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开小卖部游戏大约一直玩到圆圆上小学二三年级。她学习乘法和除法时,我就暗暗在游戏中加进了相关知识,比如一根铅笔九分钱,我要求一下买八根;或者一包饼干四元钱,里面有十块,而我只想买三块。这样,她就得动用她的乘除法知识来计算了。
“开小卖部”的过程就是孩子不停地做“应用题”的过程,这对孩子有很好的数学启蒙效果。数学教育不要一下把孩子拉到抽象的数字上,不要拿一些干巴巴的枯燥的计算来为难孩子。要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数字,让他体会到计算不是抽象的东西,是存在于周围生活中有用的东西,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着。
圆圆读小学一二年级时,当别的同学在抽象的数字里苦苦挣扎时,她却对每个题一眼看透,觉得那些题都太简单了。
圆圆读完二年级直接上四年级,当时学校的教导主任有些担忧。说三年级是比较关键的一年,这一年的学习内容较难,尤其是数学。于是我找来三年级上下两册数学课本,用十天的时间和圆圆一起学了一遍,她掌握得很好。开学后和一些上过三年级的孩子一起考试,她的成绩最好。
并非圆圆是什么特别的天才,而是相关知识她在“开小卖部”时早已用过了。当“店主”动的脑筋,使她的数学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学起课本来就十分轻松。
儿童身上有一种喜好模仿成人生活的天性。我记得自己小时候玩摆家家,特别快乐。我想,圆圆“开小卖部”的感觉一定和我玩摆家家时的感觉一样,只是她不知道自己在玩的过程中已学习了计算。
所以,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学习也可以在快乐中进行。而且,在快乐中进行的学习会让孩子学得更好。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
在玩“开小卖部”游戏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是不要把用意告诉孩子。
玩这样的游戏,在家长这里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计算,如果你把这个目的告诉孩子了,或被他察觉了,孩子就会失去游戏的兴趣。要让孩子觉得这仅仅就是个游戏,只是为了玩。大人在和孩子玩时,要拿出认真而单纯的心态,把自己当成孩子一样投入地去玩,不要在这个过程中有任何说教,更不要因为孩子算错账训斥孩子。
其次是避免造成孩子不好意思。
我们在和圆圆玩时,刚开始圆圆对什么东西定多少价没感觉,完全是随意报数字。比如她把一小块“蛋糕”定价成一百元,她爸爸就很夸张地说“啊,这么贵啊!”她爸爸是为了制造气氛,以他所熟知的市场价格来感叹,可他的口气把圆圆吓住了。圆圆从爸爸的口气中感觉自己定的价格太离谱,有些不知所措。再问到下一个东西的价格时,她报价时就有些胆怯和不安,犹豫地说出一个数字,然后等待大人的反应,试探定得对不对。这样玩下去,孩子的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在玩耍上,时间稍长就会感到紧张和厌倦。我赶快出来打圆场,告诉她爸爸说这块蛋糕做得特别香,值这么多钱。
事后我告诉圆圆爸爸,以后无论孩子定价多少,都不要那样大惊小怪。不要以你的生活经验来干扰孩子的思维,孩子并没有市场价值概念。我们只是为了让她学会计算,不是为了让她学会做生意,所以她怎样定价并不重要。她完全可以把一斤米定成两百元,也可以把一个金戒指定成四角钱。
第三是不要让计算为难孩子。
家长要记住的是,这是个游戏,不是数学课。家长可以通过“买卖”发展孩子的计算能力,但不可操之过急。在游戏中要把孩子的乐趣放在首位,学习放在第二位。计算的难度可以慢慢提高,但不要让太难的计算干扰乐趣。如果孩子在买卖中屡屡感到计算的困难,他就会有受挫感,就会失去兴趣。
第四是不强迫孩子玩。
不要为了让孩子学习而频频地玩同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我和一些人讲过后,就有人回家天天和孩子玩。开始孩子还有兴趣,但连玩三天后就不想玩了,家长就左说右劝地要他玩。
也有那样的时候,就是刚开始玩,一笔生意还没成交,孩子就因为什么原因突然不想玩了,这时家长也不要强迫,只要孩子表现出不想玩了,就要立即停止,以免败坏了孩子对游戏的胃口。如果家长在游戏中表现得太积极,还容易让孩子察觉你的用意。
第五是尽量用真钱。
我开始和圆圆玩时,不想用真钱,觉得那样不卫生,就用一些纸片写上面值来玩。但发现孩子对假钱没兴趣,小孩子一旦意识到钱可以换来想要的东西时,她就会对钱情有独钟。用真钱可以让她在玩耍中更投入,玩罢注意洗手就是了。
写到这里我想到:如果把孩子每一次“赢利”记录下来,并且把他赚的钱另存起来,给他买东西时就用这笔钱,可能会更好地刺激他玩耍的兴趣。这一点在圆圆小时候我们没做,只是猜测这样做会更好。
第六是增加游戏变数,尽量使每次游戏略有不同。
一般来说孩子愿意做“店主”,尤其是开始时。玩过几次后,为了保持游戏的新鲜感,可以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再回到顾客的身份。无论谁扮顾客,都可以扮不同的角色,或形成不同的组合,有时是老爷爷老奶奶,有时是小朋友,有时是医生或教师。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事情和需求,这样就会有很多故事产生。还可以让家里的各种玩具参与进来,如毛绒小狗和小熊等来买东西,当然是有人替代它们说话和付钱。
我们和圆圆除了“开小卖部”,还“摆菜摊”。她有时也愿意当菜市场小贩,我们就用小纸片画上各种蔬菜水果,或找来各种替代品,和她玩卖菜。为此特意到中药房给她买了一杆小秤,因为当时市场上小贩们用的都是有砣有杆的手提秤。
“开小卖部”给出的启示是:和生活结合的学习效果更好,源于生活的教育可以无处不在。
教孩子学习并不一定需要坐在书桌旁,只要有心,处处能发现教育的机会。比如,最早教孩子从1数到10时,如果你只是口头反复念叨这些数字,孩子听到的只是音节,他其实不知道这些音节代表什么,也就不理解这些“1、2、3、4”是什么东西。如果在抱着孩子上下楼时,每次都边走边数台阶;打开一盒巧克力时,一定是先数数里面有多少粒然后再吃。总之,凡念叨“1、2、3……”时,总和一个具体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孩子就记得更快,并且建立起数的概念。
我清楚地记得圆圆两岁半时,有一次她爸爸从外地回来,给她买了一组六个的娃哈哈乳酸奶。她上午喝了一个后,我把剩下的放起来了。下午她突然问我:“那五个娃哈哈在哪儿呀?”她居... -->>
开小卖部游戏大约一直玩到圆圆上小学二三年级。她学习乘法和除法时,我就暗暗在游戏中加进了相关知识,比如一根铅笔九分钱,我要求一下买八根;或者一包饼干四元钱,里面有十块,而我只想买三块。这样,她就得动用她的乘除法知识来计算了。
“开小卖部”的过程就是孩子不停地做“应用题”的过程,这对孩子有很好的数学启蒙效果。数学教育不要一下把孩子拉到抽象的数字上,不要拿一些干巴巴的枯燥的计算来为难孩子。要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数字,让他体会到计算不是抽象的东西,是存在于周围生活中有用的东西,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着。
圆圆读小学一二年级时,当别的同学在抽象的数字里苦苦挣扎时,她却对每个题一眼看透,觉得那些题都太简单了。
圆圆读完二年级直接上四年级,当时学校的教导主任有些担忧。说三年级是比较关键的一年,这一年的学习内容较难,尤其是数学。于是我找来三年级上下两册数学课本,用十天的时间和圆圆一起学了一遍,她掌握得很好。开学后和一些上过三年级的孩子一起考试,她的成绩最好。
并非圆圆是什么特别的天才,而是相关知识她在“开小卖部”时早已用过了。当“店主”动的脑筋,使她的数学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学起课本来就十分轻松。
儿童身上有一种喜好模仿成人生活的天性。我记得自己小时候玩摆家家,特别快乐。我想,圆圆“开小卖部”的感觉一定和我玩摆家家时的感觉一样,只是她不知道自己在玩的过程中已学习了计算。
所以,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学习也可以在快乐中进行。而且,在快乐中进行的学习会让孩子学得更好。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
在玩“开小卖部”游戏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是不要把用意告诉孩子。
玩这样的游戏,在家长这里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计算,如果你把这个目的告诉孩子了,或被他察觉了,孩子就会失去游戏的兴趣。要让孩子觉得这仅仅就是个游戏,只是为了玩。大人在和孩子玩时,要拿出认真而单纯的心态,把自己当成孩子一样投入地去玩,不要在这个过程中有任何说教,更不要因为孩子算错账训斥孩子。
其次是避免造成孩子不好意思。
我们在和圆圆玩时,刚开始圆圆对什么东西定多少价没感觉,完全是随意报数字。比如她把一小块“蛋糕”定价成一百元,她爸爸就很夸张地说“啊,这么贵啊!”她爸爸是为了制造气氛,以他所熟知的市场价格来感叹,可他的口气把圆圆吓住了。圆圆从爸爸的口气中感觉自己定的价格太离谱,有些不知所措。再问到下一个东西的价格时,她报价时就有些胆怯和不安,犹豫地说出一个数字,然后等待大人的反应,试探定得对不对。这样玩下去,孩子的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在玩耍上,时间稍长就会感到紧张和厌倦。我赶快出来打圆场,告诉她爸爸说这块蛋糕做得特别香,值这么多钱。
事后我告诉圆圆爸爸,以后无论孩子定价多少,都不要那样大惊小怪。不要以你的生活经验来干扰孩子的思维,孩子并没有市场价值概念。我们只是为了让她学会计算,不是为了让她学会做生意,所以她怎样定价并不重要。她完全可以把一斤米定成两百元,也可以把一个金戒指定成四角钱。
第三是不要让计算为难孩子。
家长要记住的是,这是个游戏,不是数学课。家长可以通过“买卖”发展孩子的计算能力,但不可操之过急。在游戏中要把孩子的乐趣放在首位,学习放在第二位。计算的难度可以慢慢提高,但不要让太难的计算干扰乐趣。如果孩子在买卖中屡屡感到计算的困难,他就会有受挫感,就会失去兴趣。
第四是不强迫孩子玩。
不要为了让孩子学习而频频地玩同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我和一些人讲过后,就有人回家天天和孩子玩。开始孩子还有兴趣,但连玩三天后就不想玩了,家长就左说右劝地要他玩。
也有那样的时候,就是刚开始玩,一笔生意还没成交,孩子就因为什么原因突然不想玩了,这时家长也不要强迫,只要孩子表现出不想玩了,就要立即停止,以免败坏了孩子对游戏的胃口。如果家长在游戏中表现得太积极,还容易让孩子察觉你的用意。
第五是尽量用真钱。
我开始和圆圆玩时,不想用真钱,觉得那样不卫生,就用一些纸片写上面值来玩。但发现孩子对假钱没兴趣,小孩子一旦意识到钱可以换来想要的东西时,她就会对钱情有独钟。用真钱可以让她在玩耍中更投入,玩罢注意洗手就是了。
写到这里我想到:如果把孩子每一次“赢利”记录下来,并且把他赚的钱另存起来,给他买东西时就用这笔钱,可能会更好地刺激他玩耍的兴趣。这一点在圆圆小时候我们没做,只是猜测这样做会更好。
第六是增加游戏变数,尽量使每次游戏略有不同。
一般来说孩子愿意做“店主”,尤其是开始时。玩过几次后,为了保持游戏的新鲜感,可以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再回到顾客的身份。无论谁扮顾客,都可以扮不同的角色,或形成不同的组合,有时是老爷爷老奶奶,有时是小朋友,有时是医生或教师。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事情和需求,这样就会有很多故事产生。还可以让家里的各种玩具参与进来,如毛绒小狗和小熊等来买东西,当然是有人替代它们说话和付钱。
我们和圆圆除了“开小卖部”,还“摆菜摊”。她有时也愿意当菜市场小贩,我们就用小纸片画上各种蔬菜水果,或找来各种替代品,和她玩卖菜。为此特意到中药房给她买了一杆小秤,因为当时市场上小贩们用的都是有砣有杆的手提秤。
“开小卖部”给出的启示是:和生活结合的学习效果更好,源于生活的教育可以无处不在。
教孩子学习并不一定需要坐在书桌旁,只要有心,处处能发现教育的机会。比如,最早教孩子从1数到10时,如果你只是口头反复念叨这些数字,孩子听到的只是音节,他其实不知道这些音节代表什么,也就不理解这些“1、2、3、4”是什么东西。如果在抱着孩子上下楼时,每次都边走边数台阶;打开一盒巧克力时,一定是先数数里面有多少粒然后再吃。总之,凡念叨“1、2、3……”时,总和一个具体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孩子就记得更快,并且建立起数的概念。
我清楚地记得圆圆两岁半时,有一次她爸爸从外地回来,给她买了一组六个的娃哈哈乳酸奶。她上午喝了一个后,我把剩下的放起来了。下午她突然问我:“那五个娃哈哈在哪儿呀?”她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