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特船长的儿女_第三篇_第十章 隈卡陀江 (1/2)
笔趣阁 www.bqg.la,凡尔纳科幻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十章 隈卡陀江
天大亮了。浓浓的大雾弥漫在江面上,隈卡陀江就这样被雾覆盖了。当太阳出来的时候,一点儿点儿消散了浓雾。在雾霭晨曦中,隈卡陀江显得特别娇柔妩媚。
一条狭长的半岛长长地伸在两江之间;岛上长满了青翠的灌木丛,越向前岛就越尖细,一直消没在远方的水流之中。在半岛一侧,是湍急的隈帕河水,那激荡澎湃的河水拦住了隈卡陀江的方向。然而,江水还是战胜了凶猛的河水,带着河水一起稳稳妥妥地流到了太平洋。
当江面上的雾气全消散的时候,此时在隈卡陀江上有一条船在逆流而上。那是一条小船,外观上像威尼斯的平底游船;船头高高地翘起,船身长七十英尺,五英尺宽,三英尺深。这艘船应该是用一棵树刳出来的,这树应该是叫做“卡希卡提”杉的树。似乎有一层干凤尾草铺在船底上。在船的前面装置有八支木桨,整艘船划起来,像是贴在水面上飞;船尾上是一个人在坐着,他握着一支长长的木桨,正在掌握船行驶的方向。
从外表上一看,就知道这人肯定是新西兰的土著人。他四五十岁,有着高大的身材,还有宽厚的胸脯;肢体上的肌肉特别暴突,显得强壮有力。然而,那人面容是一脸的凶相,令人害怕。
从这个的全身,还有他脸上刺的细细密密红纹就可以得知,这人是毛利人的一位部落酋长。他额头上布满着粗大的皱纹,尖尖的鹰钩鼻子,眼珠泛着黄色,射出凶狠的目光。
文身,在新西兰中称做“墨刻”。在土著人看来,文身是尊贵荣耀的标志,只有多次英勇参加战斗的勇士,才配有这个殊荣。地位低下的奴隶和平民自然无法享受这一荣耀了。“墨刻”五六次的部落酋长不在少数,有些酋长还忍着疼痛,在身上“墨刻”了很多次。
根据居蒙居威尔描述,新西兰土著人的“墨刻”,就如同欧洲贵族们自豪的族徽一样;两者的不同点在于,欧洲贵族的族徽是祖先世代沿袭下来的;但“墨刻”却只是一个人英勇坚强的标记,并不是世世代代沿袭的。
而且,在毛利人看来,文身还有一个好处:“墨刻”能使皮肤变得粗厚,可以抵御寒冷,也能防止蚊虫的叮咬。
这掌舵的毛利酋长裸露的身体部位,被文身师用信天翁的尖骨扎刺过的墨刻起码有五次,这也许是他不可一世霸气的自信来源。
现在,这部落酋长在肩上披着一件茀密翁麻织成,缀了狗皮的披风,在腰上围着一条短裙,裙子上面还沾有血迹,一定是最近战斗留下的。这酋长的耳朵上坠着一副绿玉环,这耳环把耳朵拉得长长的;几圈“普那木”的珠项圈套在脖子上;这种“普那木”是一种高贵圣洁的玉石,新西兰人一直用它做护身石。这酋长身上还佩带着一支英国造的长枪,腰间佩挂着一柄长约两英尺、翠绿翠绿的双面刃斧子,当地人叫做“巴土巴土”斧头。
在酋长的前面,有几名战士坐着。这些人个个荷枪实弹,杀气腾腾的模样。有几个战士身上还带着伤,他们都披着茀密翁麻披风,稳稳妥妥地坐着,在他们的脚下,躺着的是三只恶犬;坐在船头的还有八名桨手,似乎都是酋长的仆役,正在使劲地努力划船。江面上的水流不是很急,这一长形小船则在逆流而上,向前飞驰着。
在这小船上还坐着十名欧洲俘虏;这些欧洲人一动不动,堆积在一起,看样子全身都被绳子捆得死死的;这十个欧洲人不是别人,正是格里那凡爵士一行人的全部十个人。
原来昨天夜晚,弥漫的大雾弄得四处漆黑一片。爵士一行人原以为是灌木丛的地方,却是毛利人住的草棚子。就这样,他们进入了土著人的地盘。当他们一直酣睡到午夜时分,毛利人就把他们全抓住了。但这些毛利人并没有虐待过爵士一行人;他们身上的枪支都被毛利人事先摸走了,所以也没进行无谓的抵抗;他们也知道,赤手空拳只能是无谓的牺牲。
这些毛利人在说话的时候,夹杂了一些英语的单词。爵士一行人从这些只言片语中,猜测到了他们是被英国军队击溃,才来到这儿的;在刚刚结束的战斗中,英国四十二旅的士兵们杀掉了大部分毛利士兵;所以他们准备返回原地,再召集沿江附近的部落,再向威廉?桑普逊挑战。外人给这个酋长起了个外号——“啃骨魔”。这意思是,他专门喜欢啃嚼敌人四肢上的骨头。他一直残忍无情、凶猛好斗。在英国军队里,他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最近一段时间,新西兰总督已经发布告,要高额悬赏缉拿他。
格里那凡爵士原以为在这江上,离一直盼望的奥克兰不远了;原本计划从那里搭船,顺利重回欧洲;可是没想到一下却落到了土著人的手里,实在是气愤不已。但此时他还是保持镇定,不动声色,一副临危不惧、冷静坚定、视死如归的大将风范。因为他觉得,自己是队伍的队长,是同伴们的主心力量,担负着重重的责任;而且还是海伦的丈夫,必须以身作则,给大家以力量和勇气。
受着鼓舞,爵士的其他同伴面对土著人,也是大义凌然的模样。实际上,毛利人和世界上其他的原始土著人一样,崇敬勇敢坚强、不畏死的人;所以,爵士一行人的淡然镇定令这些毛利人由衷地震撼和佩服。
这一些新西兰的毛利人,和其他地方的土著人一样,生来性格少言寡语,从草棚子开始到在船上,几乎没有一个毛利人说过太多的话。但是,从这些毛利人只言片语的英语中,格里那凡爵士知道他们是听得懂英语的。于是,爵士就用冷静沉着的语气询问那“啃骨魔”酋长:
“酋长,现在您究竟打算带我们到什么地方呢?”
“啃骨魔”用凶恶的目光狠狠瞪了他一眼,嘴皮子都没有开一下。
“现在,您打算拿我们怎么办?”格里那凡爵士没被这凶狠的眼
神吓坏,又继续问。
“啃骨魔”又露出凶恶的眼神,凶恶地答道:
“如果你们那边的人需要你们,我就拿你们交换;如果不需要你们,我就把你们杀掉!”
格里那凡爵士听了之后,心里反而坦然了许多,觉得并非一定要被杀死。毛利人中有几个部落酋长,现在是落到了英军那边;这“啃骨魔”就是想拿他们当做人质来交换的;因此,活着的希望还是有的。
在江面上,小船如离弦之箭一样,飞快地航行着。巴加内尔的心情如同小船一样,忽而从一个满怀希望的极端跳到了沮丧绝望的极端;忽然又从绝望的极端跳到希望的极端;心情就这样飞速不断地变化着。
此时的巴加内尔,虽然还是若无其事一边看着地图,一边看着河水,但他还是坚定怀着能存活的希望。海伦夫人和玛丽?格兰特小姐却在拼命压住内心的紧张和慌乱,时不时还相互交换着眼神。一会儿,海伦夫人还会凑上去,和自己的丈夫低声说上几句话,都是没话找话说;但即使几句的聊天,都能压住她内心的焦虑。
这一条隈卡陀江堪称新西兰的民族之江。毛利人以这条江而自豪,如爱护自己生命一样爱护着它。就像德国人对莱茵河、斯拉夫人对多瑙河的一样,都是民族的荣耀。这条江贯穿着惠灵顿省和奥克兰省,整条江有两百英里长;它的存在使北岛沿江的土地肥沃。所以,居住在沿江的毛利人部落就以这条江来命名,把自己叫做“隈卡陀部落”。这些毛利人一直以来都是意志坚定的民族,从来不向外来民族屈服,绝不允许外来的民族占领这一块土地。
毛利人对这条江的爱护,使这条江上几乎没有外国人或外国船只的来往;穿梭在江面上的只是毛利人独特的独木长形小船;如果一些胆量大的冒险家来这儿,只是稍微游览一下,就立即走了。
巴加内尔非常清楚,这一条江被毛利人当做神江来推崇。在以往,当一些博物学家游历这条江的时候,就只是到达之前它和隈帕河的交汇地方,就停止不前了。现在他在猜想,这“啃骨魔”酋长究竟想把他们带到哪儿去呢?但想来想去,他还是猜不到什么。只是从酋长和手下的人只言片语中,听出了“道波”这个字;于是,他连忙从兜里掏出了自己的地图出来。原来,爵士一行人双脚是被捆住了,但手没有绑上,依然可以自由活动。他在地图上这么一查,知道了“道波”,原来就是“道波湖”。这也是新西兰赫赫有名的湖泊。处在北岛的奥克兰南端一带多山的山区。这道波湖也正在隈卡陀的水道上,和两江交汇的地方只有一百二十海里。
巴加内尔为了不让毛利人听懂意思,就用法语和约翰?孟格尔交流。
“您估计这小船的航速是多少?”巴加内尔这么询问孟格尔。
“可能是每小时三海里... -->>
第十章 隈卡陀江
天大亮了。浓浓的大雾弥漫在江面上,隈卡陀江就这样被雾覆盖了。当太阳出来的时候,一点儿点儿消散了浓雾。在雾霭晨曦中,隈卡陀江显得特别娇柔妩媚。
一条狭长的半岛长长地伸在两江之间;岛上长满了青翠的灌木丛,越向前岛就越尖细,一直消没在远方的水流之中。在半岛一侧,是湍急的隈帕河水,那激荡澎湃的河水拦住了隈卡陀江的方向。然而,江水还是战胜了凶猛的河水,带着河水一起稳稳妥妥地流到了太平洋。
当江面上的雾气全消散的时候,此时在隈卡陀江上有一条船在逆流而上。那是一条小船,外观上像威尼斯的平底游船;船头高高地翘起,船身长七十英尺,五英尺宽,三英尺深。这艘船应该是用一棵树刳出来的,这树应该是叫做“卡希卡提”杉的树。似乎有一层干凤尾草铺在船底上。在船的前面装置有八支木桨,整艘船划起来,像是贴在水面上飞;船尾上是一个人在坐着,他握着一支长长的木桨,正在掌握船行驶的方向。
从外表上一看,就知道这人肯定是新西兰的土著人。他四五十岁,有着高大的身材,还有宽厚的胸脯;肢体上的肌肉特别暴突,显得强壮有力。然而,那人面容是一脸的凶相,令人害怕。
从这个的全身,还有他脸上刺的细细密密红纹就可以得知,这人是毛利人的一位部落酋长。他额头上布满着粗大的皱纹,尖尖的鹰钩鼻子,眼珠泛着黄色,射出凶狠的目光。
文身,在新西兰中称做“墨刻”。在土著人看来,文身是尊贵荣耀的标志,只有多次英勇参加战斗的勇士,才配有这个殊荣。地位低下的奴隶和平民自然无法享受这一荣耀了。“墨刻”五六次的部落酋长不在少数,有些酋长还忍着疼痛,在身上“墨刻”了很多次。
根据居蒙居威尔描述,新西兰土著人的“墨刻”,就如同欧洲贵族们自豪的族徽一样;两者的不同点在于,欧洲贵族的族徽是祖先世代沿袭下来的;但“墨刻”却只是一个人英勇坚强的标记,并不是世世代代沿袭的。
而且,在毛利人看来,文身还有一个好处:“墨刻”能使皮肤变得粗厚,可以抵御寒冷,也能防止蚊虫的叮咬。
这掌舵的毛利酋长裸露的身体部位,被文身师用信天翁的尖骨扎刺过的墨刻起码有五次,这也许是他不可一世霸气的自信来源。
现在,这部落酋长在肩上披着一件茀密翁麻织成,缀了狗皮的披风,在腰上围着一条短裙,裙子上面还沾有血迹,一定是最近战斗留下的。这酋长的耳朵上坠着一副绿玉环,这耳环把耳朵拉得长长的;几圈“普那木”的珠项圈套在脖子上;这种“普那木”是一种高贵圣洁的玉石,新西兰人一直用它做护身石。这酋长身上还佩带着一支英国造的长枪,腰间佩挂着一柄长约两英尺、翠绿翠绿的双面刃斧子,当地人叫做“巴土巴土”斧头。
在酋长的前面,有几名战士坐着。这些人个个荷枪实弹,杀气腾腾的模样。有几个战士身上还带着伤,他们都披着茀密翁麻披风,稳稳妥妥地坐着,在他们的脚下,躺着的是三只恶犬;坐在船头的还有八名桨手,似乎都是酋长的仆役,正在使劲地努力划船。江面上的水流不是很急,这一长形小船则在逆流而上,向前飞驰着。
在这小船上还坐着十名欧洲俘虏;这些欧洲人一动不动,堆积在一起,看样子全身都被绳子捆得死死的;这十个欧洲人不是别人,正是格里那凡爵士一行人的全部十个人。
原来昨天夜晚,弥漫的大雾弄得四处漆黑一片。爵士一行人原以为是灌木丛的地方,却是毛利人住的草棚子。就这样,他们进入了土著人的地盘。当他们一直酣睡到午夜时分,毛利人就把他们全抓住了。但这些毛利人并没有虐待过爵士一行人;他们身上的枪支都被毛利人事先摸走了,所以也没进行无谓的抵抗;他们也知道,赤手空拳只能是无谓的牺牲。
这些毛利人在说话的时候,夹杂了一些英语的单词。爵士一行人从这些只言片语中,猜测到了他们是被英国军队击溃,才来到这儿的;在刚刚结束的战斗中,英国四十二旅的士兵们杀掉了大部分毛利士兵;所以他们准备返回原地,再召集沿江附近的部落,再向威廉?桑普逊挑战。外人给这个酋长起了个外号——“啃骨魔”。这意思是,他专门喜欢啃嚼敌人四肢上的骨头。他一直残忍无情、凶猛好斗。在英国军队里,他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最近一段时间,新西兰总督已经发布告,要高额悬赏缉拿他。
格里那凡爵士原以为在这江上,离一直盼望的奥克兰不远了;原本计划从那里搭船,顺利重回欧洲;可是没想到一下却落到了土著人的手里,实在是气愤不已。但此时他还是保持镇定,不动声色,一副临危不惧、冷静坚定、视死如归的大将风范。因为他觉得,自己是队伍的队长,是同伴们的主心力量,担负着重重的责任;而且还是海伦的丈夫,必须以身作则,给大家以力量和勇气。
受着鼓舞,爵士的其他同伴面对土著人,也是大义凌然的模样。实际上,毛利人和世界上其他的原始土著人一样,崇敬勇敢坚强、不畏死的人;所以,爵士一行人的淡然镇定令这些毛利人由衷地震撼和佩服。
这一些新西兰的毛利人,和其他地方的土著人一样,生来性格少言寡语,从草棚子开始到在船上,几乎没有一个毛利人说过太多的话。但是,从这些毛利人只言片语的英语中,格里那凡爵士知道他们是听得懂英语的。于是,爵士就用冷静沉着的语气询问那“啃骨魔”酋长:
“酋长,现在您究竟打算带我们到什么地方呢?”
“啃骨魔”用凶恶的目光狠狠瞪了他一眼,嘴皮子都没有开一下。
“现在,您打算拿我们怎么办?”格里那凡爵士没被这凶狠的眼
神吓坏,又继续问。
“啃骨魔”又露出凶恶的眼神,凶恶地答道:
“如果你们那边的人需要你们,我就拿你们交换;如果不需要你们,我就把你们杀掉!”
格里那凡爵士听了之后,心里反而坦然了许多,觉得并非一定要被杀死。毛利人中有几个部落酋长,现在是落到了英军那边;这“啃骨魔”就是想拿他们当做人质来交换的;因此,活着的希望还是有的。
在江面上,小船如离弦之箭一样,飞快地航行着。巴加内尔的心情如同小船一样,忽而从一个满怀希望的极端跳到了沮丧绝望的极端;忽然又从绝望的极端跳到希望的极端;心情就这样飞速不断地变化着。
此时的巴加内尔,虽然还是若无其事一边看着地图,一边看着河水,但他还是坚定怀着能存活的希望。海伦夫人和玛丽?格兰特小姐却在拼命压住内心的紧张和慌乱,时不时还相互交换着眼神。一会儿,海伦夫人还会凑上去,和自己的丈夫低声说上几句话,都是没话找话说;但即使几句的聊天,都能压住她内心的焦虑。
这一条隈卡陀江堪称新西兰的民族之江。毛利人以这条江而自豪,如爱护自己生命一样爱护着它。就像德国人对莱茵河、斯拉夫人对多瑙河的一样,都是民族的荣耀。这条江贯穿着惠灵顿省和奥克兰省,整条江有两百英里长;它的存在使北岛沿江的土地肥沃。所以,居住在沿江的毛利人部落就以这条江来命名,把自己叫做“隈卡陀部落”。这些毛利人一直以来都是意志坚定的民族,从来不向外来民族屈服,绝不允许外来的民族占领这一块土地。
毛利人对这条江的爱护,使这条江上几乎没有外国人或外国船只的来往;穿梭在江面上的只是毛利人独特的独木长形小船;如果一些胆量大的冒险家来这儿,只是稍微游览一下,就立即走了。
巴加内尔非常清楚,这一条江被毛利人当做神江来推崇。在以往,当一些博物学家游历这条江的时候,就只是到达之前它和隈帕河的交汇地方,就停止不前了。现在他在猜想,这“啃骨魔”酋长究竟想把他们带到哪儿去呢?但想来想去,他还是猜不到什么。只是从酋长和手下的人只言片语中,听出了“道波”这个字;于是,他连忙从兜里掏出了自己的地图出来。原来,爵士一行人双脚是被捆住了,但手没有绑上,依然可以自由活动。他在地图上这么一查,知道了“道波”,原来就是“道波湖”。这也是新西兰赫赫有名的湖泊。处在北岛的奥克兰南端一带多山的山区。这道波湖也正在隈卡陀的水道上,和两江交汇的地方只有一百二十海里。
巴加内尔为了不让毛利人听懂意思,就用法语和约翰?孟格尔交流。
“您估计这小船的航速是多少?”巴加内尔这么询问孟格尔。
“可能是每小时三海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