西以来,他无时无刻不在为盐政的败坏而焦心。
早在他在朝廷任户部尚书判度支时,就向李漼多次建言要重振盐铁转运,恢复漕运,革除弊政,贬斥优伶。
但李漼无动于衷,依旧游宴挥霍,每年向各地州郡摊派的两税额度越来越高,除去军需,大半都白白浪费在李漼的各类宴会和对优伶的赏赐中。
李漼甚至将那作了《叹百年曲》的伶官李可及封做武官,从最初的都都知,很快得到加官晋爵,官至威卫将军。
只因他在同昌公主的葬礼时将这首乐曲编成舞蹈,取出皇宫内库的珠宝,做成各种首饰,让舞者数百人穿戴珠翠盛妆表演。
又用宽大的绸子八百匹,当作地毯并画上鱼龙花纹,作为布景。
此后更是为迎合李漼对佛教的痴迷,在安国寺表演《菩萨蛮舞》,状如飞天真佛,讨得了李漼的欢心。
如此逢君之恶的行径让曹确难以忍受。
当时鲜少有人敢说李可及的不是,曹确却坚持上奏,以贞观年间和文宗时期的旧事奉劝李漼,授予李可及别的官职。
但李漼不听从他的劝告,曹确的多次上表劝谏,最终也只换来了李漼的疏远,遭到明升暗降,被剥夺了宰相之位,发配到浙西地方任观察使。
《旧唐书》史臣曰:“杨、刘、曹、毕诸族,门非世胄,位以艺升,伏膺典坟,俯拾青紫。”
曹确与毕??都因擅长儒术得以进用,拜相后廉洁俭朴、贞洁艰苦,在士林都有雅望,君子称道之,称为“曹、毕”。
可以说是对曹确和毕??这两位出身寒微,精通儒学和政务的贤相最好的评价。
然而他们的努力也难以挽回李漼愈发失控的享乐欲望给大唐朝廷的财政带来的巨大破坏。
李漼亲政以来的十三年,一共已经换了十多位宰相,除去曹确和毕??一心为国以外,余者几乎都说不上是名副其实。
能够获封宰相者不是门荫便是裙带或是朋党,如韦保衡,如路岩,如杨收,如萧仿,如王铎,如刘邺,当真是暗无天日。
但与已然去世的毕??相比,曹确还没有放弃这种尝试。
至少在他咽气之前,他绝不会坐视朝廷愈发危急的财政状况走向彻底崩溃。
在他担任浙西观察使期间,谁能让浙西盐税收入恢复到会昌年间的水平,他就会给予自己权力之内最大限度的帮助。
原本他打算兵行险招,借苏龠被诬一案,扳倒苏州监军使兼嘉兴巡盐监使刘忠爱,顺势将浙西境内最大的盐监收归自己掌控,以恢复刘晏时代的盐政管理水平。
但顾柯的到来以及他提出的“改煮为晒”的设想让曹确有了别的路可选。
毕竟如果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曹确也不愿跟宦官们发生这样激烈的直接冲突。
文宗时甘露之变的惨烈他曾亲眼目睹,而甘露之变三十余年后的今天,“北司”更是早已彻底压倒了“南衙”。
其实就算顾柯不来,曹确大概率也不会当真遂了苏龠的愿跟监军使刘忠爱翻脸。
直接对一镇监军使发难不仅风险极大,还很容易开了恶例之先,万一引得诸多藩镇纷纷效法,那曹确自己就做了始作俑者,属实是智者不为。
当然这些对曹确而言也已经不再重要,顾柯在盐法改制上的势如破竹给垂暮之年的他带来了许久未见的希望之光。
曹确心里清楚,即便有了这样的成果佐证,他发往朝廷的表文应该也不会得到盐铁转运使刘邺的采纳。
但他还是抱有一线希望,故而还是上表向朝廷请求参照此法改革盐政。
在曹确的仪仗刚刚进入码头范围时,李缯,顾柯和罗隐三人所乘的舫船也刚好停靠在了码头上。
眼尖的顾柯见不远处的华贵车... -->>
正月十四日,丹徒城下。
一队铁甲骑兵自丹徒城中冲出,手持各色兵器一路高声驱赶着挡在前面的行人,客商。
他们是为身后的贵人清出道路,防止闲杂人等冲撞朝廷命官威仪。
为了让庶民们能及早回避贵人车架,骑兵们还大声吆喝:“司空来!司空来!”
使他们老远便可听见,谓之“喝道”,又称“清道”。
熟悉规矩的民众见这阵仗已然知晓是何人出行,连忙退到官道两侧,或拜倒在地不敢抬头,或下马紧紧牵住缰绳,躬身埋首作揖。
紧随清道骑兵其后的便是手持各式旗帜,仪扇的步行侍从。
再随后是营伎,乐伎一共十余人,分别演奏琵琶、箜篌、萧笛、腰鼓、大鼓等乐器,彰显车架主人的。
舞伎一共八人,分列两行,挥袖起舞,统一和谐。
其后是两名牙门将骑马各执旌节,以手中牙旗表明来人身份——“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兼润州刺史浙江西道观察处置等使曹”。
在仪仗车马两厢还有全身披甲,手持丩字戟的将士遮道,防止有人冲撞曹确的车架。
而在队伍正中乘坐车架的便是他们护卫的贵人:
润州刺史,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浙西观察处置使,江南地区此时唯一的正一品大员——曹确。
此时他的卤薄正簇拥着他向着丹徒城外的码头而去。
到了码头处,栈桥两头则有两排持刀卫士,戴缬花帽,穿衩衣、白袴、乌靴,或穿绢甲,腋下持陌刀,乃是所谓的“银刀官”,充作威仪。
卤簿在秦汉时期只有皇帝才能使用,后来逐渐推广及于公卿百官,卤薄的含义也就约等于仪仗队。
上文中此类执掌仪仗的人员称为“威仪”,通常亦称作导从驺从。
其人员依百官品秩的尊卑各有多少。
大体上官位愈高,驺从也愈多,稍次者则依例减少。
而身为官员顶点的正一品司空,尚书省前任左仆射的曹确,他出行时的卤薄在当世仅仅次于天子和寥寥数人而已。
当然曹确此刻并未心情去关注被润州牙军和自己的仪仗屏退在官道两侧的吏民,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先前由润州部将,授勋骑都尉的苏存璟命人送来的消息上:
那便是顾柯借乘船至润州赴宴诱杀浙西盐枭功成,推广盐法改制的最后障碍已经被扫除。
自两年前出镇浙西以来,他无时无刻不在为盐政的败坏而焦心。
早在他在朝廷任户部尚书判度支时,就向李漼多次建言要重振盐铁转运,恢复漕运,革除弊政,贬斥优伶。
但李漼无动于衷,依旧游宴挥霍,每年向各地州郡摊派的两税额度越来越高,除去军需,大半都白白浪费在李漼的各类宴会和对优伶的赏赐中。
李漼甚至将那作了《叹百年曲》的伶官李可及封做武官,从最初的都都知,很快得到加官晋爵,官至威卫将军。
只因他在同昌公主的葬礼时将这首乐曲编成舞蹈,取出皇宫内库的珠宝,做成各种首饰,让舞者数百人穿戴珠翠盛妆表演。
又用宽大的绸子八百匹,当作地毯并画上鱼龙花纹,作为布景。
此后更是为迎合李漼对佛教的痴迷,在安国寺表演《菩萨蛮舞》,状如飞天真佛,讨得了李漼的欢心。
如此逢君之恶的行径让曹确难以忍受。
当时鲜少有人敢说李可及的不是,曹确却坚持上奏,以贞观年间和文宗时期的旧事奉劝李漼,授予李可及别的官职。
但李漼不听从他的劝告,曹确的多次上表劝谏,最终也只换来了李漼的疏远,遭到明升暗降,被剥夺了宰相之位,发配到浙西地方任观察使。
《旧唐书》史臣曰:“杨、刘、曹、毕诸族,门非世胄,位以艺升,伏膺典坟,俯拾青紫。”
曹确与毕??都因擅长儒术得以进用,拜相后廉洁俭朴、贞洁艰苦,在士林都有雅望,君子称道之,称为“曹、毕”。
可以说是对曹确和毕??这两位出身寒微,精通儒学和政务的贤相最好的评价。
然而他们的努力也难以挽回李漼愈发失控的享乐欲望给大唐朝廷的财政带来的巨大破坏。
李漼亲政以来的十三年,一共已经换了十多位宰相,除去曹确和毕??一心为国以外,余者几乎都说不上是名副其实。
能够获封宰相者不是门荫便是裙带或是朋党,如韦保衡,如路岩,如杨收,如萧仿,如王铎,如刘邺,当真是暗无天日。
但与已然去世的毕??相比,曹确还没有放弃这种尝试。
至少在他咽气之前,他绝不会坐视朝廷愈发危急的财政状况走向彻底崩溃。
在他担任浙西观察使期间,谁能让浙西盐税收入恢复到会昌年间的水平,他就会给予自己权力之内最大限度的帮助。
原本他打算兵行险招,借苏龠被诬一案,扳倒苏州监军使兼嘉兴巡盐监使刘忠爱,顺势将浙西境内最大的盐监收归自己掌控,以恢复刘晏时代的盐政管理水平。
但顾柯的到来以及他提出的“改煮为晒”的设想让曹确有了别的路可选。
毕竟如果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曹确也不愿跟宦官们发生这样激烈的直接冲突。
文宗时甘露之变的惨烈他曾亲眼目睹,而甘露之变三十余年后的今天,“北司”更是早已彻底压倒了“南衙”。
其实就算顾柯不来,曹确大概率也不会当真遂了苏龠的愿跟监军使刘忠爱翻脸。
直接对一镇监军使发难不仅风险极大,还很容易开了恶例之先,万一引得诸多藩镇纷纷效法,那曹确自己就做了始作俑者,属实是智者不为。
当然这些对曹确而言也已经不再重要,顾柯在盐法改制上的势如破竹给垂暮之年的他带来了许久未见的希望之光。
曹确心里清楚,即便有了这样的成果佐证,他发往朝廷的表文应该也不会得到盐铁转运使刘邺的采纳。
但他还是抱有一线希望,故而还是上表向朝廷请求参照此法改革盐政。
在曹确的仪仗刚刚进入码头范围时,李缯,顾柯和罗隐三人所乘的舫船也刚好停靠在了码头上。
眼尖的顾柯见不远处的华贵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