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穿到明朝考科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一点儿就是要退耕还林,恢复自然生态。
那一带有胡杨树没有,好像只有这种树能栽在沙漠里?
崔燮实在不大懂这个问题,但从太子到讲官前辈们都那们信任地盯着他,仿佛他就该无所不知似的,他也不好辜负众人,只得摆出一副名师的态度说:“此事臣不知,不过殿下能知。”
小太子叫这答案震惊了一下,讶然道:“这世上竟有先生不懂,孤却能知道的事?可孤也不知道啊……”
崔燮笑着摇了摇头:“臣不知,是因臣自幼生在北直隶,既不知延绥地方气候,也不知其土地、物产如何,如何能想得出治理的法子?而殿下要知道却不难,我大明历代牧守官员、将士、镇抚太监定然早记录下了彼处的节候、风土、山川物产,殿下叫人取来记录,看何处有山、何处有水、何等土地能生何长何种粮食或野草……”
“就是荒土砂丘中,也会有野草生长。殿下只看那些地方原生着什么野草野树,叫人引水栽种些个,若能将荒土黄砂覆盖住,往后再起大风时便也不易扬砂了。”
至于为什么种树种草能保持水土,这个就叫太子回去自己观察草根,拿个盛泥土的空花盆和种上花的花盆各自浇水,比较一下盆底流出的水量就是了。
他无形之中又给太子留了一堆作业。
太子倒不以为苦,反觉着这种学法比老师自己长篇大论一通的有趣,回去又把作业转嫁到了太监身上,自己只负责最后指点江山就行了。但宫里找不出那么细的文书,太子要关心农事,不肯放弃,便求父皇下诏,叫九边各地镇守太监替他查清边关水土状况与当地林木野草。
太监们就是放出去当了监军,本质也是服侍天家的,得了皇命,自然得尽心去办。一时之间九边文官、将领头上都少了个镇守太监制约,做起事来没人掣肘抢功,接敌作战时厮杀得都痛快得多了。
去年战胜的杀出了甜头,看了别...人战报的也学了战法,往常只敢缩在边堡里看着虏寇抢掠城镇,满载财物子女扬长而去的守将们也能紧闭城门,在坚实高大的墙垛后射箭、投石驱敌,捡回十几具尸体报功了。
以前深印在众将心中,以为鞑靼骑兵纵横关外,明军不能对战的念头渐渐淡去,另一个念头在众边将心中滋生出来。
——这些虏寇是可以打败的,他们也可以出关杀敌。
这念头在兵部尚书马文升,在几位阁老、在中枢诸大臣们的心中也渐渐强烈起来。红薯初收,崔燮刚把栽种指南写完,准备印出连环画科普版时,李东阳便递给他一本《锦衣卫之塞上风云》的大纲。
讲的就是锦衣卫们深入草原,探查出小王子王廷所在,引领朝廷大军袭杀鞑靼部,将这些蒙元遗部赶入极北荒原的故事。
崔燮感动地说:“恩师这么忙,竟还要操心我这连环画,弟子实在惭愧。其实弟子已看好了李献吉与祝枝山等人写这套书……”
李东阳笑道:“谢什么!这是我愿意写的,我还得谢你能印出它来呢。大明遭鞑靼、瓦剌、女直等边蛮侵扰了这些年,又有土木堡之耻……平虏寇才是我们这群老头子真正心心念念的大事,哪怕再忙,也能找出工夫写这真正要写的东西。何况这也只是本大纲,还须你找别人写全了它的。”
崔燮翻了翻那本足有百余页,说是大纲,其实细致如小说的文稿,重重点头:“弟子恰好写完了红薯栽培指南,往后仍亲手给这本书编排配图,定要把它印得和早年的锦衣卫一样精细。”
李东阳摆了摆手:“不可不可,你还是把心思多放在侍奉御前、东宫讲读上,这个只用心挑那擅写文章的做,叫你家画匠配图也就够了。”
那怎么能够。这是李老师写的稿子,又是谢瑛的大男主,他不亲自画也要亲自打草稿、审核,绝不能敷衍。
回到家里,他就发了帖子给自己家那几位常驻作者,要开番薯文会。
对,又是番薯,这回是番薯丰收了。
中秋后,皇庄上试种的红薯顺顺当当地收获了,一亩竟产到了六百斤上下。天子大喜,满朝文武共相庆祝,立刻有科道官上本,奏请在各地军屯中推广此物。
弘治天子当即准了这道本,又命人将薯种分给各府州,叫当地官府栽培薯苗,推行至百姓间。
新收的番薯自然又要赐给大臣一批。如今京里种得多,赐的就多,几乎是人人有份,不像去年广州只能贡上了几千斤,官职低些的都得不着赐。崔家开春时还拿年节留下的番薯作种,辟了一个小菜园专门栽种它,到秋天收了数百斤,不只够送人的,还能开始做红薯淀粉、红薯粉条和粉皮了。
这场番薯文会上的吃食,也终于从粮食里掺红薯,进化到了红薯里掺粮食。
众才子们吃着新红薯制的点心,悠然议论着文会上该作什么体例的文章,要不要顺便作几首诗词曲。主持会议的崔学士喝了口红薯糖水,清咳一声,在上首严肃发言:“今日请诸位来寒舍开文会,是因有一部新连环画要印,想请各位写文稿。我这里现已叫人翻印了几份大纲,请大家先看一看,再做定夺。”
立刻有几名大汉托着雪白楮皮纸印的彩封大纲,摆到各位才子面前。
众人定睛看去,只见封面上茫茫大漠,风沙漫天,阴云间挂着橘红的太阳。画面上的太阳、沙丘、枯树都微微屈曲变形,像是和观者隔着一层炙热的烟火。
在画面正中,立着一个骑马的红衣身影,画得极小,五官也不清楚,可那挺拔的身姿中却显出一股锐气,像要冲破这苍凉天地、落日斜晖。
封皮左侧写着八个浓墨重彩的大字:锦衣卫之塞上风云。
的一点儿就是要退耕还林,恢复自然生态。
那一带有胡杨树没有,好像只有这种树能栽在沙漠里?
崔燮实在不大懂这个问题,但从太子到讲官前辈们都那们信任地盯着他,仿佛他就该无所不知似的,他也不好辜负众人,只得摆出一副名师的态度说:“此事臣不知,不过殿下能知。”
小太子叫这答案震惊了一下,讶然道:“这世上竟有先生不懂,孤却能知道的事?可孤也不知道啊……”
崔燮笑着摇了摇头:“臣不知,是因臣自幼生在北直隶,既不知延绥地方气候,也不知其土地、物产如何,如何能想得出治理的法子?而殿下要知道却不难,我大明历代牧守官员、将士、镇抚太监定然早记录下了彼处的节候、风土、山川物产,殿下叫人取来记录,看何处有山、何处有水、何等土地能生何长何种粮食或野草……”
“就是荒土砂丘中,也会有野草生长。殿下只看那些地方原生着什么野草野树,叫人引水栽种些个,若能将荒土黄砂覆盖住,往后再起大风时便也不易扬砂了。”
至于为什么种树种草能保持水土,这个就叫太子回去自己观察草根,拿个盛泥土的空花盆和种上花的花盆各自浇水,比较一下盆底流出的水量就是了。
他无形之中又给太子留了一堆作业。
太子倒不以为苦,反觉着这种学法比老师自己长篇大论一通的有趣,回去又把作业转嫁到了太监身上,自己只负责最后指点江山就行了。但宫里找不出那么细的文书,太子要关心农事,不肯放弃,便求父皇下诏,叫九边各地镇守太监替他查清边关水土状况与当地林木野草。
太监们就是放出去当了监军,本质也是服侍天家的,得了皇命,自然得尽心去办。一时之间九边文官、将领头上都少了个镇守太监制约,做起事来没人掣肘抢功,接敌作战时厮杀得都痛快得多了。
去年战胜的杀出了甜头,看了别...人战报的也学了战法,往常只敢缩在边堡里看着虏寇抢掠城镇,满载财物子女扬长而去的守将们也能紧闭城门,在坚实高大的墙垛后射箭、投石驱敌,捡回十几具尸体报功了。
以前深印在众将心中,以为鞑靼骑兵纵横关外,明军不能对战的念头渐渐淡去,另一个念头在众边将心中滋生出来。
——这些虏寇是可以打败的,他们也可以出关杀敌。
这念头在兵部尚书马文升,在几位阁老、在中枢诸大臣们的心中也渐渐强烈起来。红薯初收,崔燮刚把栽种指南写完,准备印出连环画科普版时,李东阳便递给他一本《锦衣卫之塞上风云》的大纲。
讲的就是锦衣卫们深入草原,探查出小王子王廷所在,引领朝廷大军袭杀鞑靼部,将这些蒙元遗部赶入极北荒原的故事。
崔燮感动地说:“恩师这么忙,竟还要操心我这连环画,弟子实在惭愧。其实弟子已看好了李献吉与祝枝山等人写这套书……”
李东阳笑道:“谢什么!这是我愿意写的,我还得谢你能印出它来呢。大明遭鞑靼、瓦剌、女直等边蛮侵扰了这些年,又有土木堡之耻……平虏寇才是我们这群老头子真正心心念念的大事,哪怕再忙,也能找出工夫写这真正要写的东西。何况这也只是本大纲,还须你找别人写全了它的。”
崔燮翻了翻那本足有百余页,说是大纲,其实细致如小说的文稿,重重点头:“弟子恰好写完了红薯栽培指南,往后仍亲手给这本书编排配图,定要把它印得和早年的锦衣卫一样精细。”
李东阳摆了摆手:“不可不可,你还是把心思多放在侍奉御前、东宫讲读上,这个只用心挑那擅写文章的做,叫你家画匠配图也就够了。”
那怎么能够。这是李老师写的稿子,又是谢瑛的大男主,他不亲自画也要亲自打草稿、审核,绝不能敷衍。
回到家里,他就发了帖子给自己家那几位常驻作者,要开番薯文会。
对,又是番薯,这回是番薯丰收了。
中秋后,皇庄上试种的红薯顺顺当当地收获了,一亩竟产到了六百斤上下。天子大喜,满朝文武共相庆祝,立刻有科道官上本,奏请在各地军屯中推广此物。
弘治天子当即准了这道本,又命人将薯种分给各府州,叫当地官府栽培薯苗,推行至百姓间。
新收的番薯自然又要赐给大臣一批。如今京里种得多,赐的就多,几乎是人人有份,不像去年广州只能贡上了几千斤,官职低些的都得不着赐。崔家开春时还拿年节留下的番薯作种,辟了一个小菜园专门栽种它,到秋天收了数百斤,不只够送人的,还能开始做红薯淀粉、红薯粉条和粉皮了。
这场番薯文会上的吃食,也终于从粮食里掺红薯,进化到了红薯里掺粮食。
众才子们吃着新红薯制的点心,悠然议论着文会上该作什么体例的文章,要不要顺便作几首诗词曲。主持会议的崔学士喝了口红薯糖水,清咳一声,在上首严肃发言:“今日请诸位来寒舍开文会,是因有一部新连环画要印,想请各位写文稿。我这里现已叫人翻印了几份大纲,请大家先看一看,再做定夺。”
立刻有几名大汉托着雪白楮皮纸印的彩封大纲,摆到各位才子面前。
众人定睛看去,只见封面上茫茫大漠,风沙漫天,阴云间挂着橘红的太阳。画面上的太阳、沙丘、枯树都微微屈曲变形,像是和观者隔着一层炙热的烟火。
在画面正中,立着一个骑马的红衣身影,画得极小,五官也不清楚,可那挺拔的身姿中却显出一股锐气,像要冲破这苍凉天地、落日斜晖。
封皮左侧写着八个浓墨重彩的大字:锦衣卫之塞上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