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贞观俗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粮价问题,简单来说还是个供需问题,当需求远远大于供应,供不应求的时候,自然就是卖方市场,这个时候定价权就在卖方的手里。
这个时候要想降下粮价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大供应量。当供需关系平衡后,价格自然就不可能任由卖方说了算。但是现在问题偏偏就是朝廷手里没粮,大唐到武德四年才灭掉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勉强算是统一中原。
武德五年,岭南才归附大唐,可紧接着又有刘黑闼二次反唐,整个河北山东都差不多打乱了。代北、朔方更是到贞观二年才收复。
而直到去年冬朝廷兵出六路北伐击败颉利,这才算是击灭突厥,结束了突厥年年入侵边塞的残酷过往。
连年用兵,加上隋末大乱,又天灾不断,朝廷每年都是数着米下锅的,哪还有余粮可用?
这可不是隋朝,隋朝大业时虽说天下皆反,可毕竟杨广有他父亲杨坚三十年的安稳积聚,所以各位反王们只要打下了隋朝的大粮仓,往往都能得到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石的粮食。
就比如大唐到贞观时,洛阳的大仓里都还有一些隋朝时封存起来没吃完的粮食。
“老师,那要怎么办,就这样干看着?”
“当然不能任由粮商涨价,否则损害的是无数百姓,而百姓是大唐的基石,朝廷的职责是管理,是引导。虽大权在握,但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的乱来,否则就是乱政。我们需要的是适当的引导。”
承乾想不到还有啥法子能引导那些粮商降价。
“臣可以提醒殿下两个字,交换。政治关系本质上来说,就是利益关系,而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出发点。利益也是政治关系的归宿,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离开了利益,就没有政治关系可言,利益是政治关系的核心和纽带。”
秦琅说了一大段当初读书时学过的东西,那时觉得很空洞,但现在却深有体会。
“殿下,说白了,何为政治?就是利益和妥协。”
承乾觉得政治两个字很陌生,尤其是听秦琅直指本质说其核心就是利益,而要搞好政治,就要不断的妥协,以调整利益关系。
这让打小学习仁义孝道这些的他,有些一时转不过弯来。
以前东宫学士们都喜欢讲君子不言利,可现在秦琅却说一切政治关系的本质是利益关系。
“老师,不是说小人逐利吗?”
秦琅笑了。
“一切都讲利害关系,本质上就是利益分配。”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粮价问题,本质上也就是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粮商想逐利赚钱,当然是粮价越高越好,而百姓灾民们想要的是求生活命,他们没有太多钱,买不起太多高价粮,希望粮价降低。对于朝廷来说,常平仓里的粮食,是从南方辛苦转运过来的,运力有限,供应不足。”
“在粮商、百姓、朝廷这三方之间,殿下以为,朝廷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朝廷的职责是什么?”
承乾苦思,“朝廷的职责是牧民,饥荒灾难之时,朝廷有职责救护百姓。”
“没错,朝廷在这个局里,最根本的目的是救护百姓,让更多百姓活下来,其次是尽量维护百姓利益,不让百姓遭受粮商的打劫。所以,朝廷其实是百姓们利益诉求的代表。”
“粮商与朝廷和百姓之间,看似对立矛盾的,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调和矛盾。”
承乾怎么也想不出,该如何调解。
在他看来,已经陷入了死局了。
朝廷要照顾百姓利益,必然损害粮商利益。
“老师,若是两害相侵取其轻,孤以为还是应当打压粮商,维护百姓利益,因为父皇也曾说过,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殿下,其实我们并不一定要对立的,矛盾有时虽不可调和,但可以转移分散。比如在这件事情中,粮商逐利涨价,若朝廷以行政手段强行让他们降价,他们则可能不再贩粮北上,则会导致最后总的粮食减少,供应更加不足,最终就是粮商也受损,百姓更受损,朝廷也威信全失,这是三败局面。”
“难道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当然是有的,商人所求不过是利而已,所以我们只需要把他们这个利转换成其它利,那么商人其实就没有损失了。所以搞清了这点,要解决的办法其实有很多个。”
承乾觉得不可思议,他怎么都觉得没有办法,可秦琅居然说有很多个解决的办法。
“老师,快说来听听,到底如何解决。”
“我先说一个最简单的吧,补贴法。比如说粮商现在售卖米二百钱一斗,这个价太高对吧?那我们就给他们补贴。可以是朝... -->>
粮价问题,简单来说还是个供需问题,当需求远远大于供应,供不应求的时候,自然就是卖方市场,这个时候定价权就在卖方的手里。
这个时候要想降下粮价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大供应量。当供需关系平衡后,价格自然就不可能任由卖方说了算。但是现在问题偏偏就是朝廷手里没粮,大唐到武德四年才灭掉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勉强算是统一中原。
武德五年,岭南才归附大唐,可紧接着又有刘黑闼二次反唐,整个河北山东都差不多打乱了。代北、朔方更是到贞观二年才收复。
而直到去年冬朝廷兵出六路北伐击败颉利,这才算是击灭突厥,结束了突厥年年入侵边塞的残酷过往。
连年用兵,加上隋末大乱,又天灾不断,朝廷每年都是数着米下锅的,哪还有余粮可用?
这可不是隋朝,隋朝大业时虽说天下皆反,可毕竟杨广有他父亲杨坚三十年的安稳积聚,所以各位反王们只要打下了隋朝的大粮仓,往往都能得到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石的粮食。
就比如大唐到贞观时,洛阳的大仓里都还有一些隋朝时封存起来没吃完的粮食。
“老师,那要怎么办,就这样干看着?”
“当然不能任由粮商涨价,否则损害的是无数百姓,而百姓是大唐的基石,朝廷的职责是管理,是引导。虽大权在握,但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的乱来,否则就是乱政。我们需要的是适当的引导。”
承乾想不到还有啥法子能引导那些粮商降价。
“臣可以提醒殿下两个字,交换。政治关系本质上来说,就是利益关系,而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出发点。利益也是政治关系的归宿,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离开了利益,就没有政治关系可言,利益是政治关系的核心和纽带。”
秦琅说了一大段当初读书时学过的东西,那时觉得很空洞,但现在却深有体会。
“殿下,说白了,何为政治?就是利益和妥协。”
承乾觉得政治两个字很陌生,尤其是听秦琅直指本质说其核心就是利益,而要搞好政治,就要不断的妥协,以调整利益关系。
这让打小学习仁义孝道这些的他,有些一时转不过弯来。
以前东宫学士们都喜欢讲君子不言利,可现在秦琅却说一切政治关系的本质是利益关系。
“老师,不是说小人逐利吗?”
秦琅笑了。
“一切都讲利害关系,本质上就是利益分配。”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粮价问题,本质上也就是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粮商想逐利赚钱,当然是粮价越高越好,而百姓灾民们想要的是求生活命,他们没有太多钱,买不起太多高价粮,希望粮价降低。对于朝廷来说,常平仓里的粮食,是从南方辛苦转运过来的,运力有限,供应不足。”
“在粮商、百姓、朝廷这三方之间,殿下以为,朝廷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朝廷的职责是什么?”
承乾苦思,“朝廷的职责是牧民,饥荒灾难之时,朝廷有职责救护百姓。”
“没错,朝廷在这个局里,最根本的目的是救护百姓,让更多百姓活下来,其次是尽量维护百姓利益,不让百姓遭受粮商的打劫。所以,朝廷其实是百姓们利益诉求的代表。”
“粮商与朝廷和百姓之间,看似对立矛盾的,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调和矛盾。”
承乾怎么也想不出,该如何调解。
在他看来,已经陷入了死局了。
朝廷要照顾百姓利益,必然损害粮商利益。
“老师,若是两害相侵取其轻,孤以为还是应当打压粮商,维护百姓利益,因为父皇也曾说过,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殿下,其实我们并不一定要对立的,矛盾有时虽不可调和,但可以转移分散。比如在这件事情中,粮商逐利涨价,若朝廷以行政手段强行让他们降价,他们则可能不再贩粮北上,则会导致最后总的粮食减少,供应更加不足,最终就是粮商也受损,百姓更受损,朝廷也威信全失,这是三败局面。”
“难道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当然是有的,商人所求不过是利而已,所以我们只需要把他们这个利转换成其它利,那么商人其实就没有损失了。所以搞清了这点,要解决的办法其实有很多个。”
承乾觉得不可思议,他怎么都觉得没有办法,可秦琅居然说有很多个解决的办法。
“老师,快说来听听,到底如何解决。”
“我先说一个最简单的吧,补贴法。比如说粮商现在售卖米二百钱一斗,这个价太高对吧?那我们就给他们补贴。可以是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