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杀破千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推广军衔制度受到了官兵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士兵的一致好评。
按照最后确定下来的军衔制度,普通士兵都有机会成为士官,士兵的军饷也有实质性的增加。三等兵一月的军饷为五钱,二等并为七钱五,一等兵为十钱。如果表现优秀,升为士官的话:下士一月为十钱,中士为十五钱,上士为二十钱。即使没有当上军官,最多也可以一个月拿到二十钱的军饷。
军衔制度同样给军官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虽然现在队伍的编制没有扩大,新补充的士兵只是用来充实部队,但是只要多立战功,多做贡献,表现优秀,就可以提升军衔。对军官来说,军饷的意义并不大,至少第一批军官都是李洪涛的忠实追随者,李洪涛不给他们发军饷,他们也没有意见。他们重视的是军队里的地位。提升军衔,就能够提升地位。
军衔制度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李洪涛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不管是士兵,还是军官在训练、学习、出勤时都更加积极。大家都知道考核成绩将直接决定军衔等级,没有机会建立战功的时候,考核成为唯一晋升的途径,不表现积极点,怎么晋升?
军衔制度与考核制度结合之后,军队里形成了良性竞争的环境,任何人要想获得更多的军饷,更高的地位,必须得有更好的表现,不然一切免谈。
到此,李洪涛设立的军队制度才真正进入了良性运转轨道,成为了推动军队前进,提高官兵素质,增强军队战斗力的主要动力。
李洪涛感到很欣慰,第一次产生了成就感。可是,另外一项制度的推广却并不那么顺利,这就是兵役年限制度。
正如同李洪涛所担心的一样,大部分人都认为当兵是一辈子的事,“退役”是统帅不需要他们,统帅抛弃了他们。
李洪涛不得不亲自出马,先与军官交谈,让军官相信兵役年限制度是为他们着想。李洪涛还得与士兵交流,让士兵也相信,他绝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而是处处都在为官兵考虑。
最后,李洪涛不得不组织一次全体官兵大会,并且在大会上以最郑重的态度表示,五年之后,考核成绩优秀,且愿意留下的,都可以继续服役。同时,他还保证,五年之后,会让所有选择退役的士兵拿到实际的好处。
开了“全军大会”之后,李洪涛不得不找到蒋晟,邓颐斐等人,重新制订了一套延期服役的制度。
具体为:士兵服役满五年之后,可以延长三年服役期限,如在三年内仍然没有晋升为士官,强制退役;士官在服役满八年后,可以延长五年服役期限,如果五年内仍然没有晋升为军官,强制退役;军官在服役满十年之后,可以分期延长服役期限,每期三年,如三年内仍然没有获得晋升,强制退役。
完善了兵役年限制度之后,李洪涛没管那么多,决定强制推行。
——
李洪涛在为推行新的制度头痛,朱仕珲也在为他的五个儿子头痛。
堂议了五次,结果在少营的安排问题上,五个儿子,以及节治府的文臣武将仍然分歧巨大。
朱仕珲感到有点意外的是,强烈反对将少营设在荆县的不是朱孝义,以及支持朱孝义的那帮武将,而是朱孝仁,以及朱孝仁的那批文臣。
朱仕珲并不糊涂,朱孝仁在这个节骨眼上跳出来反对,无非是想争夺节治使的位置。
朱孝信成年之前,朱孝仁与朱孝义两兄弟是下任节治使最有力的竞争者。问题是,任何一任节治使都不可能是文臣,必须是武将,还得是文武兼备,有勇有谋的武将。从这一点来看,不管是朱孝仁,还是朱孝义,都不具备成为节治使的资格。
朱孝仁缺的是武力。因为幼年遭遇变乱,当时朱仕珲的基础还不稳固,所以朱孝仁出生时天生不足,无法修炼神技,没有机会成为真正的统军将领。成年之后,朱孝仁只能以文臣的身份参与家族决策的。
朱孝义就不用多说了,有勇无谋,纯粹的武将,不是文武兼备的武将。
朱孝仁反对将少营设在荆县,坚持要将少营设在崮梁的目的只有一个:利用朱孝信的武力,助他成为下任节治使。
大儿子想什么,朱仕珲哪能不清楚?朱仕珲更清楚的是,朱孝信绝非人臣。
就算短期内,朱孝信会念在兄弟情谊上,助大哥成为节治使。可是以朱孝仁的心胸,当他成为了节治使之后,还会容忍朱孝信掌握军权吗?
... -->>
推广军衔制度受到了官兵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士兵的一致好评。
按照最后确定下来的军衔制度,普通士兵都有机会成为士官,士兵的军饷也有实质性的增加。三等兵一月的军饷为五钱,二等并为七钱五,一等兵为十钱。如果表现优秀,升为士官的话:下士一月为十钱,中士为十五钱,上士为二十钱。即使没有当上军官,最多也可以一个月拿到二十钱的军饷。
军衔制度同样给军官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虽然现在队伍的编制没有扩大,新补充的士兵只是用来充实部队,但是只要多立战功,多做贡献,表现优秀,就可以提升军衔。对军官来说,军饷的意义并不大,至少第一批军官都是李洪涛的忠实追随者,李洪涛不给他们发军饷,他们也没有意见。他们重视的是军队里的地位。提升军衔,就能够提升地位。
军衔制度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李洪涛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不管是士兵,还是军官在训练、学习、出勤时都更加积极。大家都知道考核成绩将直接决定军衔等级,没有机会建立战功的时候,考核成为唯一晋升的途径,不表现积极点,怎么晋升?
军衔制度与考核制度结合之后,军队里形成了良性竞争的环境,任何人要想获得更多的军饷,更高的地位,必须得有更好的表现,不然一切免谈。
到此,李洪涛设立的军队制度才真正进入了良性运转轨道,成为了推动军队前进,提高官兵素质,增强军队战斗力的主要动力。
李洪涛感到很欣慰,第一次产生了成就感。可是,另外一项制度的推广却并不那么顺利,这就是兵役年限制度。
正如同李洪涛所担心的一样,大部分人都认为当兵是一辈子的事,“退役”是统帅不需要他们,统帅抛弃了他们。
李洪涛不得不亲自出马,先与军官交谈,让军官相信兵役年限制度是为他们着想。李洪涛还得与士兵交流,让士兵也相信,他绝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而是处处都在为官兵考虑。
最后,李洪涛不得不组织一次全体官兵大会,并且在大会上以最郑重的态度表示,五年之后,考核成绩优秀,且愿意留下的,都可以继续服役。同时,他还保证,五年之后,会让所有选择退役的士兵拿到实际的好处。
开了“全军大会”之后,李洪涛不得不找到蒋晟,邓颐斐等人,重新制订了一套延期服役的制度。
具体为:士兵服役满五年之后,可以延长三年服役期限,如在三年内仍然没有晋升为士官,强制退役;士官在服役满八年后,可以延长五年服役期限,如果五年内仍然没有晋升为军官,强制退役;军官在服役满十年之后,可以分期延长服役期限,每期三年,如三年内仍然没有获得晋升,强制退役。
完善了兵役年限制度之后,李洪涛没管那么多,决定强制推行。
——
李洪涛在为推行新的制度头痛,朱仕珲也在为他的五个儿子头痛。
堂议了五次,结果在少营的安排问题上,五个儿子,以及节治府的文臣武将仍然分歧巨大。
朱仕珲感到有点意外的是,强烈反对将少营设在荆县的不是朱孝义,以及支持朱孝义的那帮武将,而是朱孝仁,以及朱孝仁的那批文臣。
朱仕珲并不糊涂,朱孝仁在这个节骨眼上跳出来反对,无非是想争夺节治使的位置。
朱孝信成年之前,朱孝仁与朱孝义两兄弟是下任节治使最有力的竞争者。问题是,任何一任节治使都不可能是文臣,必须是武将,还得是文武兼备,有勇有谋的武将。从这一点来看,不管是朱孝仁,还是朱孝义,都不具备成为节治使的资格。
朱孝仁缺的是武力。因为幼年遭遇变乱,当时朱仕珲的基础还不稳固,所以朱孝仁出生时天生不足,无法修炼神技,没有机会成为真正的统军将领。成年之后,朱孝仁只能以文臣的身份参与家族决策的。
朱孝义就不用多说了,有勇无谋,纯粹的武将,不是文武兼备的武将。
朱孝仁反对将少营设在荆县,坚持要将少营设在崮梁的目的只有一个:利用朱孝信的武力,助他成为下任节治使。
大儿子想什么,朱仕珲哪能不清楚?朱仕珲更清楚的是,朱孝信绝非人臣。
就算短期内,朱孝信会念在兄弟情谊上,助大哥成为节治使。可是以朱孝仁的心胸,当他成为了节治使之后,还会容忍朱孝信掌握军权吗?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