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qg.la,恣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067

    对董志和来说, 这当然是个难题。

    若承认程家有恩于董家, 那么, 门生弹劾程询,便是恩将仇报。

    若是否认, 便是冷心冷肺, 身后四位阁员都会把他看得一文不值。

    董志和斟酌片刻,恭敬里多了几分惭愧, 认认真真地把话题往别处扯:“臣一生最无能之处,便是不善治家,董飞卿年少时, 臣无暇管教, 他背离家门时,亦无法劝阻。……”

    “罢了。”皇帝牵了牵唇,取过置于案上的折扇, 唰一下打开,缓缓地摇着, 视线落到董志和两个门生身上——

    文睿临在都察院任监察御史,李夫之在翰林院任侍讲。如果走正路的话,前程差不到哪儿去。可惜, 越该知足的人, 越不晓得知足为何意。

    文睿临曾任广东监察御史,李夫之生于京城,年少时曾到广东游历——这一点,是一早从锦衣卫那里拿到了这人的生平履历获知。

    都与广东有些关系。怪不得, 董志和会选择他们明章弹劾。

    此刻让皇帝气儿不顺的也是这一点:既然都曾去过那一带,怎么还能理直气壮地弹劾?

    没错,他选的首辅招人恨,官场上有多少人敬慕艳羡,便有多少人痛恨谩骂,但是,人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吧?好歹也得听听另一边的人怎么说吧?

    他们不肯听,不是打心底对程询有偏见,就是因为三亲六故被程询整治过怀恨在心。

    皇帝唤文睿临:“说正事。在你心里,认为的万鹤年一事究竟是怎样的情形;你眼里的程阁老,到底是怎样的品行。”

    文睿临连忙上前,恭敬行礼,片刻后侃侃而谈:“启禀皇上,微臣曾任广东监察御史,负责巡视盐政、漕运、关税等等。

    “当差之余,经常听到与程阁老、万鹤年相关的传言。

    “在那里,情形与今时朝堂相仿,有人坚信程阁老光风霁月,如何都做不出屠戮百姓的事;有人则认定程阁老当初年轻气盛,外放期间,有过数次意气用事的情形。

    “彼时,微臣心生疑窦,只是不敢越权查证。

    “万鹤年来到京城当日,微臣便详细询问过两名河道衙门的官员——那一年,他们就在广东当差。他们说,当夜曾亲眼看到程阁老与懋远知县及百姓起了冲突,程阁老率领的军兵俱是刀剑出鞘。至于是否曾有人丧命,因为都有差事在身,不得而知。

    “微臣以为,不论程阁老是否曾命官兵屠戮百姓,都一定有过不妥的举措。否则,人们不会在经年之后,还不能做到众口一词地相信程阁老的为人。

    “是以,微臣恳请皇上彻查此案,派专人到广东,询问当地官员、官差。”

    说着,他取出奏折,双手捧起,“微臣的奏折之中,列出了几个可以作证的人,恭请皇上过目。”

    大总管刘允在皇帝示意之下,接了奏折,转呈到龙书案上。

    皇帝又问了李夫之同样的问题。

    李夫之的说法是,早年游历期间,曾到过懋远,听几名懋远百姓说过当年的事,几个人说法一致:当年的的确确有几百人丧命,或被军兵斩杀,或被葬于洪流之中。

    一个是故意模棱两可,一个则是有意一口咬定。只要对程询有一点点的猜忌,都会随着他们的说辞生出几分不确定,不能再坚信程询并无过错——能达到这个目的,这件事就算是做成了一半。

    只要皇帝听从他们的建议,派官员赴南方查实,就算程询一丝过错也无,在尘埃落定之前,都会陷入世人的怀疑、质疑甚至全然否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没可能总盯着一件事的进展,事发时随大流议论几句骂几句,之后该忙什么忙什么;等到事情有了结果,大多数也拉不下脸承认自己错了,会理直气壮地怀疑皇帝顾念多年君臣情分包庇程询——反正天高皇帝远,谁都不是局中人,怎么猜测都不合理,也都合理。

    这就是世情,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人。

    董志和需要的就是程询深受官员百姓质疑、避嫌留在家中、等候发落的那段时间。他可以继续留在内阁,暂代首辅职责,帮皇帝处理朝政,可以在一些军国大事上抢占先机。

    皇帝不能没有内阁帮衬,尤其离不开首辅、次辅,两个人里面必须得留一个。既然留下了他,便是不再计较他治家不严引发的风波。

    等到程询回到内阁,皇帝就算心生亏欠,就算又想起了董家那笔烂帐,也不可能自己打自己的脸,出尔反尔地旧事重提。

    ——这样推测下来,首辅、次辅等于两败俱伤:程询说话势必再不会有以前的分量,董志和也已妻离子散。

    此刻的董志和,在反复回想董飞卿上次见自己时的每一个细节,他没找到端倪,所以仍旧确信程询在这件事情上有心虚之处。

    皇帝望向董志和,“你的门生说完了,你是否附议?”

    皇帝的话,不能不答,也不能一再绕弯子。之前董志和已有顾左右而言他的情形,这次要是再不痛快回话,皇帝火气一上来,就把他撵出去了。由此,他缓声道:“臣附议。”又提议,“皇上不如唤程阁老来回话,听听他的说法。”

    “听他说什么?”皇帝把折扇唰一声合起来,扔到案上。

    董志和常在皇帝面前行走,觉出了不对劲。

    文睿临、李夫之却是心中大喜,认为皇帝已经对程询不悦。

    宁博堂没顾上打量皇帝的神色,只敛目等待进言的机会,此刻上前一步,行礼道:“启禀皇上,臣有下情回禀。”

    “讲。”

    宁博堂道:“臣曾在懋远做过六年父母官,在臣调任进京之前,他们对程阁老都是由衷的敬重。

    “的确,臣刚到懋远的时候,看得出,百姓因为灾情,因为分流淹田的事,对程阁老有过抱怨,甚至怨恨。

    “可在后来,朝廷的补给按时发放,懋远遇到难处的时候,程阁老曾几次帮忙向相关衙门递话,奉旨回京之后,也一再为懋远及至广东的百姓向皇上进言,皇上一再施恩于广东,这是有目共睹的。

    “在当时,百姓不知原委,可时过境迁之后,尤其百姓的境遇越来越好之后,有些事情想通了,有些消息也后知后觉了。

    “早在臣还没离开懋远之前,当地百姓便已对程阁老满口称颂。

    “臣以头上的乌纱帽担保,程阁老绝对没有对不起懋远的地方。

    “臣恭请皇上三思,切勿听信小人的谗言!”

    话到末尾,他语气已经有些重了,说完之后,冷冷地睨了董志和一眼。

    皇帝颔首,“这件事,程知行一个字都不用说:歹话、好话,都会有人为他说尽。” 语毕对侍立在一旁的刘允打个手势。

    刘允像是早就在等这一刻,称是之后,小跑着出门,没多久便折回来,随他进门的是锦衣卫指挥佥事和一名锦衣卫,两人各捧着一个一尺见方的箱子。

    箱子打开来,从里面取出的,无一例外,皆是信函。

    “总有那么些人,善用‘莫须有’三个字做文章。”皇帝凝视着董志和,眼神玩味,笑容讽刺,“说起来,这件事是该翻出来了。

    “前河道总督、舒明达、陆放都已辞官,前者一直病歪歪的,就算有赶赴京城道出实情的心,身子骨也不会成全;后两个做起了闲云野鹤,居无定所,朕不知道他们客居何处——更何况,他们本就与程询交情匪浅,说的话如何能够当真。”

    “若派人去南边核实,在有些人眼里,便是朕已经给程知行定了罪。

    “要是换个人,朕或许真就那么做了。但对程知行,用不着。”

    他点手唤锦衣卫指挥佥事,“原原本本地讲给他们听。”

    “臣遵旨。”锦衣卫指挥佥事拱手行礼,之后转向在场官员,把当年万鹤年一事始末娓娓道来。

    在这期间,皇帝看着对方在案上的信函,间或取出一封,展开来看。

    宁博堂、刑部尚书越听笑意越浓。

    董志和、文睿临、李夫之越听脸色越差。

    锦衣卫指挥佥事讲述完毕之后,道:“此事,是前锦衣卫指挥使及两名锦衣卫亲眼目睹,三个人在事后先后照实记录在案,转呈圣上,圣上又交由锦衣卫归档封存。”

    董志和率先跪了下去,两个门生相继随之跪倒。

    皇帝又取出一封密函来看,把内容讲给众人听:“时年八月,程询、陆放率领军兵搭救被困的百姓,所在的山坡坍塌,两人一起滚落水中。

    “水下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程询左腿受伤,陆放头部撞到了顽石。

    “那时候,他们已连续几日不眠不休。

    “倒下去之后,便起不来了。没过几日,河道总督也累得卧病在床,随后都是在病床上料理公务。”他把信函恢复原样,放回原处,“朕单独派去给三人医治的太医,回来说,皇上洪福齐天,三位大人都捡回了一条命。”语声顿了顿,问道,“董阁老,程知行到底是杀人的人,还是救人的人?”

    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

    董志和撑在地上的双手,扣紧了地面,第一次,他对皇帝答非所问:“臣……有罪。”

    “你的确有罪。”皇帝站起身来,绕过龙书案,居高临下地睨着他,“治家方面,你简直就是个废物。

    “双亲为老不尊、继室心肠歹毒、三个儿子先后叛离家门。

    “你当初与原配和离,闹得很不像样,朕只当你身在他乡,对家事有心无力,况且,和离之事屡见不鲜。

    “哪成想,你董家从上到下,除了董飞卿,就是一窝毒蝎子!

    “先前说起董飞卿,朕问你,程家于你董家是否有恩,你胡扯了些什么?——董飞卿年少时,你无暇管教,他背离家门时,亦无法劝阻。这话朕该怎么听?是不是要怪程知行没能帮你把孩子管教成应声虫?他欠了你什么?嗯?

    “对上不忠不孝,对下不仁不义——朕到这几日才幡然醒悟,次辅竟是这样的货色。”

    董志和的头慢慢地低下去,双手紧紧地攥成拳。

    皇帝缓缓地踱着步,“当初两广一带,被曾经的皇亲国戚搅得乌烟瘴气,朕派程知行与你前去,是肃清官场,说难听些,是去杀人。

    “程知行不到三年便让朕如愿,奉召回京,而你,在广西停留六年之久。

    “懋远县一事,若换了你们,又当如何?”他走到跪在地上的三人近前,“是不是要为着不留隐患不落话柄,坐视榆木脑袋的县令带着百姓坏了大局?”

    到这地步了,横竖都是一样的结果,而且,辩解的话,兴许还有一线转圜的希望。董志和咬了咬牙,直起身形,道:“禀皇上,若是换一个人,臣不认为还能出那样的事。毕竟,万鹤年是因商贾汪祖寿一事,加之又曾被打出按察使司,才对程阁老起了质疑与怨恨。”

    皇帝的火气却被他这番说辞完全激了出来,黑了脸,语气已有些暴躁:“汪祖寿是去做什么的?是去给两广送银子!

    “那件事的始末,锦衣卫与程知行都如实禀明。汪祖寿去送银子,的确是另有所图,他指望着朝廷看在他赈济百姓的情面上,为他惩处逼死双亲的人面兽心的赃官。朝廷理应成全。那名赃官身死于多年为官不仁、贪赃枉法,证据确凿。

    “正如程知行所言,那个常年在朝廷面前做要饭花子的县令万鹤年,上峰帮着商贾送钱粮给他和百姓,他哪来的脸一面收下钱粮一面对上峰指手画脚?又要银子,又嫌弃银子的来路不合心意——谁给他的底气!

    “朕的旨意抵达广东在先,万鹤年及另外九人闹事在后,当时万鹤年挨了十板子,在朕看是打的轻也打的少了!

    “董志和,你方才所言何意?是到如今依然认定程知行办错了汪祖寿一事,还是怀疑朕从最初便包庇此二人?”

    汗水已经浸透了董志和背部的衣服,他及时应声:“臣不敢。”

    “你不敢?”皇帝转回到龙书案前,把他两个门生的折子拿在手里,“唆使门生钻空子,言之凿凿地污蔑。你到底安的什么心!?”

    董志和额头在出汗,心里的寒意却越来越重。

    因为恼火,皇帝的语声已有些沙哑,语气愈发沉冷:“程询在广东期间,每日诸事,从不曾瞒过锦衣卫,所有举措,正是照着朕的期许。

    “而你在广西期间,有多少事遮遮掩掩,想尽法子不让锦衣卫知情?就算你前面有个坦荡磊落的人比照着,朕也没因此责怪过,毕竟,有不少事情,就要破例而为。

    “你是朕特地破格提拔的人,又与程知行同榜,迄今二十来年,你的官越做越大,明白的道理却越来越少了。

    “换个稍稍心胸狭隘的人,都不会照顾教导飞卿那么多年,可程知行就那么做了;换个稍稍有些良心的人,都会因为飞卿一事将程家视为恩人,如何都做不出今日这等试图颠倒黑白之事。

    “程知行为防范灾情不眠不休的时候,你在做什么?与广西官场上的人虚以委蛇,宴席不断。

    “他在灾情期间四处奔走救助百姓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忙着担心广东会向东西借军兵物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