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圣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400多年前的某个黄昏,一个穷困潦倒以至于偶尔要靠种地才能维持生计的小商人的儿子,正从楼上狭小阴暗的格子窗里向外眺望。四周是深宅大院高高耸立的白色防火墙,而窄窄的街道对面是红色的窗棂与青色的瓦片。他只能透过破败的屋檐,看到的一方小小的天空,他看到一只说不出名字的大鸟,正掠过火红的天空。于是少年放下了书本,悄悄地跑下了楼梯,他从后门出去,那儿有一条宽度只容一人通过的小巷,他穿过长长的小巷,旁边是豪宅高高的大墙,头上的天光就像一道缝隙。少年很快走出了小巷,在一条宽阔的青石路上,他向东面跑去,16世纪的上海街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气味,那是南来北往的货物与附近乡下农民的气味。还有轿夫的汗臭味、女人的脂粉味、酒馆里的黄酒味、民居里的炒菜味、药房里的药材味、皮草行里的皮革味,总之,16世纪的上海把南来北往所有的味道都汇集在一起,放在街道里发酵,又散播到空气中飘浮着。少年闻着这些味道,不免有些眩晕,忽然,一阵风从东面吹来,那是另一股味道,让人飘浮或者沉没的味道,浩浩荡荡,波涛汹涌。少年顺着风的来势向东跑去,很快他来到了城墙脚下,自从他出生七年前的那场战争以后,上海就再也没有经历过倭寇的灾难,所以,这里也就渐渐变成了一座不设防的城市。他很容易地就从马道跑上了城墙,在高高的丹凤楼上,少年倚着栏杆向着黄浦江的方向眺望。16世纪的黄浦江烟波浩渺,西岸遍布码头与各种船舶,尤以双桅帆船为多,东岸则是一片江滩,青青的芦苇丛生,成群的飞鸟在江岸翱翔,还有从长江口溯江而上的白色海鸟也掠过江面觅食。再往东,是一片坦荡的浦东原野,那里有成片的水稻和棉田,密如蛛网的水道,一切都被夕阳覆盖上了一层红色。而此刻,面向着黄浦江是看不到落日的,西下的太阳正在丹凤楼的另一面,少年看不见它。不但太阳,就连原野尽头的大海少年也看不见,但他知道大海正在几十里外的沙洲上缓缓地鼓动潮汐。有谁知道,这个16世纪的上海少年是多么渴望同时看到大海和夕阳啊?
此刻,一个风尘仆仆一身长途旅行装束的陌生人来到了少年的身边。陌生人把着栏杆,也望着黄浦江,长出了一口气,终于回到"凤楼远眺"了。
少年回头,看着陌生人的脸,小商人的儿子见过的人很多,有广东来的商人、宁波来的裁缝、苏北来的轿夫、苏州来的书生、福建来的水手、南京来的税吏,但从来没有见过眼前的这个人。
"你从哪里来?"少年问陌生人,就像是在盘问什么可疑的分子。
"小公子,我从四川来。"陌生人礼貌地回答。
"四川人?"
"不,这里就是我的家乡,我是在四川做官,刚刚解职回乡的。"这个陌生人缓缓地说。他是从成都启程的,坐船直下川江,进入三峡,出了白帝城,只一天工夫就到了江陵。接着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过武昌的黄鹤楼、湖口的石钟山、当涂的采石矶、镇江的金山和焦山,最后来到吴淞口,进入了黄浦江。
"你还穿着旅行的衣服,是刚下码头的吗?"
陌生人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当他抵达了东门外的码头,仰望着丹凤楼高高的匾额时,他似乎把一切都忘了。陌生人没有回到近在咫尺的自家园林,而是直接登上了这座城墙上的高楼。
少年继续问:"既然你的家就在这里,为什么不先回家,却要上这丹凤楼来呢?"
"因为这里的景色很美。"陌生人的目光对准了极远处的地平线。
陌生人停顿了一会儿,然后叹息着说:"是的,无论我走到天下的哪里,都及不上'凤楼远眺'的江景让我着迷。"
"可是,这里看不到大海,也看不到落日。"(未完待续)
在400多年前的某个黄昏,一个穷困潦倒以至于偶尔要靠种地才能维持生计的小商人的儿子,正从楼上狭小阴暗的格子窗里向外眺望。四周是深宅大院高高耸立的白色防火墙,而窄窄的街道对面是红色的窗棂与青色的瓦片。他只能透过破败的屋檐,看到的一方小小的天空,他看到一只说不出名字的大鸟,正掠过火红的天空。于是少年放下了书本,悄悄地跑下了楼梯,他从后门出去,那儿有一条宽度只容一人通过的小巷,他穿过长长的小巷,旁边是豪宅高高的大墙,头上的天光就像一道缝隙。少年很快走出了小巷,在一条宽阔的青石路上,他向东面跑去,16世纪的上海街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气味,那是南来北往的货物与附近乡下农民的气味。还有轿夫的汗臭味、女人的脂粉味、酒馆里的黄酒味、民居里的炒菜味、药房里的药材味、皮草行里的皮革味,总之,16世纪的上海把南来北往所有的味道都汇集在一起,放在街道里发酵,又散播到空气中飘浮着。少年闻着这些味道,不免有些眩晕,忽然,一阵风从东面吹来,那是另一股味道,让人飘浮或者沉没的味道,浩浩荡荡,波涛汹涌。少年顺着风的来势向东跑去,很快他来到了城墙脚下,自从他出生七年前的那场战争以后,上海就再也没有经历过倭寇的灾难,所以,这里也就渐渐变成了一座不设防的城市。他很容易地就从马道跑上了城墙,在高高的丹凤楼上,少年倚着栏杆向着黄浦江的方向眺望。16世纪的黄浦江烟波浩渺,西岸遍布码头与各种船舶,尤以双桅帆船为多,东岸则是一片江滩,青青的芦苇丛生,成群的飞鸟在江岸翱翔,还有从长江口溯江而上的白色海鸟也掠过江面觅食。再往东,是一片坦荡的浦东原野,那里有成片的水稻和棉田,密如蛛网的水道,一切都被夕阳覆盖上了一层红色。而此刻,面向着黄浦江是看不到落日的,西下的太阳正在丹凤楼的另一面,少年看不见它。不但太阳,就连原野尽头的大海少年也看不见,但他知道大海正在几十里外的沙洲上缓缓地鼓动潮汐。有谁知道,这个16世纪的上海少年是多么渴望同时看到大海和夕阳啊?
此刻,一个风尘仆仆一身长途旅行装束的陌生人来到了少年的身边。陌生人把着栏杆,也望着黄浦江,长出了一口气,终于回到"凤楼远眺"了。
少年回头,看着陌生人的脸,小商人的儿子见过的人很多,有广东来的商人、宁波来的裁缝、苏北来的轿夫、苏州来的书生、福建来的水手、南京来的税吏,但从来没有见过眼前的这个人。
"你从哪里来?"少年问陌生人,就像是在盘问什么可疑的分子。
"小公子,我从四川来。"陌生人礼貌地回答。
"四川人?"
"不,这里就是我的家乡,我是在四川做官,刚刚解职回乡的。"这个陌生人缓缓地说。他是从成都启程的,坐船直下川江,进入三峡,出了白帝城,只一天工夫就到了江陵。接着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过武昌的黄鹤楼、湖口的石钟山、当涂的采石矶、镇江的金山和焦山,最后来到吴淞口,进入了黄浦江。
"你还穿着旅行的衣服,是刚下码头的吗?"
陌生人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当他抵达了东门外的码头,仰望着丹凤楼高高的匾额时,他似乎把一切都忘了。陌生人没有回到近在咫尺的自家园林,而是直接登上了这座城墙上的高楼。
少年继续问:"既然你的家就在这里,为什么不先回家,却要上这丹凤楼来呢?"
"因为这里的景色很美。"陌生人的目光对准了极远处的地平线。
陌生人停顿了一会儿,然后叹息着说:"是的,无论我走到天下的哪里,都及不上'凤楼远眺'的江景让我着迷。"
"可是,这里看不到大海,也看不到落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