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肱股明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时间,整个南北两地官员都为之整动。一场由下而上的反贪风暴正在展开。
北京,紫禁城。
崇祯帝正与大臣们在平台举行例行召对。
今天召对的主题,洽与陈渊有关。
御史崔成秀首先对奏,:“陛下,臣起奏弹劾南直隶总督陈渊,假借职权,打击政敌,肆意构陷,残害百官。”
马上又有御史站出,:“陛下,臣也要弹劾妄臣陈渊。其在江南广结复社,大有结立朋党,图谋不轨之嫌。”
……
接连四五个朝臣站出,全是弹劾陈渊的,所弹劾内容也各不相同,什么残害朝廷命官,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形乖意张等等,说什么的都有。
大家一改平日针锋相对的气氛,全都“同仇敌忾”起来,连被认为同属一党的周延儒一派人马都站了出来,剑指陈渊。
陈渊这次的确是损害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才引的这么多人来一起攻击他。
但这也是陈渊所希望看到的,他知道,朝中大臣越是攻击他,就越是证明他的无党立场,崇祯帝也就越会支持他。
情况果然如陈渊所设想的那样,当大臣们一个个抨击他的时候,崇祯却是纹丝不动,只是不断翻看着奏折。
“陛下,陈渊目无君上,肆意妄为,实在有负皇恩,臣力请严惩陈渊,以正朝纲!”
“呯!”崇祯突然将一封奏折狠力地拍到案台,发出惊人脆响。
“连着三日,本本奏折攻击陈渊,堂堂对奏攻击陈渊,你们有完没完!”
“陛下!”众臣惶恐,连忙跪下齐呼。
“还什么结党营私,我看最结党营私的就是你们!”
“陛下,臣等确无结党营私之举,是陈渊,是他……”
“够了!”
崇祯已经有些不太耐烦,于是索性便将皮球踢给内阁次辅温体任,“温爱卿,你说这事该当如何处理?”
崇祯让他来回答,自然是因为温体仁最懂自己的心意。但温体仁却既不想帮助陈渊,也不想与众臣为逆,便出列说到:“陈渊在南直隶到底是在尽心竭力的办差,还是在行不当之事,此朝中诸臣与陛下都无从得知,臣建设不妨派人南渡,实地调查一下为好。”
崇祯早在陈渊身旁安插有人数,他自然是比朝中大臣要清楚陈渊到底在干什么。
不过在大臣身边安置耳目并不是明君所为,他也不好直接告诉朝臣,于是为了堵住朝臣们的嘴他也只好听从温体仁的建议了。
“既然如此,那便置一监察御史南下吧,不过却是从你们当中找,得找一个当中人才是。”
温体仁马上接腔:“臣认为东厂吴詹吴公公聪智过人,善于观色,是最合适的人选!”
让太监充任监察御史?这不明显恶心人嘛!众臣窃笑,以为顺便侮辱一把陈渊也好,于是纷纷咐意,让吴詹南下。
崇祯也想用身边的太监,既然温体仁提出了,众臣又同意,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本章完)
一时间,整个南北两地官员都为之整动。一场由下而上的反贪风暴正在展开。
北京,紫禁城。
崇祯帝正与大臣们在平台举行例行召对。
今天召对的主题,洽与陈渊有关。
御史崔成秀首先对奏,:“陛下,臣起奏弹劾南直隶总督陈渊,假借职权,打击政敌,肆意构陷,残害百官。”
马上又有御史站出,:“陛下,臣也要弹劾妄臣陈渊。其在江南广结复社,大有结立朋党,图谋不轨之嫌。”
……
接连四五个朝臣站出,全是弹劾陈渊的,所弹劾内容也各不相同,什么残害朝廷命官,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形乖意张等等,说什么的都有。
大家一改平日针锋相对的气氛,全都“同仇敌忾”起来,连被认为同属一党的周延儒一派人马都站了出来,剑指陈渊。
陈渊这次的确是损害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才引的这么多人来一起攻击他。
但这也是陈渊所希望看到的,他知道,朝中大臣越是攻击他,就越是证明他的无党立场,崇祯帝也就越会支持他。
情况果然如陈渊所设想的那样,当大臣们一个个抨击他的时候,崇祯却是纹丝不动,只是不断翻看着奏折。
“陛下,陈渊目无君上,肆意妄为,实在有负皇恩,臣力请严惩陈渊,以正朝纲!”
“呯!”崇祯突然将一封奏折狠力地拍到案台,发出惊人脆响。
“连着三日,本本奏折攻击陈渊,堂堂对奏攻击陈渊,你们有完没完!”
“陛下!”众臣惶恐,连忙跪下齐呼。
“还什么结党营私,我看最结党营私的就是你们!”
“陛下,臣等确无结党营私之举,是陈渊,是他……”
“够了!”
崇祯已经有些不太耐烦,于是索性便将皮球踢给内阁次辅温体任,“温爱卿,你说这事该当如何处理?”
崇祯让他来回答,自然是因为温体仁最懂自己的心意。但温体仁却既不想帮助陈渊,也不想与众臣为逆,便出列说到:“陈渊在南直隶到底是在尽心竭力的办差,还是在行不当之事,此朝中诸臣与陛下都无从得知,臣建设不妨派人南渡,实地调查一下为好。”
崇祯早在陈渊身旁安插有人数,他自然是比朝中大臣要清楚陈渊到底在干什么。
不过在大臣身边安置耳目并不是明君所为,他也不好直接告诉朝臣,于是为了堵住朝臣们的嘴他也只好听从温体仁的建议了。
“既然如此,那便置一监察御史南下吧,不过却是从你们当中找,得找一个当中人才是。”
温体仁马上接腔:“臣认为东厂吴詹吴公公聪智过人,善于观色,是最合适的人选!”
让太监充任监察御史?这不明显恶心人嘛!众臣窃笑,以为顺便侮辱一把陈渊也好,于是纷纷咐意,让吴詹南下。
崇祯也想用身边的太监,既然温体仁提出了,众臣又同意,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