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陈友谅率领他的军队开始了自己最后的征程。
也就是在此之前不久,一个人来到了洪都,他是受朱元璋委派来此地镇守的。
这个人叫朱文正。
此人是朱元璋的亲侄子。由于洪都的位置很重要,不容有失,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朱元璋会把镇守洪都如此重要的工作交给这个嘴上还没有长毛的家伙。
他不过是个纨绔子弟。这是朱文正还未上任前人们对他的评价。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个评价并没有错。
这位朱文正同志一到洪都就流连于烟花之所,整日饮酒作乐,还谱了曲,让侍女们日夜排演。而军事布防等重要工作则交给下属去操办,自己并不打理。
他的所作所为十分符合花花公子、败家子、浪荡子弟等不良形象的典型特征。
每次看到朱文正喝得醉醺醺、不省人事,属下只能摇头叹气,这真是个大爷,什么也指望不上他了。洪都危矣。
陈友谅的第一个进攻目标正是洪都。
后人一直为陈友谅的这个决定不解,为什么不直接进攻应天呢?那样朱元璋将腹背受敌,不堪一击,陈友谅为什么现成的便宜不捡呢?
这似乎是个很难解释的问题,但我相信,在陈友谅那里,这个问题很好解释。
陈友谅的性格弱点注定了他一定会进攻洪都。
他是一个心黑手狠的人,一直都在背叛和欺骗中生活,对这些东西并不陌生,洪都的投敌对他而言应该并不是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但从心理学上来说,像他这样的人最忌讳的就是被人背叛,对一个人而言,他最厌恶的往往就是自己所擅长的。
属于我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攻下洪都,就可以教训那些背叛我的人,让他们懂得,对我陈友谅要绝对忠诚!
只许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是这类人的通病。
当然了,攻下洪都还有很多好处,此处可以作为进攻应天的基地,进可攻,退可守,如果攻击不利,也可以控制下游,徐图再战。
纨绔子弟朱文正的各种轶事自然也传到了陈友谅的耳朵里,这对他而言又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攻下洪都,易如反掌!
但他似乎少考虑了一点:
以朱元璋之精明,不可能不知道朱文正的言行,怎么会把如此重要的一个位置交给这样的人?
就在陈友谅向洪都进军的当天,收到这一消息的朱文正收起了他那套饮酒取乐的行头,对陈友谅露出了狰狞面目。
天下第五名将
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往往以是否热衷于吃喝嫖赌作为标准来衡量人的好坏,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朱文正同志就一定是个坏人了。
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有用的坏人和无用的好人。
朱文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人,这也导致了他后来的悲剧,但毫无疑问的是,他是一个有用的人。
在朱元璋手下,有着很多天才将领,他们的军事才能和功绩不逊色于历史上任何名将。在这众多的将星中,朱文正是耀眼的一颗。
按照军事天赋和功劳,朱文正大致可以排在将领中的第五位,这并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前面的四个人都是无法超越的。后面将讲述他们几位的故事。
与朱文正共同守卫洪都的还有一个人,邓愈。这也是个关键人物,如果要排名的话,他应该排在第六。因为他就是后来的开国六公爵之一。
朱文正在大敌当前之下,显示了自己的能力。洪都是一个坚固的城池,但有一个缺点——门太多,我统计了一下,共有抚州、宫步、土步、桥步、章江、新城、琉璃、澹台八个门,此外还有水道门。
多门是大城市繁华的象征,但当这座城市面对六十万大军的时候,这种繁华就变成了噩梦。由于人多,攻城的军队大可以同时攻打各门,防守方却会顾此失彼。
但朱文正确实是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城里可用的兵用来防守实在是捉襟见肘,但他却能调配得井井有条。
他应该感到幸运,在城中驻守的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他根据这些将领的特点做出了调配:最重要的抚州门由邓愈防守;赵德胜防守宫步、土步、桥步三门(这个比较累,任务最重);薛显(猛人)守章江、新城两门;牛海龙、赵国旺守琉璃、澹台两门。
朱文正可能是学会计出身的,他在安排好防守兵力后,居然还能剩下两千人(怎么挤出的),用来随时支援各门。
万事俱备,只等陈友谅了。
洪都之战将成为陈友谅的噩梦。
最后的动员
陈友谅率领大军向洪都前进。关于他军队的实际人数,历来有争论,我根据其战船的规模估计出了一个大概数字,他的战船最大的可以装两三千人,小的也能装一千余人,而他此次出征的战船有两百多艘,那么人数大约在四十万到六十万之间,是名副其实的大军团。所谓“投鞭断流”并不夸张。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陈友谅的大军到达了洪都。朱文正和他的将领们看到了最恐怖的景象,几十万人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江面上停满了巨大的战船,士兵的铠甲和兵器闪耀出的光芒比阳光更刺眼,飘扬的旌旗几十里连成一片,如同一件大大的斗篷笼罩着洪都。
黑云压城城欲摧。
朱文正在都督府召开了最后一次全体军事会议,他一反以往那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庄严肃穆地站立着,这让以往背后议论他无武将之容的将领们非常吃惊,他那肃杀的表情和严厉的语气令人喘不过气,他们都低着头听他训话。
“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在背后议论我,没有关系,我也并不喜欢你们,但此时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已在城下,诸位如要投降,可即出行,我并不阻拦,但若不走,唯有同我一途,战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
他看着... -->>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陈友谅率领他的军队开始了自己最后的征程。
也就是在此之前不久,一个人来到了洪都,他是受朱元璋委派来此地镇守的。
这个人叫朱文正。
此人是朱元璋的亲侄子。由于洪都的位置很重要,不容有失,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朱元璋会把镇守洪都如此重要的工作交给这个嘴上还没有长毛的家伙。
他不过是个纨绔子弟。这是朱文正还未上任前人们对他的评价。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个评价并没有错。
这位朱文正同志一到洪都就流连于烟花之所,整日饮酒作乐,还谱了曲,让侍女们日夜排演。而军事布防等重要工作则交给下属去操办,自己并不打理。
他的所作所为十分符合花花公子、败家子、浪荡子弟等不良形象的典型特征。
每次看到朱文正喝得醉醺醺、不省人事,属下只能摇头叹气,这真是个大爷,什么也指望不上他了。洪都危矣。
陈友谅的第一个进攻目标正是洪都。
后人一直为陈友谅的这个决定不解,为什么不直接进攻应天呢?那样朱元璋将腹背受敌,不堪一击,陈友谅为什么现成的便宜不捡呢?
这似乎是个很难解释的问题,但我相信,在陈友谅那里,这个问题很好解释。
陈友谅的性格弱点注定了他一定会进攻洪都。
他是一个心黑手狠的人,一直都在背叛和欺骗中生活,对这些东西并不陌生,洪都的投敌对他而言应该并不是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但从心理学上来说,像他这样的人最忌讳的就是被人背叛,对一个人而言,他最厌恶的往往就是自己所擅长的。
属于我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攻下洪都,就可以教训那些背叛我的人,让他们懂得,对我陈友谅要绝对忠诚!
只许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是这类人的通病。
当然了,攻下洪都还有很多好处,此处可以作为进攻应天的基地,进可攻,退可守,如果攻击不利,也可以控制下游,徐图再战。
纨绔子弟朱文正的各种轶事自然也传到了陈友谅的耳朵里,这对他而言又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攻下洪都,易如反掌!
但他似乎少考虑了一点:
以朱元璋之精明,不可能不知道朱文正的言行,怎么会把如此重要的一个位置交给这样的人?
就在陈友谅向洪都进军的当天,收到这一消息的朱文正收起了他那套饮酒取乐的行头,对陈友谅露出了狰狞面目。
天下第五名将
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往往以是否热衷于吃喝嫖赌作为标准来衡量人的好坏,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朱文正同志就一定是个坏人了。
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有用的坏人和无用的好人。
朱文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人,这也导致了他后来的悲剧,但毫无疑问的是,他是一个有用的人。
在朱元璋手下,有着很多天才将领,他们的军事才能和功绩不逊色于历史上任何名将。在这众多的将星中,朱文正是耀眼的一颗。
按照军事天赋和功劳,朱文正大致可以排在将领中的第五位,这并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前面的四个人都是无法超越的。后面将讲述他们几位的故事。
与朱文正共同守卫洪都的还有一个人,邓愈。这也是个关键人物,如果要排名的话,他应该排在第六。因为他就是后来的开国六公爵之一。
朱文正在大敌当前之下,显示了自己的能力。洪都是一个坚固的城池,但有一个缺点——门太多,我统计了一下,共有抚州、宫步、土步、桥步、章江、新城、琉璃、澹台八个门,此外还有水道门。
多门是大城市繁华的象征,但当这座城市面对六十万大军的时候,这种繁华就变成了噩梦。由于人多,攻城的军队大可以同时攻打各门,防守方却会顾此失彼。
但朱文正确实是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城里可用的兵用来防守实在是捉襟见肘,但他却能调配得井井有条。
他应该感到幸运,在城中驻守的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他根据这些将领的特点做出了调配:最重要的抚州门由邓愈防守;赵德胜防守宫步、土步、桥步三门(这个比较累,任务最重);薛显(猛人)守章江、新城两门;牛海龙、赵国旺守琉璃、澹台两门。
朱文正可能是学会计出身的,他在安排好防守兵力后,居然还能剩下两千人(怎么挤出的),用来随时支援各门。
万事俱备,只等陈友谅了。
洪都之战将成为陈友谅的噩梦。
最后的动员
陈友谅率领大军向洪都前进。关于他军队的实际人数,历来有争论,我根据其战船的规模估计出了一个大概数字,他的战船最大的可以装两三千人,小的也能装一千余人,而他此次出征的战船有两百多艘,那么人数大约在四十万到六十万之间,是名副其实的大军团。所谓“投鞭断流”并不夸张。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陈友谅的大军到达了洪都。朱文正和他的将领们看到了最恐怖的景象,几十万人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江面上停满了巨大的战船,士兵的铠甲和兵器闪耀出的光芒比阳光更刺眼,飘扬的旌旗几十里连成一片,如同一件大大的斗篷笼罩着洪都。
黑云压城城欲摧。
朱文正在都督府召开了最后一次全体军事会议,他一反以往那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庄严肃穆地站立着,这让以往背后议论他无武将之容的将领们非常吃惊,他那肃杀的表情和严厉的语气令人喘不过气,他们都低着头听他训话。
“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在背后议论我,没有关系,我也并不喜欢你们,但此时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已在城下,诸位如要投降,可即出行,我并不阻拦,但若不走,唯有同我一途,战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
他看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