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淡菊如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歌唱”呢!诱人的不止这亲切、婉转的吆喝,还有她桶中的美味。我刚工作的年头,工资很低,物价也很低,更没有满大街的饭店、小吃,偶尔花五毛钱买一小碗五香螺,或者买两只五香蛋和几片茶干,足以让寡淡的肠胃和口舌满足好一阵子。当年,她三四十岁的模样,皮肤黝黑、紧绷,黑色齐耳短发,眼睛明亮清澈,身上总弥漫着五香醇厚的味道。那甜美的吆喝,诱人的美味,不知道带给多少人美好、快乐的回味。这裹挟着八角、桂皮香气的吆喝不知何时淡出了我们的耳鼓,而今,她早已不再走街串巷。今年春天,我去昆仑市场买菜,在菜场门口看见了她。一张小木凳上,坐着已然苍老且干瘦的老妇。还是短发,只是苍白;还是黑色塑料桶,却只卖五香螺了;还是在吆喝,只是声音低矮、短促,苍老、无力。为了一份几近遗忘的味道,我花了五元钱买了两小碗五香螺。回到家,螺还如当年一样温热,只是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令我感慨唏嘘的不是美味不如从前,而是沧海流年中,我们失却了对生活,对味道的那份敏感和珍惜。
早些年,还有一串吆喝常常在耳边回响。那是一个邮局的退休工人,他骑着绿色的油漆斑驳的自行车,车上挂着三四个绿色邮包,邮包里的报纸、杂志露着边角,像顽皮的宠物探出头来煞是可爱。他只吆喝:“扬子晚报——扬子晚报——”说不准是哪里的口音,男中音,先扬后抑,不算浑厚,倒是悠长、别致。或许杂糅着书报的香气,那吆喝听来也儒雅、敦厚些。那时候,没手机,网络不畅,也没有什么书可看,闲来就循着吆喝买份报纸或者杂志,算是绝对的精神大餐喽。后来常在文峰大世界门口看到他摆地摊卖书报,一个清瘦忙碌的身影,一个褪色的绿色挎包,一地斑斓的书报、杂志,往来驻足的各色读者,还有一声声热情的吆喝,算是小城多年的一道风景。好几年听不到卖报的吆喝了,也许是网络阅读代替了书报,没有生意便歇市了罢;也许是年老体弱回家安享晚年了。应该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一个声音的消逝,一个身影的消失,只是当年用硬币从吆喝声中,从一双勤劳的手中换得书香的场景依然温暖、美丽。
再一个就是包裹着酒香甜郁吆喝:“浆糟酒哎——浆糟酒哎——”当年吆喝的老人不知今夕何在,如今走街串巷吆喝着卖浆糟酒的是老人的儿子,也已从一个青年,吆喝到中老年。大街小巷的尘风吹白了他的头发,吹弯了他的腰身。倒是,酒香醇依旧,吆喝声依旧。
抿一口酒酿,还是那般嫩滑、甜香,甘甜的酒汁清凉、爽口,沁人脾胃。不知道,大叔会不会每天都来,在巷子口放声吆喝;不知道,在这个网购、微商浪涌的时代,大叔的坚守还能有多久;不知道,以后还有多少人会这种纯手工酿制的醪糟酒。心中免多了几分忐忑和失落。
“废纸、废铜、废铁、废旧家电”又是收费旧的那些人,循环播放着破喇叭,一拨一拨,一遍一遍,甚是聒噪。也许,这就是小城最后的“吆喝”形态了。
“浆糟酒哎——浆糟酒哎——”声声吆喝似乎又在耳畔响起,然后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渐渐远去的不只是那些韵味悠长的声声吆喝,还有从前那不缓不急,你来我往的生活节奏,更有曾经宁静、简单、容易信赖和满足的心境吧。
(如烟写于2015年7月22日)
的“歌唱”呢!诱人的不止这亲切、婉转的吆喝,还有她桶中的美味。我刚工作的年头,工资很低,物价也很低,更没有满大街的饭店、小吃,偶尔花五毛钱买一小碗五香螺,或者买两只五香蛋和几片茶干,足以让寡淡的肠胃和口舌满足好一阵子。当年,她三四十岁的模样,皮肤黝黑、紧绷,黑色齐耳短发,眼睛明亮清澈,身上总弥漫着五香醇厚的味道。那甜美的吆喝,诱人的美味,不知道带给多少人美好、快乐的回味。这裹挟着八角、桂皮香气的吆喝不知何时淡出了我们的耳鼓,而今,她早已不再走街串巷。今年春天,我去昆仑市场买菜,在菜场门口看见了她。一张小木凳上,坐着已然苍老且干瘦的老妇。还是短发,只是苍白;还是黑色塑料桶,却只卖五香螺了;还是在吆喝,只是声音低矮、短促,苍老、无力。为了一份几近遗忘的味道,我花了五元钱买了两小碗五香螺。回到家,螺还如当年一样温热,只是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令我感慨唏嘘的不是美味不如从前,而是沧海流年中,我们失却了对生活,对味道的那份敏感和珍惜。
早些年,还有一串吆喝常常在耳边回响。那是一个邮局的退休工人,他骑着绿色的油漆斑驳的自行车,车上挂着三四个绿色邮包,邮包里的报纸、杂志露着边角,像顽皮的宠物探出头来煞是可爱。他只吆喝:“扬子晚报——扬子晚报——”说不准是哪里的口音,男中音,先扬后抑,不算浑厚,倒是悠长、别致。或许杂糅着书报的香气,那吆喝听来也儒雅、敦厚些。那时候,没手机,网络不畅,也没有什么书可看,闲来就循着吆喝买份报纸或者杂志,算是绝对的精神大餐喽。后来常在文峰大世界门口看到他摆地摊卖书报,一个清瘦忙碌的身影,一个褪色的绿色挎包,一地斑斓的书报、杂志,往来驻足的各色读者,还有一声声热情的吆喝,算是小城多年的一道风景。好几年听不到卖报的吆喝了,也许是网络阅读代替了书报,没有生意便歇市了罢;也许是年老体弱回家安享晚年了。应该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一个声音的消逝,一个身影的消失,只是当年用硬币从吆喝声中,从一双勤劳的手中换得书香的场景依然温暖、美丽。
再一个就是包裹着酒香甜郁吆喝:“浆糟酒哎——浆糟酒哎——”当年吆喝的老人不知今夕何在,如今走街串巷吆喝着卖浆糟酒的是老人的儿子,也已从一个青年,吆喝到中老年。大街小巷的尘风吹白了他的头发,吹弯了他的腰身。倒是,酒香醇依旧,吆喝声依旧。
抿一口酒酿,还是那般嫩滑、甜香,甘甜的酒汁清凉、爽口,沁人脾胃。不知道,大叔会不会每天都来,在巷子口放声吆喝;不知道,在这个网购、微商浪涌的时代,大叔的坚守还能有多久;不知道,以后还有多少人会这种纯手工酿制的醪糟酒。心中免多了几分忐忑和失落。
“废纸、废铜、废铁、废旧家电”又是收费旧的那些人,循环播放着破喇叭,一拨一拨,一遍一遍,甚是聒噪。也许,这就是小城最后的“吆喝”形态了。
“浆糟酒哎——浆糟酒哎——”声声吆喝似乎又在耳畔响起,然后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渐渐远去的不只是那些韵味悠长的声声吆喝,还有从前那不缓不急,你来我往的生活节奏,更有曾经宁静、简单、容易信赖和满足的心境吧。
(如烟写于2015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