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寡人无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种想要夺路而逃的冲动。
王七是商人,和百姓相比,自然是有钱有势,和丢在京中,却什么都不是,所以虽然在定安门外适合观灯之处占了一块地方,但并不算前排,有显要官员的家人前来,少不得为了人脉和人情关系,还要让一让。
这一让两让,原本就不算大的一块地被挤压的更小,原本带来的十二个护卫也不得不只留下八个,其余四人留在了外围,唯有十四郎紧跟着王七,寸步不离。
王七素来不喜和人近身,此时被人潮挤的奔向十四郎怀里,竟是让十四郎诧异到身体微僵,有些手足无措的地步。
他小心翼翼地抬起手,有些迟疑地虚虚环过,隔开拥挤的人潮,一双原本平常无奇的眼睛突然迸发出凌厉的气势,震慑的原本还想继续挤过来的家丁护院之流顿在了当场,不敢再向前一步。
他眼神在周边扫视而过,发现最靠近安定门前的地方有一处空处,居然没有人占位,他想了想,给两个侍卫一个手势,让他们留在原地占住了现在脚下的这个位置,手臂却突然一舒展,拨开人群,硬生生在人堆中开出了一段路来。
“干什么?”
王七被十四郎右手一揽,带着向前了几步,有些诧异地抬起头。
“前面空畅,如果有人来了,我们再回原地。”
十四郎的胸腔一阵震动,浑厚的声音像是在王七耳边响起一般,王七左右看了看,发现这么挤确实不是事,便依着十四郎的意思到了前头。
这里视野开阔,左右都是王七能报的上名字的官员,最少也是户部侍郎那个等级的,再想到这里这般开阔居然没有人敢占,王七心中有些七上八下,不安地小声问道:“会不会占了什么了不得的……”
“马上都要戌时了,还没有来,再怎么了不得大概也不会来了。”
十四郎眼神警觉地望着四周,见其他人用好奇又啼笑皆非的表情看着他,只当看不见,继续站在王七的身后护卫。
就在王七还想再说些什么的时候,城楼后突然一阵喧闹,礼乐声和赞者高唱的声音直入云霄,原本嘈杂不堪的城楼外,竟蓦地静了一静,所有人睁大了眼睛看着那后面越来越近的声音。
刹那间,就像是突然被人施展了什么法术一般,随着“安定楼”上的赞者一声“吉时到,点灯!”,安定楼上百盏灯被一层层点了起来,只余顶上一盏鲤鱼跃龙门的巨大花灯未亮。
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宫中的来人还未走近城门,就已经在内城的街道上看到了这壮观的一幕。一时间,城门外吸气声、叫好声、感慨声,不绝于耳,仅此一景,就足以让之前等待的焦急和诸多不快全被抛诸脑后。
王七即使已经看过很多次了,见到这样的情景还是会被震动。她抬起头,似是想起了什么,眼眶渐渐湿润,喃喃自语。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四郎听到王七的低语,忍不住心中一软,悄悄挺直了身子,替她阻挡着其他人好奇的视线。
好在看灯看到哭的,除王七外,大有人在。
毕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触景伤情,有一番感慨,也是寻常。
随着内城里的动静越来越大,百姓的期待之情也越来越是浓厚,有些小孩迫不及待地爬到父母或其他家人的头上,眼睛瞪得滴流圆,屏住呼吸等待着那道城门被打开。
“来了没有?皇帝老爷来了没有?”
“今年没有皇帝老爷,说是宫里死了娘娘,皇帝老爷伤心着呢,不愿意一个人来点灯……”
“死了娘娘也不能不点灯啊!这么多人等着呢!”
“得了吧,你当看猴戏啊,你等着就得出面?”
窃窃私语声不断,更有一些消息灵通的百姓洋洋自得地在卖弄。
“今年来点灯的是三皇子,皇帝老爷的儿子!”
“三皇子?就是那个传说和高祖长得极像的……”
“正是那位,不知道可看的清楚!高祖长什么样样子看不到了,三皇子长什么样总看得见吧?哎,能站到前去就好了!”
“得了吧,前面哪个不是达官贵人,去了也给赶回来,这里正好!”
百姓们交头接耳,京兆府差吏紧张地戒备着四周,就在这又紧张又肃穆的氛围里,内城的城门被缓缓地打开了。
只供皇帝出行的御道上,出现了两排执金卫士的身影,而后便是浩浩荡荡的仪仗,在一片甲兵之后,身着白色滚边礼服,头戴通天冠,身披着黑色大氅的皇子,因为有重重宫人簇拥,显得格外醒目。
“三皇子到!”
***
刘凌以为自己会非常紧张,或是非常惶恐,然而当看着城楼上那一层层的灯接连亮起时,他的心中只有一片平静。
这样的景色,昔日他还在冷宫之中时,不知听见宫人们讨论过多少回,却一次也没有得见。他只能从他们的描述中、那些感慨的语气里,独自幻想着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场景,期待着自己也能亲眼目睹的那一天。
大哥曾问他,袁贵妃那样对他,他不怨吗?
他自然是怨的,但正因为少时的经历,使他分外感激自己所得到的每一分幸运,以至于见到这样的美景,心中油然生出一种幸福来。
这曾是他儿时的梦想,如今已经实现。
不是作为观灯之人,而是作为点灯之人,他将要登上那座高楼。
老天毕竟是厚待他的,既然如此,他还有什么好怨恨、好紧张、好惶恐的呢?
剩下的,唯有一片平静了。
城门大开,刘凌踏着御道,走过列祖列宗和父亲走过的道路,沿着那层层的人障,一步一步地踏上了“定安楼”。
石砖砌成的“安定楼”无比坚固,刘凌踩着坚实的石砖,仰头看向头顶的木楼。这是恵帝时将作监最得意的杰作,被称为“楼上楼”,今日亲眼目睹,看着那层层叠叠的梁木,刘凌不由得为之赞叹。
这样的晃神只是一瞬间的事,随着底下百姓抬头仰望,刘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旁伺候的宫人上前解下他身上披着的大氅,躬身看着他踏上了原本是为皇帝而设立的高台。
高台前数十宫人高举起手中琉璃宫灯的灯杖,将刘凌的身前映照的恍如白昼,刘凌扫视楼下的人群,既有身着官服的官员,也有长衫及身的士子,更多的,却是数之不尽的普通百姓。
按照往常的惯例,此时的赞者应该口称“山呼”,楼下万民齐声“万岁”,然而今日楼上立着的,却不是什么万岁金尊,仅仅是代替皇帝前来点灯的皇子而已,许多百姓有些不知所措地立在那里,不知道皇子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在万众瞩目之中,刘凌终于动了。
只见这个身材修长的少年突然伸展开双臂,双手合抱,对着城楼下神色各异的百姓,躬身长揖,行了一个恭恭敬敬地拜师礼。
皇子为庶民躬身,自代国立国以来,都不曾听闻。
刹那间,偌大的安定楼前寂静一片,许多离得远的百姓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踮起脚尖想要看个究竟。
安定楼前不远处的沈国公嘴角微微一扬,神色间满是感慨的笑了起来。
“您既然有视天地万民为师者之心,我便助您一臂之力!”
沈国公戴勇上前一步,高声诵道:
“愿我代国大兴,千秋万世!”
就像是终于接到了该如何行事的讯号,排山倒海般的呼声响彻云霄。
“代国大兴,千秋万世!”
“殿下千岁千千岁!”
“千岁千千岁!”
在山呼声中,定安楼上的赞者们拿着表词,在钟鼓奏乐声中,抑扬顿挫地念诵。
“……今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父以孝,成民以仁……四海之内,莫不为州府,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
听着这番熟悉的句子,刘凌慢慢直起了身子,凝视着灯楼下神色狂热的百姓。
深埋在他血液之中,属于刘氏皇族的那种责任,终于被彻底的惊醒。
那疯狂叫嚣着的*,存在于他每一个毛孔间,此时正畅快地呼吸,像是鱼儿终于游进了水里一般,推动着他向前继续。
蛟龙戏水怨海浅,鲲鹏展翅恨天低!
“戌时已过,请殿下登楼!”
种想要夺路而逃的冲动。
王七是商人,和百姓相比,自然是有钱有势,和丢在京中,却什么都不是,所以虽然在定安门外适合观灯之处占了一块地方,但并不算前排,有显要官员的家人前来,少不得为了人脉和人情关系,还要让一让。
这一让两让,原本就不算大的一块地被挤压的更小,原本带来的十二个护卫也不得不只留下八个,其余四人留在了外围,唯有十四郎紧跟着王七,寸步不离。
王七素来不喜和人近身,此时被人潮挤的奔向十四郎怀里,竟是让十四郎诧异到身体微僵,有些手足无措的地步。
他小心翼翼地抬起手,有些迟疑地虚虚环过,隔开拥挤的人潮,一双原本平常无奇的眼睛突然迸发出凌厉的气势,震慑的原本还想继续挤过来的家丁护院之流顿在了当场,不敢再向前一步。
他眼神在周边扫视而过,发现最靠近安定门前的地方有一处空处,居然没有人占位,他想了想,给两个侍卫一个手势,让他们留在原地占住了现在脚下的这个位置,手臂却突然一舒展,拨开人群,硬生生在人堆中开出了一段路来。
“干什么?”
王七被十四郎右手一揽,带着向前了几步,有些诧异地抬起头。
“前面空畅,如果有人来了,我们再回原地。”
十四郎的胸腔一阵震动,浑厚的声音像是在王七耳边响起一般,王七左右看了看,发现这么挤确实不是事,便依着十四郎的意思到了前头。
这里视野开阔,左右都是王七能报的上名字的官员,最少也是户部侍郎那个等级的,再想到这里这般开阔居然没有人敢占,王七心中有些七上八下,不安地小声问道:“会不会占了什么了不得的……”
“马上都要戌时了,还没有来,再怎么了不得大概也不会来了。”
十四郎眼神警觉地望着四周,见其他人用好奇又啼笑皆非的表情看着他,只当看不见,继续站在王七的身后护卫。
就在王七还想再说些什么的时候,城楼后突然一阵喧闹,礼乐声和赞者高唱的声音直入云霄,原本嘈杂不堪的城楼外,竟蓦地静了一静,所有人睁大了眼睛看着那后面越来越近的声音。
刹那间,就像是突然被人施展了什么法术一般,随着“安定楼”上的赞者一声“吉时到,点灯!”,安定楼上百盏灯被一层层点了起来,只余顶上一盏鲤鱼跃龙门的巨大花灯未亮。
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宫中的来人还未走近城门,就已经在内城的街道上看到了这壮观的一幕。一时间,城门外吸气声、叫好声、感慨声,不绝于耳,仅此一景,就足以让之前等待的焦急和诸多不快全被抛诸脑后。
王七即使已经看过很多次了,见到这样的情景还是会被震动。她抬起头,似是想起了什么,眼眶渐渐湿润,喃喃自语。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四郎听到王七的低语,忍不住心中一软,悄悄挺直了身子,替她阻挡着其他人好奇的视线。
好在看灯看到哭的,除王七外,大有人在。
毕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触景伤情,有一番感慨,也是寻常。
随着内城里的动静越来越大,百姓的期待之情也越来越是浓厚,有些小孩迫不及待地爬到父母或其他家人的头上,眼睛瞪得滴流圆,屏住呼吸等待着那道城门被打开。
“来了没有?皇帝老爷来了没有?”
“今年没有皇帝老爷,说是宫里死了娘娘,皇帝老爷伤心着呢,不愿意一个人来点灯……”
“死了娘娘也不能不点灯啊!这么多人等着呢!”
“得了吧,你当看猴戏啊,你等着就得出面?”
窃窃私语声不断,更有一些消息灵通的百姓洋洋自得地在卖弄。
“今年来点灯的是三皇子,皇帝老爷的儿子!”
“三皇子?就是那个传说和高祖长得极像的……”
“正是那位,不知道可看的清楚!高祖长什么样样子看不到了,三皇子长什么样总看得见吧?哎,能站到前去就好了!”
“得了吧,前面哪个不是达官贵人,去了也给赶回来,这里正好!”
百姓们交头接耳,京兆府差吏紧张地戒备着四周,就在这又紧张又肃穆的氛围里,内城的城门被缓缓地打开了。
只供皇帝出行的御道上,出现了两排执金卫士的身影,而后便是浩浩荡荡的仪仗,在一片甲兵之后,身着白色滚边礼服,头戴通天冠,身披着黑色大氅的皇子,因为有重重宫人簇拥,显得格外醒目。
“三皇子到!”
***
刘凌以为自己会非常紧张,或是非常惶恐,然而当看着城楼上那一层层的灯接连亮起时,他的心中只有一片平静。
这样的景色,昔日他还在冷宫之中时,不知听见宫人们讨论过多少回,却一次也没有得见。他只能从他们的描述中、那些感慨的语气里,独自幻想着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场景,期待着自己也能亲眼目睹的那一天。
大哥曾问他,袁贵妃那样对他,他不怨吗?
他自然是怨的,但正因为少时的经历,使他分外感激自己所得到的每一分幸运,以至于见到这样的美景,心中油然生出一种幸福来。
这曾是他儿时的梦想,如今已经实现。
不是作为观灯之人,而是作为点灯之人,他将要登上那座高楼。
老天毕竟是厚待他的,既然如此,他还有什么好怨恨、好紧张、好惶恐的呢?
剩下的,唯有一片平静了。
城门大开,刘凌踏着御道,走过列祖列宗和父亲走过的道路,沿着那层层的人障,一步一步地踏上了“定安楼”。
石砖砌成的“安定楼”无比坚固,刘凌踩着坚实的石砖,仰头看向头顶的木楼。这是恵帝时将作监最得意的杰作,被称为“楼上楼”,今日亲眼目睹,看着那层层叠叠的梁木,刘凌不由得为之赞叹。
这样的晃神只是一瞬间的事,随着底下百姓抬头仰望,刘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旁伺候的宫人上前解下他身上披着的大氅,躬身看着他踏上了原本是为皇帝而设立的高台。
高台前数十宫人高举起手中琉璃宫灯的灯杖,将刘凌的身前映照的恍如白昼,刘凌扫视楼下的人群,既有身着官服的官员,也有长衫及身的士子,更多的,却是数之不尽的普通百姓。
按照往常的惯例,此时的赞者应该口称“山呼”,楼下万民齐声“万岁”,然而今日楼上立着的,却不是什么万岁金尊,仅仅是代替皇帝前来点灯的皇子而已,许多百姓有些不知所措地立在那里,不知道皇子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在万众瞩目之中,刘凌终于动了。
只见这个身材修长的少年突然伸展开双臂,双手合抱,对着城楼下神色各异的百姓,躬身长揖,行了一个恭恭敬敬地拜师礼。
皇子为庶民躬身,自代国立国以来,都不曾听闻。
刹那间,偌大的安定楼前寂静一片,许多离得远的百姓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踮起脚尖想要看个究竟。
安定楼前不远处的沈国公嘴角微微一扬,神色间满是感慨的笑了起来。
“您既然有视天地万民为师者之心,我便助您一臂之力!”
沈国公戴勇上前一步,高声诵道:
“愿我代国大兴,千秋万世!”
就像是终于接到了该如何行事的讯号,排山倒海般的呼声响彻云霄。
“代国大兴,千秋万世!”
“殿下千岁千千岁!”
“千岁千千岁!”
在山呼声中,定安楼上的赞者们拿着表词,在钟鼓奏乐声中,抑扬顿挫地念诵。
“……今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父以孝,成民以仁……四海之内,莫不为州府,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
听着这番熟悉的句子,刘凌慢慢直起了身子,凝视着灯楼下神色狂热的百姓。
深埋在他血液之中,属于刘氏皇族的那种责任,终于被彻底的惊醒。
那疯狂叫嚣着的*,存在于他每一个毛孔间,此时正畅快地呼吸,像是鱼儿终于游进了水里一般,推动着他向前继续。
蛟龙戏水怨海浅,鲲鹏展翅恨天低!
“戌时已过,请殿下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