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要想富先修路!打架也是一样的! (2/2)
笔趣阁 www.bqg.la,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的秦直道上拓宽而来的。
眼见着朱高煜既没有出言打断,也没有收回之前要修建直道的旨意,一众朝臣们愈发的激动了。
而一些之前还在观望的大佬们,也终于开始下场了。
这不,户部尚书赵彬就当先站了出来。
“殿下,臣有本奏,户部得殿下支持,于东瀛得了一笔浮财,税务院的商税开征也确实一改户部往日里拮据的场面。”
“可臣还是得实话实说,若是要户部支撑起在全国修建直道这等惊世骇俗的工程,户部力有不逮!”
“毕竟现有的国库存银每一笔都是有去路的,每年的官员俸禄、各地营造还有应急用的赈灾款,这都是需要户部一笔笔核算的。”
“臣恳请殿下收回成命,待户部再宽裕一些后,再行此事!”
大佬就是大佬,劝谏的就是不一样。
他没说修直道不好,而是明确说了,眼下钱不够,你晚点修去呗。
其实这话还一个意思,你若是能跟蓝玉在东瀛干的那样,再弄到一大笔意料之外的进账,那你爱怎么修怎么修,户部绝不阻拦。
其他朝臣,眼见着连户部的部堂都下场了,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赶紧上啊,不然风头都让大佬们出了。
“殿下,此等工程劳民伤财啊!”
“殿下想想当年的隋炀帝,他好大喜功之下修建的大运河,如今咱们都还在用,可实际上呢,硬生生把隋朝的老底子都砸进去了啊!”
“殿下,咱们慢慢来不要紧的,何必动辄弄出这等大工程呢?”
好家伙,隋炀帝的举例一出来,朝堂之上更加热闹了。
朝堂之上永远不缺拍皇帝马屁的,那么如今皇帝不在,朱高煜堂而皇之的坐在了龙椅上,想拍拍他的马屁的自然多的是。
这不,仅仅是用隋炀帝举了个例子而已,一群人就蹦了出来了。
一部分朝臣开口就是请奏治这个举隋炀帝例子的朝臣大不敬之罪,此乃不把殿下放在眼里,实在是无礼至极。
而另一部分朝臣则理直气壮的站出来说不能因言获罪,同时转过头来劝谏朱高煜。
毕竟隋炀帝的例子真就在那儿摆着呢。
京杭大运河,可以说是福泽中原文明千年的好事儿,但唯独对隋朝不是说很忙好事。
隋文帝积攒下来的家底,被隋炀帝就这么糟蹋了个干干净净。
原本欣欣向荣的一个大好王朝,居然就这么二世而亡了,这教训难道还不够惨烈?
所以,殿下千万不要做这么庞大的工程啊。
甚至这帮子朝臣当中真心劝谏的那批,还说起了就在眼前的事儿。
元末的时候,固然早就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了,可真正的导火索不还是因为修治黄河嘛。
压根没有做好计划,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过于劳民伤财之下,最终逼得百姓实在忍不住了,于是遍地烽火,元朝也最终走向了灭亡。
这等教训,就在眼前啊,甚至朝中有不少人还是当时的亲历者,是真的见识过那等惨状的,大明为何还要重蹈覆辙?
本的秦直道上拓宽而来的。
眼见着朱高煜既没有出言打断,也没有收回之前要修建直道的旨意,一众朝臣们愈发的激动了。
而一些之前还在观望的大佬们,也终于开始下场了。
这不,户部尚书赵彬就当先站了出来。
“殿下,臣有本奏,户部得殿下支持,于东瀛得了一笔浮财,税务院的商税开征也确实一改户部往日里拮据的场面。”
“可臣还是得实话实说,若是要户部支撑起在全国修建直道这等惊世骇俗的工程,户部力有不逮!”
“毕竟现有的国库存银每一笔都是有去路的,每年的官员俸禄、各地营造还有应急用的赈灾款,这都是需要户部一笔笔核算的。”
“臣恳请殿下收回成命,待户部再宽裕一些后,再行此事!”
大佬就是大佬,劝谏的就是不一样。
他没说修直道不好,而是明确说了,眼下钱不够,你晚点修去呗。
其实这话还一个意思,你若是能跟蓝玉在东瀛干的那样,再弄到一大笔意料之外的进账,那你爱怎么修怎么修,户部绝不阻拦。
其他朝臣,眼见着连户部的部堂都下场了,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赶紧上啊,不然风头都让大佬们出了。
“殿下,此等工程劳民伤财啊!”
“殿下想想当年的隋炀帝,他好大喜功之下修建的大运河,如今咱们都还在用,可实际上呢,硬生生把隋朝的老底子都砸进去了啊!”
“殿下,咱们慢慢来不要紧的,何必动辄弄出这等大工程呢?”
好家伙,隋炀帝的举例一出来,朝堂之上更加热闹了。
朝堂之上永远不缺拍皇帝马屁的,那么如今皇帝不在,朱高煜堂而皇之的坐在了龙椅上,想拍拍他的马屁的自然多的是。
这不,仅仅是用隋炀帝举了个例子而已,一群人就蹦了出来了。
一部分朝臣开口就是请奏治这个举隋炀帝例子的朝臣大不敬之罪,此乃不把殿下放在眼里,实在是无礼至极。
而另一部分朝臣则理直气壮的站出来说不能因言获罪,同时转过头来劝谏朱高煜。
毕竟隋炀帝的例子真就在那儿摆着呢。
京杭大运河,可以说是福泽中原文明千年的好事儿,但唯独对隋朝不是说很忙好事。
隋文帝积攒下来的家底,被隋炀帝就这么糟蹋了个干干净净。
原本欣欣向荣的一个大好王朝,居然就这么二世而亡了,这教训难道还不够惨烈?
所以,殿下千万不要做这么庞大的工程啊。
甚至这帮子朝臣当中真心劝谏的那批,还说起了就在眼前的事儿。
元末的时候,固然早就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了,可真正的导火索不还是因为修治黄河嘛。
压根没有做好计划,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过于劳民伤财之下,最终逼得百姓实在忍不住了,于是遍地烽火,元朝也最终走向了灭亡。
这等教训,就在眼前啊,甚至朝中有不少人还是当时的亲历者,是真的见识过那等惨状的,大明为何还要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