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qg.la,封神隋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萧逸风终于要长大了,这是第一卷的最后一章,也是一章过渡章.本章之后,萧逸风波澜壮阔而多姿多彩的人生马上就要到来了!】

    萧逸风年岁渐长,给予杨广的建议也越多,譬如他建议在江都新建立了四道场。原本所谓道场,是指佛教寺庙。但萧逸风所建议建立的江都四道场,则除佛教的慧日、法云二道场外,还包括道教的玉清、金洞二玄坛,均设在江都城内总管府新官邸附近。

    “自爰初晋邸即位,道场慧日、法云广陈释侣;玉清、金洞备引李宗”。

    萧逸风的这一建议得到了杨广的同意并开始积极进行,很快就将这四道场建好。同样秉承萧逸风的意思,四道场广泛收纳名道高僧,“追征四远,有名释李,率来府供”。仅慧日道场招致的名僧就有智脱、洪哲、法澄、道庄、智矩、吉藏、慧觉、慧越、慧乘、法安、立身、法称等人。杨广自称于城内建慧日道场,延屈龙象,意在“大弘佛事,盛转法华”。

    玉清、金洞二玄坛招致的江南道家修士也不在少数,杨广初镇扬州时,即“遣妻侄萧逸风迎道士王远知至扬州相见”。

    王远知出于南朝第一高门琅琊王氏,是梁朝著名道士陶弘景的高门弟子,陶弘景乃是近年来少有修道飞升成仙之人的代表,作为他的弟子,王远知乃是南方道教上清派的正统传人,后来更成为南方第一道宗茅山宗的宗主。

    “及晋王镇扬州,起玉清玄坛,邀远知主之。”请王远知来江都四道场主持玉清玄坛,对江南道派显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这无疑像他们表明,杨广不仅崇佛,对道教也同样重视。

    不得不说,王远知此人很是奇特。说他奇特,并非他长相有甚古怪,而是他对人的态度很奇怪。譬如说他对萧逸风就特别友善,自萧逸风奉命去延请他来江都之时开始,但凡萧逸风有所请,王远知无不应允,并积极照办。相对与王远知对萧逸风的态度来看,他对杨广则是有些“敬而不近”了。他平时言行虽然表现出对晋王敬重,但却并无多少亲近之意。这一来不仅是其他人觉得他为人古怪,就连萧逸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哪里对了这老道的胃口,让他对自己如此青眼有加。

    在萧逸风的怂恿下,杨广对茅山道派大力扶持,于是王远知遂成为大隋道界的翘楚。杨广还手书召隐道士徐则到扬州授道法,哪知道萧逸风前脚刚到,徐则后脚便羽化飞升了。为此杨广深表遗憾,赐给徐则家“物千段”,又“遣画工图其貌,令萧逸风作赞”,置于玉清玄坛。

    除搜罗高僧道士外,杨广还在江都组织僧人整理佛经,在慧日道场内立“宝台经藏”,将收集到的经卷命慧觉等高僧整理,“五时妙典,大备于斯”,共得四藏,“将十万轴”。因萧逸风这几年跟佛门打交道甚多,加上原本萧家就是佛理大家,杨广便让他亲自撰《宝台经藏愿文》。至于整个南方佛门的贡献,则是“平陈之后,于扬州装补故经,并写新本,全六百一十二藏,二万九千一百七十三部,九十万三千五百八十卷。”

    晋王杨广在江都大弘佛道,与灭陈之时杨坚对江南道佛两教的严厉态度形成鲜明对照。时杨坚以江南佛教“十滥六群,滋章江表”,而“别降纶言,既屏僧司,宪章律符”。但父子二人虽手法不一,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要将江南两教的活动归于王朝的严密控制之下。

    便是所谓“昔居晋府,盛集英髦,慧日、法云道场兴号,玉清、金洞玄坛著名,四海搜扬,总归晋邸,四事供给,三业依,礼以家僧,不属州县,迄于终历,征访莫穷”是也。

    被延揽至江都四道场的僧尼道士虽由官司供给一切,不属州县,王府对其“礼事丰华,优赏伦异”,但却自此成了晋王的“家僧”。杨广在江都设置的四道场与杨坚在长安设立的大兴善寺、玄都观交相晖映——杨坚的北方佛门系统和杨广名下、萧逸风麾下的南方道佛联合系统已经隐隐成型。

    然而,也有一些高僧坚决拒绝杨广的延揽,不愿往江都四道场充当晋王的“家僧”。

    “晋王镇扬越,立四道场,教旨载驰,嵩终谢遣。及登紫极,又有敕征,固辞乃止。门人问其故,答曰:‘王城有限,动止严难,虽内道场,不如物外’”。苏州虎丘山名僧智琰因“道盛名高”,被杨广召进慧日道场,后亦“以辞疾,得返旧山”。江南第一高僧智顗虽被萧逸风延屈至江都。但智顗却也坚决拒绝进入杨广所建的慧日道场。

    智顗来江都时,“慧日己明”,杨广意让智顗为慧日主持,利用智顗的德望扩大其对江南佛教界的影响。智顗坚辞不受,反倒当面提出要回荆湘,“于当阳县玉泉山”建立自己的“精舍”。不愿充当晋王的“家僧”,要远离江都到荆州建立自己自由传教的天地,这是对晋王盛情邀请明确表示不予合作。智顗在江都城外住了几个月,但始终未入慧日道场。其间杨广仍百般延请,多次派柳顾言往智顗居处奉送礼物,再作挽留。杨广称:“弟子一曰恭亲,犹以陋薄,不称宿心。”开皇十二年二月十八日,杨广致书一封请留,但智顗则反而提出要先回庐山东林寺,并转而请杨广为“东林峰顶两寺檀越(无风注:檀越就是施主啦)”。杨广无奈,只得再派萧逸风转达口信:“弟子意不欲相去辽远,脱能旋回,不敢留停,镇下近山隋乐住止”。但智顗仍执意离去。三月一日,杨广又修《重留书》,欲仰留智顗度夏后再“发遣,冀不半途飘露”,“请就摄山安居度夏”,这显然是杨广的缓兵之计。但“师不许”,严辞谢绝。杨广对这位固执的长者不敢“违忤”,“谨尊宿愿”,“即命所司发遣”,最后“具装发遣”送智顗上庐山。

    智顗江都仅四个月就远走荆湘,对于怀有政治图谋的杨广来讲,感到无限遗憾。但杨广知道强夺人意可能适得其反,为能最终驯服和利用这位高僧,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从长计议。

    智顗大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