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重返197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卖鸡蛋的售货员根本不怕这个,反倒挤兑他说,“后门就在那儿搁着,有本事你也走啊。你以为找我们领导就有用了?他昨天还埋怨我们挑出来的‘坏蛋’太多呢。我还告诉你,人得知足。这都是各地支援首都的,有你鸡蛋吃就不错了,再挑肥拣瘦的,惹急了我就不卖你。”
这气得顾客差点没来个倒仰,可最后他也没辙,只能干咬牙地说“等以后东西多的卖不出去了,我看你们怎么办?”
说实话,现场除了能看到未来的洪衍武,这话恐怕连顾客自己都不信。所以那售货员就笑了,非常得意地说,“回家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现在连酱油都脱销,你说的景儿,反正我是看不着了……”
得,这就是最后一句话。那顾客也只能丧眉耷眼,带着没被照过的鸡蛋负气离去。
至于第二件事儿,那其实是一场有关“二八酱”的份量之争。
要知道,在如今一体包装的酱醋调料,想当年大多能买到散装货。
油盛在铁桶里,酱油、醋、黄酱、果酱、麻酱、白酒等,盛在缸里。无论大人孩子,买上述东西,都称为“打”。
“打酱油”、“打麻酱”,是常挂在嘴边的话。路上碰到熟人,常以这种方式打招呼。如果有人问“嘛去啊?”往往对方就作答“打酱油去。”
打酱油、醋、酒,要拎个瓶子,售货员用木制的定量“提子”从缸里舀出来,通过漏斗倒进瓶子。“提子”一般分半斤和一斤两种,采用这种原始的衡量方式,对于散装液体商品的出售,确实很便捷。
打麻酱和黄酱,也都自带容器,一般用吃饭的陶瓷碗,也不必论斤两,顾客把碗往柜台上一搁,说一声“打五分钱麻酱”即可。售货员会先称碗,再把秤砣置于刨除碗的分量后应该的位置。
由于麻酱是与鸡蛋同样紧缺的定量供应食品,每人一月也只有一两。所以顾客在打麻酱时,往往眼睛紧盯着秤,生怕少了,锱铢必较。而取麻酱的方式又比较特殊,多了便缩不回去。售货员有时就会故意多打出去一些,借以减少纠纷。
可有的时候,好心也未必能换来好结果。因为再怎么多打,架不住麻酱,尤其是甜口的“二八酱”对孩子们的诱惑。只要是孩子打麻酱,回去路上必然忍不住想尝两口,用食指贴碗边蹭一圈,含进嘴里。此动作名“手儿一下”。那么必然,麻酱的分量也就不足了。
实话实说,京城人家其实都知道“采买”上的这一弊病。大人只要能腾出手来,绝不会让孩子去打麻酱。可有的时候,也确实忙不过来。特别是过年,要买的东西多,到处采买都要排大队,大人有工作还得照常上班。那么无奈下,让放寒假的孩子沾点便宜也就不可避免了。
当然,大人们对此肯定都有心里准备,只要不太过分,预计在内的“亏空”也是可以容忍的。
只不过有时人算不如天算。孩子偶尔一冲动,往往就会极大程度地突破平日的底线,让大人面临一种匪夷所思又全然无法理解的结果。这时孩子再一说谎,大人再一着急,或许就会迁怒于副食店了。
洪衍武目睹的争执就是因此而起。
有一个小伙子大概是孩子的叔叔,气哼哼拿着碗找了回来,说副食店给打得麻酱不够数。他们家买了六两的“二八酱”,拿回去一称,只有三两。就是孩子偷吃,也没这么个吃法,他认为无疑是副食店给少了。
而当时柜台上卖酱醋的售货员是个上年岁的大妈,却坚持说自己干一辈子了,每次无论给谁打麻酱都是多给,少分量绝不可能。问题肯定不是在副食店,让顾客自己回家找原因。
随后她旁边那个卖鸡蛋的售货员也插嘴帮腔。说“你们家孩子才吃三两麻酱,一点不新鲜。昨天有家孩子把刚打的半斤麻酱都吃了,等人到了家都‘滑肠’了,直接就让他妈给洗裤子去了。没办法,孩子嘴馋么,很正常……”
顾客们一听就都笑,但小伙子年轻气盛,再加上脸嫩,这会就脸红脖子粗了。他的理论依据是,过年买东西人多,售货员基本已经顾不上用称约了,他们家孩子就说了,打这碗麻酱根本没上秤,很可能就是给少了。
由于是特殊时节,店里忙得热火朝天。那个买酱醋的大妈见他没结没完,很快就不耐烦了,也不让卖鸡蛋的帮忙说了。一生气,当场就借另外一个也要买六两麻酱的顾客来证实自己的清白。
她抄起人家空碗先上了称,就对那小伙子说。“你看好了碗的分量,人家也要六两。我待会儿打一下,肯定是六两二钱五。有零有整,我要差一点,你缺的麻酱我给你补齐了,要不差分毫,你就麻利儿给我认错走人。”
那较真的小伙子绝对是个青楞子,不知深浅,颇不服气。
“嘿,你还叫上劲了。二钱五你都敢说出来。我还真不信了,咱就这么办。”
结果呢,小伙子是纯属自找倒霉,人家这么大底气不是白来的。打完麻酱连碗上秤再一约,连所有在场的顾客都惊了。
别说,刨去碗的分量,麻酱还真是六两二钱五!这叫一手儿准啊!
等那小子再反应过来,那是太难堪了,臊得连脑袋都抬不起来了。当时就“大妈大妈”叫上了。紧跟着就说,“我给您作揖了,您是真人不露相,我服了。”
那售货员是个老店员,气量肯定比年轻人好得多。况且因为露了脸,气儿也顺了,就没得理不饶人。
只不过旁边卖鸡蛋的那个脾气冲啊,最后又甩出的一句“片汤话”可是把小伙子挤兑得不善,也把大家再次给逗乐了。
“小伙子,知道你们家过得精细。可你也得记住了。你们家光称麻酱碗可没用,以后得连孩子一块称才行啊……”
到卖鸡蛋的售货员根本不怕这个,反倒挤兑他说,“后门就在那儿搁着,有本事你也走啊。你以为找我们领导就有用了?他昨天还埋怨我们挑出来的‘坏蛋’太多呢。我还告诉你,人得知足。这都是各地支援首都的,有你鸡蛋吃就不错了,再挑肥拣瘦的,惹急了我就不卖你。”
这气得顾客差点没来个倒仰,可最后他也没辙,只能干咬牙地说“等以后东西多的卖不出去了,我看你们怎么办?”
说实话,现场除了能看到未来的洪衍武,这话恐怕连顾客自己都不信。所以那售货员就笑了,非常得意地说,“回家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现在连酱油都脱销,你说的景儿,反正我是看不着了……”
得,这就是最后一句话。那顾客也只能丧眉耷眼,带着没被照过的鸡蛋负气离去。
至于第二件事儿,那其实是一场有关“二八酱”的份量之争。
要知道,在如今一体包装的酱醋调料,想当年大多能买到散装货。
油盛在铁桶里,酱油、醋、黄酱、果酱、麻酱、白酒等,盛在缸里。无论大人孩子,买上述东西,都称为“打”。
“打酱油”、“打麻酱”,是常挂在嘴边的话。路上碰到熟人,常以这种方式打招呼。如果有人问“嘛去啊?”往往对方就作答“打酱油去。”
打酱油、醋、酒,要拎个瓶子,售货员用木制的定量“提子”从缸里舀出来,通过漏斗倒进瓶子。“提子”一般分半斤和一斤两种,采用这种原始的衡量方式,对于散装液体商品的出售,确实很便捷。
打麻酱和黄酱,也都自带容器,一般用吃饭的陶瓷碗,也不必论斤两,顾客把碗往柜台上一搁,说一声“打五分钱麻酱”即可。售货员会先称碗,再把秤砣置于刨除碗的分量后应该的位置。
由于麻酱是与鸡蛋同样紧缺的定量供应食品,每人一月也只有一两。所以顾客在打麻酱时,往往眼睛紧盯着秤,生怕少了,锱铢必较。而取麻酱的方式又比较特殊,多了便缩不回去。售货员有时就会故意多打出去一些,借以减少纠纷。
可有的时候,好心也未必能换来好结果。因为再怎么多打,架不住麻酱,尤其是甜口的“二八酱”对孩子们的诱惑。只要是孩子打麻酱,回去路上必然忍不住想尝两口,用食指贴碗边蹭一圈,含进嘴里。此动作名“手儿一下”。那么必然,麻酱的分量也就不足了。
实话实说,京城人家其实都知道“采买”上的这一弊病。大人只要能腾出手来,绝不会让孩子去打麻酱。可有的时候,也确实忙不过来。特别是过年,要买的东西多,到处采买都要排大队,大人有工作还得照常上班。那么无奈下,让放寒假的孩子沾点便宜也就不可避免了。
当然,大人们对此肯定都有心里准备,只要不太过分,预计在内的“亏空”也是可以容忍的。
只不过有时人算不如天算。孩子偶尔一冲动,往往就会极大程度地突破平日的底线,让大人面临一种匪夷所思又全然无法理解的结果。这时孩子再一说谎,大人再一着急,或许就会迁怒于副食店了。
洪衍武目睹的争执就是因此而起。
有一个小伙子大概是孩子的叔叔,气哼哼拿着碗找了回来,说副食店给打得麻酱不够数。他们家买了六两的“二八酱”,拿回去一称,只有三两。就是孩子偷吃,也没这么个吃法,他认为无疑是副食店给少了。
而当时柜台上卖酱醋的售货员是个上年岁的大妈,却坚持说自己干一辈子了,每次无论给谁打麻酱都是多给,少分量绝不可能。问题肯定不是在副食店,让顾客自己回家找原因。
随后她旁边那个卖鸡蛋的售货员也插嘴帮腔。说“你们家孩子才吃三两麻酱,一点不新鲜。昨天有家孩子把刚打的半斤麻酱都吃了,等人到了家都‘滑肠’了,直接就让他妈给洗裤子去了。没办法,孩子嘴馋么,很正常……”
顾客们一听就都笑,但小伙子年轻气盛,再加上脸嫩,这会就脸红脖子粗了。他的理论依据是,过年买东西人多,售货员基本已经顾不上用称约了,他们家孩子就说了,打这碗麻酱根本没上秤,很可能就是给少了。
由于是特殊时节,店里忙得热火朝天。那个买酱醋的大妈见他没结没完,很快就不耐烦了,也不让卖鸡蛋的帮忙说了。一生气,当场就借另外一个也要买六两麻酱的顾客来证实自己的清白。
她抄起人家空碗先上了称,就对那小伙子说。“你看好了碗的分量,人家也要六两。我待会儿打一下,肯定是六两二钱五。有零有整,我要差一点,你缺的麻酱我给你补齐了,要不差分毫,你就麻利儿给我认错走人。”
那较真的小伙子绝对是个青楞子,不知深浅,颇不服气。
“嘿,你还叫上劲了。二钱五你都敢说出来。我还真不信了,咱就这么办。”
结果呢,小伙子是纯属自找倒霉,人家这么大底气不是白来的。打完麻酱连碗上秤再一约,连所有在场的顾客都惊了。
别说,刨去碗的分量,麻酱还真是六两二钱五!这叫一手儿准啊!
等那小子再反应过来,那是太难堪了,臊得连脑袋都抬不起来了。当时就“大妈大妈”叫上了。紧跟着就说,“我给您作揖了,您是真人不露相,我服了。”
那售货员是个老店员,气量肯定比年轻人好得多。况且因为露了脸,气儿也顺了,就没得理不饶人。
只不过旁边卖鸡蛋的那个脾气冲啊,最后又甩出的一句“片汤话”可是把小伙子挤兑得不善,也把大家再次给逗乐了。
“小伙子,知道你们家过得精细。可你也得记住了。你们家光称麻酱碗可没用,以后得连孩子一块称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