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清晨。
几个佣工正在清扫积雪,亲卫副队长刘柱匆匆跑来。
“总镇,有百姓来送冬牲,都说了不要的,他们还赖着不走。”刘柱说话时愁眉苦脸,语气中却带着自豪得意。
冬牲是地主盘剥佃户的手段,趁着冬至节日,强迫佃户送礼,而且必须是家禽家畜。
而今,府城附近的军户,在分田之后彻底翻身,主动带着礼物,跑来给赵瀚庆贺冬至。
赵瀚说道:“去跟百姓说明白,不准给当官的送礼。硬要给的,就让他们送去济养院,放下冬牲就走的,也一并送到济养院去。”
“遵命!”刘柱小跑着离开。
每个镇都有济养院,规模也不大,运转得还可以。他们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比如给士卒制作布鞋,缝制一些军用棉衣等等,许多城市游民也做鞋卖给总兵府。
费如兰手拿一件大氅,追出来喊道:“把这个披上,今天冷得很,可别着凉了!”
赵瀚笑着转身,费如兰已走到跟前,麻利的帮赵瀚套上大氅。
这是一种对襟罩衣,费如兰亲手缝了件鹅毛大氅。赵瀚穿上之后,感觉又暖和又轻便,颇有羽绒服的味道。
踱步走到前院衙门,李邦华已从吉水回来,正在等着开会。
咱们之前说过,明代县试的人数之最,是江西临川县一次考试就有上万人参加,还全是没考上秀才的学童和童生。
吉水县的士子质量更高,不过碍于耕地面积,读书人没有临川县那么多。但是,总数十二万人的吉水(不含县城),读过四书五经的士子也有四五千,把识字几百的算上能直接破万,就连一些佃户子弟都认得几个字。
顺便一提,明末土地兼并严重,导致江西读书人减少,进士数量也比以前少了很多。
明代中前期,大量江西贫寒子弟考取进士。到了明末,江西的寒门进士已经非常稀少。
李邦华出面号召之后,无数底层士子投靠,“人才”已经多到爆炸。
为了防止分田作弊,吉水县的士子,被调去安福县协助分田。而安福县的士子,则被调来吉水这边协助分田。
往往是一个宣教官,带着几个新投靠的士子,分担到各村落组织分田。如此情况,迅速就将两县的分田工作完成,接着便是组建两县的农会。
“总镇!”
众人起立。
赵瀚抬手道:“都坐吧,各自说说情况。”
陈茂生率先发言道:“现在咱们不缺读书人,特别是童生和学童,学过四书五经那种,多到完全没有职务来安排。但是他们当中,很多人不信天下大同,做事也经常不守规矩。我认为,应该把白鹭洲书院,改名为大同书院,专门给守规矩的读书人上课,结业之后再分派职务!”
李邦华立即说道:“我同意办学传授大同思想,但白鹭洲书院不能改名,否则定会激起士子的抵触。”
“书院名字就不用改了。”庞春来也说。
“那便不改。”赵瀚笑道。
但凡是正经读书人,都对白鹭洲书院有感情,那可是出了文天祥等诸多先贤的地方。
陈茂生只能坐回去,他戏子出身,思想特别激进。
赵瀚想了想:“我来做书院山长,但只偶尔过去讲课。李先生为书院副山长,也是有空过去看看。陈茂生为司业(教务主任),主管书院的具体事务。对了,那位王知县,在乡下转了一圈,回到府城有些别扭,也让他去书院做教授吧。”
“哈哈哈哈!”
众人发出一阵哄笑。
原庐陵知县王调鼎,愿意从贼,又不愿从贼,扭扭捏捏很不爽利。
但是,王调鼎和欧阳蒸共同执笔,写出一篇理论性文章——《大同分田论》。
切入论述的角度非常刁钻,源自《老子》那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啥意思?
地主不断兼并土地,属于人之道,是人性的必然。赵瀚主持分田,属于天之道,是在替天行道。能以有余而奉天下,可以称为“有道者”,赵瀚及麾下官员便是有道者。
这篇文章写得很玄乎,普通小民根本看不懂,但对读书人却非常有说服力。
那些得到了好处的底层士子,更是对《大同分田论》推崇备至。有了这篇文章,他们就彻底放下心理负担,高高兴兴跑去分田,因为分田是奉天道而行事。
陈茂生喊出的粗俗口号,专门针对普通百姓。
王调鼎、欧阳蒸的文章,专门针对天下士子。
可惜,两人把文章写出来,都不敢署自己的真名。一个化名王范,一个化名欧震,偷偷摸摸跟做贼似的。
王调鼎、欧... -->>
清晨。
几个佣工正在清扫积雪,亲卫副队长刘柱匆匆跑来。
“总镇,有百姓来送冬牲,都说了不要的,他们还赖着不走。”刘柱说话时愁眉苦脸,语气中却带着自豪得意。
冬牲是地主盘剥佃户的手段,趁着冬至节日,强迫佃户送礼,而且必须是家禽家畜。
而今,府城附近的军户,在分田之后彻底翻身,主动带着礼物,跑来给赵瀚庆贺冬至。
赵瀚说道:“去跟百姓说明白,不准给当官的送礼。硬要给的,就让他们送去济养院,放下冬牲就走的,也一并送到济养院去。”
“遵命!”刘柱小跑着离开。
每个镇都有济养院,规模也不大,运转得还可以。他们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比如给士卒制作布鞋,缝制一些军用棉衣等等,许多城市游民也做鞋卖给总兵府。
费如兰手拿一件大氅,追出来喊道:“把这个披上,今天冷得很,可别着凉了!”
赵瀚笑着转身,费如兰已走到跟前,麻利的帮赵瀚套上大氅。
这是一种对襟罩衣,费如兰亲手缝了件鹅毛大氅。赵瀚穿上之后,感觉又暖和又轻便,颇有羽绒服的味道。
踱步走到前院衙门,李邦华已从吉水回来,正在等着开会。
咱们之前说过,明代县试的人数之最,是江西临川县一次考试就有上万人参加,还全是没考上秀才的学童和童生。
吉水县的士子质量更高,不过碍于耕地面积,读书人没有临川县那么多。但是,总数十二万人的吉水(不含县城),读过四书五经的士子也有四五千,把识字几百的算上能直接破万,就连一些佃户子弟都认得几个字。
顺便一提,明末土地兼并严重,导致江西读书人减少,进士数量也比以前少了很多。
明代中前期,大量江西贫寒子弟考取进士。到了明末,江西的寒门进士已经非常稀少。
李邦华出面号召之后,无数底层士子投靠,“人才”已经多到爆炸。
为了防止分田作弊,吉水县的士子,被调去安福县协助分田。而安福县的士子,则被调来吉水这边协助分田。
往往是一个宣教官,带着几个新投靠的士子,分担到各村落组织分田。如此情况,迅速就将两县的分田工作完成,接着便是组建两县的农会。
“总镇!”
众人起立。
赵瀚抬手道:“都坐吧,各自说说情况。”
陈茂生率先发言道:“现在咱们不缺读书人,特别是童生和学童,学过四书五经那种,多到完全没有职务来安排。但是他们当中,很多人不信天下大同,做事也经常不守规矩。我认为,应该把白鹭洲书院,改名为大同书院,专门给守规矩的读书人上课,结业之后再分派职务!”
李邦华立即说道:“我同意办学传授大同思想,但白鹭洲书院不能改名,否则定会激起士子的抵触。”
“书院名字就不用改了。”庞春来也说。
“那便不改。”赵瀚笑道。
但凡是正经读书人,都对白鹭洲书院有感情,那可是出了文天祥等诸多先贤的地方。
陈茂生只能坐回去,他戏子出身,思想特别激进。
赵瀚想了想:“我来做书院山长,但只偶尔过去讲课。李先生为书院副山长,也是有空过去看看。陈茂生为司业(教务主任),主管书院的具体事务。对了,那位王知县,在乡下转了一圈,回到府城有些别扭,也让他去书院做教授吧。”
“哈哈哈哈!”
众人发出一阵哄笑。
原庐陵知县王调鼎,愿意从贼,又不愿从贼,扭扭捏捏很不爽利。
但是,王调鼎和欧阳蒸共同执笔,写出一篇理论性文章——《大同分田论》。
切入论述的角度非常刁钻,源自《老子》那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啥意思?
地主不断兼并土地,属于人之道,是人性的必然。赵瀚主持分田,属于天之道,是在替天行道。能以有余而奉天下,可以称为“有道者”,赵瀚及麾下官员便是有道者。
这篇文章写得很玄乎,普通小民根本看不懂,但对读书人却非常有说服力。
那些得到了好处的底层士子,更是对《大同分田论》推崇备至。有了这篇文章,他们就彻底放下心理负担,高高兴兴跑去分田,因为分田是奉天道而行事。
陈茂生喊出的粗俗口号,专门针对普通百姓。
王调鼎、欧阳蒸的文章,专门针对天下士子。
可惜,两人把文章写出来,都不敢署自己的真名。一个化名王范,一个化名欧震,偷偷摸摸跟做贼似的。
王调鼎、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