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独辟蹊径,柳暗花明 (1) (2/2)
笔趣阁 www.bqg.la,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50个创意故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亮脑子一转,计上心来。只见他怒气冲冲地奔到堂前,指着先生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先生太刁钻,尽出歪题害我们,我不当你的弟子了!还我三年的学费!快还我三年的学费!”
这几句话把先生气得脸色发青,浑身颤抖,厉声喝道:“快把这个小畜生给我赶出去!”
诸葛亮却执意不走,徐庶、庞统好说歹说把他拉了出去。
但是一出水镜庄,诸葛亮哈哈大笑,捡起一根柴棒,跑回庄内,跪在水镜先生面前说:“刚才为了考试,不得已冒犯恩师,弟子甘愿受罚!”说着,送上柴棒请罪。
先生这才恍然大悟,立即转怒为喜,拉起诸葛亮高兴地说:“为师教了这么多徒弟,只有你真正出师了。”
创意点评:
这个故事作为诸葛亮足智多谋的例子传为佳话。诸葛亮假戏真作,意在言外。诸葛亮之计妙就妙在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古代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顶撞老师在当时无胆无识的人是做不出来的。而在万钻考题面前要求退学是合乎情理的,出庄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当运用常规方法无法达到目的的时候不妨剑走偏锋,行极端之事,做极端之人。
求职捷径
英国是一个高福利和高薪制国家,只要能找到工作,一般都能拿到理想的工薪,但要找工作却不是一件易事。有一位22岁的年轻人,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尽管他有一张大学新闻专业的文凭,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经常被碰得头破血流。
为了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这位年轻人从英国的北方一直到首都伦敦,几乎跑遍了全国。一天,他走进《泰晤士报》编辑部。
他鼓足勇气非常有礼貌地问道:“请问,你们需要编辑吗?”
对方看了看这位貌不出众的年轻人,不冷不热地说:“不要。”
他接着又问:“需要记者吗?”
对方回答:“也不要。”
年轻人没有气馁:“排字工、校对呢?”
对方已经不耐烦了,冷冷地说:“你不用再白费口舌了,我们这儿现在不缺人手。”
年轻人微微一笑,从包里掏出一块制作精美的告示牌交给对方,说:“那你们肯定需要这块告示牌。”
对方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漂亮的钢笔字体:“名额已满,暂不招聘。”
这大大出乎招聘人的意料,负责招聘的主管被年轻人真诚而又聪慧的求职行为所打动,破例对他进行了全面考核。结果,他幸运地被报社录用了,并被安排到与他的才华相应的对外宣传部门工作。
事实证明,负责招聘的主管没有看错人。
20年后,年轻人已经成了中年人,同时也成了《泰晤士报》的总编。这个人就是生蒙,一位资深且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报业人士。
创意点评:
生蒙在求职中善于变换思路,善于从绝处求生的创新思维,赢得了让人们发现才华的机遇,最终由待业青年成了英国王牌大报社的顶尖人物。无论从事何种活动都要求我们摆脱思维定势,运用创新的思维,想出不落窠臼的创意以应对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当然,这也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当我们的创新活动遇到障碍,陷入困境难以继续时就应该反思一下:头脑是不是被某种思维定势所束缚,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其他方式。
老人的“谈判”
一个刚退休的老人回到老家,在一个小城买了套房子住了下来,想在那儿宁静地打发自己的晚年,写写回忆录。
刚开始的几个星期,一切都很好,安静的环境对老人的精神和写作很有益。但有一天,3个半大不小的男孩儿放学后开始来这里玩,他们把几只破垃圾桶踢来踢去,玩得不亦乐乎。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于是出去跟他们谈判。“你们玩得真开心,”老人说,“我很喜欢看你们踢桶玩,如果你们每天来玩,我给你们三人每天每人一块钱。”3个男孩儿很高兴,更加起劲地表演起他们的足下功夫。过了3天,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减了一半,从明天起,我只能给你们5毛钱。”
男孩们很不开心,但还是答应了这个条件。每天下午放学后,继续进行“表演”。一个星期后,老人愁眉苦脸地对他们说:“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两毛了。”
“两毛钱?”一个男孩儿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宝贵时间为你表演呢,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创意点评:
聪明的老人,化被动为主动,以迂回的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当乐趣变为赢利的方式,孩子们自然开始斤斤计较,乖乖走开,如果老人强行驱赶那些孩子,不仅显得粗鲁而且也很难达到目的。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当你直进遇到障碍难以前行时,不妨绕开障碍,以迂回的方式达到目的。
死坦克拖回活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乌克兰方面军在与德军的一次战斗中,苏军的一辆坦克单独冲入了敌军阵地,不料陷入了一个深水坑里,发动机也突然熄了火,再也无法行动了。当时,里面的坦克手除了手枪就再也没有任何能使用的武器了。就在这个时候,德国兵一窝蜂地冲上来,拼命地敲打着坦克的铁甲,大声喊着:“你们跑不了啦,赶快出来投降吧!”
“俄国人绝不当德国法西斯的俘虏!”坦克里发出一个坚定的声音。德国人气坏了,他们找来柴草和汽油,准备把坦克里的苏军士兵活活烧死。“限你们一分钟,如果再不投降,就把你们全都烤熟了。”德国士兵吼叫道。
就在这时,坦克里传出“当当当”的几声枪响和几声惨叫。接着,任凭德国人再怎么样叫喊也没有回音了。“他们一定是自杀了。”德国兵说着,有的爬上了坦克,想要打开坦克的仓门看个究竟。可是,仓门是从里边反扣死的,德国士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怎么也打不开。
“干脆,把他们拖回去再说。”一个德国军官命令道。可这是一辆超重型坦克,一辆德军坦克根本拉不动,于是他们又调来一辆坦克,终于将这辆超重型坦克从泥潭中拉了出来,要拖回自己的阵地。
可是,德国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当他们如此“热心”又费力地将深陷在水坑里的苏联坦克拉出来以后,那辆坦克却突然发动起来。当年苏军坦克的马力比德军的大得多,巨大的力量使德军坦克无法与之抗衡。结果,苏联坦克反将这两辆德军坦克拉回了自己的阵地。
创意点评:
坦克陷入泥潭,动弹不得,成了死坦克。但坦克中的人是活的,索性将陷入绝境的人和物一块推到更险恶的境地,造成人死物废的假象,麻痹敌人,俟机而为。后来借助敌人的力量,不但“救活”了坦克,而且还拖回敌人的两辆坦克,创造出了军事史上的奇迹。这个事件有其偶然性,但反映的“事至极处易再生”的规律性,却是必然的结果。
亮脑子一转,计上心来。只见他怒气冲冲地奔到堂前,指着先生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先生太刁钻,尽出歪题害我们,我不当你的弟子了!还我三年的学费!快还我三年的学费!”
这几句话把先生气得脸色发青,浑身颤抖,厉声喝道:“快把这个小畜生给我赶出去!”
诸葛亮却执意不走,徐庶、庞统好说歹说把他拉了出去。
但是一出水镜庄,诸葛亮哈哈大笑,捡起一根柴棒,跑回庄内,跪在水镜先生面前说:“刚才为了考试,不得已冒犯恩师,弟子甘愿受罚!”说着,送上柴棒请罪。
先生这才恍然大悟,立即转怒为喜,拉起诸葛亮高兴地说:“为师教了这么多徒弟,只有你真正出师了。”
创意点评:
这个故事作为诸葛亮足智多谋的例子传为佳话。诸葛亮假戏真作,意在言外。诸葛亮之计妙就妙在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古代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顶撞老师在当时无胆无识的人是做不出来的。而在万钻考题面前要求退学是合乎情理的,出庄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当运用常规方法无法达到目的的时候不妨剑走偏锋,行极端之事,做极端之人。
求职捷径
英国是一个高福利和高薪制国家,只要能找到工作,一般都能拿到理想的工薪,但要找工作却不是一件易事。有一位22岁的年轻人,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尽管他有一张大学新闻专业的文凭,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经常被碰得头破血流。
为了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这位年轻人从英国的北方一直到首都伦敦,几乎跑遍了全国。一天,他走进《泰晤士报》编辑部。
他鼓足勇气非常有礼貌地问道:“请问,你们需要编辑吗?”
对方看了看这位貌不出众的年轻人,不冷不热地说:“不要。”
他接着又问:“需要记者吗?”
对方回答:“也不要。”
年轻人没有气馁:“排字工、校对呢?”
对方已经不耐烦了,冷冷地说:“你不用再白费口舌了,我们这儿现在不缺人手。”
年轻人微微一笑,从包里掏出一块制作精美的告示牌交给对方,说:“那你们肯定需要这块告示牌。”
对方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漂亮的钢笔字体:“名额已满,暂不招聘。”
这大大出乎招聘人的意料,负责招聘的主管被年轻人真诚而又聪慧的求职行为所打动,破例对他进行了全面考核。结果,他幸运地被报社录用了,并被安排到与他的才华相应的对外宣传部门工作。
事实证明,负责招聘的主管没有看错人。
20年后,年轻人已经成了中年人,同时也成了《泰晤士报》的总编。这个人就是生蒙,一位资深且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报业人士。
创意点评:
生蒙在求职中善于变换思路,善于从绝处求生的创新思维,赢得了让人们发现才华的机遇,最终由待业青年成了英国王牌大报社的顶尖人物。无论从事何种活动都要求我们摆脱思维定势,运用创新的思维,想出不落窠臼的创意以应对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当然,这也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当我们的创新活动遇到障碍,陷入困境难以继续时就应该反思一下:头脑是不是被某种思维定势所束缚,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其他方式。
老人的“谈判”
一个刚退休的老人回到老家,在一个小城买了套房子住了下来,想在那儿宁静地打发自己的晚年,写写回忆录。
刚开始的几个星期,一切都很好,安静的环境对老人的精神和写作很有益。但有一天,3个半大不小的男孩儿放学后开始来这里玩,他们把几只破垃圾桶踢来踢去,玩得不亦乐乎。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于是出去跟他们谈判。“你们玩得真开心,”老人说,“我很喜欢看你们踢桶玩,如果你们每天来玩,我给你们三人每天每人一块钱。”3个男孩儿很高兴,更加起劲地表演起他们的足下功夫。过了3天,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减了一半,从明天起,我只能给你们5毛钱。”
男孩们很不开心,但还是答应了这个条件。每天下午放学后,继续进行“表演”。一个星期后,老人愁眉苦脸地对他们说:“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两毛了。”
“两毛钱?”一个男孩儿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宝贵时间为你表演呢,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创意点评:
聪明的老人,化被动为主动,以迂回的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当乐趣变为赢利的方式,孩子们自然开始斤斤计较,乖乖走开,如果老人强行驱赶那些孩子,不仅显得粗鲁而且也很难达到目的。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当你直进遇到障碍难以前行时,不妨绕开障碍,以迂回的方式达到目的。
死坦克拖回活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乌克兰方面军在与德军的一次战斗中,苏军的一辆坦克单独冲入了敌军阵地,不料陷入了一个深水坑里,发动机也突然熄了火,再也无法行动了。当时,里面的坦克手除了手枪就再也没有任何能使用的武器了。就在这个时候,德国兵一窝蜂地冲上来,拼命地敲打着坦克的铁甲,大声喊着:“你们跑不了啦,赶快出来投降吧!”
“俄国人绝不当德国法西斯的俘虏!”坦克里发出一个坚定的声音。德国人气坏了,他们找来柴草和汽油,准备把坦克里的苏军士兵活活烧死。“限你们一分钟,如果再不投降,就把你们全都烤熟了。”德国士兵吼叫道。
就在这时,坦克里传出“当当当”的几声枪响和几声惨叫。接着,任凭德国人再怎么样叫喊也没有回音了。“他们一定是自杀了。”德国兵说着,有的爬上了坦克,想要打开坦克的仓门看个究竟。可是,仓门是从里边反扣死的,德国士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怎么也打不开。
“干脆,把他们拖回去再说。”一个德国军官命令道。可这是一辆超重型坦克,一辆德军坦克根本拉不动,于是他们又调来一辆坦克,终于将这辆超重型坦克从泥潭中拉了出来,要拖回自己的阵地。
可是,德国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当他们如此“热心”又费力地将深陷在水坑里的苏联坦克拉出来以后,那辆坦克却突然发动起来。当年苏军坦克的马力比德军的大得多,巨大的力量使德军坦克无法与之抗衡。结果,苏联坦克反将这两辆德军坦克拉回了自己的阵地。
创意点评:
坦克陷入泥潭,动弹不得,成了死坦克。但坦克中的人是活的,索性将陷入绝境的人和物一块推到更险恶的境地,造成人死物废的假象,麻痹敌人,俟机而为。后来借助敌人的力量,不但“救活”了坦克,而且还拖回敌人的两辆坦克,创造出了军事史上的奇迹。这个事件有其偶然性,但反映的“事至极处易再生”的规律性,却是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