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隋末第一狠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粮食,根据劳动力分下来,每人差不多有五百斤的粮食,青壮更多一些,有七百斤以上。
就这收获,已经堪比正常年景,一大家子的收入了,那怕家里拖儿带母,一个人的劳力,就足以养活四口之家,因为这可完全视作主粮啊。加上地里的青菜,还有家禽,那也是一份不少的收入。
食盐虽然还是不便宜,不过辛苦两天,用两个工也能换得不少,能给家里做一坛子腌菜。
村里池塘据说年底还能打捞不少鱼起来,想到这些,老百姓就觉得生活分外的美好。
乱世之中,一般兵就是匪,因此老百姓见到士卒都怕,那怕是一小队士卒路过,也会担心他们突然变成土匪,抢了村庄。
邹羽实行的驻军帮助伤残士卒家属的政策,让士卒常常出现在村庄,帮助百姓做事情,这一切都被其他人看在眼里,因此老百姓对于自家的士卒,都不在害怕,反而感到亲切,经常送他们几个鸡蛋,几捆蔬菜。
投桃报李,百姓对士卒好,士卒也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助村里其他百姓做一些事情,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在丰收之后,各村庄一合计,又给各郡县的驻军,捐献了一批粮食,蔬菜。
百姓心中有一杆秤,尤其是邹羽治下,几乎每个郡县都有乞活军退下来的士卒,他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安稳生活。他们明白,想要保卫家园,就必须有强大的军队。
一直以来,都是依靠着永丰仓的粮食,养着各地百姓,如此艰苦的年月,能天天有饱饭吃,他们知道是谁的功劳,更何况还有说书人,挨个县城的宣传,可以说百姓对邹羽那是想到感激和拥护。
因为免税,担心官府没有足够的粮草,甚至不少地方的百姓,都主动询问,要不要交一些。
即便得到很肯定“不需要”的答复,他们任然坚持的留下了不少。
“居然不收税,但是我们捐献总没有问题吧?”这是百姓的说法。
百姓手中粮食,足够坚持到夏收,更何况又要进入秋冬季大建设的时候。
秋冬大建设,分为两种工作,第一种是为本地百姓便民建设,例如修建水渠,水库,道路桥梁。这一种是本地百姓按照人口出工,出粮食,集体修建。
第二种是为官府劳作,例如挖矿,修城池,修建官府衙门,这种工作不但粮食官府提供,而且还有补贴,补贴当然还是以粮食物资混合的方式进行。
要说开心,还有一批人非常开心,那就是薛延陀人。原本搬迁到雁门郡,他们内心是非常忐忑不安的,对于未来也非常的迷茫,尤其是手中的牛马还被收走了不少。
随着一系列的制度下来,建房分地,又是教他们种植,建立圈养牧场,在这之后,终于心里安稳了下来。
夏粮收获,比起草原的粗犷种植,产量简直多了十倍,这就让他们非常的欣喜了。按照他们的生活习惯,每天一点粮食,配合着羊奶,足够吃好长一段时间。
稻谷没地方种植,牧民全部种的黄豆,黑豆,高粱,因为黄豆,黑豆是饲养战马的精料;还有高粱,以前牧民不种植高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食用高粱,毕竟真要说做粮食,高粱饭肯定没有麦子味道好,也没有豆子实用。
现在要求他们种植高粱,是因为高粱耐旱,即便种植在荒地,山坡也可以。而且种植的高粱,统一由官府收购。
收购的高粱用来酿酒,剩下的酒糟,加上青草,又做成对牲口非常有营养的饲料。这些饲料正好用来给官府战马食用,可谓一举多得。
以前用豆子饲养牛马,都是泡一晚上,或则就那么撒在草料之中;现在不一样了,以发豆芽的方式,简单做出豆芽,然后喂牛马。
这种方式才一出现,就让牧民惊喜万分,要知道牧民最头疼的就是冬季战马会掉膘,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青草,现在豆芽足够弥补这一短板。
豆子的丰收,牧民开心的是以后牛马不缺精料;而蔬菜种植,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幸福的生活。
草原上,想要吃青菜,除了采一些野菜,野草,就没有其他。因为长年缺少青菜,所以牧民都有一个毛病————便秘!
便秘的痛苦,那真是谁得谁知道。这也是为何中原的茶叶,在草原畅销的原因,因为茶叶能够缓解和治疗便秘。
现在有蔬菜吃,就不用担心了,可以说已经完全解决了他们这个问题,更何况蔬菜味道也不错,吃不完的还能卖给官府,换一些腌菜和泡菜回来。
住进砖瓦房,大门一关,再也不用担心半夜会有饿狼冲进帐篷,这日子可安心多了。现在的牧民,恐怕赶他们走,都没有人愿意离开。
当然,邹羽不会做出养虎为患的事情,对于薛延陀人,要求必须说汉语,他们的子女,更是必须学写汉字。
不只是精神上,在他们居住地,适合建立农庄的地方,又是中原百姓,如此混合居住,就是要利用中原百姓最强大的融合能力,来同化他们。
除了抽调他们的青壮,进入军伍,新到的道士,经过培训之后,分出五十人,已经去了薛延陀人聚居地,在对他们精神上指引的同时,也是教导汉语的老师。
的粮食,根据劳动力分下来,每人差不多有五百斤的粮食,青壮更多一些,有七百斤以上。
就这收获,已经堪比正常年景,一大家子的收入了,那怕家里拖儿带母,一个人的劳力,就足以养活四口之家,因为这可完全视作主粮啊。加上地里的青菜,还有家禽,那也是一份不少的收入。
食盐虽然还是不便宜,不过辛苦两天,用两个工也能换得不少,能给家里做一坛子腌菜。
村里池塘据说年底还能打捞不少鱼起来,想到这些,老百姓就觉得生活分外的美好。
乱世之中,一般兵就是匪,因此老百姓见到士卒都怕,那怕是一小队士卒路过,也会担心他们突然变成土匪,抢了村庄。
邹羽实行的驻军帮助伤残士卒家属的政策,让士卒常常出现在村庄,帮助百姓做事情,这一切都被其他人看在眼里,因此老百姓对于自家的士卒,都不在害怕,反而感到亲切,经常送他们几个鸡蛋,几捆蔬菜。
投桃报李,百姓对士卒好,士卒也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助村里其他百姓做一些事情,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在丰收之后,各村庄一合计,又给各郡县的驻军,捐献了一批粮食,蔬菜。
百姓心中有一杆秤,尤其是邹羽治下,几乎每个郡县都有乞活军退下来的士卒,他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安稳生活。他们明白,想要保卫家园,就必须有强大的军队。
一直以来,都是依靠着永丰仓的粮食,养着各地百姓,如此艰苦的年月,能天天有饱饭吃,他们知道是谁的功劳,更何况还有说书人,挨个县城的宣传,可以说百姓对邹羽那是想到感激和拥护。
因为免税,担心官府没有足够的粮草,甚至不少地方的百姓,都主动询问,要不要交一些。
即便得到很肯定“不需要”的答复,他们任然坚持的留下了不少。
“居然不收税,但是我们捐献总没有问题吧?”这是百姓的说法。
百姓手中粮食,足够坚持到夏收,更何况又要进入秋冬季大建设的时候。
秋冬大建设,分为两种工作,第一种是为本地百姓便民建设,例如修建水渠,水库,道路桥梁。这一种是本地百姓按照人口出工,出粮食,集体修建。
第二种是为官府劳作,例如挖矿,修城池,修建官府衙门,这种工作不但粮食官府提供,而且还有补贴,补贴当然还是以粮食物资混合的方式进行。
要说开心,还有一批人非常开心,那就是薛延陀人。原本搬迁到雁门郡,他们内心是非常忐忑不安的,对于未来也非常的迷茫,尤其是手中的牛马还被收走了不少。
随着一系列的制度下来,建房分地,又是教他们种植,建立圈养牧场,在这之后,终于心里安稳了下来。
夏粮收获,比起草原的粗犷种植,产量简直多了十倍,这就让他们非常的欣喜了。按照他们的生活习惯,每天一点粮食,配合着羊奶,足够吃好长一段时间。
稻谷没地方种植,牧民全部种的黄豆,黑豆,高粱,因为黄豆,黑豆是饲养战马的精料;还有高粱,以前牧民不种植高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食用高粱,毕竟真要说做粮食,高粱饭肯定没有麦子味道好,也没有豆子实用。
现在要求他们种植高粱,是因为高粱耐旱,即便种植在荒地,山坡也可以。而且种植的高粱,统一由官府收购。
收购的高粱用来酿酒,剩下的酒糟,加上青草,又做成对牲口非常有营养的饲料。这些饲料正好用来给官府战马食用,可谓一举多得。
以前用豆子饲养牛马,都是泡一晚上,或则就那么撒在草料之中;现在不一样了,以发豆芽的方式,简单做出豆芽,然后喂牛马。
这种方式才一出现,就让牧民惊喜万分,要知道牧民最头疼的就是冬季战马会掉膘,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青草,现在豆芽足够弥补这一短板。
豆子的丰收,牧民开心的是以后牛马不缺精料;而蔬菜种植,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幸福的生活。
草原上,想要吃青菜,除了采一些野菜,野草,就没有其他。因为长年缺少青菜,所以牧民都有一个毛病————便秘!
便秘的痛苦,那真是谁得谁知道。这也是为何中原的茶叶,在草原畅销的原因,因为茶叶能够缓解和治疗便秘。
现在有蔬菜吃,就不用担心了,可以说已经完全解决了他们这个问题,更何况蔬菜味道也不错,吃不完的还能卖给官府,换一些腌菜和泡菜回来。
住进砖瓦房,大门一关,再也不用担心半夜会有饿狼冲进帐篷,这日子可安心多了。现在的牧民,恐怕赶他们走,都没有人愿意离开。
当然,邹羽不会做出养虎为患的事情,对于薛延陀人,要求必须说汉语,他们的子女,更是必须学写汉字。
不只是精神上,在他们居住地,适合建立农庄的地方,又是中原百姓,如此混合居住,就是要利用中原百姓最强大的融合能力,来同化他们。
除了抽调他们的青壮,进入军伍,新到的道士,经过培训之后,分出五十人,已经去了薛延陀人聚居地,在对他们精神上指引的同时,也是教导汉语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