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秣马南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六十二章 经商(二)
要经商还得有经商的头脑,列出个大体方向还远远不够。宋朝经济如今已经接近崩溃,所以石斌必须拿出赌一把的勇气才能在这经济体中挖出一块肉来。
李超本就是个无利不起早的家伙,从他的言谈中可见还算个有商业头脑的。如今一看虽然不会去劫粮,事情没那么刺激了,但是能用更好的方式赚钱,他就如同打了鸡血,整日里就和潭州、岳州的大商人吃饭、聊天。
从潭州商会邓会长那了解到,现在江淮一带已经非常繁荣,从以前的“广泛型成长”变为“斯密型成长”。这就是说,由“斯密型动力”推进的早期工业化。
听到了李超所介绍的这些话语,石斌立刻跑去邓会长家亲自请教。仔细一听才明白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了农商社会。
即:小农经济由自给性向自给性和交换性相结合的方向转化,且交换性持续加强,有赶上或超过自给性的趋势,小农从使用价值的生产者向交换价值的生产者逐步转化。
相应地,农村经济中的非农产业得到增长,随着种茶、制糖、养蚕、缫丝、棉纺以及多种土特产等新型生产项目的引进和扩展,农民经济收益表中的非农收入大幅增长,此时的农业经济已是包括种植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和其它服务业在内的有机体系,而与原先男耕女织的单一结构相区别。
有了邓会长的这些话,石斌如同醍醐灌顶,想起了、工厂、农场这些东西。
荆湖南路当然还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为主,也就潭州的中心地带有以水运为支撑的小商品经济。
既然开了窍,石斌立刻将李超找来,命令他将每一个村庄编成一个充分的合作经济体。并订立相应规则,一切都要有章可循。哪怕就是当地望族也得交相应的税赋,如果不缴纳就以募集的方式软磨硬泡出来,若是好话不听就用些其他办法,总之得出赋税。
李超则表示要建更多的船只用于专门的商业活动,而且至少是1500料的中型商船,否则无法获利。
石斌当然知道这是批发,利用一次性货运量巨大的优势来获取最大的利润。货运量越大,成本就越低,获利自然也就越高。
由石斌许下好处来说动潭州知州发布公文,并由他作保表示只要是石斌答应收购的商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全部收购。至于如何收购就由各村村长、各镇镇长、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指定酋长送至潭州或岳州。如此一来,既减少了下派人员的麻烦也保证了当地民众不会白忙一场,从而与各地关系更加紧密、控制更加容易。
原本以为得到了官府的经商许可就可以四处经商没有障碍了,最多不过是去请当地官员吃两顿饭打几个红包而已。却没想到事情复杂得多。
这是第一次石斌的船队进行商业活动,所以场面不大,只有五艘中型商船。沿着长江一路向下游而来,在鄂州入码头补充给养,并打算试销一部分货物。
鄂州的经济比潭州更加发达,自古便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
尚未进入码头,便见其上人头攒动,商户,脚夫,来来往往几乎就没有停止的时候。见到这情况,李超这个水匪当然明白其中意味着什么。
当船靠上了码头,他立刻下船去与主街上的商户商量补充给养和销售货物的问题。有生意上门自然个个都是高兴的,尤其是这些没来过的新主顾,比较容易打交道,他们的钱也容易赚。
作为一个新客,李超自然不会太强势,出价都很合理,甚至舍弃了一部分利润,算是买了个脸熟。虽说无商不奸,却也不是完全乱来,那些见李超如此懂事的,也给他评了个好印象,暗示如果有些小问题可以找他们。
见如此容易就被当地商户给接受了,当然非常高兴,李超立刻请几个老板喝两两顿酒增进些感情。伸手不打笑脸人,大家喝了酒吃了饭也成了“兄弟”,也是“酒肉朋友”了。
第一步已经顺利的完成,石斌听到李超的汇报后非常高兴,于是决定先弄一批茶叶到鄂州由他来试销,其余的所有货物都由邓会长的渠道帮助销售,所获利润分他一成。
见李超和当地商人搭上了线,似乎关系还不错,邓会长也挺高兴。石斌势力越大他们潭州商人的实力也会越大。所以这个有远见的商人还热心的问了问李超他是否拜码头了。
水匪出身的他怎么会不知道要拜码头、拜山门,于是笑眯眯的谢谢了邓会长的提醒,表示肯定不会忘记。
这鄂州在长江以北,长期受中原文化影响,居民已经非常开化,经济也非常繁荣,和荆湖南路那“南蛮之地”感觉完全不同。
所以李超很快就在武汉城内盘下了一个好的店铺。不光临街,街后就是富人区,一色的达官显贵、富商巨贾,离码头也不是很远。算是真正的黄金地段,绝对的日进斗金。
可还没高兴两天,他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原来,开张的第一天一个穿着邋遢,满口粗话的泼皮样家伙来店中买了一斤古丈毛尖,一个泼皮无赖买古丈毛尖本就让人感到意外,所以李超额外留意了下他。
第二天他便来闹,也不管店中还有其他客人,只是一个劲的说那毛尖是假货,自己喝了以后拉肚子。
本以为只是个小无赖过来欺负生人,便叫手下将他推了出去,临出门时候李超还往他口袋中塞了几钱银子。谁知那... -->>
第六十二章 经商(二)
要经商还得有经商的头脑,列出个大体方向还远远不够。宋朝经济如今已经接近崩溃,所以石斌必须拿出赌一把的勇气才能在这经济体中挖出一块肉来。
李超本就是个无利不起早的家伙,从他的言谈中可见还算个有商业头脑的。如今一看虽然不会去劫粮,事情没那么刺激了,但是能用更好的方式赚钱,他就如同打了鸡血,整日里就和潭州、岳州的大商人吃饭、聊天。
从潭州商会邓会长那了解到,现在江淮一带已经非常繁荣,从以前的“广泛型成长”变为“斯密型成长”。这就是说,由“斯密型动力”推进的早期工业化。
听到了李超所介绍的这些话语,石斌立刻跑去邓会长家亲自请教。仔细一听才明白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了农商社会。
即:小农经济由自给性向自给性和交换性相结合的方向转化,且交换性持续加强,有赶上或超过自给性的趋势,小农从使用价值的生产者向交换价值的生产者逐步转化。
相应地,农村经济中的非农产业得到增长,随着种茶、制糖、养蚕、缫丝、棉纺以及多种土特产等新型生产项目的引进和扩展,农民经济收益表中的非农收入大幅增长,此时的农业经济已是包括种植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和其它服务业在内的有机体系,而与原先男耕女织的单一结构相区别。
有了邓会长的这些话,石斌如同醍醐灌顶,想起了、工厂、农场这些东西。
荆湖南路当然还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为主,也就潭州的中心地带有以水运为支撑的小商品经济。
既然开了窍,石斌立刻将李超找来,命令他将每一个村庄编成一个充分的合作经济体。并订立相应规则,一切都要有章可循。哪怕就是当地望族也得交相应的税赋,如果不缴纳就以募集的方式软磨硬泡出来,若是好话不听就用些其他办法,总之得出赋税。
李超则表示要建更多的船只用于专门的商业活动,而且至少是1500料的中型商船,否则无法获利。
石斌当然知道这是批发,利用一次性货运量巨大的优势来获取最大的利润。货运量越大,成本就越低,获利自然也就越高。
由石斌许下好处来说动潭州知州发布公文,并由他作保表示只要是石斌答应收购的商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全部收购。至于如何收购就由各村村长、各镇镇长、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指定酋长送至潭州或岳州。如此一来,既减少了下派人员的麻烦也保证了当地民众不会白忙一场,从而与各地关系更加紧密、控制更加容易。
原本以为得到了官府的经商许可就可以四处经商没有障碍了,最多不过是去请当地官员吃两顿饭打几个红包而已。却没想到事情复杂得多。
这是第一次石斌的船队进行商业活动,所以场面不大,只有五艘中型商船。沿着长江一路向下游而来,在鄂州入码头补充给养,并打算试销一部分货物。
鄂州的经济比潭州更加发达,自古便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
尚未进入码头,便见其上人头攒动,商户,脚夫,来来往往几乎就没有停止的时候。见到这情况,李超这个水匪当然明白其中意味着什么。
当船靠上了码头,他立刻下船去与主街上的商户商量补充给养和销售货物的问题。有生意上门自然个个都是高兴的,尤其是这些没来过的新主顾,比较容易打交道,他们的钱也容易赚。
作为一个新客,李超自然不会太强势,出价都很合理,甚至舍弃了一部分利润,算是买了个脸熟。虽说无商不奸,却也不是完全乱来,那些见李超如此懂事的,也给他评了个好印象,暗示如果有些小问题可以找他们。
见如此容易就被当地商户给接受了,当然非常高兴,李超立刻请几个老板喝两两顿酒增进些感情。伸手不打笑脸人,大家喝了酒吃了饭也成了“兄弟”,也是“酒肉朋友”了。
第一步已经顺利的完成,石斌听到李超的汇报后非常高兴,于是决定先弄一批茶叶到鄂州由他来试销,其余的所有货物都由邓会长的渠道帮助销售,所获利润分他一成。
见李超和当地商人搭上了线,似乎关系还不错,邓会长也挺高兴。石斌势力越大他们潭州商人的实力也会越大。所以这个有远见的商人还热心的问了问李超他是否拜码头了。
水匪出身的他怎么会不知道要拜码头、拜山门,于是笑眯眯的谢谢了邓会长的提醒,表示肯定不会忘记。
这鄂州在长江以北,长期受中原文化影响,居民已经非常开化,经济也非常繁荣,和荆湖南路那“南蛮之地”感觉完全不同。
所以李超很快就在武汉城内盘下了一个好的店铺。不光临街,街后就是富人区,一色的达官显贵、富商巨贾,离码头也不是很远。算是真正的黄金地段,绝对的日进斗金。
可还没高兴两天,他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原来,开张的第一天一个穿着邋遢,满口粗话的泼皮样家伙来店中买了一斤古丈毛尖,一个泼皮无赖买古丈毛尖本就让人感到意外,所以李超额外留意了下他。
第二天他便来闹,也不管店中还有其他客人,只是一个劲的说那毛尖是假货,自己喝了以后拉肚子。
本以为只是个小无赖过来欺负生人,便叫手下将他推了出去,临出门时候李超还往他口袋中塞了几钱银子。谁知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