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从万历到永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和谈,以缓解双方的敌对关系。
对魏忠贤集团奉行“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崇祯皇帝对毛文龙却网开一面,继续奉行优容政策。他就群臣批评毛文龙虚冒军饷一事批示道:“辽东人民到海岛避难,拿起锄头就是民,穿上盗甲就是兵,与内地的情况有所不同,毛文龙只管好好干,干出成绩,谁还能拿冒饷说事!”
毛文龙看到崇祯仍然支持他,就毁约绑后金使者阔科上京,以表忠心,使得两者的交通中断数月。袁崇焕上台后对毛文龙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毛文龙再次骑到了墙头。崇祯元年九月到崇祯二年四月,毛文龙加强了与后金的交往,先后通书五封,后金回书至少三封。可见毛文龙对袁崇焕上台的反应是非常大的。
袁崇焕离京出关之前,内阁辅臣钱龙锡亲自到其住所,咨询袁崇焕“五年复辽”的方略。袁崇焕说:“首先从东江做起。”钱龙锡诧异地问道:“为什么不从陆地进攻,而从海道呢,而且毛文龙用起来也未必很得力。”袁崇焕解释说:“毛文龙可用就用,不可用就杀了他。”可以说他早己下定决心杀毛文龙。他还说:“入其军,斩其帅,如古人作手,臣饶为也。”可见他不仅考虑了杀不杀的问题,还考虑了如何杀的问题。后来他杀毛文龙正是采取了“入军斩帅”的方式。
通过这段史料我们可以判断,袁崇焕去辽东前曾和有东林色彩的大臣商量过毛文龙的问题,并己经定下了“入其军,斩其帅”的即定目标。
因此袁崇焕对毛文龙的处理有可能是朝堂上围剿“阉党”的延续。
通往真相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后金。
袁崇焕两次与后金接触的受害者都是毛文龙。第一次接触造成了后金出兵攻打朝鲜和毛文龙,毛文龙损失极大,袁崇焕下台也与此有关。第二次接触时,毛文龙己经呆在海岛上,后金鞭长莫及,而袁崇焕却出人意料地做了后金“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第一次体现了后金的战略利益,第二次则实现了这个目标,很难说这两者没有联系。
毛文龙被杀几个月后,金兵从喜峰口长城入关,威胁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己巳之变,人们将此事与毛文龙被杀联系起来,认为毛文龙被杀与后金发动的事变有关,从而形成了对袁崇焕诛杀毛文龙事件的官方看法——“斩帅践约”。
这种观点认为,袁崇焕许下了“五年平辽”的海口,却又实现不了,为了避祸,袁崇焕与后金秘密和谈,企图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但是由于朝廷不同意和谈,袁崇焕不得不铤而走险,进行“胁和”。袁崇焕与后金商定,由后金出兵包围北京,迫使明朝签订城下之盟,从而达成议和,这样袁崇焕就不用再背负“五年平辽”的重担,后金也不用再担心明朝发大兵来攻打。
这种想法符合后金和袁崇焕双方的利益,但是后金要冒一定的风险,因为长途奔袭北京的话,后方容易被明军抄袭。因此,袁崇焕诛杀毛文龙正是为了取信于后金,同时在军事上消除后金的后顾之忧。
这个观点一点也不新鲜,在明代,这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个主流观点。(未完待续)
和谈,以缓解双方的敌对关系。
对魏忠贤集团奉行“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崇祯皇帝对毛文龙却网开一面,继续奉行优容政策。他就群臣批评毛文龙虚冒军饷一事批示道:“辽东人民到海岛避难,拿起锄头就是民,穿上盗甲就是兵,与内地的情况有所不同,毛文龙只管好好干,干出成绩,谁还能拿冒饷说事!”
毛文龙看到崇祯仍然支持他,就毁约绑后金使者阔科上京,以表忠心,使得两者的交通中断数月。袁崇焕上台后对毛文龙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毛文龙再次骑到了墙头。崇祯元年九月到崇祯二年四月,毛文龙加强了与后金的交往,先后通书五封,后金回书至少三封。可见毛文龙对袁崇焕上台的反应是非常大的。
袁崇焕离京出关之前,内阁辅臣钱龙锡亲自到其住所,咨询袁崇焕“五年复辽”的方略。袁崇焕说:“首先从东江做起。”钱龙锡诧异地问道:“为什么不从陆地进攻,而从海道呢,而且毛文龙用起来也未必很得力。”袁崇焕解释说:“毛文龙可用就用,不可用就杀了他。”可以说他早己下定决心杀毛文龙。他还说:“入其军,斩其帅,如古人作手,臣饶为也。”可见他不仅考虑了杀不杀的问题,还考虑了如何杀的问题。后来他杀毛文龙正是采取了“入军斩帅”的方式。
通过这段史料我们可以判断,袁崇焕去辽东前曾和有东林色彩的大臣商量过毛文龙的问题,并己经定下了“入其军,斩其帅”的即定目标。
因此袁崇焕对毛文龙的处理有可能是朝堂上围剿“阉党”的延续。
通往真相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后金。
袁崇焕两次与后金接触的受害者都是毛文龙。第一次接触造成了后金出兵攻打朝鲜和毛文龙,毛文龙损失极大,袁崇焕下台也与此有关。第二次接触时,毛文龙己经呆在海岛上,后金鞭长莫及,而袁崇焕却出人意料地做了后金“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第一次体现了后金的战略利益,第二次则实现了这个目标,很难说这两者没有联系。
毛文龙被杀几个月后,金兵从喜峰口长城入关,威胁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己巳之变,人们将此事与毛文龙被杀联系起来,认为毛文龙被杀与后金发动的事变有关,从而形成了对袁崇焕诛杀毛文龙事件的官方看法——“斩帅践约”。
这种观点认为,袁崇焕许下了“五年平辽”的海口,却又实现不了,为了避祸,袁崇焕与后金秘密和谈,企图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但是由于朝廷不同意和谈,袁崇焕不得不铤而走险,进行“胁和”。袁崇焕与后金商定,由后金出兵包围北京,迫使明朝签订城下之盟,从而达成议和,这样袁崇焕就不用再背负“五年平辽”的重担,后金也不用再担心明朝发大兵来攻打。
这种想法符合后金和袁崇焕双方的利益,但是后金要冒一定的风险,因为长途奔袭北京的话,后方容易被明军抄袭。因此,袁崇焕诛杀毛文龙正是为了取信于后金,同时在军事上消除后金的后顾之忧。
这个观点一点也不新鲜,在明代,这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个主流观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