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旧唐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礼仪五
唐礼:四时各以孟月享太庙,每室用太牢,季冬蜡祭之后,以辰日腊享于太庙, 用牲如时祭。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又时享之日,修七祀于太庙 西门内之道南:司命,户以春,灶以夏;门,厉以秋,行以冬,中溜则于季夏迎气 日祀之。若品物时新堪进御者,所司先送太常,与尚食相知,简择精好者,以滋味 与新物相宜者配之。太常卿奉荐于太庙,不出神主。仲春荐冰,亦如之。
武德元年五月,备法驾迎宣简公,懿王、景皇帝、元皇帝神主,祔于太庙,始 享四室。贞观九年,高祖崩,将行迁祔之礼,太宗命有司详议庙制。谏议大夫硃子 奢建议曰:
按汉丞相韦玄成奏立五庙,诸侯亦同五。刘子骏议开七祖,邦君降二。郑司农 踵玄成之辙,王子雍扬国师之波,分涂并驱,各相师祖,咸玩共所习,好同恶异。 遂令历代祧祀,多少参差,优劣去取,曾无画一。传称“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易云“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岂非别嫌疑,慎微远,防陵僭,尊君卑佐,升 降无舛,所贵礼者,义在兹乎!若使天子诸侯,俱立五庙,便是贱可以同贵,臣可 以滥主,名器无准,冠屦同归,礼亦异数,义将安设?戴记又称:礼有以多为 贵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庙。”若天子五庙,才与子男相埒,以多为贵,何所表乎? 愚以为诸侯立高祖以下,并太祖五庙,一国之贵也。天子立高祖以上,并太祖七庙, 四海之尊也。降杀以两,礼之正焉。前史所谓“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此其 义也。伏惟圣祖在天,山陵有日,祔祖严配,大事在斯。宜依七庙,用崇大礼。若 亲尽之外,有王业之所基者,如殷之玄王,周之后稷,尊为始祖。倘无其例,请三 昭三穆,各置神主,太祖一室,考而虚位。将待七百之祚,递迁方处,庶上依晋、 宋,傍惬人情。
于是八座奏曰:
臣闻揖让受终之后,革命创制之君,何尝不崇亲亲之义,笃尊尊之道,虔奉祖 宗,致敬郊庙。自义乖阙里,学灭秦庭,儒雅既丧,经籍湮殄。虽两汉纂修绝业, 魏、晋敦尚斯文,而宗庙制度,典章散逸,习所传而竞偏说,执浅见而起异端。自 昔迄兹,多历年代,语其大略,两家而已。祖郑玄者则陈四庙之制,述王肃者则引 七庙之文,贵贱混而莫辩,是非纷而不定。
陛下至德自然,孝思罔极,孺慕逾匹夫之志,制作穷圣人之道,诚宜定一代之 宏规,为万世之彝则。臣奉述睿旨,讨论往载,纪七庙者实多,称四祖者盖寡。校 其得失,昭然可见。春秋谷梁传及礼记、王制、祭法、礼器 孔子家语,并云:“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二庙。”尚书曰: “七世之庙,可以观德。”至于孙卿、孔安国、刘歆、班彪父子、孔晁、虞喜、干 宝之徒,或学推硕儒,或才称博物,商较今古,咸以为然。故其文曰:“天子三昭 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晋、宋、齐、梁,皆依斯义,立亲庙六,岂非有国之茂 典,不刊之休烈乎?若使违群经之明文,从累代之疑议,背子雍之笃论,尊康成之 旧学,则天子之礼,下逼于人臣,诸侯之制,上僭于王者,非所谓尊卑有序,名位 不同者也。况复礼由人情,自非天坠,大孝莫重于尊亲,厚本莫先于严配。数尽四 庙,非贵多之道;祀逮七世,得加隆之心。是知德厚者流光,乃可久之高义;德薄 者流卑,实不易之令范。臣等参议,请依晋、宋故事,立亲庙六,其祖宗之制,式 遵旧典。庶承宗之道,兴于理定之辰;尊祖之义,成于孝治之日。
制从之。于是增修太庙,始崇祔弘农府君及高祖神主,并旧四室为六室。
二十三年,太宗崩,将行崇祔之礼,礼部尚书许敬宗奏言:“弘农府君庙应迭 毁。谨按旧仪,汉丞相韦玄成以为毁主瘗埋。但万国宗飨,有所从来,一旦瘗埋, 事不允惬。晋博士范宣意欲别立庙宇,奉征西等主安置其中。方之瘗埋,颇叶情理, 事无典故,亦未足依。又议者或言毁主藏于天府,祥瑞所藏,本非斯意。今谨准量, 去祧之外,犹有坛墠,祈祷所及,窃谓合宜。今时庙制,与古不同,共基别室,西 方为首。若在西夹之中,仍处尊位,祈祷则祭,未绝祗享,方诸旧仪,情实可安。 弘农府君庙远亲杀,详据旧章,礼合迭毁。臣等参议,迁奉神主,藏于夹室,本情 笃教,在理为弘。”从之。其年八月庚子,太宗文皇帝神主祔于太庙。
文明元年八月,奉高宗神主祔于太庙中,始迁宣皇帝神主于夹室。垂拱四年正 月,又于东都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四时享祀,如京庙之仪。别立崇先庙以享 武氏祖考。则天寻又令所司议立崇先庙室数,司礼博士、崇文馆学士周忭希旨,请 立崇先庙为七室,其皇室太庙,减为五室。春官侍郎贾大隐奏曰:“臣窃准秦、汉 皇太后临朝称制,并据礼经正文,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盖百王不易之义,万代常 行之法,未有越礼违古而擅裁仪注者也。今周悰别引浮议,广述异文,直崇临朝权 仪,不依国家常度,升崇先之庙而七,降国家之庙而五。臣闻皇图广辟,实崇宗社 之尊;帝业弘基,实等山河之固。伏以天步多艰,时逢遏密,代天理物,自古有之。 伏惟皇太后亲承顾托,忧勤黎庶,纳孝慈之请,垂矜抚之怀,实所谓光显大猷,恢 崇圣载。其崇先庙室,合同诸侯之数,国家宗庙,不合辄有移变。臣之愚直,并依 正礼,周忭之请,实乖古仪。”则天由是且止。
天授二年,则天既革命称帝,于东都改制太庙为七庙室,奉武氏七代神主,祔 于太庙。改西京太庙为享德庙,四时唯享高祖已下三室,余四室令所司闭其门,废 其享祀之礼。又改西京崇先庙为崇尊庙,其享祀如太庙之仪。万岁登封元年腊月, 封嵩山回,亲谒太庙。明年七月,又改京崇尊庙,为太庙,仍改太庙署为清庙台, 加官员,崇其班秩。圣历二年四月,又亲祀太庙,曲赦东都城内。
中宗即位,神龙元年正月,改享德庙依旧为京太庙。五月,迁武氏七庙神主于 西京之崇尊庙,东都创置太庙。太常博士张齐贤建议曰:
昔孙卿子云:“有天下者事七代,有一国者事五代。”则天子七庙,古今达礼。 故尚书称“七代之庙,可以观德”祭法称“王立七庙,一坛一墠”王 制云:“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莫不尊始封之君谓11111之陈” 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之室。太祖东向,昭南向,穆北向。太祖 者,商之玄王、周之后稷是也。太祖之外,更无始祖。但商自玄王以后,十有四代, 至汤而有天下。周自后稷已后,十有七代,至武王而有天下。其间代数既远,迁庙 亲庙,皆出太祖之后,故得合食有序,尊卑不差。其后汉高祖受命,无始封祖,即 以高皇帝为太祖。太上皇高帝之父,立庙享祀,不在昭穆合食之列,为尊于太祖故 也。魏武创业,文帝受命,亦即以武帝为太祖。其高皇、太皇、外处君等并为属尊, 不在昭穆合食之列。晋宣创业,武帝受命,亦即以宣帝为太祖。其征西、豫章、颍 川、京兆府君等并为属尊,不在昭穆合食之列。历兹已降,至于有隋,宗庙之制, 斯礼不改。故宇文氏以文皇帝为太祖,隋室以武元皇帝为太祖。国家诞受在命,累 叶重光。景皇帝始封唐公,实为太祖。中间代数既近,列在三昭三穆之内,故皇家 太庙,唯有六室。其弘农府君、宣、光二帝,尊于太祖,亲尽则迁,不在昭穆合食 之数。
今皇极再造,孝思匪宁。奉二月二十九日敕:“七室已下,依旧号尊崇。”又 奉三月一日敕:“既立七庙,须尊崇始祖,速令详之”者。伏寻礼经,始祖即是太 祖,太祖之外,更无始祖。周朝太祖之外,以周文王为始祖,不合礼经。或有引 白虎通义云“后稷为始祖、文王为太祖、武王为太宗”及郑玄注诗-雍 序云“太祖谓文王”以为说者。其义不然。何者?彼以礼“王者祖有功,宗有德, 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故谓文王为太祖耳,非袷祭群主合食之太祖。
今之议者,或有欲立凉武昭王为始祖者,殊为不可。何者?昔在商、周、稷、 珣始封,汤、武之兴,祚由稷、珣,故以稷、珣为太祖,即皇家之景帝是也。凉武 昭王勋业未广,后主失国,土宇不传。景皇始封,实基明命。今乃舍封唐之盛烈, 崇西凉之远构,考之前古,实乖典礼。魏氏不以曹参为太祖,晋氏不以殷王仰为太 祖,宋氏不以楚元王为太祖,齐、梁不以萧何为太祖,陈、隋不以胡公、杨震为太 祖,则皇家安可以凉武昭王为太祖乎?汉之东京,大议郊祀,多以周郊后稷,汉当 郊尧。制上公卿议,议者多同,帝亦然之。杜林正议,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 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竟从林议。又传称“欲知天 上,事问长人”以其近之。武德、贞观之时,主圣臣贤,其去凉武昭王盖亦近于 今矣。当时不立者,必不可立故也。今既年代浸远,方复立之,是非三祖二宗之意。 实恐景皇失职而震怒,武昭虚位而不答,非社稷之福也。
宗庙事重,禘祫礼崇,先王以之观德。或者不知其说,既灌而往,孔子不欲观 之。今朝命惟新,宜应慎礼,祭如神在,理不可诬。请准敕加太庙为七室,享宣皇 帝以备七代,其始祖不合别有尊崇。
太常博士刘承庆、尹知章又议云:
谨按王制:“天子七庙,在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此载籍之明文, 古今之通制。皇唐稽考前范,详采列辟,崇建宗灵,式遵斯典。但以开基之主,受 命之君,王迹有浅深,太祖有远近。汤、文祚基稷、珣,太祖代远,出乎昭穆之上, 故七庙可全。若夏继唐、虞,功非由鲧;汉除秦、项,力不因尧。及魏、晋经图, 周、隋拨乱,皆勋隆近代,祖业非远,受命始封之主,不离昭穆之亲,故肇立宗祊, 罕闻全制。夫太祖以功建,昭穆以亲崇,有功百代而不迁,亲尽七叶而当毁。或以 太祖代浅,庙数非备,更于昭穆之上,远立合迁之君,曲从七庙之文,深乖迭毁之 制。
皇家千龄启旦,百叶重光。景皇帝浚德基唐,代数犹近,号虽崇于太祖,亲尚 列于昭穆,且临六室之位,未申七代之尊。是知太庙当六,未合有七。故先朝惟有 宣、光、景、元、神、尧、文武六代亲庙。大帝登遐,神主升祔于庙室,以宣后帝 代数当满,准礼复迁。今止有光皇帝已下六代亲庙,非是天子之庙数不当有七,要 由太祖有远近之异,故初建有多少之殊。敬惟三后临朝,代多儒雅,神祊事重,礼 岂虚存,规模可沿,理难变革。宣皇既非始祖,又庙无祖宗之号,亲尽既迁,其在 不合重立。若礼终运往,建议复崇,实违王制之文,不合先朝之旨。请依贞观 之故事,无改三圣之宏规,光崇六室,不亏古议。
时有制令宰相更加详定,礼部尚书祝钦明等奏言:“博士三人,自分两议: “张齐贤以始同太祖,不合更祖昭王;刘承庆以王制三昭三穆,不合重崇宣帝。 臣等商量,请依张齐贤以景皇帝为太祖,依刘承庆尊崇六室。”制从之。寻有制以 孝敬皇帝为义宗,升祔于太庙。其年八月,崇祔光皇帝、太祖景皇帝、代祖元皇帝、 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武圣皇帝、皇考高宗天皇大帝、皇兄义宗孝敬皇帝于东都之 太庙,躬行享献之礼。
二年,驾还京师,太庙自是亦崇享七室,仍改武氏崇尊庙为崇恩庙。明年二月, 复令崇恩庙一依天授时享祭。时武三思用事,密令安乐公主讽中宗,故有此制。寻 又特令武氏崇恩庙斋郎取五品子充。太常博士杨孚奏言:“太庙斋郎,承前只七品 已下子。今崇恩庙斋郎既取五品子,即太庙斋郎作何等级?”上曰:太庙斋郎亦准 崇恩庙置。”孚奏曰:“崇恩庙为太庙之臣,太庙为崇恩庙之君,以臣准君,犹为 僭逆,以君准臣,天下疑惧。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 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人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 言也。’伏愿无惑邪言,以为乱始。”其事乃寝。崇恩庙至睿宗践祚,乃废毁之。
景云元年冬,将葬中宗孝和皇帝于定陵,中书令姚元之、吏部尚书宋璟奏言: “准礼,大行皇帝山陵事终,即合祔庙。其太庙第七室,先祔皇兄义宗孝敬皇帝、 哀皇后裴氏神主。伏以义宗未登大位,崩后追尊,神龙之初,乃特令迁祔。春秋 之义,国君即位未逾年者,不合列叙昭穆。又古者祖宗各别立庙,孝敬皇帝恭陵既 在洛州,望于东都别立义宗之庙,迁祔孝敬皇帝、哀皇后神主,命有司以时享祭, 则不违先旨,又协古训,人神允穆,进退得宜。在此神主,望入夹室安置。伏愿陛 下以礼断恩。”制从之。及既葬,祔中宗孝和皇帝、和思皇后赵氏神主于太庙。其 义宗即于东都从善里建庙享祀。时又追尊昭成、肃明二皇后,于亲仁里别置仪坤庙, 四时享祭。
开元四年,睿宗崩,及行祔庙之礼,太常博士陈贞节、苏献等奏议曰:“谨按 孝和皇帝在庙,七室已满。今睿宗大圣真皇帝是孝和之弟,甫及仲冬,礼当祔迁。 但兄弟入庙,古则有焉,递迁之礼,昭穆须正。谨按礼论,太常贺循议云: ‘兄弟不相为后也。故殷之盘庚,不序于阳甲,而上继于先君;汉之光武,不嗣于 孝成,而上承于元帝。’又曰:‘晋惠帝无后,怀帝承统,怀帝自继于世祖,而不 继于惠帝。其惠帝当同阳甲、孝成,别出为庙。’又曰:‘若兄弟相代,则共是一 代,昭穆位同。至其当迁,不可兼毁二庙。’此盖礼之常例也。荀卿子曰, ‘有天下者事七代’,谓从祢已上也。尊者统广,故恩及远祖。若旁容兄弟,上毁 祖考,此则天子有不得全事于七代之义矣。孝和皇帝有中兴之功,而无后嗣,请同 殷之阳甲、汉之成帝,出为别庙,时祭不亏,大祫之辰,合食太祖。奉睿宗神主升 祔太庙,上继高宗,则昭穆永贞,献祼长序。”制从之。初令以仪坤庙为中宗庙, 寻又改造中宗庙于太庙之西。贞节等又以肃明皇后不合与昭成皇后配祔睿宗,奏议 曰:“礼,宗庙父昭子穆,皆有配座,每室一帝一后,礼之正仪。自夏、殷而来, 无易兹典。伏惟昭成皇后,有太姒之德,已配食于睿宗;则肃明皇后无启母之尊, 自应别立一庙。谨按周礼云‘奏夷则,歌小吕,以享先妣’者,姜嫄是也。姜 嫄是帝喾之妃,后稷之母,特为立庙,名曰閟宫。又礼论云,晋伏系之议云: ‘晋简文郑宣后既不配食,乃筑宫于外,岁时就庙享祭而已。’今肃明皇后无祔配 之位,请同姜嫄、宣后,别庙而处,四时享祭如旧仪。”制从之。于是迁昭成皇后 神主祔于睿宗之室,惟留肃明神主于仪坤庙。
时太常卿姜皎复与礼官上表曰:“臣闻敬宗尊祖,享德崇恩,必也正名,用光 时宪,礼也。伏见太庙中则天皇后配高宗天皇大帝,题云‘天后圣帝武氏’。伏寻 昔居宠秩,亲承顾托,因摄大政,事乃从权。神龙之初,已去帝号。岑羲等不闲政 体,复题帝名。若又使帝号长存,恐非圣朝通典。夫七庙者,高祖神尧皇帝之庙也。 父昭子穆,祖德宗功,非夫帝子天孙,乘乾出震者,不得升祔于斯矣。但皇后祔庙, 配食高宗,位号旧章,无宜称帝。今山陵日近,升祔非遥,请申陈告之仪,因除 ‘圣帝’之字,直题云‘则天皇后武氏’。”诏从之。时既另造义宗庙,将作大匠 韦凑上疏曰:“臣闻王者制体,是曰规模;规模之兴,实资师古;师古之道,必也 正名;惟名与实,固当相副。其在宗庙,礼之大者,岂可失哉!礼,祖有功而宗有 德。祖宗之庙,百代不毁。故殷太甲曰太宗,太戊曰中宗,武丁曰高宗。周宗文王、 武王。汉则文帝为太宗,武帝为世宗。其后代有称宗,皆以方制海内,德泽可宗, 列于昭穆,期于不毁。祖宗之义,不亦大乎!况孝敬皇帝位止东宫,未尝南面,圣 道诚冠于储副,德教不被于寰瀛,立庙称宗,恐非合体。况别起寝庙,不入昭穆, 稽诸祀典,何义称宗?而庙号义宗,称之万代。以臣庸识,窃谓不可。望更令有司 详定,务合于礼。”于是太常请以本谥“孝敬”为庙称。从之。
五年正月,玄宗将行幸东都,而太庙屋坏,乃奉七庙神主于太极殿。玄宗素服 避正殿,辍朝三日,亲谒神主于太极殿,而后发幸东都。乃敕有司修太庙。明年, 庙成,玄宗还京,行亲祔之礼。时有司撰仪注,以祔祭之日车驾发宫中,玄宗谓宋 璟、苏颋曰:“祭必先斋,所以齐心也。据仪注,祭之日发大明宫,又以质明行事, 纵使侵星而发,犹是移辰方到,质明之礼,其可及乎?又朕不宿斋宫,即安正殿, 情所不敢。宜于庙所设斋宫,五日赴行宫宿斋,六日质明行事,庶合于礼。”璟等 称圣情深至,请即奉行。诏有司改定仪注。六日,玄宗自斋宫步诣太庙,入自东门, 就立位。乐奏九成,升自阼阶,行祼献之礼。至睿宗室,俯伏鸣咽,侍臣莫不流涕。
有河南府人孙平子诣阙上言:“中宗孝和皇帝既承大统,不合迁于别庙。”玄 宗令宰相召平子与礼官对定可否,太常博士苏献等固执前议。平子口辩,所引咸有 经据,献等不能屈。时苏颋知政事,以献是其从祖之兄,颇党助之,平子之议竟不 得行。平子论竟不已,遂谪平子为康州都城尉,仍差使领送至任,不许东西。平子 之任,寻卒。时虽贬平子,议者深以其言为是。至十年正月,下制曰:“朕闻王者 乘时以设教,因事以制礼,沿革以从宜为本,取舍以适会为先。故损益之道有殊, 质文之用斯异。且夫至德之谓孝,所以通乎神明;大事之谓祀,所以虔乎宗庙。国 家握纪命历,重光累盛,四方由其继明,七代可以观德。朕嗣守丕业,祗奉睿图, 聿怀昭事,罔不恤祀。尝览古典,询诸旧制,远则夏、殷事异,近则汉、晋道殊, 虽礼文之不一,固严敬之无二。朕以为立爱自亲始,教人睦也;立敬自长始,教人 顺也。是知朕率于礼,缘于情,或教以道存,或礼从时变,将因宜以创制,岂沿古 而限今。况恩以降杀而疏,庙以迁毁而废。虽式瞻古训,礼则不违;而永言孝思, 情所未足。享尝则止,岂爱崇而礼备;有祷而祭,非德盛而流永。其祧室宜列为正 室,使亲而不尽,远而不祢,庙以貌存,宗犹尊立。俾四时式荐,不间于毁主;百 代靡迁,匪惟于始庙。所谓变以合礼,动而得中,严配之典克崇,肃雍之美兹在。 又兄弟继及,古有明文。今中宗神主,犹居别处,详求故实,当宁不安,移就正庙, 用章大典。仍创立九室,宜令所司择日启告移迁。”
十一年春,玄宗还京师,下制曰:“崇建宗庙,礼之大者;聿追孝飨,德莫至 焉。今宗以立尊,亲无迁序,永惟严配,致用蠲洁,栋宇式崇,祼奠斯授。顾兹薄 德,获承禋祀,不躬不亲,曷展诚敬?宜用八月十九日祗见九室。”于是追尊宣皇 帝为献祖,复列于正室,光皇帝为懿祖,并还中宗神主于太庙。及将亲祔,会雨而 止。乃令所司行事。其京师中宗旧庙,便毁拆之。东都旧庙,始移孝敬神主祔焉。 其从善里孝敬旧庙,亦令毁拆。二十一年,玄宗又特令迁肃明皇后神主祔于睿宗之 室,仍以旧仪坤庙为肃明观。
大历十四年十月,代宗神主将祔,礼仪使颜真卿以元皇帝代数已远,准礼合祧, 请迁于西夹室。其奏议曰:
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又礼器云:有以 多为贵者,天子七庙。”又伊尹曰:“七代之庙,可以观德。”此经典之明证 也。七庙之外,则曰:“去祧为坛,去坛为墠”故历代儒者,制迭毁之礼,皆亲 尽宜毁。伏以太宗文皇帝,七代之祖;高祖神尧皇帝,国朝首祚,万叶所承;太祖 景皇帝,受命于天,始封于唐,元本皆在不毁之典。代祖元皇帝,地非开统,亲在 七庙之外。代宗皇帝升祔有日,元皇帝神主,礼合祧迁。或议者以祖宗之名,难于 迭毁。昔汉朝近古,不敢以私灭公,故前汉十二帝,为祖宗者四而已。至后汉渐违 经意,子孙以推美为先。自光武已下,皆有庙号,则祖宗之名,莫不建也。安帝信 谗,害大臣,废太子,及崩,无上宗之奏,后自建武以来无毁者,因以陵号称宗。 至桓帝失德,尚有宗号。故初平中,左中郎蔡邕以和帝以下,功德无殊,而有过差, 不应为宗。余非宗者,追尊三代,皆奏毁之。是知祖有功,宗有德,存至公之义, 非其人不居,盖三代立礼之本也。自东汉已来,则此道衰矣。魏明帝自称烈祖,论 者以为逆自称祖宗。故近代此名悉为庙号,未有子孙践祚而不祖宗先王者。以此明 之,则不得独据两字而为不合祧迁之证。假令传祚百代,岂可上崇百代以为孝乎? 请依三昭三穆之义,永为通典。
宝应二年,升祔玄宗、肃宗,则献祖、懿祖已从迭毁。伏以代宗睿文孝皇帝卒 哭而祔,则合上迁一室。元皇帝代数已远,其神主准礼当祧,至禘祫之时,然后享 祀。
于是祧元皇帝于西夹室,祔代宗神主焉。
永贞元年十一月,德宗神主将祔,礼仪使杜黄裳与礼官王泾等请迁高宗神主于 西夹室。其议曰:“自汉、魏已降,沿革不同。古者祖有功,宗有德,皆不毁之名 也。自东汉、魏、晋,迄于陈、隋,渐违经意,子孙以推美为先,光武已下,皆有 祖宗之号。故至于迭毁亲尽,礼亦迭迁,国家九庙之尊,皆法周制。伏以太祖景皇 帝受命于天,始封元本,德同周之后稷也。高祖神尧皇帝国朝首祚,万叶所承,德 同周之文王也。太宗文皇帝应天靖乱,垂统立极,德同周武王也。周人郊后稷而祖 文王、宗武王,圣唐郊景皇帝、祖高祖而宗太宗,皆在不迁之典。高宗皇帝今在三 昭三穆之外,谓之亲尽,新主入庙,礼合迭迁,藏于从西第一夹室,每至禘祫之月, 合食如常。”于是祧高宗神主于西夹室,祔德宗神主焉。
元和元年七月,顺宗神主将祔,有司疑于迁毁,太常博士王泾建议曰:
礼经“祖有功,宗有德”皆不毁之名也。惟三代行之。汉、魏已降,虽曰祖 宗,亲尽则迁,无功亦毁,不得行古之道也。昔夏后氏十五代,祖颛顼而宗禹。殷 人十七代,祖契而宗汤。周人三十六王,以后稷为太祖,祖文王而宗武王。圣唐德 厚流广,远法殷、周,奉景皇帝为太祖,祖高祖而宗太宗,皆在百代不迁之典。故 代宗升祔,迁代祖也;德宗升祔,迁高宗也。今顺宗升祔,中宗在三昭三穆之外, 谓之亲尽,迁于太庙夹室,礼则然矣。
或谏者以则天太后革命,中宗复而兴之,不在迁藏之例,臣窃未谕也。昔者高 宗晏驾,中宗奉遗诏,自储副而陟元后。则天太后临朝,废为卢陵王。圣历元年, 太后诏复立为皇太子。属太后圣寿延长,御下日久,奸臣擅命,紊其纪度。敬晖、 桓彦范等五臣,俱唐旧臣,匡辅王室,翊中宗而承大统。此乃子继父业,是中宗得 之而且失之;母授子位,是中宗失之而复得之。二十年间,再为皇太子,复践皇帝 位,失之在己,得之在己,可谓革命中兴之义殊也。又以周、汉之例推之,幽王为 犬戎所灭,平王东迁,周不以平王为中兴不迁之庙,其例一也。汉吕后专权,产、 禄秉政,文帝自代邸而立之,汉不以文帝为中兴不迁之庙,其例二也。霍光辅宣帝, 再盛基业,而不以宣帝为不迁之庙,其例三也。伏以中宗孝和皇帝,于圣上为六代 伯祖,尊非正统,庙亦亲尽。爰及周、汉故事,是与中兴功德之主不同,奉迁夹室, 固无疑也。
是月二十四日,礼仪使杜黄裳奏曰:“顺宗皇帝神主已升祔... -->>
礼仪五
唐礼:四时各以孟月享太庙,每室用太牢,季冬蜡祭之后,以辰日腊享于太庙, 用牲如时祭。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又时享之日,修七祀于太庙 西门内之道南:司命,户以春,灶以夏;门,厉以秋,行以冬,中溜则于季夏迎气 日祀之。若品物时新堪进御者,所司先送太常,与尚食相知,简择精好者,以滋味 与新物相宜者配之。太常卿奉荐于太庙,不出神主。仲春荐冰,亦如之。
武德元年五月,备法驾迎宣简公,懿王、景皇帝、元皇帝神主,祔于太庙,始 享四室。贞观九年,高祖崩,将行迁祔之礼,太宗命有司详议庙制。谏议大夫硃子 奢建议曰:
按汉丞相韦玄成奏立五庙,诸侯亦同五。刘子骏议开七祖,邦君降二。郑司农 踵玄成之辙,王子雍扬国师之波,分涂并驱,各相师祖,咸玩共所习,好同恶异。 遂令历代祧祀,多少参差,优劣去取,曾无画一。传称“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易云“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岂非别嫌疑,慎微远,防陵僭,尊君卑佐,升 降无舛,所贵礼者,义在兹乎!若使天子诸侯,俱立五庙,便是贱可以同贵,臣可 以滥主,名器无准,冠屦同归,礼亦异数,义将安设?戴记又称:礼有以多为 贵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庙。”若天子五庙,才与子男相埒,以多为贵,何所表乎? 愚以为诸侯立高祖以下,并太祖五庙,一国之贵也。天子立高祖以上,并太祖七庙, 四海之尊也。降杀以两,礼之正焉。前史所谓“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此其 义也。伏惟圣祖在天,山陵有日,祔祖严配,大事在斯。宜依七庙,用崇大礼。若 亲尽之外,有王业之所基者,如殷之玄王,周之后稷,尊为始祖。倘无其例,请三 昭三穆,各置神主,太祖一室,考而虚位。将待七百之祚,递迁方处,庶上依晋、 宋,傍惬人情。
于是八座奏曰:
臣闻揖让受终之后,革命创制之君,何尝不崇亲亲之义,笃尊尊之道,虔奉祖 宗,致敬郊庙。自义乖阙里,学灭秦庭,儒雅既丧,经籍湮殄。虽两汉纂修绝业, 魏、晋敦尚斯文,而宗庙制度,典章散逸,习所传而竞偏说,执浅见而起异端。自 昔迄兹,多历年代,语其大略,两家而已。祖郑玄者则陈四庙之制,述王肃者则引 七庙之文,贵贱混而莫辩,是非纷而不定。
陛下至德自然,孝思罔极,孺慕逾匹夫之志,制作穷圣人之道,诚宜定一代之 宏规,为万世之彝则。臣奉述睿旨,讨论往载,纪七庙者实多,称四祖者盖寡。校 其得失,昭然可见。春秋谷梁传及礼记、王制、祭法、礼器 孔子家语,并云:“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二庙。”尚书曰: “七世之庙,可以观德。”至于孙卿、孔安国、刘歆、班彪父子、孔晁、虞喜、干 宝之徒,或学推硕儒,或才称博物,商较今古,咸以为然。故其文曰:“天子三昭 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晋、宋、齐、梁,皆依斯义,立亲庙六,岂非有国之茂 典,不刊之休烈乎?若使违群经之明文,从累代之疑议,背子雍之笃论,尊康成之 旧学,则天子之礼,下逼于人臣,诸侯之制,上僭于王者,非所谓尊卑有序,名位 不同者也。况复礼由人情,自非天坠,大孝莫重于尊亲,厚本莫先于严配。数尽四 庙,非贵多之道;祀逮七世,得加隆之心。是知德厚者流光,乃可久之高义;德薄 者流卑,实不易之令范。臣等参议,请依晋、宋故事,立亲庙六,其祖宗之制,式 遵旧典。庶承宗之道,兴于理定之辰;尊祖之义,成于孝治之日。
制从之。于是增修太庙,始崇祔弘农府君及高祖神主,并旧四室为六室。
二十三年,太宗崩,将行崇祔之礼,礼部尚书许敬宗奏言:“弘农府君庙应迭 毁。谨按旧仪,汉丞相韦玄成以为毁主瘗埋。但万国宗飨,有所从来,一旦瘗埋, 事不允惬。晋博士范宣意欲别立庙宇,奉征西等主安置其中。方之瘗埋,颇叶情理, 事无典故,亦未足依。又议者或言毁主藏于天府,祥瑞所藏,本非斯意。今谨准量, 去祧之外,犹有坛墠,祈祷所及,窃谓合宜。今时庙制,与古不同,共基别室,西 方为首。若在西夹之中,仍处尊位,祈祷则祭,未绝祗享,方诸旧仪,情实可安。 弘农府君庙远亲杀,详据旧章,礼合迭毁。臣等参议,迁奉神主,藏于夹室,本情 笃教,在理为弘。”从之。其年八月庚子,太宗文皇帝神主祔于太庙。
文明元年八月,奉高宗神主祔于太庙中,始迁宣皇帝神主于夹室。垂拱四年正 月,又于东都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四时享祀,如京庙之仪。别立崇先庙以享 武氏祖考。则天寻又令所司议立崇先庙室数,司礼博士、崇文馆学士周忭希旨,请 立崇先庙为七室,其皇室太庙,减为五室。春官侍郎贾大隐奏曰:“臣窃准秦、汉 皇太后临朝称制,并据礼经正文,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盖百王不易之义,万代常 行之法,未有越礼违古而擅裁仪注者也。今周悰别引浮议,广述异文,直崇临朝权 仪,不依国家常度,升崇先之庙而七,降国家之庙而五。臣闻皇图广辟,实崇宗社 之尊;帝业弘基,实等山河之固。伏以天步多艰,时逢遏密,代天理物,自古有之。 伏惟皇太后亲承顾托,忧勤黎庶,纳孝慈之请,垂矜抚之怀,实所谓光显大猷,恢 崇圣载。其崇先庙室,合同诸侯之数,国家宗庙,不合辄有移变。臣之愚直,并依 正礼,周忭之请,实乖古仪。”则天由是且止。
天授二年,则天既革命称帝,于东都改制太庙为七庙室,奉武氏七代神主,祔 于太庙。改西京太庙为享德庙,四时唯享高祖已下三室,余四室令所司闭其门,废 其享祀之礼。又改西京崇先庙为崇尊庙,其享祀如太庙之仪。万岁登封元年腊月, 封嵩山回,亲谒太庙。明年七月,又改京崇尊庙,为太庙,仍改太庙署为清庙台, 加官员,崇其班秩。圣历二年四月,又亲祀太庙,曲赦东都城内。
中宗即位,神龙元年正月,改享德庙依旧为京太庙。五月,迁武氏七庙神主于 西京之崇尊庙,东都创置太庙。太常博士张齐贤建议曰:
昔孙卿子云:“有天下者事七代,有一国者事五代。”则天子七庙,古今达礼。 故尚书称“七代之庙,可以观德”祭法称“王立七庙,一坛一墠”王 制云:“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莫不尊始封之君谓11111之陈” 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之室。太祖东向,昭南向,穆北向。太祖 者,商之玄王、周之后稷是也。太祖之外,更无始祖。但商自玄王以后,十有四代, 至汤而有天下。周自后稷已后,十有七代,至武王而有天下。其间代数既远,迁庙 亲庙,皆出太祖之后,故得合食有序,尊卑不差。其后汉高祖受命,无始封祖,即 以高皇帝为太祖。太上皇高帝之父,立庙享祀,不在昭穆合食之列,为尊于太祖故 也。魏武创业,文帝受命,亦即以武帝为太祖。其高皇、太皇、外处君等并为属尊, 不在昭穆合食之列。晋宣创业,武帝受命,亦即以宣帝为太祖。其征西、豫章、颍 川、京兆府君等并为属尊,不在昭穆合食之列。历兹已降,至于有隋,宗庙之制, 斯礼不改。故宇文氏以文皇帝为太祖,隋室以武元皇帝为太祖。国家诞受在命,累 叶重光。景皇帝始封唐公,实为太祖。中间代数既近,列在三昭三穆之内,故皇家 太庙,唯有六室。其弘农府君、宣、光二帝,尊于太祖,亲尽则迁,不在昭穆合食 之数。
今皇极再造,孝思匪宁。奉二月二十九日敕:“七室已下,依旧号尊崇。”又 奉三月一日敕:“既立七庙,须尊崇始祖,速令详之”者。伏寻礼经,始祖即是太 祖,太祖之外,更无始祖。周朝太祖之外,以周文王为始祖,不合礼经。或有引 白虎通义云“后稷为始祖、文王为太祖、武王为太宗”及郑玄注诗-雍 序云“太祖谓文王”以为说者。其义不然。何者?彼以礼“王者祖有功,宗有德, 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故谓文王为太祖耳,非袷祭群主合食之太祖。
今之议者,或有欲立凉武昭王为始祖者,殊为不可。何者?昔在商、周、稷、 珣始封,汤、武之兴,祚由稷、珣,故以稷、珣为太祖,即皇家之景帝是也。凉武 昭王勋业未广,后主失国,土宇不传。景皇始封,实基明命。今乃舍封唐之盛烈, 崇西凉之远构,考之前古,实乖典礼。魏氏不以曹参为太祖,晋氏不以殷王仰为太 祖,宋氏不以楚元王为太祖,齐、梁不以萧何为太祖,陈、隋不以胡公、杨震为太 祖,则皇家安可以凉武昭王为太祖乎?汉之东京,大议郊祀,多以周郊后稷,汉当 郊尧。制上公卿议,议者多同,帝亦然之。杜林正议,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 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竟从林议。又传称“欲知天 上,事问长人”以其近之。武德、贞观之时,主圣臣贤,其去凉武昭王盖亦近于 今矣。当时不立者,必不可立故也。今既年代浸远,方复立之,是非三祖二宗之意。 实恐景皇失职而震怒,武昭虚位而不答,非社稷之福也。
宗庙事重,禘祫礼崇,先王以之观德。或者不知其说,既灌而往,孔子不欲观 之。今朝命惟新,宜应慎礼,祭如神在,理不可诬。请准敕加太庙为七室,享宣皇 帝以备七代,其始祖不合别有尊崇。
太常博士刘承庆、尹知章又议云:
谨按王制:“天子七庙,在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此载籍之明文, 古今之通制。皇唐稽考前范,详采列辟,崇建宗灵,式遵斯典。但以开基之主,受 命之君,王迹有浅深,太祖有远近。汤、文祚基稷、珣,太祖代远,出乎昭穆之上, 故七庙可全。若夏继唐、虞,功非由鲧;汉除秦、项,力不因尧。及魏、晋经图, 周、隋拨乱,皆勋隆近代,祖业非远,受命始封之主,不离昭穆之亲,故肇立宗祊, 罕闻全制。夫太祖以功建,昭穆以亲崇,有功百代而不迁,亲尽七叶而当毁。或以 太祖代浅,庙数非备,更于昭穆之上,远立合迁之君,曲从七庙之文,深乖迭毁之 制。
皇家千龄启旦,百叶重光。景皇帝浚德基唐,代数犹近,号虽崇于太祖,亲尚 列于昭穆,且临六室之位,未申七代之尊。是知太庙当六,未合有七。故先朝惟有 宣、光、景、元、神、尧、文武六代亲庙。大帝登遐,神主升祔于庙室,以宣后帝 代数当满,准礼复迁。今止有光皇帝已下六代亲庙,非是天子之庙数不当有七,要 由太祖有远近之异,故初建有多少之殊。敬惟三后临朝,代多儒雅,神祊事重,礼 岂虚存,规模可沿,理难变革。宣皇既非始祖,又庙无祖宗之号,亲尽既迁,其在 不合重立。若礼终运往,建议复崇,实违王制之文,不合先朝之旨。请依贞观 之故事,无改三圣之宏规,光崇六室,不亏古议。
时有制令宰相更加详定,礼部尚书祝钦明等奏言:“博士三人,自分两议: “张齐贤以始同太祖,不合更祖昭王;刘承庆以王制三昭三穆,不合重崇宣帝。 臣等商量,请依张齐贤以景皇帝为太祖,依刘承庆尊崇六室。”制从之。寻有制以 孝敬皇帝为义宗,升祔于太庙。其年八月,崇祔光皇帝、太祖景皇帝、代祖元皇帝、 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武圣皇帝、皇考高宗天皇大帝、皇兄义宗孝敬皇帝于东都之 太庙,躬行享献之礼。
二年,驾还京师,太庙自是亦崇享七室,仍改武氏崇尊庙为崇恩庙。明年二月, 复令崇恩庙一依天授时享祭。时武三思用事,密令安乐公主讽中宗,故有此制。寻 又特令武氏崇恩庙斋郎取五品子充。太常博士杨孚奏言:“太庙斋郎,承前只七品 已下子。今崇恩庙斋郎既取五品子,即太庙斋郎作何等级?”上曰:太庙斋郎亦准 崇恩庙置。”孚奏曰:“崇恩庙为太庙之臣,太庙为崇恩庙之君,以臣准君,犹为 僭逆,以君准臣,天下疑惧。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 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人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 言也。’伏愿无惑邪言,以为乱始。”其事乃寝。崇恩庙至睿宗践祚,乃废毁之。
景云元年冬,将葬中宗孝和皇帝于定陵,中书令姚元之、吏部尚书宋璟奏言: “准礼,大行皇帝山陵事终,即合祔庙。其太庙第七室,先祔皇兄义宗孝敬皇帝、 哀皇后裴氏神主。伏以义宗未登大位,崩后追尊,神龙之初,乃特令迁祔。春秋 之义,国君即位未逾年者,不合列叙昭穆。又古者祖宗各别立庙,孝敬皇帝恭陵既 在洛州,望于东都别立义宗之庙,迁祔孝敬皇帝、哀皇后神主,命有司以时享祭, 则不违先旨,又协古训,人神允穆,进退得宜。在此神主,望入夹室安置。伏愿陛 下以礼断恩。”制从之。及既葬,祔中宗孝和皇帝、和思皇后赵氏神主于太庙。其 义宗即于东都从善里建庙享祀。时又追尊昭成、肃明二皇后,于亲仁里别置仪坤庙, 四时享祭。
开元四年,睿宗崩,及行祔庙之礼,太常博士陈贞节、苏献等奏议曰:“谨按 孝和皇帝在庙,七室已满。今睿宗大圣真皇帝是孝和之弟,甫及仲冬,礼当祔迁。 但兄弟入庙,古则有焉,递迁之礼,昭穆须正。谨按礼论,太常贺循议云: ‘兄弟不相为后也。故殷之盘庚,不序于阳甲,而上继于先君;汉之光武,不嗣于 孝成,而上承于元帝。’又曰:‘晋惠帝无后,怀帝承统,怀帝自继于世祖,而不 继于惠帝。其惠帝当同阳甲、孝成,别出为庙。’又曰:‘若兄弟相代,则共是一 代,昭穆位同。至其当迁,不可兼毁二庙。’此盖礼之常例也。荀卿子曰, ‘有天下者事七代’,谓从祢已上也。尊者统广,故恩及远祖。若旁容兄弟,上毁 祖考,此则天子有不得全事于七代之义矣。孝和皇帝有中兴之功,而无后嗣,请同 殷之阳甲、汉之成帝,出为别庙,时祭不亏,大祫之辰,合食太祖。奉睿宗神主升 祔太庙,上继高宗,则昭穆永贞,献祼长序。”制从之。初令以仪坤庙为中宗庙, 寻又改造中宗庙于太庙之西。贞节等又以肃明皇后不合与昭成皇后配祔睿宗,奏议 曰:“礼,宗庙父昭子穆,皆有配座,每室一帝一后,礼之正仪。自夏、殷而来, 无易兹典。伏惟昭成皇后,有太姒之德,已配食于睿宗;则肃明皇后无启母之尊, 自应别立一庙。谨按周礼云‘奏夷则,歌小吕,以享先妣’者,姜嫄是也。姜 嫄是帝喾之妃,后稷之母,特为立庙,名曰閟宫。又礼论云,晋伏系之议云: ‘晋简文郑宣后既不配食,乃筑宫于外,岁时就庙享祭而已。’今肃明皇后无祔配 之位,请同姜嫄、宣后,别庙而处,四时享祭如旧仪。”制从之。于是迁昭成皇后 神主祔于睿宗之室,惟留肃明神主于仪坤庙。
时太常卿姜皎复与礼官上表曰:“臣闻敬宗尊祖,享德崇恩,必也正名,用光 时宪,礼也。伏见太庙中则天皇后配高宗天皇大帝,题云‘天后圣帝武氏’。伏寻 昔居宠秩,亲承顾托,因摄大政,事乃从权。神龙之初,已去帝号。岑羲等不闲政 体,复题帝名。若又使帝号长存,恐非圣朝通典。夫七庙者,高祖神尧皇帝之庙也。 父昭子穆,祖德宗功,非夫帝子天孙,乘乾出震者,不得升祔于斯矣。但皇后祔庙, 配食高宗,位号旧章,无宜称帝。今山陵日近,升祔非遥,请申陈告之仪,因除 ‘圣帝’之字,直题云‘则天皇后武氏’。”诏从之。时既另造义宗庙,将作大匠 韦凑上疏曰:“臣闻王者制体,是曰规模;规模之兴,实资师古;师古之道,必也 正名;惟名与实,固当相副。其在宗庙,礼之大者,岂可失哉!礼,祖有功而宗有 德。祖宗之庙,百代不毁。故殷太甲曰太宗,太戊曰中宗,武丁曰高宗。周宗文王、 武王。汉则文帝为太宗,武帝为世宗。其后代有称宗,皆以方制海内,德泽可宗, 列于昭穆,期于不毁。祖宗之义,不亦大乎!况孝敬皇帝位止东宫,未尝南面,圣 道诚冠于储副,德教不被于寰瀛,立庙称宗,恐非合体。况别起寝庙,不入昭穆, 稽诸祀典,何义称宗?而庙号义宗,称之万代。以臣庸识,窃谓不可。望更令有司 详定,务合于礼。”于是太常请以本谥“孝敬”为庙称。从之。
五年正月,玄宗将行幸东都,而太庙屋坏,乃奉七庙神主于太极殿。玄宗素服 避正殿,辍朝三日,亲谒神主于太极殿,而后发幸东都。乃敕有司修太庙。明年, 庙成,玄宗还京,行亲祔之礼。时有司撰仪注,以祔祭之日车驾发宫中,玄宗谓宋 璟、苏颋曰:“祭必先斋,所以齐心也。据仪注,祭之日发大明宫,又以质明行事, 纵使侵星而发,犹是移辰方到,质明之礼,其可及乎?又朕不宿斋宫,即安正殿, 情所不敢。宜于庙所设斋宫,五日赴行宫宿斋,六日质明行事,庶合于礼。”璟等 称圣情深至,请即奉行。诏有司改定仪注。六日,玄宗自斋宫步诣太庙,入自东门, 就立位。乐奏九成,升自阼阶,行祼献之礼。至睿宗室,俯伏鸣咽,侍臣莫不流涕。
有河南府人孙平子诣阙上言:“中宗孝和皇帝既承大统,不合迁于别庙。”玄 宗令宰相召平子与礼官对定可否,太常博士苏献等固执前议。平子口辩,所引咸有 经据,献等不能屈。时苏颋知政事,以献是其从祖之兄,颇党助之,平子之议竟不 得行。平子论竟不已,遂谪平子为康州都城尉,仍差使领送至任,不许东西。平子 之任,寻卒。时虽贬平子,议者深以其言为是。至十年正月,下制曰:“朕闻王者 乘时以设教,因事以制礼,沿革以从宜为本,取舍以适会为先。故损益之道有殊, 质文之用斯异。且夫至德之谓孝,所以通乎神明;大事之谓祀,所以虔乎宗庙。国 家握纪命历,重光累盛,四方由其继明,七代可以观德。朕嗣守丕业,祗奉睿图, 聿怀昭事,罔不恤祀。尝览古典,询诸旧制,远则夏、殷事异,近则汉、晋道殊, 虽礼文之不一,固严敬之无二。朕以为立爱自亲始,教人睦也;立敬自长始,教人 顺也。是知朕率于礼,缘于情,或教以道存,或礼从时变,将因宜以创制,岂沿古 而限今。况恩以降杀而疏,庙以迁毁而废。虽式瞻古训,礼则不违;而永言孝思, 情所未足。享尝则止,岂爱崇而礼备;有祷而祭,非德盛而流永。其祧室宜列为正 室,使亲而不尽,远而不祢,庙以貌存,宗犹尊立。俾四时式荐,不间于毁主;百 代靡迁,匪惟于始庙。所谓变以合礼,动而得中,严配之典克崇,肃雍之美兹在。 又兄弟继及,古有明文。今中宗神主,犹居别处,详求故实,当宁不安,移就正庙, 用章大典。仍创立九室,宜令所司择日启告移迁。”
十一年春,玄宗还京师,下制曰:“崇建宗庙,礼之大者;聿追孝飨,德莫至 焉。今宗以立尊,亲无迁序,永惟严配,致用蠲洁,栋宇式崇,祼奠斯授。顾兹薄 德,获承禋祀,不躬不亲,曷展诚敬?宜用八月十九日祗见九室。”于是追尊宣皇 帝为献祖,复列于正室,光皇帝为懿祖,并还中宗神主于太庙。及将亲祔,会雨而 止。乃令所司行事。其京师中宗旧庙,便毁拆之。东都旧庙,始移孝敬神主祔焉。 其从善里孝敬旧庙,亦令毁拆。二十一年,玄宗又特令迁肃明皇后神主祔于睿宗之 室,仍以旧仪坤庙为肃明观。
大历十四年十月,代宗神主将祔,礼仪使颜真卿以元皇帝代数已远,准礼合祧, 请迁于西夹室。其奏议曰:
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又礼器云:有以 多为贵者,天子七庙。”又伊尹曰:“七代之庙,可以观德。”此经典之明证 也。七庙之外,则曰:“去祧为坛,去坛为墠”故历代儒者,制迭毁之礼,皆亲 尽宜毁。伏以太宗文皇帝,七代之祖;高祖神尧皇帝,国朝首祚,万叶所承;太祖 景皇帝,受命于天,始封于唐,元本皆在不毁之典。代祖元皇帝,地非开统,亲在 七庙之外。代宗皇帝升祔有日,元皇帝神主,礼合祧迁。或议者以祖宗之名,难于 迭毁。昔汉朝近古,不敢以私灭公,故前汉十二帝,为祖宗者四而已。至后汉渐违 经意,子孙以推美为先。自光武已下,皆有庙号,则祖宗之名,莫不建也。安帝信 谗,害大臣,废太子,及崩,无上宗之奏,后自建武以来无毁者,因以陵号称宗。 至桓帝失德,尚有宗号。故初平中,左中郎蔡邕以和帝以下,功德无殊,而有过差, 不应为宗。余非宗者,追尊三代,皆奏毁之。是知祖有功,宗有德,存至公之义, 非其人不居,盖三代立礼之本也。自东汉已来,则此道衰矣。魏明帝自称烈祖,论 者以为逆自称祖宗。故近代此名悉为庙号,未有子孙践祚而不祖宗先王者。以此明 之,则不得独据两字而为不合祧迁之证。假令传祚百代,岂可上崇百代以为孝乎? 请依三昭三穆之义,永为通典。
宝应二年,升祔玄宗、肃宗,则献祖、懿祖已从迭毁。伏以代宗睿文孝皇帝卒 哭而祔,则合上迁一室。元皇帝代数已远,其神主准礼当祧,至禘祫之时,然后享 祀。
于是祧元皇帝于西夹室,祔代宗神主焉。
永贞元年十一月,德宗神主将祔,礼仪使杜黄裳与礼官王泾等请迁高宗神主于 西夹室。其议曰:“自汉、魏已降,沿革不同。古者祖有功,宗有德,皆不毁之名 也。自东汉、魏、晋,迄于陈、隋,渐违经意,子孙以推美为先,光武已下,皆有 祖宗之号。故至于迭毁亲尽,礼亦迭迁,国家九庙之尊,皆法周制。伏以太祖景皇 帝受命于天,始封元本,德同周之后稷也。高祖神尧皇帝国朝首祚,万叶所承,德 同周之文王也。太宗文皇帝应天靖乱,垂统立极,德同周武王也。周人郊后稷而祖 文王、宗武王,圣唐郊景皇帝、祖高祖而宗太宗,皆在不迁之典。高宗皇帝今在三 昭三穆之外,谓之亲尽,新主入庙,礼合迭迁,藏于从西第一夹室,每至禘祫之月, 合食如常。”于是祧高宗神主于西夹室,祔德宗神主焉。
元和元年七月,顺宗神主将祔,有司疑于迁毁,太常博士王泾建议曰:
礼经“祖有功,宗有德”皆不毁之名也。惟三代行之。汉、魏已降,虽曰祖 宗,亲尽则迁,无功亦毁,不得行古之道也。昔夏后氏十五代,祖颛顼而宗禹。殷 人十七代,祖契而宗汤。周人三十六王,以后稷为太祖,祖文王而宗武王。圣唐德 厚流广,远法殷、周,奉景皇帝为太祖,祖高祖而宗太宗,皆在百代不迁之典。故 代宗升祔,迁代祖也;德宗升祔,迁高宗也。今顺宗升祔,中宗在三昭三穆之外, 谓之亲尽,迁于太庙夹室,礼则然矣。
或谏者以则天太后革命,中宗复而兴之,不在迁藏之例,臣窃未谕也。昔者高 宗晏驾,中宗奉遗诏,自储副而陟元后。则天太后临朝,废为卢陵王。圣历元年, 太后诏复立为皇太子。属太后圣寿延长,御下日久,奸臣擅命,紊其纪度。敬晖、 桓彦范等五臣,俱唐旧臣,匡辅王室,翊中宗而承大统。此乃子继父业,是中宗得 之而且失之;母授子位,是中宗失之而复得之。二十年间,再为皇太子,复践皇帝 位,失之在己,得之在己,可谓革命中兴之义殊也。又以周、汉之例推之,幽王为 犬戎所灭,平王东迁,周不以平王为中兴不迁之庙,其例一也。汉吕后专权,产、 禄秉政,文帝自代邸而立之,汉不以文帝为中兴不迁之庙,其例二也。霍光辅宣帝, 再盛基业,而不以宣帝为不迁之庙,其例三也。伏以中宗孝和皇帝,于圣上为六代 伯祖,尊非正统,庙亦亲尽。爰及周、汉故事,是与中兴功德之主不同,奉迁夹室, 固无疑也。
是月二十四日,礼仪使杜黄裳奏曰:“顺宗皇帝神主已升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