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蒋夫人四月便来了上京,又带着女儿蒋小姐,说是来探亲,其实摆明了也是要给女儿在上京寻一门亲。蒋老爷是寒门子弟出身,蒋夫人与赵氏结识还是几年前孙大人与蒋大人做过一年的同僚。
蒋夫人虽看起严肃了些,与赵氏却颇为投缘,说起两人的关系,倒是比孙大人与蒋大人好些。所以这次赵氏得知她来上京,便立刻打听出她的住处,邀请她和女儿住到家里来。
那会子正遇上赵氏忙着筹备儿子大婚,她又带着一个女儿,住在别人家不好,就在外面现买了一座小宅子安顿了。这些天也顺着一些关系相看了几位年轻小辈,其中也包括童若远,可看来看去,好像都没有一个特别中意的。
那些家境好的,难免有些瞧不起蒋小姐,嫌弃她庶出。若是配给那些庶出的,即便家境好本人没能耐,到底也不成样子。以后成家分出来单过,没有本事又不懂得算计,之后的日子怕是一日难过一日。
蒋小姐还在襁褓中,便抱过来由蒋夫人养着,她生母又去了,这么多年过来,她虽不是蒋小姐的生母,母女间的感情倒深厚。蒋小姐乖巧懂事,更得蒋夫人的心,三个庶出的里面,最喜欢的便是她了。
说起蒋小姐的亲事,十二三岁就说了一门,便是冀州左使的嫡出次子,眼看着即将大婚,岂料天不遂人愿,那冀州左使大人的次子突感疾病死了。
有人说是蒋小姐命格过硬,冀州左使大人次子命格弱了些,故而是蒋小姐将他克死。一传十十传百,蒋夫人自知在徐州那边恐难寻一门亲,又考虑到蒋大人过几年也要回京复命,打点好了便要留在上京,不如就在上京给蒋小姐寻一门亲。这样一来,以后都搬回来也就隔得不远,再者,上京这样的地方,年轻人小辈如过江之鲫,总能找到合适的。
因此,便急忙忙让蒋夫人带着女儿来了上京,只是...上京这样的地方,年轻后辈确实多,可,也不是那么容易便能说定的。
留恋了这些日子,蒋夫人心里犯了急,赵夫人又提了提童若远,才让蒋夫人有心见见周氏。
今儿一瞧,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周氏看起来很好相处,童若远亦是一表人才,听赵夫人说又颇得欧阳先生赏识。然而,家境确实有些艰难了。那一身衣裳看起来是簇新的,却是徐州都不时兴的缎子。
周氏的女儿童若瑶,说是乡下长大的,倒看不出乡下人的小气,落落大方,一言一行都像是受过极好的教养。可那身上穿的,却一点儿也不像大家闺秀,都是极其普通的料子。
吃过午饭,赵氏安排了大伙各自略作歇息的地方,周氏和张氏去看童若秋,赵夫人忙完了便去客房找蒋夫人说话。
蒋小姐说累了,便去里间歇息,却坐在床上留神听着外头张氏和蒋夫人说话。身边的丫头惠儿给她倒了一杯茶送来,像是回味着什么,笑道:"童家四姑娘真可爱..."
见自家小姐聚精会神的模样,忙掩口安静下来,也留神听着外头的对话。
"虽不是我生的,却也是我看着长大的,她话不多,平常时候更不会提出什么不满足的。愈是如此,愈是叫人心疼。"
"别说是你,就是我看着也喜欢,要不是我早前儿给那不争气的定了,你的女儿这会子就变成我的女儿了。"
蒋夫人看了赵氏一眼,道:"别浑说,也不怕你儿媳听见。"
赵氏对童若秋很是满意,笑笑道:"我不过说说罢了,就是现在我想要你女儿做我的女儿,你也舍不得啊。"
蒋夫人"扑哧"一笑,"这话也只有你才说得出口,不过话说回来,你觉得如何?"
"依我说,这找女婿和找儿媳却不同,儿媳只要那安分守己的就好,没有那些花花肠子,安安分分过日子懂得进退的,便是贤惠的了。女婿除了人品相貌,家势背景,更重要的却是有没有作为。话说回来,蒋老爷可不就是现成的例子。"
赵氏不过随口一说,却正说到了蒋夫人的心坎上,蒋夫人亦是庶出。当年做姑娘时,家中姊妹面和心不合,人人都想高嫁,巴结嫡母以及嫡出姐姐,最后却沦为嫡母手中的棋子。为了巩固娘家的地位,甚至还将庶出的姊妹送去当了那些大门大户里大老爷们的小妾。
她不争不抢,安分守己,最后就配给了一个寒门子弟,带着微薄的嫁妆,算计着过日子。也不知是蒋老爷有福气,还是蒋夫人福气大,婚后一年蒋大人金榜题名,考了进士,进入翰林。而与此同时,娘家却卷入一桩轰动一时,牵扯大的案子被抄了家,从此一蹶不振,在上京这个权贵之地再也没有容身之处了。
后来,她的那些姊妹,死的死、病的病,活着的也全无音信,至今不知落在何地。
蒋夫人沉浸在过去的往事里,赵夫人端着茶杯慢慢喝茶,有意无意地打量着蒋夫人。倒不是她真的有心非要撮合蒋家与童家这门亲,不过是随口几句话,倘或说定了,也是好事一桩。
再说,蒋夫人还有什么好挑剔的,蒋大人官品不高不低,这些年虽颇有些作为,但上京这样的地方,她一个外来的,要寻得一个鼎好的亲事也难啊。就算赵氏帮着打听,说些话,那也要对方看得起。何况,蒋小姐还是庶出,又是说过亲事不成的,若她帮着寻了好的亲事,以后蒋小姐有个什么,还不得怪她?
童家却不同,就是蒋小姐或者童家不满,也不敢怪她什么,说她的不是了。再说,童若远若果真能娶了蒋家姑娘,还不高兴死?(未完待续)
蒋夫人四月便来了上京,又带着女儿蒋小姐,说是来探亲,其实摆明了也是要给女儿在上京寻一门亲。蒋老爷是寒门子弟出身,蒋夫人与赵氏结识还是几年前孙大人与蒋大人做过一年的同僚。
蒋夫人虽看起严肃了些,与赵氏却颇为投缘,说起两人的关系,倒是比孙大人与蒋大人好些。所以这次赵氏得知她来上京,便立刻打听出她的住处,邀请她和女儿住到家里来。
那会子正遇上赵氏忙着筹备儿子大婚,她又带着一个女儿,住在别人家不好,就在外面现买了一座小宅子安顿了。这些天也顺着一些关系相看了几位年轻小辈,其中也包括童若远,可看来看去,好像都没有一个特别中意的。
那些家境好的,难免有些瞧不起蒋小姐,嫌弃她庶出。若是配给那些庶出的,即便家境好本人没能耐,到底也不成样子。以后成家分出来单过,没有本事又不懂得算计,之后的日子怕是一日难过一日。
蒋小姐还在襁褓中,便抱过来由蒋夫人养着,她生母又去了,这么多年过来,她虽不是蒋小姐的生母,母女间的感情倒深厚。蒋小姐乖巧懂事,更得蒋夫人的心,三个庶出的里面,最喜欢的便是她了。
说起蒋小姐的亲事,十二三岁就说了一门,便是冀州左使的嫡出次子,眼看着即将大婚,岂料天不遂人愿,那冀州左使大人的次子突感疾病死了。
有人说是蒋小姐命格过硬,冀州左使大人次子命格弱了些,故而是蒋小姐将他克死。一传十十传百,蒋夫人自知在徐州那边恐难寻一门亲,又考虑到蒋大人过几年也要回京复命,打点好了便要留在上京,不如就在上京给蒋小姐寻一门亲。这样一来,以后都搬回来也就隔得不远,再者,上京这样的地方,年轻人小辈如过江之鲫,总能找到合适的。
因此,便急忙忙让蒋夫人带着女儿来了上京,只是...上京这样的地方,年轻后辈确实多,可,也不是那么容易便能说定的。
留恋了这些日子,蒋夫人心里犯了急,赵夫人又提了提童若远,才让蒋夫人有心见见周氏。
今儿一瞧,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周氏看起来很好相处,童若远亦是一表人才,听赵夫人说又颇得欧阳先生赏识。然而,家境确实有些艰难了。那一身衣裳看起来是簇新的,却是徐州都不时兴的缎子。
周氏的女儿童若瑶,说是乡下长大的,倒看不出乡下人的小气,落落大方,一言一行都像是受过极好的教养。可那身上穿的,却一点儿也不像大家闺秀,都是极其普通的料子。
吃过午饭,赵氏安排了大伙各自略作歇息的地方,周氏和张氏去看童若秋,赵夫人忙完了便去客房找蒋夫人说话。
蒋小姐说累了,便去里间歇息,却坐在床上留神听着外头张氏和蒋夫人说话。身边的丫头惠儿给她倒了一杯茶送来,像是回味着什么,笑道:"童家四姑娘真可爱..."
见自家小姐聚精会神的模样,忙掩口安静下来,也留神听着外头的对话。
"虽不是我生的,却也是我看着长大的,她话不多,平常时候更不会提出什么不满足的。愈是如此,愈是叫人心疼。"
"别说是你,就是我看着也喜欢,要不是我早前儿给那不争气的定了,你的女儿这会子就变成我的女儿了。"
蒋夫人看了赵氏一眼,道:"别浑说,也不怕你儿媳听见。"
赵氏对童若秋很是满意,笑笑道:"我不过说说罢了,就是现在我想要你女儿做我的女儿,你也舍不得啊。"
蒋夫人"扑哧"一笑,"这话也只有你才说得出口,不过话说回来,你觉得如何?"
"依我说,这找女婿和找儿媳却不同,儿媳只要那安分守己的就好,没有那些花花肠子,安安分分过日子懂得进退的,便是贤惠的了。女婿除了人品相貌,家势背景,更重要的却是有没有作为。话说回来,蒋老爷可不就是现成的例子。"
赵氏不过随口一说,却正说到了蒋夫人的心坎上,蒋夫人亦是庶出。当年做姑娘时,家中姊妹面和心不合,人人都想高嫁,巴结嫡母以及嫡出姐姐,最后却沦为嫡母手中的棋子。为了巩固娘家的地位,甚至还将庶出的姊妹送去当了那些大门大户里大老爷们的小妾。
她不争不抢,安分守己,最后就配给了一个寒门子弟,带着微薄的嫁妆,算计着过日子。也不知是蒋老爷有福气,还是蒋夫人福气大,婚后一年蒋大人金榜题名,考了进士,进入翰林。而与此同时,娘家却卷入一桩轰动一时,牵扯大的案子被抄了家,从此一蹶不振,在上京这个权贵之地再也没有容身之处了。
后来,她的那些姊妹,死的死、病的病,活着的也全无音信,至今不知落在何地。
蒋夫人沉浸在过去的往事里,赵夫人端着茶杯慢慢喝茶,有意无意地打量着蒋夫人。倒不是她真的有心非要撮合蒋家与童家这门亲,不过是随口几句话,倘或说定了,也是好事一桩。
再说,蒋夫人还有什么好挑剔的,蒋大人官品不高不低,这些年虽颇有些作为,但上京这样的地方,她一个外来的,要寻得一个鼎好的亲事也难啊。就算赵氏帮着打听,说些话,那也要对方看得起。何况,蒋小姐还是庶出,又是说过亲事不成的,若她帮着寻了好的亲事,以后蒋小姐有个什么,还不得怪她?
童家却不同,就是蒋小姐或者童家不满,也不敢怪她什么,说她的不是了。再说,童若远若果真能娶了蒋家姑娘,还不高兴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