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逍遥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毕竟,成都城里,尚有十八万蜀军,这么多人还守不住成都么?
林仁肇就这么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走了,义无反顾的走了。
然而,令林仁肇没有想到的是,汉军有了百余门火炮之后,取成都不过是探囊取物尔。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林仁肇并不知道何为火炮,更不清楚,火炮的出现彻底的改变了战争的形式。
河边的小树林里,丁盛靠在一棵大树的树干上,手里举着单筒望远镜,死死的盯着河面上的船只。
战前,丁盛就已经知道,从夔州来的蜀军,以水军为主。那么,盯住水军的最佳方法,肯定是盯死河面上船只的动静。
在汉军之中,斥喉营里的军官,军职普遍比一般的汉军队伍,要高出一到两级。
比如说丁盛吧,他虽然只是个小小的队正,享受的却是指挥使的待遇。换句话说,若是他现在调出了斥喉营,最起码也是营指挥使。
之所以作出这种安排,主要是汉军的养兵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一旦大军中伏,导致伤亡过大,财政收入就会吃不消了。
李中易高度重视斥喉营的预警作用,配备给斥喉营的军官,全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在斥喉营里,丁盛被人称为狡狐,夸的就是他的精明强干。狡狐的名头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丁盛的本名反而很少有人提及。
单筒望远镜里,正在登船的林仁肇,清晰可见,明白无误。
丁盛暗暗冷笑不已,不愧是被皇上夸过的林虎子,盛名之下无虚士,果然是格外的狡诈。
“刘二狗,那五个被抛弃的蜀军哨探,就交给你了。死活不论,但要见尸体和首级,若是逃走一个,唯你是问。”丁盛很快判断清楚了林仁肇的意图,当即下令,截杀蜀军残余的哨探。
虽说为将之道是智信仁勇严,但是,所谓无毒不丈夫,仁不挂帅,慈不掌兵。
林仁肇爱兵如子的名声,早就传遍了整个天下,却依然还是做出了抛弃自己人的勾当。由此可见,兵险战危,绝非儿戏。
李中易离开了成都城下之后,并没有去简州,而是领着近卫军去了眉州以北的杨兴集。
杨兴集,在成都的南边,距离成都大约九十里,距离眉州大约一百三十里,距离蜀州大约两百里。
既然是个集,就说明此地并不大,但是,这里的战略意义十分重大。因为,杨兴集是岷江三条支流的交汇处。
只要林仁肇想从岷江北上,去救援成都,就必须经过杨兴集,由此可见,此地是何等的重要?
和杨子江的宽阔无比不同,岷江的杨兴集到成都这一段支流,河面最宽也不过是一百二十米而已。
别人也许不太清楚,李中易却是心如明镜,运兵船可能吃水较浅,但是,运粮船的吃水却很深。
换句话说,林仁肇的船队若想通过岷江的支流去成都,可以使用的航道,最宽也不过八十米而已。
八十米的距离,只要架起在成都没用上的回回炮,抛出鸡尾酒,林仁肇的船队必定是损失惨重。
途中休息的时候,李中易笑着夸奖随行的闵子豪:“若不是宽夫你主动献策,朕哪里知道岷江的虚实呢?”
闵子豪暗暗惭愧不已,他向赵老太公献策去捉张雪仙,也很顺利的捉到了张雪仙,却不成想,他和张雪仙一起被汉军捉了去。
自从进入汉军大营之后,闵子豪就再也没有见过张雪仙。这还需要问么,以张雪仙的旷世之姿,必定是被好色如命的李中易收用了吧?
被汉军所擒后,闵子豪非常识时务,有问必答,而且答得极为详细。
对于闵子豪如此上道的表现,李中易非常满意,所以,此次出兵杨兴集,特意带上了闵子豪。
“陛下您谬赞了,在下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而已,安敢居功?”闵子豪很识相,姿态一直摆得很低。
李中易微微一笑,想当初,老李家面临破家之危的时候,他壮着胆子去找赵老太公求助。
当时的闵子豪,仗着赵老太公的宠信,根本就没有把李中易放在眼里。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如今,李中易成了天下至尊,闵子豪变为阶下囚,世事实在是难料啊!
李中易摆了摆手说:“功就是功,过就是过。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才能服众。宽夫,你不必过于自谦了。”
闵子豪暗暗松了口气,他看得出来,李中易的心情很好。
对于心里有鬼的闵子豪来说,李中易的心情越好,他也就越安全。至于,赏不赏的,并不重要。
闵子豪是个明白人,他既不是从龙之臣,又不是李中易的心腹,被俘之后能够保住身家性命,已经是祖坟上冒青烟了,安敢奢望太多?
尽管闵子豪伪装得很,但是,李中易还是看出他心怀疑虑。
当年的那点小小的过节,在李中易看来,已是过眼云烟,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有必要一直惦记着么?
但是,闵子豪是个心眼子颇多之人,他始终担心,李中易会秋后算帐。
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闵子豪心里怕得要死,自然是战战兢兢的,小心谨慎的伺候着李中易。
“宽夫你雅擅诗词歌赋,国子监里恰好缺个少监,不知宽夫你意下如何?”
李中易早就琢磨清楚了,新学要办,而且要大办。但是,旧的儒学,也不能骤然废止。
客观的说,研究孔孟之道的读书人,在知识分子的群体之中,依然是占比最大,朝廷总是要给出路的。
新学,包括数理化在内,全面铺开普及性的教育,尚需要很长的时间,急不得!也不能急!
所以,按照李中易的打算,新学和儒学,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分别取士。
待时机成熟之后,新学的师资力量也到位了,再彻底废除独尊儒术的落后国策。
得了李中易的明示,闵子豪不由大喜欲狂,他原本已经枯死的野心,眨眼间,满血复活。
依靠赵老太公的提携,闵子豪混到如今,也不过是个蜀国的太常寺少卿而已。
蜀国灭亡在即,所谓的太常寺少卿,已经变得半文不值。
大汉朝的国子监少监,那可是全天下读书人的老师啊!
闵子豪激动万分,大拜下去,毕恭毕敬的说:“陛下的知遇之恩,天高地厚,罪臣敢不效死?”
李中易微微一笑,就让闵子豪这个心眼子贼多的高级知识分子,狠狠的折腾全天下的读书人吧。
此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是也!
/>
毕竟,成都城里,尚有十八万蜀军,这么多人还守不住成都么?
林仁肇就这么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走了,义无反顾的走了。
然而,令林仁肇没有想到的是,汉军有了百余门火炮之后,取成都不过是探囊取物尔。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林仁肇并不知道何为火炮,更不清楚,火炮的出现彻底的改变了战争的形式。
河边的小树林里,丁盛靠在一棵大树的树干上,手里举着单筒望远镜,死死的盯着河面上的船只。
战前,丁盛就已经知道,从夔州来的蜀军,以水军为主。那么,盯住水军的最佳方法,肯定是盯死河面上船只的动静。
在汉军之中,斥喉营里的军官,军职普遍比一般的汉军队伍,要高出一到两级。
比如说丁盛吧,他虽然只是个小小的队正,享受的却是指挥使的待遇。换句话说,若是他现在调出了斥喉营,最起码也是营指挥使。
之所以作出这种安排,主要是汉军的养兵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一旦大军中伏,导致伤亡过大,财政收入就会吃不消了。
李中易高度重视斥喉营的预警作用,配备给斥喉营的军官,全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在斥喉营里,丁盛被人称为狡狐,夸的就是他的精明强干。狡狐的名头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丁盛的本名反而很少有人提及。
单筒望远镜里,正在登船的林仁肇,清晰可见,明白无误。
丁盛暗暗冷笑不已,不愧是被皇上夸过的林虎子,盛名之下无虚士,果然是格外的狡诈。
“刘二狗,那五个被抛弃的蜀军哨探,就交给你了。死活不论,但要见尸体和首级,若是逃走一个,唯你是问。”丁盛很快判断清楚了林仁肇的意图,当即下令,截杀蜀军残余的哨探。
虽说为将之道是智信仁勇严,但是,所谓无毒不丈夫,仁不挂帅,慈不掌兵。
林仁肇爱兵如子的名声,早就传遍了整个天下,却依然还是做出了抛弃自己人的勾当。由此可见,兵险战危,绝非儿戏。
李中易离开了成都城下之后,并没有去简州,而是领着近卫军去了眉州以北的杨兴集。
杨兴集,在成都的南边,距离成都大约九十里,距离眉州大约一百三十里,距离蜀州大约两百里。
既然是个集,就说明此地并不大,但是,这里的战略意义十分重大。因为,杨兴集是岷江三条支流的交汇处。
只要林仁肇想从岷江北上,去救援成都,就必须经过杨兴集,由此可见,此地是何等的重要?
和杨子江的宽阔无比不同,岷江的杨兴集到成都这一段支流,河面最宽也不过是一百二十米而已。
别人也许不太清楚,李中易却是心如明镜,运兵船可能吃水较浅,但是,运粮船的吃水却很深。
换句话说,林仁肇的船队若想通过岷江的支流去成都,可以使用的航道,最宽也不过八十米而已。
八十米的距离,只要架起在成都没用上的回回炮,抛出鸡尾酒,林仁肇的船队必定是损失惨重。
途中休息的时候,李中易笑着夸奖随行的闵子豪:“若不是宽夫你主动献策,朕哪里知道岷江的虚实呢?”
闵子豪暗暗惭愧不已,他向赵老太公献策去捉张雪仙,也很顺利的捉到了张雪仙,却不成想,他和张雪仙一起被汉军捉了去。
自从进入汉军大营之后,闵子豪就再也没有见过张雪仙。这还需要问么,以张雪仙的旷世之姿,必定是被好色如命的李中易收用了吧?
被汉军所擒后,闵子豪非常识时务,有问必答,而且答得极为详细。
对于闵子豪如此上道的表现,李中易非常满意,所以,此次出兵杨兴集,特意带上了闵子豪。
“陛下您谬赞了,在下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而已,安敢居功?”闵子豪很识相,姿态一直摆得很低。
李中易微微一笑,想当初,老李家面临破家之危的时候,他壮着胆子去找赵老太公求助。
当时的闵子豪,仗着赵老太公的宠信,根本就没有把李中易放在眼里。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如今,李中易成了天下至尊,闵子豪变为阶下囚,世事实在是难料啊!
李中易摆了摆手说:“功就是功,过就是过。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才能服众。宽夫,你不必过于自谦了。”
闵子豪暗暗松了口气,他看得出来,李中易的心情很好。
对于心里有鬼的闵子豪来说,李中易的心情越好,他也就越安全。至于,赏不赏的,并不重要。
闵子豪是个明白人,他既不是从龙之臣,又不是李中易的心腹,被俘之后能够保住身家性命,已经是祖坟上冒青烟了,安敢奢望太多?
尽管闵子豪伪装得很,但是,李中易还是看出他心怀疑虑。
当年的那点小小的过节,在李中易看来,已是过眼云烟,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有必要一直惦记着么?
但是,闵子豪是个心眼子颇多之人,他始终担心,李中易会秋后算帐。
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闵子豪心里怕得要死,自然是战战兢兢的,小心谨慎的伺候着李中易。
“宽夫你雅擅诗词歌赋,国子监里恰好缺个少监,不知宽夫你意下如何?”
李中易早就琢磨清楚了,新学要办,而且要大办。但是,旧的儒学,也不能骤然废止。
客观的说,研究孔孟之道的读书人,在知识分子的群体之中,依然是占比最大,朝廷总是要给出路的。
新学,包括数理化在内,全面铺开普及性的教育,尚需要很长的时间,急不得!也不能急!
所以,按照李中易的打算,新学和儒学,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分别取士。
待时机成熟之后,新学的师资力量也到位了,再彻底废除独尊儒术的落后国策。
得了李中易的明示,闵子豪不由大喜欲狂,他原本已经枯死的野心,眨眼间,满血复活。
依靠赵老太公的提携,闵子豪混到如今,也不过是个蜀国的太常寺少卿而已。
蜀国灭亡在即,所谓的太常寺少卿,已经变得半文不值。
大汉朝的国子监少监,那可是全天下读书人的老师啊!
闵子豪激动万分,大拜下去,毕恭毕敬的说:“陛下的知遇之恩,天高地厚,罪臣敢不效死?”
李中易微微一笑,就让闵子豪这个心眼子贼多的高级知识分子,狠狠的折腾全天下的读书人吧。
此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