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易中天品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亲自断后的是曹公,你必败;而曹操之所以赶回去是他朝中出事了,所以他一定要匆忙赶路,他既然发现你已经被打败了,他一定不再亲自断后,他一定率领前军往前面走了,断后的一定是打不过将军你的,所以你必胜。哎呀,张绣说,贾先生你真是料事如神啊!实际上我们看三国演义总说诸葛亮料事如神,会打仗,那比贾诩老实说是不如的。
神机妙算的贾诩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所占的篇幅并不多,远远比不上同样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但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我们知道,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上,贾诩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那么,贾诩预料曹操撤退是事出有因,他的预料正确吗?
正确。曹操之所以撤军,是他得到了一份紧急情报,说袁绍的谋士田丰向袁绍建议,趁着曹操打张绣的时候赶快突袭许都,把那皇帝给我抢回来。这个皇帝比张绣重要多了,所以曹操赶快撤军。
所以这一仗应该说是曹操和张绣打了个平手,但是曹操这回没有骄傲,他又向他的军事祭酒荀攸做检讨,说不听先生之言以至于此。而袁绍呢,袁绍没有接受田丰的建议,他没有去偷袭许都,所以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一场虚惊。尽管如此,曹操还是总结经验,奖励那些给自己提意见的人,感谢那些劝阻他不要打这一仗的人。这就是曹操后来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每打一仗,打败了检讨自己,打胜了感谢别人。后来曹操去征乌桓的时候,也是打胜了仗的,但是是险胜,当时他从乌桓撤军的时候天寒地冻,军中没有一粒粮食、一滴水,所以胜得非常艰险,打胜了仗回到朝中曹操下了个命令,给我查一查当时谁反对我打乌桓?全部要查出来。命令一下以后人人自危,因为这一仗是打胜了的;谁知道曹操一个一个地重奖,谢谢你们提醒,这一仗侥幸胜利,而诸位反对我打这一仗的(是)长远之计,我曹操不该存侥幸之心,你们的意见是对的,虽然我打胜了。后来曹操又发布褒奖令,说我曹操南征北战,取得了这么多胜利,难道都是我的功劳吗?是诸位的功劳。有了成绩归功于别人,有了错误责备自己,尽管检讨得不到位,这在那个时代就是了不起的肚量。而且正因为曹操的这种大度和这种胸襟,他才吸引了那么多的人才,他才取得那么多的胜利,而且以至于在建安四年十一月那个投降了他、又背叛了他、又和他打了三仗的张绣主动来投降了,真的投降了,张绣这一次投降又是贾诩的主意。
在前面的讲述中我们知道,张绣有过投降曹操后又背叛的经历,还在乱军中杀死了曹操的儿子曹昂、侄子草安民,还有曹操的爱将典韦。按照常理推测,曹操这个时候应该对张绣恨之入骨,贾诩为什么还敢出主意让张绣投降曹操,张绣为什么真的听从了贾诩的建议,事情的经过究竟是怎样的呢?
当时是曹操和袁绍这两大集团在逐鹿中原,因此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都要争取中间力量,争取第三种力量,因此他们也都在争取张绣。这一回袁绍的人倒是来得早,袁绍派了一个使节来见张绣,说你赶快投到我们这边来吧,这个政治斗争你可别站错了队啊,站错队是没有好下场的,我们袁大人如何如何。张绣还没有回话,贾诩马上站起来说,哼哼,麻烦使节大人回去告诉你们袁将军,就说我们主公说了,袁本初连自己的兄弟都不能容忍,还能容忍我们吗?就把袁绍的这个使节打发回去了。张绣一听,脸都吓白了,说先生啊,你这么一点面子不讲就把袁绍的人打发走了,我们怎么办呢?贾诩说这个事情很好办啊,张绣说怎么办啊?贾诩说,投靠曹操啊!哎呀,张绣说,亏你想得出,你又不是不知道不是上回按你的计策我们都反叛过一次曹操了,我们去投降曹操?合着曹操现在又这么弱,我们去投他干什么?
贾诩说告诉你,这正是我们要投降曹操的原因。第一,曹操现在奉天子以令不臣,在政治上有优势,投靠曹操对我们来说有理。第二,曹操现在势力比袁绍要弱,我们这么一点人马送到袁绍那里,那叫做年三十儿的凉菜——有我们过年,没我们他也过年;而曹操现在跟袁绍作对,他实力又不够,我们送上门去,那叫雪中送炭啊!这叫做有利。第三,据我看来曹操这个人胸怀大志,他要成就的是王霸之业,像这样的人不会计较个人恩怨,他一定是把大局放在个人恩怨之上,他一定需要我们这样一个反叛过他的人去投靠他,这叫做有安全。将军你放心地去投降吧!
张绣想来想去,反正也没有什么别的出路了,那就投降曹操吧!果然,一听说张绣来投降,曹操是极其热情地去迎接他,拉住张绣的手问长问短,问寒问暖,亲热得不能再亲热,只字不提宛城反叛之事,当下摆下酒宴,盛情款待,而且立即约为婚姻,我们做个儿女亲家吧!给予极高地信任和款待。从此张绣成为曹操帐下一员战将,贾诩成为曹操幕中一位谋臣,而且曹操终其一生给予张绣的奖赏从来就是超过其他人的。张绣最后是封到了两千户,而曹操其他的那些人再封侯不超过一千户,完全在贾诩的预料之中。
小说三国演义中,张绣和贾诩都不是主要人物,他们在三国故事里只是次要角色。但在真实的历史中,贾诩劝张绣投降曹操,却是在关键的时刻给了曹操关键性的帮助。那么,张绣和贾诩投降曹操后,他们最终的命运究竟是怎样的呢?
当然了,张绣这个人最后可能还是遭了报复,可能遭了报复,时间是在八年之后,八年之后曹操征乌桓的时候,张绣莫名其妙地死了。有材料说是张绣投降曹操以后其实心里头还是忐忑不安的,尤其是见了曹丕,因为曹丕的哥哥曹昂是在他反叛的时候牺牲的,所以他总想讨好一下曹丕,就请曹丕吃饭,曹丕突然翻脸,说你杀了我哥哥你还有脸请我吃饭,张绣自杀,这是一个不一定可靠的材料。那么,张绣的儿子张泉倒确确实实是被曹丕杀了的,时间在二十年以后,这个时候张绣的儿子张泉卷入了一个谋反案,叫魏讽谋反案,这个案子现在也说不清楚了,这个案子株连的人非常之多,张泉是其中的之一。那么张泉是不是参加了这个谋反,有各种可能,可能是张泉因为父亲被曹丕逼死了以后走投无路,他参加了谋反;第二个就是曹丕因为逼死了张泉的父亲,自己心里过不去,就干脆诬陷张泉谋反;那么第三种可能就是曹丕他也没有杀张绣,也没有逼死张绣,但是他知道对于他父亲来说,杀子之仇是不能不报的,这个仇既然不能在张绣身上报,就在张泉身上报。你张绣不是杀了曹操一个儿子吗?那我们现在也杀你张绣一个儿子,那不抵了吗!这都是猜测性意见。
但是曹操和贾诩的关系那是始终都很好。曹操对于张绣的态度是这样的,是既拉拢又防范,但装着不防范,做出一副不防范的样子;那么对于贾诩呢,是又感激又欣赏,感激他雪中送炭,欣赏他谋略过人。所以在欢迎张绣来投降的时候,曹操私下里拉着贾诩说,太感谢你了,使我信重于天下的就是先生。所以,曹操是诚心诚意地感谢贾诩,而贾诩也是算准了曹操会诚心诚意地感谢他的。因为在我看来,贾诩这个我们观众朋友可能不太熟悉的人物,有可能是三国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他聪明在什么地方呢?洞悉人性,洞察人心,他总是能把他要打交道的人的心思摸得清清楚楚。
贾诩离开长安以后,先投靠了一个叫段煨的人,段煨对他客客气气,但是贾诩终于还是决定要去投靠张绣。当时就有朋友问贾诩了,说我们觉得段将军对先生非常好啊,先生为什么还要走呢?贾诩说,你们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们只看到段将军对我客气,你们没看到段将军他为什么对我客气,他是怕我,他知道我贾某人的声望和谋略都在他之上,所以他迟早要对我下手,我必须离开这个地方。他越是对我客气,就越是证明他对我有戒备,我离开他他一定喜出望外。而他这个人是没有什么外援的,是很孤独的,或者说孤立的,他看见我到张绣那去以后,他希望我到张绣那去能帮他的忙,所以我走了以后他对我的家人一定会非常之好。而张绣那里呢,那是没有谋士的,所以我如果投奔张绣,张绣也一定对我是言听计从,这样一来我安全了,我家里人也安全了。果然,贾诩到了张绣那儿张绣是奉为上宾,执子孙礼,就是把贾诩当长辈来伺候;而段煨呢,对贾诩留在他那儿的家人好得不得了。你说说,贾诩这一辈子是不是神机妙算?
他为什么神机妙算?就因为他看透了人性和人心,贾诩就是这样一个非常知人的人,因此他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知己的人,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非常清楚像他这样从敌人的阵营里投降过来,又谋略过人的人,对于曹操意味着什么,那既是利用对象,也一定同时是防范对象。所以贾诩投降曹操以后,为人处事变得非常低调,轻易不出谋划策,也不结交朋友,经常是闭门谢客,安安静静待在自个儿家里面,不招惹是非,甚至他的儿子、女儿要跟人家结婚,他也不找高门大户。结果贾诩的结局在三国时代的谋士中应该说是最好的,一直活到77岁,寿终正寝,平安无事。所以贾诩这个人,真是个聪明人。贾诩做的这件事儿,也真是个聪明事儿。
贾诩让张绣投降曹操是在建安四年十一月,就在这一年的春天,袁绍集结了十万精锐部队,向许都方向开进,意在发动一场翦灭曹操的战争。而曹操的部队也已经开到了官渡,一场决定当时中国命运前途的战争即将打响,这就是有名的官渡之战,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呢?请看下集,一决雌雄。
到亲自断后的是曹公,你必败;而曹操之所以赶回去是他朝中出事了,所以他一定要匆忙赶路,他既然发现你已经被打败了,他一定不再亲自断后,他一定率领前军往前面走了,断后的一定是打不过将军你的,所以你必胜。哎呀,张绣说,贾先生你真是料事如神啊!实际上我们看三国演义总说诸葛亮料事如神,会打仗,那比贾诩老实说是不如的。
神机妙算的贾诩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所占的篇幅并不多,远远比不上同样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但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我们知道,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上,贾诩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那么,贾诩预料曹操撤退是事出有因,他的预料正确吗?
正确。曹操之所以撤军,是他得到了一份紧急情报,说袁绍的谋士田丰向袁绍建议,趁着曹操打张绣的时候赶快突袭许都,把那皇帝给我抢回来。这个皇帝比张绣重要多了,所以曹操赶快撤军。
所以这一仗应该说是曹操和张绣打了个平手,但是曹操这回没有骄傲,他又向他的军事祭酒荀攸做检讨,说不听先生之言以至于此。而袁绍呢,袁绍没有接受田丰的建议,他没有去偷袭许都,所以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一场虚惊。尽管如此,曹操还是总结经验,奖励那些给自己提意见的人,感谢那些劝阻他不要打这一仗的人。这就是曹操后来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每打一仗,打败了检讨自己,打胜了感谢别人。后来曹操去征乌桓的时候,也是打胜了仗的,但是是险胜,当时他从乌桓撤军的时候天寒地冻,军中没有一粒粮食、一滴水,所以胜得非常艰险,打胜了仗回到朝中曹操下了个命令,给我查一查当时谁反对我打乌桓?全部要查出来。命令一下以后人人自危,因为这一仗是打胜了的;谁知道曹操一个一个地重奖,谢谢你们提醒,这一仗侥幸胜利,而诸位反对我打这一仗的(是)长远之计,我曹操不该存侥幸之心,你们的意见是对的,虽然我打胜了。后来曹操又发布褒奖令,说我曹操南征北战,取得了这么多胜利,难道都是我的功劳吗?是诸位的功劳。有了成绩归功于别人,有了错误责备自己,尽管检讨得不到位,这在那个时代就是了不起的肚量。而且正因为曹操的这种大度和这种胸襟,他才吸引了那么多的人才,他才取得那么多的胜利,而且以至于在建安四年十一月那个投降了他、又背叛了他、又和他打了三仗的张绣主动来投降了,真的投降了,张绣这一次投降又是贾诩的主意。
在前面的讲述中我们知道,张绣有过投降曹操后又背叛的经历,还在乱军中杀死了曹操的儿子曹昂、侄子草安民,还有曹操的爱将典韦。按照常理推测,曹操这个时候应该对张绣恨之入骨,贾诩为什么还敢出主意让张绣投降曹操,张绣为什么真的听从了贾诩的建议,事情的经过究竟是怎样的呢?
当时是曹操和袁绍这两大集团在逐鹿中原,因此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都要争取中间力量,争取第三种力量,因此他们也都在争取张绣。这一回袁绍的人倒是来得早,袁绍派了一个使节来见张绣,说你赶快投到我们这边来吧,这个政治斗争你可别站错了队啊,站错队是没有好下场的,我们袁大人如何如何。张绣还没有回话,贾诩马上站起来说,哼哼,麻烦使节大人回去告诉你们袁将军,就说我们主公说了,袁本初连自己的兄弟都不能容忍,还能容忍我们吗?就把袁绍的这个使节打发回去了。张绣一听,脸都吓白了,说先生啊,你这么一点面子不讲就把袁绍的人打发走了,我们怎么办呢?贾诩说这个事情很好办啊,张绣说怎么办啊?贾诩说,投靠曹操啊!哎呀,张绣说,亏你想得出,你又不是不知道不是上回按你的计策我们都反叛过一次曹操了,我们去投降曹操?合着曹操现在又这么弱,我们去投他干什么?
贾诩说告诉你,这正是我们要投降曹操的原因。第一,曹操现在奉天子以令不臣,在政治上有优势,投靠曹操对我们来说有理。第二,曹操现在势力比袁绍要弱,我们这么一点人马送到袁绍那里,那叫做年三十儿的凉菜——有我们过年,没我们他也过年;而曹操现在跟袁绍作对,他实力又不够,我们送上门去,那叫雪中送炭啊!这叫做有利。第三,据我看来曹操这个人胸怀大志,他要成就的是王霸之业,像这样的人不会计较个人恩怨,他一定是把大局放在个人恩怨之上,他一定需要我们这样一个反叛过他的人去投靠他,这叫做有安全。将军你放心地去投降吧!
张绣想来想去,反正也没有什么别的出路了,那就投降曹操吧!果然,一听说张绣来投降,曹操是极其热情地去迎接他,拉住张绣的手问长问短,问寒问暖,亲热得不能再亲热,只字不提宛城反叛之事,当下摆下酒宴,盛情款待,而且立即约为婚姻,我们做个儿女亲家吧!给予极高地信任和款待。从此张绣成为曹操帐下一员战将,贾诩成为曹操幕中一位谋臣,而且曹操终其一生给予张绣的奖赏从来就是超过其他人的。张绣最后是封到了两千户,而曹操其他的那些人再封侯不超过一千户,完全在贾诩的预料之中。
小说三国演义中,张绣和贾诩都不是主要人物,他们在三国故事里只是次要角色。但在真实的历史中,贾诩劝张绣投降曹操,却是在关键的时刻给了曹操关键性的帮助。那么,张绣和贾诩投降曹操后,他们最终的命运究竟是怎样的呢?
当然了,张绣这个人最后可能还是遭了报复,可能遭了报复,时间是在八年之后,八年之后曹操征乌桓的时候,张绣莫名其妙地死了。有材料说是张绣投降曹操以后其实心里头还是忐忑不安的,尤其是见了曹丕,因为曹丕的哥哥曹昂是在他反叛的时候牺牲的,所以他总想讨好一下曹丕,就请曹丕吃饭,曹丕突然翻脸,说你杀了我哥哥你还有脸请我吃饭,张绣自杀,这是一个不一定可靠的材料。那么,张绣的儿子张泉倒确确实实是被曹丕杀了的,时间在二十年以后,这个时候张绣的儿子张泉卷入了一个谋反案,叫魏讽谋反案,这个案子现在也说不清楚了,这个案子株连的人非常之多,张泉是其中的之一。那么张泉是不是参加了这个谋反,有各种可能,可能是张泉因为父亲被曹丕逼死了以后走投无路,他参加了谋反;第二个就是曹丕因为逼死了张泉的父亲,自己心里过不去,就干脆诬陷张泉谋反;那么第三种可能就是曹丕他也没有杀张绣,也没有逼死张绣,但是他知道对于他父亲来说,杀子之仇是不能不报的,这个仇既然不能在张绣身上报,就在张泉身上报。你张绣不是杀了曹操一个儿子吗?那我们现在也杀你张绣一个儿子,那不抵了吗!这都是猜测性意见。
但是曹操和贾诩的关系那是始终都很好。曹操对于张绣的态度是这样的,是既拉拢又防范,但装着不防范,做出一副不防范的样子;那么对于贾诩呢,是又感激又欣赏,感激他雪中送炭,欣赏他谋略过人。所以在欢迎张绣来投降的时候,曹操私下里拉着贾诩说,太感谢你了,使我信重于天下的就是先生。所以,曹操是诚心诚意地感谢贾诩,而贾诩也是算准了曹操会诚心诚意地感谢他的。因为在我看来,贾诩这个我们观众朋友可能不太熟悉的人物,有可能是三国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他聪明在什么地方呢?洞悉人性,洞察人心,他总是能把他要打交道的人的心思摸得清清楚楚。
贾诩离开长安以后,先投靠了一个叫段煨的人,段煨对他客客气气,但是贾诩终于还是决定要去投靠张绣。当时就有朋友问贾诩了,说我们觉得段将军对先生非常好啊,先生为什么还要走呢?贾诩说,你们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们只看到段将军对我客气,你们没看到段将军他为什么对我客气,他是怕我,他知道我贾某人的声望和谋略都在他之上,所以他迟早要对我下手,我必须离开这个地方。他越是对我客气,就越是证明他对我有戒备,我离开他他一定喜出望外。而他这个人是没有什么外援的,是很孤独的,或者说孤立的,他看见我到张绣那去以后,他希望我到张绣那去能帮他的忙,所以我走了以后他对我的家人一定会非常之好。而张绣那里呢,那是没有谋士的,所以我如果投奔张绣,张绣也一定对我是言听计从,这样一来我安全了,我家里人也安全了。果然,贾诩到了张绣那儿张绣是奉为上宾,执子孙礼,就是把贾诩当长辈来伺候;而段煨呢,对贾诩留在他那儿的家人好得不得了。你说说,贾诩这一辈子是不是神机妙算?
他为什么神机妙算?就因为他看透了人性和人心,贾诩就是这样一个非常知人的人,因此他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知己的人,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非常清楚像他这样从敌人的阵营里投降过来,又谋略过人的人,对于曹操意味着什么,那既是利用对象,也一定同时是防范对象。所以贾诩投降曹操以后,为人处事变得非常低调,轻易不出谋划策,也不结交朋友,经常是闭门谢客,安安静静待在自个儿家里面,不招惹是非,甚至他的儿子、女儿要跟人家结婚,他也不找高门大户。结果贾诩的结局在三国时代的谋士中应该说是最好的,一直活到77岁,寿终正寝,平安无事。所以贾诩这个人,真是个聪明人。贾诩做的这件事儿,也真是个聪明事儿。
贾诩让张绣投降曹操是在建安四年十一月,就在这一年的春天,袁绍集结了十万精锐部队,向许都方向开进,意在发动一场翦灭曹操的战争。而曹操的部队也已经开到了官渡,一场决定当时中国命运前途的战争即将打响,这就是有名的官渡之战,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呢?请看下集,一决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