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徐霞客游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说的是琴潭岩;向导认为用楼梯可以深入的洞,说的是荔枝岩。这一带的岩洞繁多,随人意所指,追究他们的话似乎矛盾很多,考察岩洞的实情却都各有千秋。
走出琴潭岩,沿着山左的积水塘走。绕过水塘北边转向西,洞口向东朝着琴潭岩西麓的,是荔枝岩。洞口不十分高,进去后略略向下倾,向西前进数丈,沿洞底右侧的石窍进入它的下洞。那里面不高却宽阔平坦,有个方形水池,长一丈多,宽五六尺,而深处达一丈,四旁十分陡峻,积水非常凉。再向东南转去,平缓地进去几十丈,两次转过低矮的隘口,右边崖壁的半中腰有个石窍,宽二尺,高一尺,里边有洞,上边隆起下面平坦,积水与石窍口平齐。把头探入石窍中向东望,那积水广阔深远,当中有岩石蜿蜿蜒蜒,好似龙浮游在水中。洞穴内南面的石崖,有一个方形石盆,长二尺,宽一尺,高六七寸,平地量一量水面,好像是用墨线直尺制成,毫厘不差。身体不能进去。仍出到洞底,略往西进去,又沿着一个右侧的石窍进到它上面的峡谷。峡内忽然架成两层:下面的洞穴如队列,稍向西转,便到了头;上边的洞穴像楼阁,用梯子爬上去,里面又排列着石柱分成石窗。穿过石窗稍往西走,便下到南面的峡中。水平深入数十丈,又在南边旋成一个石盒,石完外的洞顶有两条石痕,分别缠绕屈伸,而它们的顶端交织在一起。仍旧出来,爬梯子下到洞底,又沿着一个左边的石窍进到它上面的峡谷,就见层层石壁叠累下垂,悬垂的莲花,嵌空的石柱,纷纷点缀在壁间,可以分开石痕踩着莲瓣上登。大体上此洞以幽深隐秘见奇而且深邃,在右边贮水石窍的侧边,有些小石块如同弹丸,而且石痕众多杂沓,石色玄黄,形状如像荔枝,洞名是由此得来的,正好像九疑山的杨梅洞一样,不值得惊异。
出洞后,从琴潭岩的北边共走一里,仍来到那个村子,已是下午了。带着静闻向西北由近道共行二里,来到平塘街。此地西面石峰非常陡峭,夹立如门,南峰的山顶忽然有洞穴穿透山腹,明亮得好像平展的镜子。我先前在中隐山找铜钱岩找不到,晚上赶去西门,曾经路过而神魂飞舞,此番再次经过它下边,禁不住跃跃欲试。向路人打听,都说无路可登。恰巧静闻病得不能前走,在路旁有个卖水的人,也是从前从中隐山来,曾向他打听过穿岩胜景的人。那人说:“有岔路在大道旁打油坊的后面,可以摸着进去,往东南转到一座古庙,就可登山上去了。”我于是把行李挂在擦子上,并叫静闻躺在茅屋下等着,我拄着手杖便走。路过打油人的家,向他打听,却仍是说岩洞无路可登,他的住处旁也无小径可以入山。我回头眺望屋后,有条蛇形小道伏在草丛间,就分开篱笆钻出篱笆缝,顺着山麓往东行。转而向南走,将到古庙时,见有路向西上去,便沿着这条路走。开始时摸着石阶爬,随后踏着石崖登。石崖陡峭之处,有锋利的石纹,脚踩上去不会脱,手抓住不会滑;石崖高大竖立之处,有枝条盘曲倒垂,脚可以踩着藤条,手可以攀住树梢。唯有石崖走尽涉过峡谷,荆棘蔓草填塞抱成团,没过头顶扯住脚下,似钩子剑戟一样乱纷纷,如踩在弱水之上,像蹈进重围之中,始终不能出来。只得放下雨伞把手杖插在石穴中,而把全部力量用在手脚上,很长时间,抵达成丛的石崖下。石崖上岩石如狮子回头,大象舞动,凤凰飞翔,神龙升腾,分为不同形态,荟萃着各种怪兽,缤纷排列。估计透亮的洞穴已与我并肩而立,便横向往北跋涉,转过去越到峰头,俯瞰深嵌的山崖和陡削的石窟,反而在脚下,而且下边也有人高呼路走错了,给我指点下山的台阶。我感激他们的好意,顺着他们指点的路下来,竟然找不到放雨伞和手杖的地方。呼叫的人是两位放牧的老翁,是怀疑我不能下山而同情我的人,我下来后谢过了他们。那两人指点说登上山崖的路还在古庙南边,原来那个岩洞应当从山崖后转进去,不能从山崖东面进去。我说伞放在石崖之间,又沿着上山时的路去找伞。不多时,听见平塘街小孩的呼叫喧哗声,随即有数十人在山下呼叫,声音十分急切,我开始不知他们是为了我,及拿到伞下山之后才知道。下到古庙侧边,就见那些人都握着刀枪带着弓箭,怀疑我是伏在草丛中的强盗而来讯间我。我把游岩洞的缘故相告,都不信我的话。只好解开衣服给他们查看,并说:“我有行李寄放在路口卖水人的茅屋中,你们可前去检查一下。”众人这才渐渐散去。.我仍从古庙南经由石瞪分开荆棘上山。于是往西南转出到山后的山坳间,眺望它的南边,一座石峰岔出,顶上竖着一块岩石,高数丈。我所见过的缀立的石峰,雁岩的翔莺峰,龟峰的灵芝峰,以及此地竹笋状并列开放的石峰,没有奇妙怪异如像这般的。估计已到了岩洞后方,可遥望石壁之下,仍不见洞口。忽然山下有个儿童,又高声呼叫路错了,说来不及登上去了。此时太阳已坠入西峰,而荆棘蔓草挡在前面,估计不能登到了,况且静闻在那茅草店铺中,店主人即将离开,恐怕无处投宿,只好听他的话连忙下山,却见这个儿童已扬长而去,不知他是同情还是怀疑,究竟属于何者?于是仍转到北麓,出到打油坊的后边,就见卖水的店主人正要背着他摆设的东西作回家的打算。我取了凛子上挂着的物品,跟随那人向东赶到平塘街寻找投宿之处。那人说:“家窄不能容纳。”替我转寻邻居家住下,并亲自为我烧火做饭,而且找来他的族人,叫明早领我游览。这天傍晚,闷热到极点,雷声隆隆,而静闻病得十分严重,顾仆突然分手。到晚餐后,出门坐在当街的明月之下,而清风徐徐吹来,潇潇洒洒身在群峰之间,听着众村姑唱山歌对开玩笑,也是在这群玉峰头的一个奇异境遇。
十一日清晨起床,静闻还躺着,我叫寄宿的这家主人烧饭,马上先去拜访卖水人的家,同他的族人向南来到古庙南登山。向导扬起飞镖斩断荆棘,共走一里,到达山西南的山坳。从石缝中再登一两步,立即望见洞口朝向西南。又攀着石崖走了几十步,马上进入了洞中。大体上前洞口朝向东北,后洞口朝向西南,中间则径直穿透,没有曲折突起之处的遮挡和阻隔。向导告诉说此洞叫榜岩洞,此山叫枫木山。下山,仍走过古庙,于是向南由田野中渡过西面流来的小涧,涧水自两路口西边的水塘透逃往东穿过山麓,就是南溪的源头了。共往东南行一里,进入石岩洞。洞口向西北,后洞口向东北,洞中幽静明朗,曲曲折折,后洞口右边的山崖上,有架空的平台,盘旋在空中的顶盖,旁边都通有窗权,可以歇息可以读书。由后洞出来,向北走一里,仍抵达平塘街。街北有座石峰突兀好像屏风,东隅有岩洞向东,这是社岩。外边浅而不深,当地人在洞中供奉土地神。向导又指着它的西北方,有座石峰当中而立,山下南北都有积水塘,北边水塘的上方,岩洞口高列,南面水塘的侧边,洞穴口低伏,它们里面山洞暗中相通,水道从中流贯而过,这里名叫架梯岩,又叫石鼓洞,原来就是我前次寻找铜钱岩未找到却向南走进去的洞。向导介绍着它,却不知我已游览过它;我从前游览它时,却不知洞叫什么名字。今天得以闻所未闻,更胜于见所未见了。于是返回住宿处吃饭,静闻尽力带病上路。向西二里,经过两座山之间的峡谷。峡谷北面的山巍然而立似屏风,下边是广福王庙;峡谷南面的山森然向北拱立,它东边有个岩洞。洞口向东,正当洞口有座石塔,十分整齐而塔中是空的,塔后面不怎么高大宏伟。由塔右的洞穴进去,逐渐进去慢慢变得又窄又黑,有几个土司兵调守在此地,就着岩洞在里边煮饭睡觉。岩洞口之外,右边有旧时刻的摩崖,剥落不可读。于是下去,向西走出峡口,这里是两路口。街市中店铺夹路。往西北沿着山走,是去义宁县的路;向西南顺着山走,是通永福县的路。我踏上往西南的路,不到一里,静闻在后面就跟不上了。望见路东有个岩洞向西,拨开荆棘去探洞,洞不深可洞口很奇特。下瞰静闻,仍然不见他走过;想要返回去找,又担心他走到了前边。姑且急忙去追赶他,又等了他很长时间,拉着前后来到的人打听,都茫然不知所指,实在是又想前进又想后退。许久,又往西行四里,路右边有座小峰,如佛掌高高举起,下部合拢而上面分岔,下面紧束而上边舒展,在群峰中尤其显得神奇怪异。它南边又并立着两座山,束拢来形成峡谷,路经由峡中。峡南面的山峰,它的东边分层裂开两个岩洞,转眼间,觉得在上的洞透出亮光。急忙向南赶到那里,只有下洞可以进去,而上洞层层叠叠悬在高处无法上登,只好进入下洞。洞中排着石柱挂着石筛慢,分隔为峡谷,剖成石窗,曲折明朗,钻进去转到洞的后边,却也是横贯山腹的洞。以为由后洞向西出去,可以返回来登到上洞穿通之处,可后洞上下都如刀削,旁边无处可攀。于是仍向东出到洞前,见东北隅的岩石坑坑洼洼,姑且攀着石缝上登,竟然到达了上层。就见前后两个洞口,都与下洞并列;洞口内筛慢状的钟乳石,莲花状的石柱,分在左右环绕着直达后洞口,几丈之内,曲曲折折没有尽头。前洞口有一平台,正对东北方佛掌样的山峰。凭靠在后洞口石兔石窗间,远瞰近视,洞外收入眼底的景色既己奇异,洞内盘结着的钟乳石也很奇特,真正是胜境。我在粤中所见过的重楼胜境,这里算第一。
不久下山,不知静闻是在前还是在后,姑且向西走。又见大路在左边,又有岩洞朝向北方,登上洞也是浅而不深,这也是峡谷南面的山。那在峡谷北面的山,向西处也有两个洞分层排列,洞口一上一下,悬隔之处也不多远,但岩石的颜色全是褚黄色,好像单独为它们标新立异的模样。一走出峡口,就有积水直浸到两侧峡谷的西边,当中垒石筑成堤坝,以便横截水面,旁边都是巨大的水泽,无从渡水去登一次赫黄色的岩洞。随即又听说有个八字岩,也不能去到。于是经由石头路向西行走在积水中。又望见水西山峰的东崖高高横亘着,壁上悬着三个洞,相距各有二十余丈,都向东并列,分为南、北、中。那座山在积水的西南,与东面山峡的南峰东西相夹形成积水塘。遥视崖顶,都有微小的石痕,自南往北,可以上登,唯有北洞却在特别高峻的悬崖绝壁上,似乎不能登上去。途中的行人见我向岩洞赶去,都站下高呼不要前去,暂且在堤上慢慢走。等到前后行人少些蝴旬隙,看着堤西边草丛中的小径,顺着水边沿南麓走,即使静闻是在前还是在后,全都无暇顾及。不久抵达南洞之下,仰视没有台阶。仍然用攀石崖踏裂隙的方法,似猿猴上登猴子跳跃一样往上爬,终于进入南洞。洞口十分高大,洞内空旷宏大十分险峻,规模迥然不同。稍稍下走,一个岔洞由右边进去,转向西南,渐渐觉得昏黑,无法穷究洞底;一个岔洞向左边进去,不足五丈,忽见一个洞口向西通到山后,光线反照进来,十分明亮;一个洞口往北通到中洞,曲射的光影穿透到那里。于是先向西钻入后洞,洞口高处与东洞相等,上下都是悬崖,上登的路断了,可以俯瞰却不能下去。遥望西南方对面的山,有个洞也像下覆的桥梁,而洞口宽阔洞中深邃,叫做牛洞,朝向东方,黑暗得不知洞底。仍进到洞内,随即向北上到中洞,洞内往北转去穿透东面。先探它的北面,转到洞口,有岩石在内架着,分成两层,上面叠架成楼阁,倒向洞内,下边裂成门洞,直直地镶嵌在崖壁上,原来就是望见的北洞了。到了这里就见到弯弯曲曲四通八达的旁洞,既极其高大,又多环绕曲折,既空旷豁达,又幽雅奇绝,我所观赏过的旁通的胜景,这里是最好的了。仍进入中洞之内,东临洞口,洞口愈加高高隆起,下边洞外则是路断崖崩,只得仍返回洞中,沿着南洞出来。这才知道这三个洞,外面虽分几个洞口,里面的洞穴都连着,南洞是它的门户,北洞是它深处的洞窟,中洞则左右逢源,内外连贯在一起,为何岩洞的神奇怪异如此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于是仍由来时的台阶下山,共走一里,向北出到大道上,急忙往西行。沿南山的北麓往西走,三里,越过一个平坡,平坡南北两面的岩洞非常多,无暇四处走到。沿岔路往南走是通城墟。墟上房屋层层叠叠,小得像鸽笼,好似蜂房排列着,空而无人,以等待赶集的人。从墟上又向南走一里,这是上岩后洞。我沿着西边的路登上岩洞,洞口向北,前临深塘。进入洞内,空旷高大,分为左右两个峡谷。右边的峡谷向下深坠,已经疏浚为深潭,水积在峡底,石壁在东西两面夹着它,高得无法下去。向南眺望,峡底黑沉沉的,石壁西面的山崖,环绕着下覆在深渊之上,这是我所停脚下瞰的地方;石壁东面却在绝壁之下,双双通着两个洞穴,好像环形的桥相连横亘着,水通到洞穴中,不知流往哪里;北面便是石壁自洞顶下插到深潭底部,石壁半中腰石柱裂开一条缝,泉水涂涂地从缝隙下端往下流注。出了右峡,由左峡往上进去,洞口蹲着一块岩石挡住去路,中央耸成高台,高台上方一根顶柱垂直挂在洞顶。路从两旁进去,它西侧又有石崖,由洞北突向洞南,好像要堵住洞口一样,与洞的南壁夹成一条裂缝。路沿着石崖向西出去,转弯绕到石崖后,外边隆起成为洞口,洞下岩石横着如门槛,而上方岩石下垂如飞檐。盘腿坐在石槛上,洞口外的峡谷重又峻峭耸峙,两旁多有倒悬下垂的岩石,好似龙爪猿臂,纷纭杂乱地挡住洞口,一俯一仰都双双绝妙。出洞来,顺着山的东麓走,又见一个洞口张着,朝向东方,洞内下洼,向下滴水发出空荡荡的声音,转向南渐渐黑下来,应当就是通往后洞环形桥样水洞的地方。而下洞洞口的南边,就是上岩村的村庄房屋聚集在那里了。村后垒砌石块开了一条小径,曲折向上,这是上岩前洞。洞口向东,高处与后洞平肩相等,深处和曲折之处赶不上。洞前有神庙,侧边有处台基。有个乡村的读书人聚了一群蒙童在台上。由高台一直上登到洞后,洞穴进裂成石完,下垂的岩石似鸡爪:有下垂到地下相离仅有一线的,有中央悬垂四旁忽然上卷的,有柱子状高大地立在洞中的,有爪子样下分出脚趾的。它东南方相对的山上有泉水,叫做龙泉。
下了高台的前端,仍然出到后洞水塘的北边,向西北行一里,走上东来的大道。又走二里,是高桥,石桥十分整齐。越过桥往西南行,石山渐渐退开,往北眺望,远山连接,自西往东延伸,就是古田所、义宁县往西来的主脉了。又行七里是山蚤铺,它的四旁虽然间或出现土山,而石峰更加突兀了。又向西南走八里,是马岭墟。这天正当赶集,我到时已是下午,集市已经散了,而人们都纷纷就着店铺饮茶喝酒。这才在集市上赶上静闻,再与他吃了饭。又向西南行二里,来到缭江桥,过了桥是缭江铺,到了这里,山全是土山,山冈相连回绕,不再有峥嵘的石峰了。又向南八里是焉石铺,于是往西走入山坞。二里后转向西南,又行十里是苏桥,是洛青江的上游,水流开始离开桂林流入柳州府去,我于是与桂林的群山告别了。桥西是苏桥的城堡。走入东门,来到南门,此时顾仆已先一天到达此地,躺在南门内的旅店中。这天晚上极其闷热,雷声隆隆,我与两个病人都觉得特别郁闷。幸好已找到船,不妨碍明天动身的计划。
,说的是琴潭岩;向导认为用楼梯可以深入的洞,说的是荔枝岩。这一带的岩洞繁多,随人意所指,追究他们的话似乎矛盾很多,考察岩洞的实情却都各有千秋。
走出琴潭岩,沿着山左的积水塘走。绕过水塘北边转向西,洞口向东朝着琴潭岩西麓的,是荔枝岩。洞口不十分高,进去后略略向下倾,向西前进数丈,沿洞底右侧的石窍进入它的下洞。那里面不高却宽阔平坦,有个方形水池,长一丈多,宽五六尺,而深处达一丈,四旁十分陡峻,积水非常凉。再向东南转去,平缓地进去几十丈,两次转过低矮的隘口,右边崖壁的半中腰有个石窍,宽二尺,高一尺,里边有洞,上边隆起下面平坦,积水与石窍口平齐。把头探入石窍中向东望,那积水广阔深远,当中有岩石蜿蜿蜒蜒,好似龙浮游在水中。洞穴内南面的石崖,有一个方形石盆,长二尺,宽一尺,高六七寸,平地量一量水面,好像是用墨线直尺制成,毫厘不差。身体不能进去。仍出到洞底,略往西进去,又沿着一个右侧的石窍进到它上面的峡谷。峡内忽然架成两层:下面的洞穴如队列,稍向西转,便到了头;上边的洞穴像楼阁,用梯子爬上去,里面又排列着石柱分成石窗。穿过石窗稍往西走,便下到南面的峡中。水平深入数十丈,又在南边旋成一个石盒,石完外的洞顶有两条石痕,分别缠绕屈伸,而它们的顶端交织在一起。仍旧出来,爬梯子下到洞底,又沿着一个左边的石窍进到它上面的峡谷,就见层层石壁叠累下垂,悬垂的莲花,嵌空的石柱,纷纷点缀在壁间,可以分开石痕踩着莲瓣上登。大体上此洞以幽深隐秘见奇而且深邃,在右边贮水石窍的侧边,有些小石块如同弹丸,而且石痕众多杂沓,石色玄黄,形状如像荔枝,洞名是由此得来的,正好像九疑山的杨梅洞一样,不值得惊异。
出洞后,从琴潭岩的北边共走一里,仍来到那个村子,已是下午了。带着静闻向西北由近道共行二里,来到平塘街。此地西面石峰非常陡峭,夹立如门,南峰的山顶忽然有洞穴穿透山腹,明亮得好像平展的镜子。我先前在中隐山找铜钱岩找不到,晚上赶去西门,曾经路过而神魂飞舞,此番再次经过它下边,禁不住跃跃欲试。向路人打听,都说无路可登。恰巧静闻病得不能前走,在路旁有个卖水的人,也是从前从中隐山来,曾向他打听过穿岩胜景的人。那人说:“有岔路在大道旁打油坊的后面,可以摸着进去,往东南转到一座古庙,就可登山上去了。”我于是把行李挂在擦子上,并叫静闻躺在茅屋下等着,我拄着手杖便走。路过打油人的家,向他打听,却仍是说岩洞无路可登,他的住处旁也无小径可以入山。我回头眺望屋后,有条蛇形小道伏在草丛间,就分开篱笆钻出篱笆缝,顺着山麓往东行。转而向南走,将到古庙时,见有路向西上去,便沿着这条路走。开始时摸着石阶爬,随后踏着石崖登。石崖陡峭之处,有锋利的石纹,脚踩上去不会脱,手抓住不会滑;石崖高大竖立之处,有枝条盘曲倒垂,脚可以踩着藤条,手可以攀住树梢。唯有石崖走尽涉过峡谷,荆棘蔓草填塞抱成团,没过头顶扯住脚下,似钩子剑戟一样乱纷纷,如踩在弱水之上,像蹈进重围之中,始终不能出来。只得放下雨伞把手杖插在石穴中,而把全部力量用在手脚上,很长时间,抵达成丛的石崖下。石崖上岩石如狮子回头,大象舞动,凤凰飞翔,神龙升腾,分为不同形态,荟萃着各种怪兽,缤纷排列。估计透亮的洞穴已与我并肩而立,便横向往北跋涉,转过去越到峰头,俯瞰深嵌的山崖和陡削的石窟,反而在脚下,而且下边也有人高呼路走错了,给我指点下山的台阶。我感激他们的好意,顺着他们指点的路下来,竟然找不到放雨伞和手杖的地方。呼叫的人是两位放牧的老翁,是怀疑我不能下山而同情我的人,我下来后谢过了他们。那两人指点说登上山崖的路还在古庙南边,原来那个岩洞应当从山崖后转进去,不能从山崖东面进去。我说伞放在石崖之间,又沿着上山时的路去找伞。不多时,听见平塘街小孩的呼叫喧哗声,随即有数十人在山下呼叫,声音十分急切,我开始不知他们是为了我,及拿到伞下山之后才知道。下到古庙侧边,就见那些人都握着刀枪带着弓箭,怀疑我是伏在草丛中的强盗而来讯间我。我把游岩洞的缘故相告,都不信我的话。只好解开衣服给他们查看,并说:“我有行李寄放在路口卖水人的茅屋中,你们可前去检查一下。”众人这才渐渐散去。.我仍从古庙南经由石瞪分开荆棘上山。于是往西南转出到山后的山坳间,眺望它的南边,一座石峰岔出,顶上竖着一块岩石,高数丈。我所见过的缀立的石峰,雁岩的翔莺峰,龟峰的灵芝峰,以及此地竹笋状并列开放的石峰,没有奇妙怪异如像这般的。估计已到了岩洞后方,可遥望石壁之下,仍不见洞口。忽然山下有个儿童,又高声呼叫路错了,说来不及登上去了。此时太阳已坠入西峰,而荆棘蔓草挡在前面,估计不能登到了,况且静闻在那茅草店铺中,店主人即将离开,恐怕无处投宿,只好听他的话连忙下山,却见这个儿童已扬长而去,不知他是同情还是怀疑,究竟属于何者?于是仍转到北麓,出到打油坊的后边,就见卖水的店主人正要背着他摆设的东西作回家的打算。我取了凛子上挂着的物品,跟随那人向东赶到平塘街寻找投宿之处。那人说:“家窄不能容纳。”替我转寻邻居家住下,并亲自为我烧火做饭,而且找来他的族人,叫明早领我游览。这天傍晚,闷热到极点,雷声隆隆,而静闻病得十分严重,顾仆突然分手。到晚餐后,出门坐在当街的明月之下,而清风徐徐吹来,潇潇洒洒身在群峰之间,听着众村姑唱山歌对开玩笑,也是在这群玉峰头的一个奇异境遇。
十一日清晨起床,静闻还躺着,我叫寄宿的这家主人烧饭,马上先去拜访卖水人的家,同他的族人向南来到古庙南登山。向导扬起飞镖斩断荆棘,共走一里,到达山西南的山坳。从石缝中再登一两步,立即望见洞口朝向西南。又攀着石崖走了几十步,马上进入了洞中。大体上前洞口朝向东北,后洞口朝向西南,中间则径直穿透,没有曲折突起之处的遮挡和阻隔。向导告诉说此洞叫榜岩洞,此山叫枫木山。下山,仍走过古庙,于是向南由田野中渡过西面流来的小涧,涧水自两路口西边的水塘透逃往东穿过山麓,就是南溪的源头了。共往东南行一里,进入石岩洞。洞口向西北,后洞口向东北,洞中幽静明朗,曲曲折折,后洞口右边的山崖上,有架空的平台,盘旋在空中的顶盖,旁边都通有窗权,可以歇息可以读书。由后洞出来,向北走一里,仍抵达平塘街。街北有座石峰突兀好像屏风,东隅有岩洞向东,这是社岩。外边浅而不深,当地人在洞中供奉土地神。向导又指着它的西北方,有座石峰当中而立,山下南北都有积水塘,北边水塘的上方,岩洞口高列,南面水塘的侧边,洞穴口低伏,它们里面山洞暗中相通,水道从中流贯而过,这里名叫架梯岩,又叫石鼓洞,原来就是我前次寻找铜钱岩未找到却向南走进去的洞。向导介绍着它,却不知我已游览过它;我从前游览它时,却不知洞叫什么名字。今天得以闻所未闻,更胜于见所未见了。于是返回住宿处吃饭,静闻尽力带病上路。向西二里,经过两座山之间的峡谷。峡谷北面的山巍然而立似屏风,下边是广福王庙;峡谷南面的山森然向北拱立,它东边有个岩洞。洞口向东,正当洞口有座石塔,十分整齐而塔中是空的,塔后面不怎么高大宏伟。由塔右的洞穴进去,逐渐进去慢慢变得又窄又黑,有几个土司兵调守在此地,就着岩洞在里边煮饭睡觉。岩洞口之外,右边有旧时刻的摩崖,剥落不可读。于是下去,向西走出峡口,这里是两路口。街市中店铺夹路。往西北沿着山走,是去义宁县的路;向西南顺着山走,是通永福县的路。我踏上往西南的路,不到一里,静闻在后面就跟不上了。望见路东有个岩洞向西,拨开荆棘去探洞,洞不深可洞口很奇特。下瞰静闻,仍然不见他走过;想要返回去找,又担心他走到了前边。姑且急忙去追赶他,又等了他很长时间,拉着前后来到的人打听,都茫然不知所指,实在是又想前进又想后退。许久,又往西行四里,路右边有座小峰,如佛掌高高举起,下部合拢而上面分岔,下面紧束而上边舒展,在群峰中尤其显得神奇怪异。它南边又并立着两座山,束拢来形成峡谷,路经由峡中。峡南面的山峰,它的东边分层裂开两个岩洞,转眼间,觉得在上的洞透出亮光。急忙向南赶到那里,只有下洞可以进去,而上洞层层叠叠悬在高处无法上登,只好进入下洞。洞中排着石柱挂着石筛慢,分隔为峡谷,剖成石窗,曲折明朗,钻进去转到洞的后边,却也是横贯山腹的洞。以为由后洞向西出去,可以返回来登到上洞穿通之处,可后洞上下都如刀削,旁边无处可攀。于是仍向东出到洞前,见东北隅的岩石坑坑洼洼,姑且攀着石缝上登,竟然到达了上层。就见前后两个洞口,都与下洞并列;洞口内筛慢状的钟乳石,莲花状的石柱,分在左右环绕着直达后洞口,几丈之内,曲曲折折没有尽头。前洞口有一平台,正对东北方佛掌样的山峰。凭靠在后洞口石兔石窗间,远瞰近视,洞外收入眼底的景色既己奇异,洞内盘结着的钟乳石也很奇特,真正是胜境。我在粤中所见过的重楼胜境,这里算第一。
不久下山,不知静闻是在前还是在后,姑且向西走。又见大路在左边,又有岩洞朝向北方,登上洞也是浅而不深,这也是峡谷南面的山。那在峡谷北面的山,向西处也有两个洞分层排列,洞口一上一下,悬隔之处也不多远,但岩石的颜色全是褚黄色,好像单独为它们标新立异的模样。一走出峡口,就有积水直浸到两侧峡谷的西边,当中垒石筑成堤坝,以便横截水面,旁边都是巨大的水泽,无从渡水去登一次赫黄色的岩洞。随即又听说有个八字岩,也不能去到。于是经由石头路向西行走在积水中。又望见水西山峰的东崖高高横亘着,壁上悬着三个洞,相距各有二十余丈,都向东并列,分为南、北、中。那座山在积水的西南,与东面山峡的南峰东西相夹形成积水塘。遥视崖顶,都有微小的石痕,自南往北,可以上登,唯有北洞却在特别高峻的悬崖绝壁上,似乎不能登上去。途中的行人见我向岩洞赶去,都站下高呼不要前去,暂且在堤上慢慢走。等到前后行人少些蝴旬隙,看着堤西边草丛中的小径,顺着水边沿南麓走,即使静闻是在前还是在后,全都无暇顾及。不久抵达南洞之下,仰视没有台阶。仍然用攀石崖踏裂隙的方法,似猿猴上登猴子跳跃一样往上爬,终于进入南洞。洞口十分高大,洞内空旷宏大十分险峻,规模迥然不同。稍稍下走,一个岔洞由右边进去,转向西南,渐渐觉得昏黑,无法穷究洞底;一个岔洞向左边进去,不足五丈,忽见一个洞口向西通到山后,光线反照进来,十分明亮;一个洞口往北通到中洞,曲射的光影穿透到那里。于是先向西钻入后洞,洞口高处与东洞相等,上下都是悬崖,上登的路断了,可以俯瞰却不能下去。遥望西南方对面的山,有个洞也像下覆的桥梁,而洞口宽阔洞中深邃,叫做牛洞,朝向东方,黑暗得不知洞底。仍进到洞内,随即向北上到中洞,洞内往北转去穿透东面。先探它的北面,转到洞口,有岩石在内架着,分成两层,上面叠架成楼阁,倒向洞内,下边裂成门洞,直直地镶嵌在崖壁上,原来就是望见的北洞了。到了这里就见到弯弯曲曲四通八达的旁洞,既极其高大,又多环绕曲折,既空旷豁达,又幽雅奇绝,我所观赏过的旁通的胜景,这里是最好的了。仍进入中洞之内,东临洞口,洞口愈加高高隆起,下边洞外则是路断崖崩,只得仍返回洞中,沿着南洞出来。这才知道这三个洞,外面虽分几个洞口,里面的洞穴都连着,南洞是它的门户,北洞是它深处的洞窟,中洞则左右逢源,内外连贯在一起,为何岩洞的神奇怪异如此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于是仍由来时的台阶下山,共走一里,向北出到大道上,急忙往西行。沿南山的北麓往西走,三里,越过一个平坡,平坡南北两面的岩洞非常多,无暇四处走到。沿岔路往南走是通城墟。墟上房屋层层叠叠,小得像鸽笼,好似蜂房排列着,空而无人,以等待赶集的人。从墟上又向南走一里,这是上岩后洞。我沿着西边的路登上岩洞,洞口向北,前临深塘。进入洞内,空旷高大,分为左右两个峡谷。右边的峡谷向下深坠,已经疏浚为深潭,水积在峡底,石壁在东西两面夹着它,高得无法下去。向南眺望,峡底黑沉沉的,石壁西面的山崖,环绕着下覆在深渊之上,这是我所停脚下瞰的地方;石壁东面却在绝壁之下,双双通着两个洞穴,好像环形的桥相连横亘着,水通到洞穴中,不知流往哪里;北面便是石壁自洞顶下插到深潭底部,石壁半中腰石柱裂开一条缝,泉水涂涂地从缝隙下端往下流注。出了右峡,由左峡往上进去,洞口蹲着一块岩石挡住去路,中央耸成高台,高台上方一根顶柱垂直挂在洞顶。路从两旁进去,它西侧又有石崖,由洞北突向洞南,好像要堵住洞口一样,与洞的南壁夹成一条裂缝。路沿着石崖向西出去,转弯绕到石崖后,外边隆起成为洞口,洞下岩石横着如门槛,而上方岩石下垂如飞檐。盘腿坐在石槛上,洞口外的峡谷重又峻峭耸峙,两旁多有倒悬下垂的岩石,好似龙爪猿臂,纷纭杂乱地挡住洞口,一俯一仰都双双绝妙。出洞来,顺着山的东麓走,又见一个洞口张着,朝向东方,洞内下洼,向下滴水发出空荡荡的声音,转向南渐渐黑下来,应当就是通往后洞环形桥样水洞的地方。而下洞洞口的南边,就是上岩村的村庄房屋聚集在那里了。村后垒砌石块开了一条小径,曲折向上,这是上岩前洞。洞口向东,高处与后洞平肩相等,深处和曲折之处赶不上。洞前有神庙,侧边有处台基。有个乡村的读书人聚了一群蒙童在台上。由高台一直上登到洞后,洞穴进裂成石完,下垂的岩石似鸡爪:有下垂到地下相离仅有一线的,有中央悬垂四旁忽然上卷的,有柱子状高大地立在洞中的,有爪子样下分出脚趾的。它东南方相对的山上有泉水,叫做龙泉。
下了高台的前端,仍然出到后洞水塘的北边,向西北行一里,走上东来的大道。又走二里,是高桥,石桥十分整齐。越过桥往西南行,石山渐渐退开,往北眺望,远山连接,自西往东延伸,就是古田所、义宁县往西来的主脉了。又行七里是山蚤铺,它的四旁虽然间或出现土山,而石峰更加突兀了。又向西南走八里,是马岭墟。这天正当赶集,我到时已是下午,集市已经散了,而人们都纷纷就着店铺饮茶喝酒。这才在集市上赶上静闻,再与他吃了饭。又向西南行二里,来到缭江桥,过了桥是缭江铺,到了这里,山全是土山,山冈相连回绕,不再有峥嵘的石峰了。又向南八里是焉石铺,于是往西走入山坞。二里后转向西南,又行十里是苏桥,是洛青江的上游,水流开始离开桂林流入柳州府去,我于是与桂林的群山告别了。桥西是苏桥的城堡。走入东门,来到南门,此时顾仆已先一天到达此地,躺在南门内的旅店中。这天晚上极其闷热,雷声隆隆,我与两个病人都觉得特别郁闷。幸好已找到船,不妨碍明天动身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