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边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阿骨打脸色一变问道:“国相又病了?粘罕怎不来跟我说!”
“不是病,是疲。”杨应麒道:“国相也上年龄了,偏偏这两年似乎用神太过,因此身体白发多得很快。咱们大金位处苦寒之地,冬天难熬。虽然我已经调良医前去问诊,但总之国主您若得空得去看看。”
阿骨打点头道:“好。我明日就去。”一手支住下巴,满脸的忧色。
“听说山长要回来了”这个传闻在朱虚山传了一个多月,杨应麒还是没出现。据说杨山长本来已经写了信给代理山长,表示自己会在十月初回到津门,但他的车驾到了东京附近,忽然有人送来了一封信,然后七将军便失踪了,至今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去干什么。
“阿翼,你说会不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不知道。”林翼应付地摇了摇头:“你们一直在朱虚山都没收到消息,我怎么会知道呢?”
几个月前林翎忽然来信要他坐镇津门林家分馆,林翼一开始还以为林翎是要历练自己,等和几个老家人接触过才知道林翎是病了!他想去探病,却没人知道林翎躲到哪里去养病,只是每隔一段时间会送信来报平安。
这几个月里,失踪了的林翎几乎是对整个家族的事情不闻不问。虽然林翎离开之前曾经有过详密的部属,而且泉州方面还有老父林珩遥为呼应,但林翼接手以后还是觉得举步维艰。他不但要应付陈、黄等商家的明枪暗箭,还要顶住家族内部的种种压力。林翼至此才真正体会到林翎这些年过得有多难!
短短几个月里,林翼便如同长大了好几岁!当林翎回来从他手中重新接过家族的重担时,林家在辽南的生意已经萎缩了三成,但林翎还是对这个弟弟说:“你做得很好。”这并不是安慰,在家族核心人物突然失踪的情况下,一个十七岁少年能勉强维持住局面已经很不错了。
“阿大,这段时间你究竟去了哪里?你的病好了么?怎么你看来还是有些憔悴的样子?”
林翎当时没有回答弟弟的这个问题,搪塞了两句就打发他回朱虚山去了。不久,在东京附近失踪了一个多月的杨应麒也在辽口出现了。
“这半年里学舍来了好多新的老师啊。”学生们议论着:“你说谁山长回来以后,咱们学舍的人事会不会有什么变动?”
“当然会有变动!别的不说,李先生一定会受到重用的!”
管宁学舍是一个师生关系比较奇怪的学园。
这里的老师大部分是在杨应麒的带领下完成从士人到教师角色的转变的。他们绝大多数是大辽留下的遗产,在见到杨应麒之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仅仅是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就文化水平而论普遍比大宋的秀才好不到哪里去,都是按照杨应麒所设置的科目边学边教。平心而论,这些人教、学都很用心,然而文化水平毕竟偏低,这便造就了管宁学舍质过于文的学风。出于改善教学质量的考虑,杨应麒经常要求张浩、王政、杨朴等有官位在身的渤海学人抽时间来管宁学舍讲学,这些人都是大辽文苑第一流的人物,但毕竟身在宦海,也抽不出多少时间留在管宁学舍。
而管宁学舍的部分学生——特别是像林翼这样从大宋或高丽渡海而来的学生,或者张玄素等渤海士人的名门子弟天分却甚高,因此便常常出现学生入学不到半年便凌驾老师之上的情况。
林翼在管宁学舍呆了半年以后,便把全校除了杨应麒以外的老师都不放在眼里了。杨应麒离开津门以后,他更是无心听课,只是每日上书楼去读书。和他情况类似的年轻人,在管宁学舍有好几个。教师们也不好意思拘束他们——因为这几个年轻人提的问题他们经常回答不出来。
管宁学舍的学科设置比起大宋大辽高丽来也有些独特,除了文学史地之外,对天文、算学、工虞、律法都有专科,且重视程度不在文学史地之下。医学另有教授场所,不在管宁学舍范围之内。
不过,学舍中对天文、算学、工虞、历法“术业有专攻”的专家包括杨应麒在内,到现在一个也没有。但这些都是很实际的学问,在杨应麒的主导下,管宁学舍的师生们针对这些年津门的航运、商务、工业、诉讼、辽东地理进行记载,几年下来便积累了一个数量颇大的资料库。对那些及门的高材生,杨应麒都鼓励他们去钻研这些学问,以备将来。
年初杨应麒离开津门后不久,管宁学舍来了一个引起林翼注意的人。这人据说是大宋的一个读书人,姓李名阶,要来津门谋生计。在经过管宁学舍学吏的考试后成为管宁学舍众教师的一员。
杨应麒在时是管宁学舍的挂名山长,他不在时,则另有一名由教师们推选出来的代理山长。那个代理山长没什么魄力,对刚来的这个叫“李阶”的宋人还不大信任,也不知他有什么长处,便让他先去学舍的书楼看书,要等杨应麒回来再安排。这个李阶倒也没什么意见,从此便几乎以书楼为家。
这人进了书楼,却不看经史文学等据说他已经读烂了的传统书籍,而是对那些还没有整理的资料大感兴趣,他也不等代理山长要求,便自觉地花了一个月时间将那一堆堆杂乱的资料分门别类,各做记录。林翼和他的几个高才同学因为常常出入,偶尔也来帮忙。李阶说话极少,但每句话说出必然中的。林翼等人不知不觉间被他吸引,便在他的指导下整理这个书库。
林翎生病以后林翼回津门料理家族事业时,聚集在李阶身边的学生已有数十人之多。他们师生花了将近半年时间,不但把库中资料理出了一套脉络来,李阶更给各个科目提要勾玄,指明入门道路。
李阶只来了几个月,在学舍的地位已经大大不同。不但林翼等不逊学生见到他都恭恭敬敬称先生,管宁学舍其他教师也都开始关注起这个大宋来的读书人,他们由关注而交谈,由交谈而相知,不久朱虚山上下人人膺服,因李阶自谓无号,学舍的师生便敬称他为朱虚先生——那是推服他学问全校第一了。众老师有意选他为管宁学舍的山长,但李阶却推辞了,仍然日复一日地呆在书楼做他的学问。
阿骨打脸色一变问道:“国相又病了?粘罕怎不来跟我说!”
“不是病,是疲。”杨应麒道:“国相也上年龄了,偏偏这两年似乎用神太过,因此身体白发多得很快。咱们大金位处苦寒之地,冬天难熬。虽然我已经调良医前去问诊,但总之国主您若得空得去看看。”
阿骨打点头道:“好。我明日就去。”一手支住下巴,满脸的忧色。
“听说山长要回来了”这个传闻在朱虚山传了一个多月,杨应麒还是没出现。据说杨山长本来已经写了信给代理山长,表示自己会在十月初回到津门,但他的车驾到了东京附近,忽然有人送来了一封信,然后七将军便失踪了,至今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去干什么。
“阿翼,你说会不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不知道。”林翼应付地摇了摇头:“你们一直在朱虚山都没收到消息,我怎么会知道呢?”
几个月前林翎忽然来信要他坐镇津门林家分馆,林翼一开始还以为林翎是要历练自己,等和几个老家人接触过才知道林翎是病了!他想去探病,却没人知道林翎躲到哪里去养病,只是每隔一段时间会送信来报平安。
这几个月里,失踪了的林翎几乎是对整个家族的事情不闻不问。虽然林翎离开之前曾经有过详密的部属,而且泉州方面还有老父林珩遥为呼应,但林翼接手以后还是觉得举步维艰。他不但要应付陈、黄等商家的明枪暗箭,还要顶住家族内部的种种压力。林翼至此才真正体会到林翎这些年过得有多难!
短短几个月里,林翼便如同长大了好几岁!当林翎回来从他手中重新接过家族的重担时,林家在辽南的生意已经萎缩了三成,但林翎还是对这个弟弟说:“你做得很好。”这并不是安慰,在家族核心人物突然失踪的情况下,一个十七岁少年能勉强维持住局面已经很不错了。
“阿大,这段时间你究竟去了哪里?你的病好了么?怎么你看来还是有些憔悴的样子?”
林翎当时没有回答弟弟的这个问题,搪塞了两句就打发他回朱虚山去了。不久,在东京附近失踪了一个多月的杨应麒也在辽口出现了。
“这半年里学舍来了好多新的老师啊。”学生们议论着:“你说谁山长回来以后,咱们学舍的人事会不会有什么变动?”
“当然会有变动!别的不说,李先生一定会受到重用的!”
管宁学舍是一个师生关系比较奇怪的学园。
这里的老师大部分是在杨应麒的带领下完成从士人到教师角色的转变的。他们绝大多数是大辽留下的遗产,在见到杨应麒之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仅仅是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就文化水平而论普遍比大宋的秀才好不到哪里去,都是按照杨应麒所设置的科目边学边教。平心而论,这些人教、学都很用心,然而文化水平毕竟偏低,这便造就了管宁学舍质过于文的学风。出于改善教学质量的考虑,杨应麒经常要求张浩、王政、杨朴等有官位在身的渤海学人抽时间来管宁学舍讲学,这些人都是大辽文苑第一流的人物,但毕竟身在宦海,也抽不出多少时间留在管宁学舍。
而管宁学舍的部分学生——特别是像林翼这样从大宋或高丽渡海而来的学生,或者张玄素等渤海士人的名门子弟天分却甚高,因此便常常出现学生入学不到半年便凌驾老师之上的情况。
林翼在管宁学舍呆了半年以后,便把全校除了杨应麒以外的老师都不放在眼里了。杨应麒离开津门以后,他更是无心听课,只是每日上书楼去读书。和他情况类似的年轻人,在管宁学舍有好几个。教师们也不好意思拘束他们——因为这几个年轻人提的问题他们经常回答不出来。
管宁学舍的学科设置比起大宋大辽高丽来也有些独特,除了文学史地之外,对天文、算学、工虞、律法都有专科,且重视程度不在文学史地之下。医学另有教授场所,不在管宁学舍范围之内。
不过,学舍中对天文、算学、工虞、历法“术业有专攻”的专家包括杨应麒在内,到现在一个也没有。但这些都是很实际的学问,在杨应麒的主导下,管宁学舍的师生们针对这些年津门的航运、商务、工业、诉讼、辽东地理进行记载,几年下来便积累了一个数量颇大的资料库。对那些及门的高材生,杨应麒都鼓励他们去钻研这些学问,以备将来。
年初杨应麒离开津门后不久,管宁学舍来了一个引起林翼注意的人。这人据说是大宋的一个读书人,姓李名阶,要来津门谋生计。在经过管宁学舍学吏的考试后成为管宁学舍众教师的一员。
杨应麒在时是管宁学舍的挂名山长,他不在时,则另有一名由教师们推选出来的代理山长。那个代理山长没什么魄力,对刚来的这个叫“李阶”的宋人还不大信任,也不知他有什么长处,便让他先去学舍的书楼看书,要等杨应麒回来再安排。这个李阶倒也没什么意见,从此便几乎以书楼为家。
这人进了书楼,却不看经史文学等据说他已经读烂了的传统书籍,而是对那些还没有整理的资料大感兴趣,他也不等代理山长要求,便自觉地花了一个月时间将那一堆堆杂乱的资料分门别类,各做记录。林翼和他的几个高才同学因为常常出入,偶尔也来帮忙。李阶说话极少,但每句话说出必然中的。林翼等人不知不觉间被他吸引,便在他的指导下整理这个书库。
林翎生病以后林翼回津门料理家族事业时,聚集在李阶身边的学生已有数十人之多。他们师生花了将近半年时间,不但把库中资料理出了一套脉络来,李阶更给各个科目提要勾玄,指明入门道路。
李阶只来了几个月,在学舍的地位已经大大不同。不但林翼等不逊学生见到他都恭恭敬敬称先生,管宁学舍其他教师也都开始关注起这个大宋来的读书人,他们由关注而交谈,由交谈而相知,不久朱虚山上下人人膺服,因李阶自谓无号,学舍的师生便敬称他为朱虚先生——那是推服他学问全校第一了。众老师有意选他为管宁学舍的山长,但李阶却推辞了,仍然日复一日地呆在书楼做他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