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影视世界无限传送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人的自信心跌落,加之西方日渐强势的话语霸权,使得火药发明权一度与中国渐行渐远。
之所以造成这种“怪相”,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丘、方二人将火药史与火器史“拉郎配”式的研究范式。他们认为,火器是火药的主要载体,对火器史的文献追溯便成为探究火药起源的关键。基于这种逻辑,丘却认为中国古来传说的火器不过是抛石机械或一般的纵火装备,并非真正的火器,与火药毫不沾边,故而火药只能是外来之物。方以智虽从唐代文献中查到“火树银花”之说,并推测“烟火”中应已使用火药,但拘于火器与火药一体的“捆绑”范式,依然接受了“烟火亦由外夷来”之说。
自丘、方二人始,经清代陈元龙、赵翼、梁章钜,到民国陆懋德、李乔苹等,无不把火药武器的发明年代等同于火药出世的时间。19世纪,国外研究者从火药英国发明说、德国发明说,到印度或中亚发明说等,也几乎都坚持火器与火药一体的捆绑式研究范式,并就火药发明权这一纠结太多民族主义情感的殊荣展开激烈争夺。
真正使火药发明归于华夏,并由此重塑民族自信心的人,是20世纪曹焕文、冯家、王铃等中外学者。
其中,研究范式的翻转功莫大焉。
再说两宋,虽然不是火药发明的时期,却是积累收获的季节。宋之前,火药与火器各自独立发展。当时所谓“火箭”“火炮”中的“火”,根本不是火药,而是如丘所说,是用易燃的草艾裹上麻布、油脂、松香、硫磺等物,点燃后用弓箭或抛石机发射出去,《三国志》里面的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连营、火烧藤甲军等史迹无不如此。
到了内外交困的大宋,军事上的迫切需要激发了火药配方的改进和完善,并大规模地运用到火器上,实现了火药与火器的联姻,即火药武器。在此基础上,通过战争,将火药、火器等军事科技传到金、西夏和蒙古,再通过后者特别是蒙古的西征,传入阿拉伯和西方,开启了热兵器和近代文明的崭新时代。曹焕文认为,火药发源于魏晋之际,但其配方秘诀公开于南北朝,后来才会有隋代火药杂戏的盛行。在曹焕文看来,火药最初用于“烟火”和“爆竹”,即民间的喜庆娱乐,而后才扩展至军事,于是火箭、火球、火枪、火炮等火器层出不穷。
不过,《武经总要》还不是有关火药武器的最早记载。据北宋朝廷陆续收到的奏报载:969年出现了捆绑着火药包的射击箭;1000年又发明了能徒手投掷的火药包,以及可以向四周发射金属刺的火药包。
火药运用在武器上,是武器史上划时代的变革。北宋时期,火药制造已是国之大事,管理规范、规模宏大、分工细致。仅军器监就雇佣4万多人工,下设火药作、青窑作、猛火油作、火作等11个大作坊,每日生产弩火药箭7000支、弓火药箭10000支、蒺藜炮3000支、皮火炮20000支。
1083年,为抵御西夏对兰州的进犯,一次就领用火箭25万支。
北宋末年,又发展出“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威力巨大的火药武器。火器一炸,声如霹雳,响动如雷;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碎迸无迹,甲铁皆透。1126年,李纲就用霹雳炮等重火器击退了围困京城开封的金兵;1161年,南宋文臣虞允文在著名的采石之战中,又用霹雳炮击败金朝御驾亲征的天德皇帝完颜亮,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挽南宋于既倒。霹雳炮因此成为火器史上最传奇的武器之一。
南宋初年,火药武器又上了一大台阶,即管形武器的出现。1132年发明的火枪,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武器,即将火药装在一根长竹管里,点燃火药,烧伤敌人。之后,能发射子弹的火枪应运而生,即以粗毛竹筒制成枪管,装填在竹筒里的火药中夹着“子窠”,火药燃烧后瞬间产生很高的气压,将“子窠”喷射出去,发出炮一样的声响。这里的“子窠”,可视作原始的子弹。之后,从竹管枪炮发展为金属管的枪炮,在逻辑上就不存在障碍了。此外,宋元之际,还出现了一种以火药燃烧喷射气体产生反作用而将箭头射向敌方的火药箭。这和现代火箭的发射原理是一致的。
纵观有宋一代,火药在火器上的运用,不仅是成功的,而且是有效的。
火药武器的应用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多次为宋军赢得战争,甚至在危机之中成为救命稻草。
1132年的管形武器火枪,就是南宋将领陈规在抵抗金兵进犯时的重要发明。借助这种新式武器,宋军在德安府守城时焚烧了金兵架设的攻城天桥。
至于大宋王朝留给后人军事孱弱、疲敝不堪的观感,以及从岳武穆、辛弃疾、陆放翁、陆秀夫、文天祥等豪杰身上生发的千古悲情,原因则是多方面的,如重文轻武、重步轻骑,甚至如黄仁宇所言农耕文明对阵游牧文明的先天劣势等。但从火药、火器史本身追寻,也能觅到一点踪迹。北宋初期,历代帝王励精图治,重视武备,纂修兵书,发展兵器工业,甚至组建专门的火箭部队。但到北宋后期,帝王庸碌,得过且过,武备废弛,歌舞升平。宋徽宗时,火药竟然一度转向娱乐。烟火绚烂、炮仗冲天之际,江山日危,亡国不远。
大宋,留给后人太多的唏嘘和思考。
放眼世界历史,大宋以其文明和创造,以其毁灭和重生,通过注入金、元的文脉与精气,通过火药西传炸碎封建城堡,指引着人类迈向近代文明,如同春蚕剥茧抽丝,仿佛凤凰涅浴火。火药,不是大宋的发明;火器,也不是大宋的发明;但将火药成功运用到火器上即火药武器,却是大宋最大的军事科技发明。从此,火药撬动了人类历史进步的车轮。
而曹岩他们所在的这个年代,火炮还没有完全发展出来,但这不是技术性的问题,而是理念的问题。
因为想不到,所以没有做出来,但这种问题其实根本不算问题,别人想不到,曹岩告诉他们就是了,按照北宋时期的工艺水平,制造最初级的火器根本没有任何问题。至于说原著中轰天雷凌振使用的火器,并不是真正的火炮,最多算是管状火器。但是既然有管了,也有火药了,研发火炮,自然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人的自信心跌落,加之西方日渐强势的话语霸权,使得火药发明权一度与中国渐行渐远。
之所以造成这种“怪相”,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丘、方二人将火药史与火器史“拉郎配”式的研究范式。他们认为,火器是火药的主要载体,对火器史的文献追溯便成为探究火药起源的关键。基于这种逻辑,丘却认为中国古来传说的火器不过是抛石机械或一般的纵火装备,并非真正的火器,与火药毫不沾边,故而火药只能是外来之物。方以智虽从唐代文献中查到“火树银花”之说,并推测“烟火”中应已使用火药,但拘于火器与火药一体的“捆绑”范式,依然接受了“烟火亦由外夷来”之说。
自丘、方二人始,经清代陈元龙、赵翼、梁章钜,到民国陆懋德、李乔苹等,无不把火药武器的发明年代等同于火药出世的时间。19世纪,国外研究者从火药英国发明说、德国发明说,到印度或中亚发明说等,也几乎都坚持火器与火药一体的捆绑式研究范式,并就火药发明权这一纠结太多民族主义情感的殊荣展开激烈争夺。
真正使火药发明归于华夏,并由此重塑民族自信心的人,是20世纪曹焕文、冯家、王铃等中外学者。
其中,研究范式的翻转功莫大焉。
再说两宋,虽然不是火药发明的时期,却是积累收获的季节。宋之前,火药与火器各自独立发展。当时所谓“火箭”“火炮”中的“火”,根本不是火药,而是如丘所说,是用易燃的草艾裹上麻布、油脂、松香、硫磺等物,点燃后用弓箭或抛石机发射出去,《三国志》里面的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连营、火烧藤甲军等史迹无不如此。
到了内外交困的大宋,军事上的迫切需要激发了火药配方的改进和完善,并大规模地运用到火器上,实现了火药与火器的联姻,即火药武器。在此基础上,通过战争,将火药、火器等军事科技传到金、西夏和蒙古,再通过后者特别是蒙古的西征,传入阿拉伯和西方,开启了热兵器和近代文明的崭新时代。曹焕文认为,火药发源于魏晋之际,但其配方秘诀公开于南北朝,后来才会有隋代火药杂戏的盛行。在曹焕文看来,火药最初用于“烟火”和“爆竹”,即民间的喜庆娱乐,而后才扩展至军事,于是火箭、火球、火枪、火炮等火器层出不穷。
不过,《武经总要》还不是有关火药武器的最早记载。据北宋朝廷陆续收到的奏报载:969年出现了捆绑着火药包的射击箭;1000年又发明了能徒手投掷的火药包,以及可以向四周发射金属刺的火药包。
火药运用在武器上,是武器史上划时代的变革。北宋时期,火药制造已是国之大事,管理规范、规模宏大、分工细致。仅军器监就雇佣4万多人工,下设火药作、青窑作、猛火油作、火作等11个大作坊,每日生产弩火药箭7000支、弓火药箭10000支、蒺藜炮3000支、皮火炮20000支。
1083年,为抵御西夏对兰州的进犯,一次就领用火箭25万支。
北宋末年,又发展出“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威力巨大的火药武器。火器一炸,声如霹雳,响动如雷;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碎迸无迹,甲铁皆透。1126年,李纲就用霹雳炮等重火器击退了围困京城开封的金兵;1161年,南宋文臣虞允文在著名的采石之战中,又用霹雳炮击败金朝御驾亲征的天德皇帝完颜亮,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挽南宋于既倒。霹雳炮因此成为火器史上最传奇的武器之一。
南宋初年,火药武器又上了一大台阶,即管形武器的出现。1132年发明的火枪,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武器,即将火药装在一根长竹管里,点燃火药,烧伤敌人。之后,能发射子弹的火枪应运而生,即以粗毛竹筒制成枪管,装填在竹筒里的火药中夹着“子窠”,火药燃烧后瞬间产生很高的气压,将“子窠”喷射出去,发出炮一样的声响。这里的“子窠”,可视作原始的子弹。之后,从竹管枪炮发展为金属管的枪炮,在逻辑上就不存在障碍了。此外,宋元之际,还出现了一种以火药燃烧喷射气体产生反作用而将箭头射向敌方的火药箭。这和现代火箭的发射原理是一致的。
纵观有宋一代,火药在火器上的运用,不仅是成功的,而且是有效的。
火药武器的应用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多次为宋军赢得战争,甚至在危机之中成为救命稻草。
1132年的管形武器火枪,就是南宋将领陈规在抵抗金兵进犯时的重要发明。借助这种新式武器,宋军在德安府守城时焚烧了金兵架设的攻城天桥。
至于大宋王朝留给后人军事孱弱、疲敝不堪的观感,以及从岳武穆、辛弃疾、陆放翁、陆秀夫、文天祥等豪杰身上生发的千古悲情,原因则是多方面的,如重文轻武、重步轻骑,甚至如黄仁宇所言农耕文明对阵游牧文明的先天劣势等。但从火药、火器史本身追寻,也能觅到一点踪迹。北宋初期,历代帝王励精图治,重视武备,纂修兵书,发展兵器工业,甚至组建专门的火箭部队。但到北宋后期,帝王庸碌,得过且过,武备废弛,歌舞升平。宋徽宗时,火药竟然一度转向娱乐。烟火绚烂、炮仗冲天之际,江山日危,亡国不远。
大宋,留给后人太多的唏嘘和思考。
放眼世界历史,大宋以其文明和创造,以其毁灭和重生,通过注入金、元的文脉与精气,通过火药西传炸碎封建城堡,指引着人类迈向近代文明,如同春蚕剥茧抽丝,仿佛凤凰涅浴火。火药,不是大宋的发明;火器,也不是大宋的发明;但将火药成功运用到火器上即火药武器,却是大宋最大的军事科技发明。从此,火药撬动了人类历史进步的车轮。
而曹岩他们所在的这个年代,火炮还没有完全发展出来,但这不是技术性的问题,而是理念的问题。
因为想不到,所以没有做出来,但这种问题其实根本不算问题,别人想不到,曹岩告诉他们就是了,按照北宋时期的工艺水平,制造最初级的火器根本没有任何问题。至于说原著中轰天雷凌振使用的火器,并不是真正的火炮,最多算是管状火器。但是既然有管了,也有火药了,研发火炮,自然也不是什么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