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qg.la,1号考查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父病危,这是推掉新城市委书记最好的机会。于波认为,黄仪带来的“路透社”消息也许是真的,而黄仪的分析也是不无道理。可是,不管是黄仪,还是母亲,都不让他去新城,他呢,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新城是非去不可。为了伺候住院的父亲,于波把梁艳芳留在了省城,让她陪母亲照顾父亲。就在于波上任不久,于父去世了,梁艳芳这才回到了新城。

    就在于波做出决定一定要去新城时,黄仪说,你还是当年那个驴脾气啊!

    所以,当梁艳芳插话说,如今于波的“驴脾气”可是登峰造极、升了一格时,于波不由得哈哈笑了起来。

    电视放的是康熙王朝,画面上出现的正好是几个阿哥争夺皇位的事。于波盯着电视画面说:“这政治斗争是太激烈了。”

    “现实生活中的政治斗争岂止是激烈呀,你想想看,老同学,马炳跟你争省委书记,其所作所为比起八阿哥他们来,可是有过之无不及啊!当然了,你跟十四阿哥不同的是,他在努力的去争,而你,没有去争,而是在干。”

    “争有什么用?”于波喝了一口白开水说:“马炳不是在争吗?争了多少年了,可结果呢?输得比过去更惨。吕黄秋已让汪吉湟抓回来了,我看要不了多久,他这个省委副书记的位置也会丢掉的。”

    两人又说了一阵别的话题,见时间不早了,黄仪要告辞回省城。于波看看表说,已经是凌晨两点了,就在我家里休息几个小时吧,到6点钟,一块儿去省城。黄仪说,这样不好,人家会说,你于波当省委书记了,他黄仪是来拍马屁、图升官的。于波就没有再留黄仪住下,黄仪连夜返回了省城

    吕黄秋戴着手铐脚链,被两名武警战士押着走进了威严的审讯室。

    检察官端坐在铁栏杆里面的审讯席上,吕黄秋坐在了铁栏杆这边的一把椅子上。

    “吕黄秋,你也该说点什么了。今天已经是第七天了,你”这些天来,吕黄秋坐在被审讯席上,一言不发。活脱脱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嘴脸,说死骂死不开口的架式。今天,他终于开口了,还没等检察官把话说完,吕黄秋便说:“我会说的。但是,我有两个条件,你们要是答应了,我就说。”

    “说说看,什么样的条件?”一检察官问道。

    “第一,我是汪吉湟抓来的,让他来审我。”吕黄秋睁大了因发肿而一条缝的眼睛,盯着检察官说。

    “这个条件可以答应。”一检察官望望另一位检察官,见后者也点头同意了才说:“我们这个专案组是检察、公安、纪检三家组成的,汪副厅长正好也在组里。”“汪副厅长?汪副厅长是谁?”

    吕黄秋问道。“这个可以告诉你,汪副厅长就是省公安厅的汪吉湟副厅长。”

    “嘿!嘿!嘿!嘿!”吕黄秋莫名其妙笑了一阵说:“果然是胜者王侯败者贼呀!他把我抓回来了,升官、发财、要什么有什么。我呢,啥也没有了啥也没有了。到到阴曹地府,再跟你姓汪的斗斗,斗吧。”

    吕黄秋越说声音越低,到最后仿佛连力气也没有了。

    “说说你的第二个条件。”检察官说。“第二个条件是,”

    吕黄秋又睁大了松弛着的双眼说:“你们需要的我也说,不需要的我也要说,好的要说,不好的也要说,优点、成绩要说,缺点、错误和罪过也要说。而且!我说什么你们记录什么,我每说一段,我要看一段,漏记了,少记了,我就不说了。”

    七天来,战况极不顺利,检察官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未撬开吕黄秋的嘴巴。今天,吕黄秋终于开口了,他们不能因为吕黄秋提出的条件苛刻而不给人家答复。况且人家也说了,问题也会说的。

    记得第一次审吕黄秋时,一检察官问吕黄秋说:“知道我们的政策吗?”

    吕黄秋鄙夷的冲检察官说:“坦白从严,牢底坐穿;抗拒从宽,回家过年。”

    “放肆!”一检察官拍了一下桌子大吼道:“就怕你永远也不能回家过年了!”

    吕黄秋缄口不言了,任凭你说破嘴、说破天,他就是不吭声。那意思很清楚,既然是永远也不可能回家过年。同时他自己也清楚,确实是永远也不可能回家过年了。过年还是小事,掉脑袋那是迟早的事。摆在吕黄秋面前的路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那就是说了也是死,不说也是死。横竖都是死,那干吗就告诉你们呢。相反呢,他不说,也许还能在这个世界上多活两天呢。因为,吕黄秋类似地下假烟工厂之类的大大小小的不为人知的罪恶究竟还有多少?在目前的状况看,只有吕黄秋知道。那么,无论如何都要让吕黄秋说话,还要说实话。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那就只有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满足吕黄秋的某些欲望。

    一检察官问:“为什么?”

    “为什么?”吕黄秋双眼突然间放出了光芒:“为什么?你难道连这方面的问题都不知道吗?你们吃的、花的,都是哪里来的?我告诉你们,你们的工资都是我吕黄秋发的。你们知道不知道?不知道吧。那好,我就告诉你们!环球集团兴旺时期的产值是50多个亿。50多个亿哪!每年给市财政和国家要上缴近10个亿的税收,你说说,你们的工资是不是我吕黄秋发的?是不是?是不是?你们说呀!”

    检察官们冷静地看着突然大呼小叫的吕黄秋,也来了个一言不发。“你们说不出来了,是吧?”吕黄秋面对威严的检察官们,也冷静下来了:“我吕黄秋对新城市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是不是?中央油建公司在新城市,你们知道他们的年产值吗?最鼎盛的时期也就是23个亿。23个亿,比环球集团一般经营状况稍高那么一点儿。可是,你们知道不知道,国家给油建公司投了多少资?油建公司养着多少社会主义的老爷、多少小姐、多少退休工人,

    你们知道不知道?你们都不知道,那我吕黄秋告诉你们,环球集团的固定资产是100多个亿!100多个亿呢!就摆在了新城市。你说说,我不该摆摆这些功劳?”

    “你应该知道你那100多个亿的固定资产是怎么来的!”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打断了吕黄秋滔滔不断、为自己评功摆好的长篇大论。审讯席旁边的侧门悄没声息地开了,肩扛三杠三星的一位警官迈着充满信心的步伐走了进来。他用右手扶着椅背对吕黄秋说:“几十万下岗工人,因为他们的工厂与环球集团签订了不平等的‘卖身条约’,变成了环球集团的下属子公司而上不了岗,一部分如花似玉的女工们变成了三陪女。多少个家庭因为你吕黄秋‘兼并’了他们的工厂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像新城市常连乡葛小梅一样的无辜少女,被你吕黄秋糟蹋、凌辱、致死的何止是一个两个!如头钉铁钉致死的葛小梅的父亲、被痛打致死的常连中学白森老师,在新城市就能数出十几个来!你吕黄秋搜罗了一批死刑犯、重刑犯和越狱逃犯组成的环球保安部又是啥样子呢?他们犯下了多少滔天大罪啊!小汽车在大街上横冲直撞,手枪、警棍、皮带满天飞,多少无辜生命惨死在了这帮恶魔的车轮、枪口、警棍、皮带下啊!”检察官、纪委干部把一级警监、省公安厅副厅长,独臂英雄汪吉湟连推带拉,安顿在了审讯席最中间的一个位子上。

    汪吉湟双眼喷着怒火,喝下了一口浓浓的茶水,继续质问吕黄秋:“这难道就是你吕黄秋的功劳、还有苦劳?”

    吕黄秋被汪吉湟一通“机关枪”打懵了,他喃喃地说:“我有没说我只有功没有错汪吉湟、汪局长,不!你如今又升官了。”

    汪吉湟:“你说,我听着呢。”

    吕黄秋说:“我要喝水。”

    汪吉湟示意一警官给吕黄秋端过去了一杯水。

    吕黄秋喝了几口水说:“汪副厅长,还是那句话,这第一条呢,你已经来了。你来了,我就说。但不知我的第二个条件你能否答应?”

    “你说吧,这里的录音设备是最好的。另外,还有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做记录。允许你把该说的全说出来。不过,有一条,你先告诉我,你的地下烟厂在哪里?”

    吕黄秋看着汪吉湟空着的警服左袖说:“我会说的,我说出一切来算不算立功?我不想为自己奢望什么,就是希望你们早一天把我在国的妻儿接回来。我说话算话,我一步步讲,先讲过去,艰难的创业路程,后讲守业,最后讲地下烟厂。”

    汪吉湟知道吕黄秋下定决心了,这前面的七天里,吕黄秋一句话也不说,你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就满足这个恶魔的最后要求吧,让他说,让他说个痛快。抛开吕黄秋的罪恶,开始的环球集团,也确实为新城市、龙江省立下过汗马功劳。目前的环球集团,经过改组的新环球集团,仍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这一切不能因为吕黄秋是罪犯就抹了人家的过去吧。就让他说,看他还能说出个什么道道来。纵然他说破天、说破地,也不可能说去他的罪恶,他也决不可能逃脱接受人民审判、最终饮弹命丧黄泉的下场。另外,经过有关领导的特批,1号会议室作者也想知道吕黄秋的过去。汪吉湟给作家出了个两全其美的点子。他让作家爱干啥干啥去,他负责把审讯吕黄秋全过程的记录、录音、录像带交给作家。作家高兴地答应了。

    “你说吧,你妻子儿子的事,我说话算话,保证让他们平安回来。”

    汪吉湟肯定地说。“就从粉碎‘四人帮’那个时候说起吧。”

    吕黄秋把杯中水喝干后说:“我的事业、环球的起步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汪吉湟对一边的大学生警官说:“记录要详细一些。”

    大学生警官起立说:“是、汪副厅长!”

    汪吉湟又征求坐在旁边的检察官、纪委干部的意见:“让他开始?”见检察官、纪委干部都点头同意了,才对吕黄秋说:“你说吧。”吕黄秋开始了他艰苦创业、环球兴旺、走向邪路全过程的交代,录音、录像机在沙沙地工作着,大学生警官用速记的方法,快速地记录着吕黄秋的每一句话,他们同时还不时的加进自己的看法、疑问、问题。

    汪吉湟等公、检、纪委的领导和助手们端坐在审讯室隔壁沙发椅上,电视屏幕上被审讯的吕黄秋仍坐在一把椅子上,手铐被打开了,脚链还在脚上。身后是两名全副武装的武警战士。

    宿伟把车开进新城市人民医院的大门时,还看了一眼放在驾驶副座上的手机。他担心因为发动机的轰鸣声淹没了手机的响声。他怕手机响,又担心手机不响。四天来,为那辆可能装载有假香烟的军用车,他和刑警支队的战友们几乎没有合过眼。这辆神出鬼没的军车,忽儿在这里出现,过一会儿又在那里冒出来。宿伟知道,这是他们的疑兵之计、调虎离山之计。说不定另一辆也可能装有假烟的车会在什么地方突然开出来,到他们知道了,假烟已经无影无踪了。老局长汪吉湟离开新城时,再三给他交待了这起案子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宿伟对老局长说,你放心去吧,我不把老局长在任时的这起大案要案破获,就辞官不做,像局长一样“回家放羊去”汪吉湟笑笑说,我是放羊娃出身,会放羊,你宿伟去放羊,还不把羊饿死了?

    宿伟已经掌握了两个方面的重要线索。一是他们在运假烟之前,总要弄一辆装有其它货物的军车迷惑警方。但警方全力以赴围住这辆军车时(当然了,查军车得有上级机关的批准,上级机关批准还要有军方的同意),这辆车上并没有你要查的假烟,而真正的假烟已被另外一辆车送到了一个极为隐秘的地方。有一点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这个假烟工厂并不在新城市,究竟在新城市以外的一个什么地方,这谁也不知道。但是,这四天来,这辆军车害得警官们从局长到支队长,大队长、警员,没有一个人回过家,虽然安排了充裕的时间睡觉,可他这个新上任的局长却没有时间睡觉,有时睡那么一小会儿也是根本睡不着。可刚要睡一会儿时,电话来了,军车又出现了。这时候的宿伟手握“尚方宝剑”(上级机关和军方联合签署的搜查令)即刻赶到现场。可是,你赶到现场时,那军车就悄无声息地停在那里。你能说这车里真有问题?如果搜查了,这车上没有问题,不说你如何向上级交待的问题了,要是出现另一辆真有问题的军车时,你怎么办?到那时,你就会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这军方的搜查令只能搜查一次,要搜查第二次必须重新拿到军方新的搜查令。

    这次行动,宿伟没有通知烟草部门。因为烟草部门根本靠不住。可是,不巧的是这次行动时,宿伟的老父亲因病住院了。老父亲已经八十多岁了,据医生讲怕是过不了这个大年了。四天来,宿伟的亲戚朋友、哥们兄弟,没有一个不向他兴师问罪的。他害怕接任何一个他熟悉的这些人的电话。尤其是姐姐,他又不能不接她的电话,一接上就没完没了。你还要不要这个父亲了?你扪心口问问自己,作为一个儿子,能在父亲住院时,在父亲就要离开人世时不来看他老人家最后一眼吗?

    宿伟无法和这位不讲理的姐姐对话,工作忙时,他就单方挂断了电话。这下这位不讲理的姐姐更加不依不饶了

    四天来,宿伟每天除了案子外,不得不应付这些来自方方面面、兴师问罪的电话。

    第二个方面的线索是:烟草部门和造假烟者有一定的联系。这个结论已经有很多证据被证实了。宿伟想不明白,这烟草部门也是国家的执法机关,为什么在这么重大的问题上面,不能旗帜鲜明地支持他们公安部门的工作呢?可惜的是,公安机关对烟草部门的这种行为是无权过问的。但是,无权过问并不意味着不能管,宿伟想过等这些假烟案水落石出后,郑重其事地向有关部门举报烟草部门这种违纪违法的行为。

    宿伟把警车停在医院的停车场里时,才明白自己是来医院看父亲来了。既然是看父亲来了,就把工作上的事暂时放一放。对,暂时不管工作上的事,赶紧上楼和父亲见个面。别等父亲真的老下了,留下一个天大的遗憾。他从后座上提下一大包田小宁替他买给父亲的营养品、滋补品之类的东西,三步并两步上楼朝父亲的病房走去。

    病房的门开着一条缝,他从门缝里清楚地看到了躺在病床上的父亲。从父亲一张一合抖动着的嘴唇可以看出,父亲正在吃力的说着什么。床边围着妻子肖红、儿子宿红、姐姐宿英等人。

    就在宿伟推门的一刹那,揪心的电话铃声响了。他见显示器是刑警副支队长田小宁的电话时,犹豫了几秒钟。怎么办?这个电话是接还是不接?接了,他肯定得返回工作岗位。他知道,没有重大情况,田小宁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打电话给他。因为田小宁知道他刚刚来到父亲的病房。

    宿伟退后了几步,毅然决然接上了电话。

    “局长,猎物出现了。”“

    好!你兵分两路,严密监视。我马上返回。”

    “局长,我有个预感。”

    “快说!”

    “我感觉这次的文章在第一个猎物的身上。你放心吧,局长。我算着你刚到医院,你在医院呆一会儿吧。这边,决不会出任何漏子!”

    “很好,小田,我的直觉也是这样。我也感到,问题在第一辆车上。你重点保护第一个猎物!”

    扣上电话时,宿伟才发现姐姐端着尿壶从病房里走出来了。

    “进去吧,咱爸可能是快不行了。”

    “姐,我”

    见姐姐宿英急匆匆朝厕所走去的背影,宿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是进去还是离开?他知道,他要是进去了,恐怕一时半会儿是不可能走出病房的。别说是妻子、姐姐她们不让他走,四天未见面的父亲一定会有很多话要给他这个儿子说。可是,案情就是命令,他这个新上任不久的公安局长,说什么也不能不去现场呀。何况,制假烟贩假烟案是汪局长离开新城后遗留下来的一起特大案件。如果自己不到岗位上去,万一出现什么纰漏的话,那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事。既然案情重大,那就马上离开医院去现场,可是他又不忍心离去

    姐姐悄悄地走到了弟弟的身边,出乎意料的是今天姐姐很温和。她说:“刚才爸还说你呢,他说小伟一定有重大任务,不然早就来医院了。他要我们理解你,支持你。小伟,你去吧,我听到你的手机响了,你的手机响肯定是案子上的事。忙完了马上回来,要不然你就真见不着爸了。”

    吕黄秋的交待正在按他自己的计划进行着,汪吉湟只有耐心听的分了。他知道,你要是连吕黄秋这点要求都不答应的话,别说是假烟工厂这样的大案子,就连小小的案子他也不会说。甚至他干脆像这些天一样一言不发。你又有什么办法呢?现在唯一的办法是耐心地听他说,耐心的听他摆自己的功劳、说自己的苦劳,等摆完了、说完了,不由他不说自己的问题。

    那一年,三十出头的吕黄秋是汤县吕九庄的大队支部书记,也是全县最年轻的支部书记。

    “四人帮”垮台后,包产到户的热潮在农村大地刚刚兴起。县里公社的态度很明确,必须把归集体所有的东西分下去,分到农户手里。连机耕队都得解散,把拖拉机、大型收割机等机械全大卸八块,你一只轮胎、他一个发动机。农业学大寨的成果,全部大条田划成小块,按人头分下去。面对这一切,吕黄秋确实疑惑了。老毛爷说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通过几年的战天斗地学大寨,吕九庄十之八九的田地都平整成了大条田,远远望去,像学生娃画在图画本上的画一样,一方方、一块块,要多平顺有多平顺,要多整齐有多整齐。大拖拉机在大田里一开,要多威风有多威风。轰轰隆隆一阵阵,一大块条田就翻好了。春种秋收更是不一样,播种机、收割机开进田里,可顶几十头牛、几百人。过去黄天背上老日头种半个多月的种,如今一半天就种好了,你说干散不干散?过去头顶烈日脚踩黄泥,弯着腰割田的苦日子要多辛苦有多辛苦。割一块条田大的地,十几个人少说也得十天半月的,可如今大型收割机轰轰隆隆往大田里一开,三下五除二,只用一两个小时时间,全报销了。可见,机械化确实是农业的出路,农民的希望呀。可是,现如今要把三年大干小田变大田的心血付之东流,把刚贷款购买的农机你一块他一块地分掉,还要把集体的贷款你一百他三百的划到农户的头上。这是个啥章程啊?这不是后退,这叫啥?

    吕黄秋又一次背着星星来到了他带领全体吕九庄社员,刚刚才开出的这一片大条田里。原指望,从今年开始,吕九庄的父老乡亲们该享享机械化给他们带来的福气了。原指望该到了真正兑现三年前他在全大队全体社员大会上给全体社员承诺的时候了:“你们辛苦三年,眼窝里淌汗、手心里起皮,把两千多亩荒地和三千亩小块田开成了大条田,一个劳动日三毛钱的历史过去了,今年我们的劳动日值最少可以升到三块钱。”这三毛钱和三块钱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概念呢?父老乡亲们过去辛苦一天挣三毛钱,如今辛苦一天可挣三块钱,你能说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可这天大的好事轮到祖祖辈辈受苦受累、缺钱花、缺吃少穿的吕九庄农民身上时,这政策咋就变了?按理说,这变也应该越变越好才对,怎么能把刚交好的东西又破坏掉呢?

    吕黄秋百思而不得其解。

    吕黄秋像个鬼魂一样。在黑暗的大条田里转悠。他双眼里闪着怨恨的、绝望的光。愤怒和羞耻感啮噬着他的心灵,也摧毁着他的思想。他进一步想,这决不是党的政策。党的政策历来都是顺民心、合民意的。这肯定是县里、公社极少数人的意思。这些不为社员群众着想的所谓党的领导并不能代表党。县委副书记马炳说得好,分田到户不能一刀切,其它地区搞就合适,你吕九庄搞就未必合适。怎么办?你吕黄秋是大队支部书记,是吕九庄三千口子社员群众的主心骨,你要拿出你自己的主意来。决不能让县里、乡里个别人说的话,把吕九庄多年来辛辛苦苦学大寨的成果化为云烟。

    对呀,马炳副书记的话说得多好呀,包产到户应该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马炳年龄比吕黄秋大个五六岁吧,可他的政策水平比我吕黄秋可是强多了。我为什么不在因地制宜上做文章呢?马炳副书记的话,还没有彻底使吕黄秋开窍。但有一点,马副书记的话使他的心情平顺了许多。

    吕黄秋把身上的半新军用皮大衣在身上裹了裹,顺势躺在了湿漉漉、潮呼呼的土地里。他吮吸到了香甜的属于生命的那种从土地散发出来的气息。突然间,他伸胳膊蹬腿,伸直了身子,双眼透过黑沉沉的夜幕,仿佛看到这5000亩平展展的大条田里堆满了金银财宝和黄澄澄像山一样的粮食,还有高楼大厦、工厂,学校、医院、幼儿园

    苍天在上,5000亩土地做证,吕黄秋确实是一条汉子。他当吕九庄支书前,大队的情况用几句顺口溜最能说明问题。“七高八低不成地,亩产量才有一百几;一年的庄稼两年苦,到头来还哄不住肚儿皮。”也就是说,这里的亩产量才有一百几十斤,最高也就是两百斤过一点。为了彻底改变这贫穷落后的面貌,吕黄秋上任后就订出了“勒紧裤腰带苦干三年坡地变条田,赶学大寨战天斗地农户粮满仓”的吕九庄发展规划。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块块肥沃的闲滩荒地和良田连成了大田,第一年用租来的推土机、拖拉机推翻出了近800亩田,第二年又贷款平整好了1800多亩,虽说粮食亩产量还徘徊在两百斤左右,可多开出来的近500亩土地给吕九庄大队带来了近10万斤粮食的收益。大家知道,虽然有些荒地很肥,可平整条田时不可能把肥土都保留在大田的表面,所以这些地十之八九都是生地。在生地里能长出一百斤粮食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拿支书吕黄秋的说法就是第二年产量就会上来,一来地种一年就基本上熟了,再给施点坡土、农家肥什么的,这么好的田哪有不长庄稼的道理。社员们苦干了眼、累弯了腰、流尽了汗,可也换来了不少实惠,远的不说,那大条田虽好都是集体的,一部分社员还没有看到它的希望。可这一年的劳动日值由前一年的一毛一分钱提高到了三毛一分钱,整整提高了两毛钱。两毛钱是个啥概念?庄稼人算得可清楚了,两毛钱就是四个鸡蛋钱哪!这对抠鸡屁股换盐穿衣服的庄稼人来说,那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啊!这到第三年更是了不得,大家的劲头是更足了。到目前为止,把剩下的1500亩地全给平完了。大家都松了口气,吕黄秋也长长出了口气,这下可好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种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的神话有望在吕九庄这块土地上变成现实。就在这样一种形势下,这上面让你分田到户,别说是吕黄秋想不通、吕九庄的社员们想不通。就是想通了,谁还有心思去再把大田变成一块块小田,把贷款买来的拖拉机大卸八块分了,再把机耕队给解散了,然后呢,把集体平地贷的贷款分摊到每一个社员的头上。你想想,这样的事谁愿意干?

    不行!吕黄秋坚决地说出一句“不行”时,又看到了吕九庄的未来:5000亩大条田的田埂变成了柏油大马路,上面车来车往;5000亩大条田里,播种机、收割机排成队轰轰隆隆播着黄灿灿的种子。随后,大型收割机的屁股里吐出了一车车金黄金黄的粮食,一辆辆运粮的车队把粮食运进了国家的粮仓,换回了哗哗啦啦响的数也数不完的钱。他用这些钱建工厂、建学校,庄稼汉的子弟穿上了时髦的服装像城里人一样进工厂当上了工人,孩子们也像城里的娃娃们一样进入了窗明几净的校舍

    他想把吕九庄变成现代化的农村,这农村里有城市,城市里有农村,农田里有高楼,高楼里有农民可是这一切都离不了钱。

    “对!作为吕九庄的带头人我不但不能打退堂鼓,还要顶住包田到户这股风。吕九庄有吕九庄的实际,吕九庄把田分了,是倒退,是犯罪。我要成立一个机械化作业组,分出三分之一的社员种地。再成立一个副业队,到城里去挣钱。还要成立一个工业组,搞调查,建工厂,看城里人缺什么,我们就制造什么。对!就这么干!”

    大队部院子的一角是吕九庄新成立的机耕队,各式各样的农业机械气派的停放在院子里。履带式的“东方红”牌—75型拖拉机,翻地的犁铧还高高地架在它的身后。大轮胎的是“东方红”牌—28型拖拉机,这是一种多用途农用机械,可以播种、压地、打场,还可以搞运输。最为壮观的还是那台收割加脱粒的庞然大物———联合收割机,它集收割、脱粒、扬场、翻地于一身,是机耕队最为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之一。

    这些农机都是吕九庄的带头人吕黄秋托门子、拉关系贷款买来的。大队部里挤满了人,有干部、有社员,他们在等待着支书吕黄秋的到来;大队部的院子里也有不少人,他们在停放农机的地方转来转去,一方面在心疼这些个“庞然大物”一方面也在等待支书吕黄秋。

    这些人中的相当一部分,都对吕九庄的未来充满了忧虑,如果分田到户解散了机耕队,这就意味着瘸腿上又狠狠的敲了一棍子。吕九庄本身就穷,这穷帽子还没有抹掉,就背上了一屁股两肋巴的债(贷款)。如果再把这些债分摊在社员身上,那可是了不得呀,别说一辈子还不了,两辈子、三辈子都够呛。

    人们嘟嘟喃喃议论着、谩骂着。议论的是那部分拥护吕黄秋的人。这政策怎么说变就变了呢?早知道要分田到户,干什么要平田整地呢?干什么要贷款买农机呢?如果真正的把田分了,吕九庄的社员就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之中去。他们希望吕黄秋能站出来,别分田、别散了机耕队,他们会跟着吕黄秋干到底的。谩骂的是一部分反对吕黄秋的人。他们认为,吕九庄的这场大灾难全是吕黄秋一个人造成的。你姓吕的不是能得连屎都拉不下来了吗?怎么就没看清政策会变这一条呢?你贷了那么多款,买来了这一堆卖不出去的铁疙瘩,摆在大队的院子里,是看西洋景呢,还是能变出更多的钱来?想到那么多的贷款就要分到他们的头上时,他们恨不得活剥了吕黄秋,恨不得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把吕黄秋押上批斗台,一鞋底一鞋底的打吕黄秋的脸,打死这狗日的吕黄秋才解气呢

    你拥护也罢、不拥护也罢,你叹气也罢、气愤也罢,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就是,如果吕黄秋扔下挑子不干这个支书了,该怎么办?

    在吕九庄,有这么一种说法,吕黄秋弄不成的事情,别的人更是没治。对呀,连吕黄秋都玩不转的事,再上来个什么人也是白搭!就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时候,在村上蹲点的县委副书记马炳在大队长吕黄永的陪同下进来了。大家伸长脖子往后瞧,吕黄秋并没有来。他们中有人把吃剩的喇叭烟头狠狠地扔到了地上,还用脚踩了又踩:“怎么了?躲得了初一,还能躲过十五?”

    “对呀,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我们寻他去!”有人附和道。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大队长吕黄永复员军人出身,有那么一点儿沉稳劲儿:“你们以为他吕黄秋不着急呀,别看他猴酥酥的在大条田的埂子上蹲着,可嘴上急出了一圈泡。你们知道吗?一夜里他就那么猴势势的蹲到了天亮。我估摸着他的新招数就要出来了。”

    “什么新招?该不是又要贷款让我们背着吧?”

    “不管什么招,他倒是着个面啊!我们都快急死了!”

    等大家七嘴八舌的质问告一段落后,马炳接过一老农递过来的喇叭烟,狠狠地吸了一口说:“大家安静一下听我说。”

    马炳被浓烈的烟叶呛得咳嗽了几声,他把喇叭烟递给大队长吕黄永,后者熟练地抽了几口,从衣袋里掏出了伍分钱一盒的“金鸡”烟,递给了马副书记。马炳把烟盒里的烟散给了周围的几个老农,剩了一支叼到了嘴上,一老农给他点上了火。看得出来,这位县委副书记与老百姓的关系是那一种很融洽的鱼水般的关系。

    马炳从嘴里喷出的烟,又进了大大的蒜头鼻子下的一对鼻孔,他吸烟时,大家都安静得出奇。

    “父老们!乡亲们!”马炳声音洪亮:“政策要变的依据是什么?我告诉你们,是咱们大家的意志。大家想一想,我们费了那么多的力气,刚把地平整好。我们贷了那么多的款,刚刚成立了大队机耕队。你们说,党能不管咱们吗?所以,大家别担心。别的地方可以分田到户,我们吕九庄不适合分田到户。你们也别担心,吕黄秋不会撂挑子。他呀,正在捉摸我们大队的发展大计哪!”

    社员们静静的听着这位年轻的县委副书记给他们讲话。说实话,别看这位县委副书记年纪不大,才二十多岁三十岁不到,可他说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