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穿到明朝考科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成化二十二年腊月二十八日, 李东阳之父李淳过世。满城都备着迎接新年, 李家悲痛没在这片欢悦的气氛中, 只激起了一道小小的涟漪,很快便被爆竹声与处处祭礼的香烟淹没。
成化二十年的最后一天,李东阳丁忧的奏本被批下来, 正式去职, 带着幼弟东溟与一班子侄辈在家中料理丧事。崔燮这个做弟子的也在李家帮忙,领人搭灵棚,叫绸缎铺送来早先屯下的白麻布, 由李家的女眷们缝制丧服。
他家祖上虽是茶陵人,但在京中住久了,丧仪也是按京里的风俗办。一面由孝子跪席迎送宾客,一面便请和尚、道士念经卷, 大张鼓乐,宴请宾客, 又命家人去东岳庙与佛寺、道观布施……
李家上下忙得几日没合眼, 李东阳父子也都像是重病了一场,脸色苍白,眼皮红肿。唯有麻老夫人与其所出的四爷李东溟天生体质较好,能撑得下来。
崔燮只除回家祭祖、拜年那两天, 剩下的时候都常往李家跑, 又请名医开了补药叫他们一家吃着。这家人的体质实在都太差,之前只盯着兆先师弟分健身,往后连李老师也得盯盯, 不能让他成天喝酒,或是在屋里一待一整天地读书作文了。
李老师身体迅速衰弱,不只是因为疲惫,更因为伤心。
崔燮在他哭灵哭得几乎晕倒时把他强扶回屋,从廊下风炉上盛了一碗补身的黄精粥,盯着他喝下去,强硬地说:“老师不能再这样自苦了。师公在日一时担心儿孙辈,先生若这样糟践自己,师公英灵如何安心,兆先师弟他们将来依靠何人?!”
李东阳叹道:“先翁遽然过世,何尝不是为了担心我?以阮步兵之脱略,居丧时亦呕血数升,我等俗人又岂能免蓼莪之悲……”
他觉得自己并不算衰毁过度,只是一直以来丧母、丧弟、丧妻、丧侄的悲痛在这时刻又因为父丧重新涌上心中,他还需要些时间来平复。
崔燮默默坐在床边陪着他。这个时候,任何言辞都是无力的,只能更添烦郁,唯有时间和忙碌才能让哀思淡化。对这种痛苦,崔燮比李老师了解得更深,因为他大约是这世界上唯一一个亲身经历过死亡的人,而在穿越后,又孤独而隐秘地葬下了一位无人知晓的死者。
他坐在李东阳身边,在院里和尚们的经咒声中,门外家家迎新的爆竹声中,互相庆贺的拜年声中,默默地回忆着这一生体味过的生死别离。
李家的亲友流水般地来祭拜,谢瑛也换了素衣,低调地进门上了枝香。李东阳十分郑重地谢了他,谢他能让老父看着自己还家,也谢他在牢中对他们三人的关照,还谢他平素对自家这个学生的关照。
谢瑛躬身答道:“这是谢瑛份所应为,大人不需道谢。”
李东阳苦笑道:“世上哪有这么多理所当然的事。谢镇抚的苦心李某都清楚,却不能装作不见。”
他想留谢瑛吃了酒再走,谢瑛却怕这镇抚使的身份叫谢家人和客人们害怕,未肯留下,李东阳于是便叫崔燮替自己送客。
他们就像别人一样低声说着李家这些日子的情形,又都穿着低调的素色衣裳,并没什么特别的。直走到门外,谢瑛从拴马石上解了马缰,牵着马回望崔燮,说道:“你也要保重,多劝劝李先生。老先生这年纪已可算是喜丧了,你教他为国保重有用之躯,将来朝廷还多有用他的地方……”
崔燮十分自然地拉住他的马缰,应道:“我也如是想。生死有命,咱们能活一天就好好儿活一天,便到最后也无遗憾了。”
谢瑛在这四面悲声的环境里也生出了颇多感触,叹了一声“人生多故,忧多乐少”,目光从崔燮手上滑到他脸上,眼中才多了几丝明亮的光彩,感慨地说:“和衷,你长大了……不对,你早就是个懂事的大人了,是我不该一直把你当孩子看。...”
崔燮浅浅一笑,摇着头说:“我认得你的第一天就不是孩子了。将来有一天,咱们俩能没人打搅地待在一块儿了,我就告诉你从前的事,以后的事,都告诉你……”
谢瑛低声道:“我也有许多以后的事想和你说。”如若能够,以后也想常能在一起说两个人更加‘以后’的事。
两人执手道别,各自回去忙碌眼前的事,也为所期待的‘以后’努力铺垫着。时光就在这忙碌中苒苒而逝,有人抛弃世间悲喜逝去,有人却刚刚迎来一生荣宠的起·点。
在李家头七才过,还没来得及从悲伤中抽离时,张家却迎来了天赐的好消息:因张氏女被选定为太子妃,其父张峦也承恩授为鸿胪寺卿。婚礼就定在正月里举行,全家上下都有封赏。
崔燮忙又往张家道贺,并代妹妹转送了张姑娘许多锦荣堂特制的彩妆、花露。
再两日后,便是正月初八,《锦衣卫》连环画的第二册终于上市。这回正赶在众官员、百姓都要休息的年节里,排队买书的人比上回还多,大半条街都是排队抢书的,誓要第一眼看见安千户女装的模样,人潮汹涌得用木栅都隔不开。
顺天府怕节庆里挤出问题,强令居安斋想办法分流人群,不能叫客人在店外挤着。计掌柜只得跟崔燮商量,在“清茶”铺里寄卖这些书籍,茶铺外挂起写有“居安斋”字样的横幅,左右摆上封云、窈娘的画像当招牌,叫读者能分散到更多地方买书。
茶铺里一边卖着新出的《锦衣卫》连环画,常驻店里的评话艺人也讲着市面上有的锦衣卫故事,边看边听,喝着热茶,也是一份难得的享受。
>
成化二十二年腊月二十八日, 李东阳之父李淳过世。满城都备着迎接新年, 李家悲痛没在这片欢悦的气氛中, 只激起了一道小小的涟漪,很快便被爆竹声与处处祭礼的香烟淹没。
成化二十年的最后一天,李东阳丁忧的奏本被批下来, 正式去职, 带着幼弟东溟与一班子侄辈在家中料理丧事。崔燮这个做弟子的也在李家帮忙,领人搭灵棚,叫绸缎铺送来早先屯下的白麻布, 由李家的女眷们缝制丧服。
他家祖上虽是茶陵人,但在京中住久了,丧仪也是按京里的风俗办。一面由孝子跪席迎送宾客,一面便请和尚、道士念经卷, 大张鼓乐,宴请宾客, 又命家人去东岳庙与佛寺、道观布施……
李家上下忙得几日没合眼, 李东阳父子也都像是重病了一场,脸色苍白,眼皮红肿。唯有麻老夫人与其所出的四爷李东溟天生体质较好,能撑得下来。
崔燮只除回家祭祖、拜年那两天, 剩下的时候都常往李家跑, 又请名医开了补药叫他们一家吃着。这家人的体质实在都太差,之前只盯着兆先师弟分健身,往后连李老师也得盯盯, 不能让他成天喝酒,或是在屋里一待一整天地读书作文了。
李老师身体迅速衰弱,不只是因为疲惫,更因为伤心。
崔燮在他哭灵哭得几乎晕倒时把他强扶回屋,从廊下风炉上盛了一碗补身的黄精粥,盯着他喝下去,强硬地说:“老师不能再这样自苦了。师公在日一时担心儿孙辈,先生若这样糟践自己,师公英灵如何安心,兆先师弟他们将来依靠何人?!”
李东阳叹道:“先翁遽然过世,何尝不是为了担心我?以阮步兵之脱略,居丧时亦呕血数升,我等俗人又岂能免蓼莪之悲……”
他觉得自己并不算衰毁过度,只是一直以来丧母、丧弟、丧妻、丧侄的悲痛在这时刻又因为父丧重新涌上心中,他还需要些时间来平复。
崔燮默默坐在床边陪着他。这个时候,任何言辞都是无力的,只能更添烦郁,唯有时间和忙碌才能让哀思淡化。对这种痛苦,崔燮比李老师了解得更深,因为他大约是这世界上唯一一个亲身经历过死亡的人,而在穿越后,又孤独而隐秘地葬下了一位无人知晓的死者。
他坐在李东阳身边,在院里和尚们的经咒声中,门外家家迎新的爆竹声中,互相庆贺的拜年声中,默默地回忆着这一生体味过的生死别离。
李家的亲友流水般地来祭拜,谢瑛也换了素衣,低调地进门上了枝香。李东阳十分郑重地谢了他,谢他能让老父看着自己还家,也谢他在牢中对他们三人的关照,还谢他平素对自家这个学生的关照。
谢瑛躬身答道:“这是谢瑛份所应为,大人不需道谢。”
李东阳苦笑道:“世上哪有这么多理所当然的事。谢镇抚的苦心李某都清楚,却不能装作不见。”
他想留谢瑛吃了酒再走,谢瑛却怕这镇抚使的身份叫谢家人和客人们害怕,未肯留下,李东阳于是便叫崔燮替自己送客。
他们就像别人一样低声说着李家这些日子的情形,又都穿着低调的素色衣裳,并没什么特别的。直走到门外,谢瑛从拴马石上解了马缰,牵着马回望崔燮,说道:“你也要保重,多劝劝李先生。老先生这年纪已可算是喜丧了,你教他为国保重有用之躯,将来朝廷还多有用他的地方……”
崔燮十分自然地拉住他的马缰,应道:“我也如是想。生死有命,咱们能活一天就好好儿活一天,便到最后也无遗憾了。”
谢瑛在这四面悲声的环境里也生出了颇多感触,叹了一声“人生多故,忧多乐少”,目光从崔燮手上滑到他脸上,眼中才多了几丝明亮的光彩,感慨地说:“和衷,你长大了……不对,你早就是个懂事的大人了,是我不该一直把你当孩子看。...”
崔燮浅浅一笑,摇着头说:“我认得你的第一天就不是孩子了。将来有一天,咱们俩能没人打搅地待在一块儿了,我就告诉你从前的事,以后的事,都告诉你……”
谢瑛低声道:“我也有许多以后的事想和你说。”如若能够,以后也想常能在一起说两个人更加‘以后’的事。
两人执手道别,各自回去忙碌眼前的事,也为所期待的‘以后’努力铺垫着。时光就在这忙碌中苒苒而逝,有人抛弃世间悲喜逝去,有人却刚刚迎来一生荣宠的起·点。
在李家头七才过,还没来得及从悲伤中抽离时,张家却迎来了天赐的好消息:因张氏女被选定为太子妃,其父张峦也承恩授为鸿胪寺卿。婚礼就定在正月里举行,全家上下都有封赏。
崔燮忙又往张家道贺,并代妹妹转送了张姑娘许多锦荣堂特制的彩妆、花露。
再两日后,便是正月初八,《锦衣卫》连环画的第二册终于上市。这回正赶在众官员、百姓都要休息的年节里,排队买书的人比上回还多,大半条街都是排队抢书的,誓要第一眼看见安千户女装的模样,人潮汹涌得用木栅都隔不开。
顺天府怕节庆里挤出问题,强令居安斋想办法分流人群,不能叫客人在店外挤着。计掌柜只得跟崔燮商量,在“清茶”铺里寄卖这些书籍,茶铺外挂起写有“居安斋”字样的横幅,左右摆上封云、窈娘的画像当招牌,叫读者能分散到更多地方买书。
茶铺里一边卖着新出的《锦衣卫》连环画,常驻店里的评话艺人也讲着市面上有的锦衣卫故事,边看边听,喝着热茶,也是一份难得的享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