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问鼎记(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秋高气爽,是上京城最好的季节。天气清爽,虽微凉,却沁人心脾。巍峨的皇宫,在一碧如洗的明净天空下,格外庄严肃穆,犹如染上了一层金黄的色彩。
上京城北面西面皆有山,北面为燕山,西面为太行山。西山属于太行山的支阜,因太行山自西山而起,故西山被称为“太行山之首”。
此时西山的红叶漫山遍野,从空中俯瞰,姹紫嫣红,如同哪位国手尽情挥毫泼墨画下的一幅锦绣河山图。沿西山向西向南,红叶渐少,山石增多。虽然还是太行山脉,却多了苍劲雄壮之意,犹如一条遗留人间的巨龙。若说西山之处是龙头,八百里太行山便是龙身,龙身绵延八百里,到了灵寿县境内,陡然一收,山峰又妩媚多姿起来,就如散开的龙尾。
龙尾散开犹如扇子,扇子中间,有一条蜿蜒的小河穿过,小河就如龙尾之上的鳞片,环抱着一处安静祥和的村庄,正是中山村。
河名滹沱河。
滹沱河自西向东,贯穿灵寿全境,到真定县境内,长约六十里,从真定城的南面绕了一个弯,又曲折向东而去。滹沱河将真定城一分为二,分为城南和城北。有一座拱桥跨越其上,桥建于大唐年间,虽年久失修,却依然坚固。桥名子龙大桥,正是取自三国名将赵云赵子龙之名。
此时的上京城南五里亭,夏祥依依不舍地向众人告别,即将离京到真定县上任。
出上京城南五里,有一处天然土丘,有好事者在丘上建造了一处木亭,名曰五里亭。木亭虽简陋,几根木柱上却题满了离别诗。
此时亭中有一人,盘膝而坐,披头散发,腿上横放一张古琴,他左侧有一个古朴典雅的香炉,香炉中香烟袅袅,右侧则是一个名贵的白瓷花瓶,花瓶中插了数根柳枝。
他身着博带宽袍,脚穿木屐,正如痴如醉地抚琴吟唱。琴曲是《阳关曲》,吟唱的正是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土丘下方,有两辆马车和十数人围在一起,在为数人送行。人群之中,是一个白面书生,他年方弱冠,一袭轻薄长衫,身无长物,淡然而立。
此人正是夏祥。
夏祥身后一男一女。男子长身而立,一脸憨厚笑容。女子抱剑而立,淡漠如霜,面冷如冰。二人正是萧五和幔陀。
夏祥要去真定上任,萧五自然要一路追随,幔陀也要不离左右,夏祥当然举双手欢迎。也是巧了,连若涵也要前去真定办事,便和夏祥同行。
吏部任命下来之后,夏祥又在京中停留数日,将遗留问题一一处置妥当,方启程赴任。观心阁未住几天,就又还给了连若涵,倒是让他心安不少。不过连若涵却说,观心阁以后会是夏祥在上京的府邸。
庆王和见王并未对他的任命再多说什么,不过明显可以看出见王一脸不满之色,庆王却是淡然自若,仿佛夏祥不管是去鸿胪寺、下县,还是真定,都并无不同。除了说一句真定县是龙潭虎穴之外,庆王再无多说一句话,直到告辞而去。
真定怎么就是龙潭虎穴了?真定离上京不远,又在中原富庶之地,人口众多,是仅次于赤、畿的大县,再者又地处腹地,既无山匪流民之患,又无边城敌国来袭之忧,着实是一个好去处,哪里不好了?
夏祥不得其解,又无人可以为他解答,只好闷在心里。
不过夏祥也清楚,掌管吏部的三王爷断然不会大发善心为他安排一处可以轻松拿到好评政绩的去处,庆王既然说是龙潭虎穴,那么真定必然大有蹊跷。难道是真定县和真定府同在真定城内之故?
大夏建制,共一都四京二十二路二十府,一都自然是上京,上京位于四京之上,故名上京;因又是京城,又名京都。并不是每个路都有府,只有重要的路才有府的建制。有的路会有两到三府,有的路没有府,只有州。
州下设县,县分大小县。真定府是河北西路的首府所在,真定府作为二十府之一的府,也是国之重地。
官场有言:“三生不幸,知县附郭;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所谓“知县附郭”,是说知县和知府同在一处,真定县和真定府就是如此
。真定县在城南,真定府在城北,县、府隔河而望。因县、府一处,管辖范围重叠,县衙所做决定,有可能被府衙否决。若是遇到处处刁难的知府,身为知县会处处受到牵制,哪里还有父母官的威风?
所谓“附郭京城”,自然是指县城和京城同在一处,如上京县,除了受上京府的管辖之外,还要被京城各大王爷、宰相、六部以及三品以上大员节制,一举一动都在皇上的眼皮底下,有功未必赏,有过必定罚。
夏祥虽生在灵寿,距真定不过数十里之遥,对真定之事还真是不太了解。
夏祥赴任,前来送行者除了曹用果、曹姝璃和曹殊隽之外,还有张厚、时儿、沈包、滕正元、吴永旺和郑好等人。郑好是滕正元新结交的士子,也是今年大比第二甲第三名的进士。他来自西京河南府,长得浓眉大眼,个子中等,不胖不瘦,典型的国字脸,二十一二岁的年纪,神情气度自含从容气魄。
吴永旺也新结交了一名同年进士,名叫李子文,名列第三甲第八名。本来李子文说好也来为夏祥送行,却临时有事耽误了,托吴永旺转达歉意并祝夏祥一帆风顺。
夏祥与郑好、李子文并不熟识,是以李子文不来相送,他也并未多想。郑好盛情送行,他感念在心。
“多谢郑兄相送之谊。”夏祥和郑好相对叉手施礼,“不知郑兄为何不和我等一起前往真定?”
郑好本是探花,通常会和状元、榜眼一起任职翰林院,不知何故意外被任命为真定府通判,正好和夏祥同地为官,可以同行。
通判为知府副职,不过和从五品的真定知府崔象相比,郑好从七品的品秩就相差了太多,还不如夏祥这个正七品的知县品秩高。不过通判虽品秩不高,职权却是相当之大。
作为副职,通判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事,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是说知府知州所下命令,必须... -->>
秋高气爽,是上京城最好的季节。天气清爽,虽微凉,却沁人心脾。巍峨的皇宫,在一碧如洗的明净天空下,格外庄严肃穆,犹如染上了一层金黄的色彩。
上京城北面西面皆有山,北面为燕山,西面为太行山。西山属于太行山的支阜,因太行山自西山而起,故西山被称为“太行山之首”。
此时西山的红叶漫山遍野,从空中俯瞰,姹紫嫣红,如同哪位国手尽情挥毫泼墨画下的一幅锦绣河山图。沿西山向西向南,红叶渐少,山石增多。虽然还是太行山脉,却多了苍劲雄壮之意,犹如一条遗留人间的巨龙。若说西山之处是龙头,八百里太行山便是龙身,龙身绵延八百里,到了灵寿县境内,陡然一收,山峰又妩媚多姿起来,就如散开的龙尾。
龙尾散开犹如扇子,扇子中间,有一条蜿蜒的小河穿过,小河就如龙尾之上的鳞片,环抱着一处安静祥和的村庄,正是中山村。
河名滹沱河。
滹沱河自西向东,贯穿灵寿全境,到真定县境内,长约六十里,从真定城的南面绕了一个弯,又曲折向东而去。滹沱河将真定城一分为二,分为城南和城北。有一座拱桥跨越其上,桥建于大唐年间,虽年久失修,却依然坚固。桥名子龙大桥,正是取自三国名将赵云赵子龙之名。
此时的上京城南五里亭,夏祥依依不舍地向众人告别,即将离京到真定县上任。
出上京城南五里,有一处天然土丘,有好事者在丘上建造了一处木亭,名曰五里亭。木亭虽简陋,几根木柱上却题满了离别诗。
此时亭中有一人,盘膝而坐,披头散发,腿上横放一张古琴,他左侧有一个古朴典雅的香炉,香炉中香烟袅袅,右侧则是一个名贵的白瓷花瓶,花瓶中插了数根柳枝。
他身着博带宽袍,脚穿木屐,正如痴如醉地抚琴吟唱。琴曲是《阳关曲》,吟唱的正是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土丘下方,有两辆马车和十数人围在一起,在为数人送行。人群之中,是一个白面书生,他年方弱冠,一袭轻薄长衫,身无长物,淡然而立。
此人正是夏祥。
夏祥身后一男一女。男子长身而立,一脸憨厚笑容。女子抱剑而立,淡漠如霜,面冷如冰。二人正是萧五和幔陀。
夏祥要去真定上任,萧五自然要一路追随,幔陀也要不离左右,夏祥当然举双手欢迎。也是巧了,连若涵也要前去真定办事,便和夏祥同行。
吏部任命下来之后,夏祥又在京中停留数日,将遗留问题一一处置妥当,方启程赴任。观心阁未住几天,就又还给了连若涵,倒是让他心安不少。不过连若涵却说,观心阁以后会是夏祥在上京的府邸。
庆王和见王并未对他的任命再多说什么,不过明显可以看出见王一脸不满之色,庆王却是淡然自若,仿佛夏祥不管是去鸿胪寺、下县,还是真定,都并无不同。除了说一句真定县是龙潭虎穴之外,庆王再无多说一句话,直到告辞而去。
真定怎么就是龙潭虎穴了?真定离上京不远,又在中原富庶之地,人口众多,是仅次于赤、畿的大县,再者又地处腹地,既无山匪流民之患,又无边城敌国来袭之忧,着实是一个好去处,哪里不好了?
夏祥不得其解,又无人可以为他解答,只好闷在心里。
不过夏祥也清楚,掌管吏部的三王爷断然不会大发善心为他安排一处可以轻松拿到好评政绩的去处,庆王既然说是龙潭虎穴,那么真定必然大有蹊跷。难道是真定县和真定府同在真定城内之故?
大夏建制,共一都四京二十二路二十府,一都自然是上京,上京位于四京之上,故名上京;因又是京城,又名京都。并不是每个路都有府,只有重要的路才有府的建制。有的路会有两到三府,有的路没有府,只有州。
州下设县,县分大小县。真定府是河北西路的首府所在,真定府作为二十府之一的府,也是国之重地。
官场有言:“三生不幸,知县附郭;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所谓“知县附郭”,是说知县和知府同在一处,真定县和真定府就是如此
。真定县在城南,真定府在城北,县、府隔河而望。因县、府一处,管辖范围重叠,县衙所做决定,有可能被府衙否决。若是遇到处处刁难的知府,身为知县会处处受到牵制,哪里还有父母官的威风?
所谓“附郭京城”,自然是指县城和京城同在一处,如上京县,除了受上京府的管辖之外,还要被京城各大王爷、宰相、六部以及三品以上大员节制,一举一动都在皇上的眼皮底下,有功未必赏,有过必定罚。
夏祥虽生在灵寿,距真定不过数十里之遥,对真定之事还真是不太了解。
夏祥赴任,前来送行者除了曹用果、曹姝璃和曹殊隽之外,还有张厚、时儿、沈包、滕正元、吴永旺和郑好等人。郑好是滕正元新结交的士子,也是今年大比第二甲第三名的进士。他来自西京河南府,长得浓眉大眼,个子中等,不胖不瘦,典型的国字脸,二十一二岁的年纪,神情气度自含从容气魄。
吴永旺也新结交了一名同年进士,名叫李子文,名列第三甲第八名。本来李子文说好也来为夏祥送行,却临时有事耽误了,托吴永旺转达歉意并祝夏祥一帆风顺。
夏祥与郑好、李子文并不熟识,是以李子文不来相送,他也并未多想。郑好盛情送行,他感念在心。
“多谢郑兄相送之谊。”夏祥和郑好相对叉手施礼,“不知郑兄为何不和我等一起前往真定?”
郑好本是探花,通常会和状元、榜眼一起任职翰林院,不知何故意外被任命为真定府通判,正好和夏祥同地为官,可以同行。
通判为知府副职,不过和从五品的真定知府崔象相比,郑好从七品的品秩就相差了太多,还不如夏祥这个正七品的知县品秩高。不过通判虽品秩不高,职权却是相当之大。
作为副职,通判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事,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是说知府知州所下命令,必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