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穿到明朝考科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两位国舅又集了一本宛如追星手册的前线采访稿, 谢瑛也领着人画了厚厚一摞关外地图, 准备离开陕西, 再往宁夏镇去。然而就在他们临行时,京里运送新军械的队伍赫然开至陕西,送来了两架大弗朗机炮、五架中等炮和十架小炮, 以及百余条最新的西班牙火绳枪。
最大的长径炮则先送去了榆林,只有等仿制出来才能再分给别处边镇。
两位国舅顿时就不肯走了。
这样大战的机会, 自从永乐靖北之后就再得不到了,他们身当其会,难道还能走吗?虽说姐姐和父亲想叫他们回去,可家里还有老师顶着不是?崔先生是朝廷储相, 肯定能体谅他们舍身报效天子的心!
他们怕自己做弟子的话不够有份量, 双双去求了先生的好友兼紧邻谢同知。
谢瑛一见二人扭扭昵昵、欲言又止的模样, 便知道他们动的什么心思,索性不等他们憋出话来, 主动说道:“我正要上书请求留在陕西观战,随队绘制地图,还要给家里和崔学士也写封信报平安,两位国舅可也要写信回去么?”
要要要!
两位国舅眼前一亮,顿时想出了应付家里和宫里的话——谢同知说得对, 他们又不是来参战的, 而是在后方观战, 采访英雄的, 这不正该留下来么!
他们忙按着这个思路给家里写信, 保证不去厮杀,顶多就是(前线实地)采访一下,摸摸枪炮,就满足了。谢瑛也答应了帮他们写信给老师解释,而后亲自致书回京,告诉崔燮自己打算留在战场。
他清楚崔燮这些年一步步紧逼着自己是为着什么,也想帮他做些事,改变那个只存在在崔燮记忆里的将来。只是他身份不足,朝廷大事多插不上手,唯一能为他做的,便是留在这里,看着他的布置初见成效。
或者更进一步,也在这战场上尽自己的一份力。
谢瑛的信随着地图一并通过急递铺寄回了京师。崔燮打开信看了一回,心口微酸,嘴角却慢慢翘了起来。
他是盼着谢瑛赶快回京,可他也知道这场大战多么重要。若非他是翰林院的人,不能出京,皇上也不肯叫他转到其他部院去,他也真想跟着谢瑛一起上战场,看着将士们收复疆土,再打到黄河以北,打过天山,荡平关外……
可他虽不能去,却有谢瑛替他看着,也就相当于他去了。
崔燮用力笑了笑,将谢瑛送来的地图与他前世的地图拼在一起,号称是结合前朝、本朝舆图绘制成的,进献给天子。
这图是接着谢瑛之前送来的宣府、大同、山西地图画出来的,比例相同,若将前面的地图都拼在一起,是可以连成一幅的。从这幅图上便可清清楚楚看到黄河北方几字型的突起,和南方九边重镇间连绵的长城。
他还亲自画了一幅小图,不劳军部缩画,保持了最准确的比例。
为了叫人不起疑心,他还曾去中秘库看了许多舆图集,记下了几本含有黄河的,以应对天子与兵部询问。幸而天子并不问这些,只感叹这图画得细致可用,大军可依此分出几路偏师沿河搜索,将达贼残部牢牢封死在黄河南岸。
他已是不是第一次献这地图。前几次天子都是赐下金银衣料,而这回却说了一句:“先生与谢同知所献的地图,若能运用于战阵之间,一举振军威、逐套虏,则不可再以寻常之物相酬。今日且赐金,待大战胜后,再论升迁。”
崔燮深施一礼,答道:“臣不过是将谢同知送来的地图略作整理,何敢邀功。若是陛下垂恩,臣只求能亲自到山陕延庆等府,看着国朝将官收复河套。”
这个自然不行。
他是天子与东宫的讲官,正业是进将经史子籍,教导这对天下最尊贵的父子,不能轻易出京。弘治天子也不舍得把他往外支...,只想让他和李东阳一样,先兼太常少卿,再兼礼部侍郎、礼部或吏部尚书,熬到年纪就好入阁了。
崔燮也知道自己不能去,提这个条件只是给天子划个心理底线,然后才说出了真正的要求:“臣自知不能去边关,却希望能时时看到最新最细的战报。两位国舅此时正在陕西镇巡游,可否留他们在关内,传递前方战报?”
这个么……皇后怕是要担心的。
天子夹在爱妻宠臣之间,也是左右为难。
可崔燮这个佞臣不肯为君分忧,反而故意危言悚听,说谢同知寄信来说,两位国舅有意在回京途中避开他的监控,偷偷跑到关外参战。与其如此,不如把他们安顿在后方,有大军护着,这两人不至于闹出事来。
天子无奈地叹息,回宫后便对皇后说了两个小舅子的动向。张皇后那里也已接到了母亲金夫人从宫外送来的信,听说两个弟弟撒泼打滚儿地不肯回来,也惶急不已,只得求皇上想法子。
弘治叹道:“国舅们在外头自在惯了,你便是强叫他们回来,也难保他们来个‘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硬是不肯回来。则索性还是多派些人保护他们吧。”
幸好谢同知就在二位国舅身边。他不仅允文允武,又是自小教导国舅武艺的,也有些师徒之谊,总能制得住他们。
天子又下诏拨了些锦衣卫到北方。明面上是随谢同知查探关外地势,实际上则是保护两位国舅。
小太子从母后宫中听得此事,长吁短叹了好一阵子,讲筵之后特特把崔燮留下来,问他为何国舅能光明正大地去打仗,他这位太子就不能呢?
因为太子这身份,就不是能打仗的身份。
皇帝若是已立了太子,由太子监国,还能亲自领兵打仗,但太子本人,不到亡国时是绝无可能离开京城的。
可太子正处于中二的年纪,又继承了张家的熊性子,什么事并不是说了就听的。崔燮索性也不跟他讲理,只问:“殿下去边关,是欲作统帅耶,欲作将军耶?”
太子热血沸腾,拍着桌子说:“孤自然当总帅三军!”
崔燮含笑应道:“臣教导殿下多年,深知殿下一片忧国忧民之心,怎敢贸然阻拦?只是殿下年纪尚幼,又不曾学过兵法,陛下与诸位阁臣、边军将士未必放心。臣愿帮殿下写一份奏疏,呈至御前,叫世人都知道殿下不光有领兵之心,亦有领兵之能。”
咦!还是崔先生好!
崔燮说到“年幼”二字时,太子差点以为他... -->>
两位国舅又集了一本宛如追星手册的前线采访稿, 谢瑛也领着人画了厚厚一摞关外地图, 准备离开陕西, 再往宁夏镇去。然而就在他们临行时,京里运送新军械的队伍赫然开至陕西,送来了两架大弗朗机炮、五架中等炮和十架小炮, 以及百余条最新的西班牙火绳枪。
最大的长径炮则先送去了榆林,只有等仿制出来才能再分给别处边镇。
两位国舅顿时就不肯走了。
这样大战的机会, 自从永乐靖北之后就再得不到了,他们身当其会,难道还能走吗?虽说姐姐和父亲想叫他们回去,可家里还有老师顶着不是?崔先生是朝廷储相, 肯定能体谅他们舍身报效天子的心!
他们怕自己做弟子的话不够有份量, 双双去求了先生的好友兼紧邻谢同知。
谢瑛一见二人扭扭昵昵、欲言又止的模样, 便知道他们动的什么心思,索性不等他们憋出话来, 主动说道:“我正要上书请求留在陕西观战,随队绘制地图,还要给家里和崔学士也写封信报平安,两位国舅可也要写信回去么?”
要要要!
两位国舅眼前一亮,顿时想出了应付家里和宫里的话——谢同知说得对, 他们又不是来参战的, 而是在后方观战, 采访英雄的, 这不正该留下来么!
他们忙按着这个思路给家里写信, 保证不去厮杀,顶多就是(前线实地)采访一下,摸摸枪炮,就满足了。谢瑛也答应了帮他们写信给老师解释,而后亲自致书回京,告诉崔燮自己打算留在战场。
他清楚崔燮这些年一步步紧逼着自己是为着什么,也想帮他做些事,改变那个只存在在崔燮记忆里的将来。只是他身份不足,朝廷大事多插不上手,唯一能为他做的,便是留在这里,看着他的布置初见成效。
或者更进一步,也在这战场上尽自己的一份力。
谢瑛的信随着地图一并通过急递铺寄回了京师。崔燮打开信看了一回,心口微酸,嘴角却慢慢翘了起来。
他是盼着谢瑛赶快回京,可他也知道这场大战多么重要。若非他是翰林院的人,不能出京,皇上也不肯叫他转到其他部院去,他也真想跟着谢瑛一起上战场,看着将士们收复疆土,再打到黄河以北,打过天山,荡平关外……
可他虽不能去,却有谢瑛替他看着,也就相当于他去了。
崔燮用力笑了笑,将谢瑛送来的地图与他前世的地图拼在一起,号称是结合前朝、本朝舆图绘制成的,进献给天子。
这图是接着谢瑛之前送来的宣府、大同、山西地图画出来的,比例相同,若将前面的地图都拼在一起,是可以连成一幅的。从这幅图上便可清清楚楚看到黄河北方几字型的突起,和南方九边重镇间连绵的长城。
他还亲自画了一幅小图,不劳军部缩画,保持了最准确的比例。
为了叫人不起疑心,他还曾去中秘库看了许多舆图集,记下了几本含有黄河的,以应对天子与兵部询问。幸而天子并不问这些,只感叹这图画得细致可用,大军可依此分出几路偏师沿河搜索,将达贼残部牢牢封死在黄河南岸。
他已是不是第一次献这地图。前几次天子都是赐下金银衣料,而这回却说了一句:“先生与谢同知所献的地图,若能运用于战阵之间,一举振军威、逐套虏,则不可再以寻常之物相酬。今日且赐金,待大战胜后,再论升迁。”
崔燮深施一礼,答道:“臣不过是将谢同知送来的地图略作整理,何敢邀功。若是陛下垂恩,臣只求能亲自到山陕延庆等府,看着国朝将官收复河套。”
这个自然不行。
他是天子与东宫的讲官,正业是进将经史子籍,教导这对天下最尊贵的父子,不能轻易出京。弘治天子也不舍得把他往外支...,只想让他和李东阳一样,先兼太常少卿,再兼礼部侍郎、礼部或吏部尚书,熬到年纪就好入阁了。
崔燮也知道自己不能去,提这个条件只是给天子划个心理底线,然后才说出了真正的要求:“臣自知不能去边关,却希望能时时看到最新最细的战报。两位国舅此时正在陕西镇巡游,可否留他们在关内,传递前方战报?”
这个么……皇后怕是要担心的。
天子夹在爱妻宠臣之间,也是左右为难。
可崔燮这个佞臣不肯为君分忧,反而故意危言悚听,说谢同知寄信来说,两位国舅有意在回京途中避开他的监控,偷偷跑到关外参战。与其如此,不如把他们安顿在后方,有大军护着,这两人不至于闹出事来。
天子无奈地叹息,回宫后便对皇后说了两个小舅子的动向。张皇后那里也已接到了母亲金夫人从宫外送来的信,听说两个弟弟撒泼打滚儿地不肯回来,也惶急不已,只得求皇上想法子。
弘治叹道:“国舅们在外头自在惯了,你便是强叫他们回来,也难保他们来个‘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硬是不肯回来。则索性还是多派些人保护他们吧。”
幸好谢同知就在二位国舅身边。他不仅允文允武,又是自小教导国舅武艺的,也有些师徒之谊,总能制得住他们。
天子又下诏拨了些锦衣卫到北方。明面上是随谢同知查探关外地势,实际上则是保护两位国舅。
小太子从母后宫中听得此事,长吁短叹了好一阵子,讲筵之后特特把崔燮留下来,问他为何国舅能光明正大地去打仗,他这位太子就不能呢?
因为太子这身份,就不是能打仗的身份。
皇帝若是已立了太子,由太子监国,还能亲自领兵打仗,但太子本人,不到亡国时是绝无可能离开京城的。
可太子正处于中二的年纪,又继承了张家的熊性子,什么事并不是说了就听的。崔燮索性也不跟他讲理,只问:“殿下去边关,是欲作统帅耶,欲作将军耶?”
太子热血沸腾,拍着桌子说:“孤自然当总帅三军!”
崔燮含笑应道:“臣教导殿下多年,深知殿下一片忧国忧民之心,怎敢贸然阻拦?只是殿下年纪尚幼,又不曾学过兵法,陛下与诸位阁臣、边军将士未必放心。臣愿帮殿下写一份奏疏,呈至御前,叫世人都知道殿下不光有领兵之心,亦有领兵之能。”
咦!还是崔先生好!
崔燮说到“年幼”二字时,太子差点以为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