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la,北京的过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内容提要]在这里,尽管汪副主席多方关照我,但自己不是正式工作人员,所以总是受到排斥,加上工资待遇又低,每月仅300元于是我便开始放纵自已,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员混了起来
信既不是杜鹃红写来的,也不是杨小小写来的,而是老家文联的汪副主席写来的。信里告诉我最近老家文联的一些情况,并说文学艺术发展中心的文学报准备搞承包,问我愿不愿意回来。
汪副主席是中国作协会员,在家乡是有重要影响的作家。曾出版两部长篇小说、两部中篇小说集、三部短篇小说集、两部散文随笔集和一部诗歌集共10本书,计500余万字。他的作品紧贴时代脉搏,观察细微,极富感染力,看后回味无穷。他可以算得上是老家文艺界的实力派作家。请看他发表在湘潭日报副刊“杨梅洲”的一篇题为人生的秋季的散文:
四季如人生。春天是少年,夏天是青年,秋天是中年,冬天是老年。人生只有一次,四季却是年复一年地轮回嬗递。一个四季就是一次轮回的人生。
春天孱孱,夏天浮躁,秋天成熟,冬天冷峻。所以秋天含蓄,最富足,最有个性,最有魅力。一个最能感悟秋天内涵的人,也就是最能感悟秋天成熟性格的人那这人必定是中年。
秋宽容。包物众者,莫过于天地。化物多者,莫过于日月。秋日天高气爽,日月温柔。正可仰视宇宙之大;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最宜腑察品类之盛。玉露初零,金风乍寒,好见清风日月,一年正当此佳时。然而古往今来,人多以秋为悲、为愁、为伤。见秋霜而想华发,观残英而泣红颜,望归鸿而思故乡,听寒蝉而叹余生,闻秋雨而断愁肠。其实,秋经春的万物风情,历夏的浪漫意趣,去孱孱,消浮躁,内敛成熟之气,迷落红与流水,归败叶于大地,除俗务,经熬煎,方显博大胸怀。
秋寂寞。寂寞是圣贤的境遇,寂寞是一种美。隐者是静,寂寞是美。此是中华的哲意。夜听见雨无声,晨看花木萧萧。去者无影,来者无声,一切皆是匆匆。一切又都是那样安得自然。过者匆匆是客,而客却能永驻。菊花在秋风中悄然怒放,菊花能寂寞。但寂寞并不是孤独,更不是消极地顺其自然。大智者若愚,大言者不语,寂寞是一种面对尘世的缄默,是一种心态,一种品味,一种反思。黛玉悲的不是秋,悲的是她逝去的人生。天时之秋,亦人到中年,自然有属可于自己的哲思。这哲思来自于过去经历的反思。淌若秋天不够缄默,那是对秋天的反复,秋天的浮躁。浮躁不是秋。
秋理智。天高云淡,风轻月圆,河静山远,坦荡自然。如一位撑舟渡河的中年汉子。沧海浮舟,载不动的不是千般愁,而是人到中年的回忆与沉思。船至河心虽有晶莹动情之浪花,却不再有倒海翻江之巨澜。秋像成熟达观的中年哲人,又像低肩垂眼的得道禅僧。冷眼对天,闵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也未尝不是一种禅境。雁叫长空云至,鸦啼乡关风歇。不为他欢,不为已悲。声色超然中,身居物内,无不表现出一种超脱和释然的大理大智。
秋深刻。惟其深刻,才更显生命之魅力。人之生于自然,归于自然,理所当然他带有自然的性格烙。智者喜春,仁者乐我秋,见智见仁。见水是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智者从花红柳绿中看出蓬勃向上的精神;仁者从青松翠柏中得到坚定的品格。于是智者见山,仁者见水,见山是山,见水又是水了。
人到中年,就是人生的秋季。
作品笔力之劲,文风之娴熟,内容之深刻,读来让人拍案叫绝。发表后先后被“湖南作家网”、“湘潭作家网”及一些全国知名网站转载。我当初之所以能到文联担任文学报的编辑,就是与他的极力推荐分不开的。
我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我人较聪明,当然也很淘气。我从小就表现出了一种文学天赋,上小学五年级时便读了水浒传、西游纪,就连红楼梦我也读得一知半解。记得我还经常把读书得来的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上初中时,我的作文更是老师经常拿到班上念的范文。后来到城里上高中,我的一篇以明天为题的作文还曾经获得全校性作文竞赛第一名,并开始大胆的向外投稿。我第一篇变成铅字的文章,是自己在市文联文学报上的一篇题为考试之后的散文。汪副主席就是这篇文章的责任编辑。他读这篇文章后大加赞赏。他说:李湘辉的这篇文章仅810个字,其成功之处在于思考。文中的“我”经过悔恨、痛苦的“思考和探索”“在我留下足迹的地方,撩开长满尖刺的树枝,细心地寻觅。”最后身称“找到了”并信心百倍地表示,将要用我的“这支笔,也用我的真诚”去参加第二次考试。文章发表不久,汪副主席推荐给省作协的刊物将它转载了。这样一来,我算是轰动了全校,也在全市出了名。这样一来,我便在教语文课的班主任老师指导... -->>
[内容提要]在这里,尽管汪副主席多方关照我,但自己不是正式工作人员,所以总是受到排斥,加上工资待遇又低,每月仅300元于是我便开始放纵自已,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员混了起来
信既不是杜鹃红写来的,也不是杨小小写来的,而是老家文联的汪副主席写来的。信里告诉我最近老家文联的一些情况,并说文学艺术发展中心的文学报准备搞承包,问我愿不愿意回来。
汪副主席是中国作协会员,在家乡是有重要影响的作家。曾出版两部长篇小说、两部中篇小说集、三部短篇小说集、两部散文随笔集和一部诗歌集共10本书,计500余万字。他的作品紧贴时代脉搏,观察细微,极富感染力,看后回味无穷。他可以算得上是老家文艺界的实力派作家。请看他发表在湘潭日报副刊“杨梅洲”的一篇题为人生的秋季的散文:
四季如人生。春天是少年,夏天是青年,秋天是中年,冬天是老年。人生只有一次,四季却是年复一年地轮回嬗递。一个四季就是一次轮回的人生。
春天孱孱,夏天浮躁,秋天成熟,冬天冷峻。所以秋天含蓄,最富足,最有个性,最有魅力。一个最能感悟秋天内涵的人,也就是最能感悟秋天成熟性格的人那这人必定是中年。
秋宽容。包物众者,莫过于天地。化物多者,莫过于日月。秋日天高气爽,日月温柔。正可仰视宇宙之大;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最宜腑察品类之盛。玉露初零,金风乍寒,好见清风日月,一年正当此佳时。然而古往今来,人多以秋为悲、为愁、为伤。见秋霜而想华发,观残英而泣红颜,望归鸿而思故乡,听寒蝉而叹余生,闻秋雨而断愁肠。其实,秋经春的万物风情,历夏的浪漫意趣,去孱孱,消浮躁,内敛成熟之气,迷落红与流水,归败叶于大地,除俗务,经熬煎,方显博大胸怀。
秋寂寞。寂寞是圣贤的境遇,寂寞是一种美。隐者是静,寂寞是美。此是中华的哲意。夜听见雨无声,晨看花木萧萧。去者无影,来者无声,一切皆是匆匆。一切又都是那样安得自然。过者匆匆是客,而客却能永驻。菊花在秋风中悄然怒放,菊花能寂寞。但寂寞并不是孤独,更不是消极地顺其自然。大智者若愚,大言者不语,寂寞是一种面对尘世的缄默,是一种心态,一种品味,一种反思。黛玉悲的不是秋,悲的是她逝去的人生。天时之秋,亦人到中年,自然有属可于自己的哲思。这哲思来自于过去经历的反思。淌若秋天不够缄默,那是对秋天的反复,秋天的浮躁。浮躁不是秋。
秋理智。天高云淡,风轻月圆,河静山远,坦荡自然。如一位撑舟渡河的中年汉子。沧海浮舟,载不动的不是千般愁,而是人到中年的回忆与沉思。船至河心虽有晶莹动情之浪花,却不再有倒海翻江之巨澜。秋像成熟达观的中年哲人,又像低肩垂眼的得道禅僧。冷眼对天,闵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也未尝不是一种禅境。雁叫长空云至,鸦啼乡关风歇。不为他欢,不为已悲。声色超然中,身居物内,无不表现出一种超脱和释然的大理大智。
秋深刻。惟其深刻,才更显生命之魅力。人之生于自然,归于自然,理所当然他带有自然的性格烙。智者喜春,仁者乐我秋,见智见仁。见水是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智者从花红柳绿中看出蓬勃向上的精神;仁者从青松翠柏中得到坚定的品格。于是智者见山,仁者见水,见山是山,见水又是水了。
人到中年,就是人生的秋季。
作品笔力之劲,文风之娴熟,内容之深刻,读来让人拍案叫绝。发表后先后被“湖南作家网”、“湘潭作家网”及一些全国知名网站转载。我当初之所以能到文联担任文学报的编辑,就是与他的极力推荐分不开的。
我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我人较聪明,当然也很淘气。我从小就表现出了一种文学天赋,上小学五年级时便读了水浒传、西游纪,就连红楼梦我也读得一知半解。记得我还经常把读书得来的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上初中时,我的作文更是老师经常拿到班上念的范文。后来到城里上高中,我的一篇以明天为题的作文还曾经获得全校性作文竞赛第一名,并开始大胆的向外投稿。我第一篇变成铅字的文章,是自己在市文联文学报上的一篇题为考试之后的散文。汪副主席就是这篇文章的责任编辑。他读这篇文章后大加赞赏。他说:李湘辉的这篇文章仅810个字,其成功之处在于思考。文中的“我”经过悔恨、痛苦的“思考和探索”“在我留下足迹的地方,撩开长满尖刺的树枝,细心地寻觅。”最后身称“找到了”并信心百倍地表示,将要用我的“这支笔,也用我的真诚”去参加第二次考试。文章发表不久,汪副主席推荐给省作协的刊物将它转载了。这样一来,我算是轰动了全校,也在全市出了名。这样一来,我便在教语文课的班主任老师指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