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赵匡胤治病! (2/2)
笔趣阁 www.bqg.la,大明超时空公司,总裁朱元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点都没有发现。
“那,该……该如何是好?”宋皇后面上的模样看起来有些慌张,背地里,萧然只能不禁的感慨,宋皇后的演技还真是不错。
要不是自己和官家都知道今天这场戏是演出来的,怕是都要信了。
此时,赵光义也走了进来,脚步匆匆,眼中带着激动,上前一看,见着躺在龙床上的人,当真是胸膛没有起伏,没有多少气息了,面上展露出笑容。
但是很快的就变成悲痛。
“官家,已然如此,皇后,不如今后共保富贵?”
“好好好!”
突然,几道抚掌声响起,赵匡胤拍手走了出来,瞧着面前的赵光义,带着皇帝威严的脸上,也蒙上了几分杀气。
“若我真的去了,弟弟你就是这般?”
瞧着面前的赵匡胤竟然好生生的从边上走过来,赵光义顿时就明白了,这不过是一场针对于自己的布局。
他面上的表情瞬间冷淡下来。
“呵,这皇位为何就要让你的儿子去坐,难道我就当不成一个好皇帝?”
“你想知道你成为皇帝后做得如何吗?”赵匡胤看着赵光义,想到萧然说的赵光义说的那些话。
“定然是比你的子孙要好的!”赵光义如今信心满满。
边上的萧然是实在忍不住了,噗呲一声笑了出来。
“你即位的第一年,就剃度僧尼17万余人,在位期间,更是大建佛寺。”
“在五台山、峨嵋山、天台山等地建造了为数不少的寺院。太平兴国五年,又敕令内侍张廷训主持重修五台山上的真容、华严、寿宁、兴国、竹林、金阁、法华、秘密、灵境、大贤等10所佛寺,并铸造金铜文殊像,安置于真容院。”
“同年,赵光义诏令峨嵋山白水寺高僧茂真重建集云、卧云、归云、黑水、白水诸寺,又铸造普贤菩萨铜像一尊,重达62吨,供奉于白水寺,也就是现在的万年寺。”
赵光义听着,还有些得意:“这可是好事!”
“这可算不上好事儿,和尚多了,对于这个国家没有什么好处。”萧然实在是不明白赵光义是怎么想的。
“既然佛教是主张人戒色的,甚至还非常极端的要人抛弃妻儿独自修行,所以才有了“出家”的说法,到魏晋南北朝之后,佛教开始在中土兴盛起来,当时肯定也惹的其他几个宗派非常不满,于是有很多人都找佛教的麻烦。”
“只不过佛教的一些愚民思想,利于统治者的政治巩固罢了。”
“你可还记得唐朝的事儿?佛教来源于西域,盛行于隋唐。隋文帝鼓励佛教,全国上下的人都可以随意的出家。”
“这便造成了民间关于佛教的书比六经还要多。”
“佛教大肆盛行的唐朝,在中宗的时候,王公贵族开始攀比谁的寺庙更华丽,肃宗的时候更过分,把道场建到了皇宫里,有叛乱了,就让和尚念经,平息之后,就奖励和尚。”
“宰相们也是推崇佛教,说话都离不开佛法,整的全国上下一片大乱。宪宗迎佛骨,整的长安城万人空巷。百姓争先恐后的去礼佛。”
“你身为皇帝,带头崇尚佛教到了如此程度,岂不是变成了第二个大唐?”
“若是真有战乱,念念经就能有用的话,这大宋也就不需要将士和兵戈了?!”
萧然这一连串的质问就像是机关枪一样,瞬间就叫赵光义说不出话来。
他想说自己并非哪些皇帝,可是萧然的气势压迫性实在是太强了。
“在唐朝的时候,到了唐武宗的时候,佛教已经发展的非常壮大。全国的寺庙有四千多所,近三十万的僧人。”
“寺庙的建设和扩大,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根据规定寺庙是不用纳税的,因此他们就投机取巧,包庇了大量的人口。很多贫苦百姓交不上赋税,就跑到寺庙里,成为寺户。他们耕种着土地,提供无偿的劳动。”
“寺庙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政府却连赋税都收不上来。还由于大肆建造铜制的佛像,导致市场上的铜钱也大大减少,唐后期,都用铁钱进行交易,钱比货物还要重。”
“你统治时期的大宋,也比这情况好不到哪里去了。”
“只不过是这一个决断,就已经给这个王朝的根基酿成了大祸患。”
赵光义听着还有些不服气:“你是什么人,在这里胡言乱语。你说未来发生了何事,难不成就是真的?”
“我来自于一千多年之后的未来。你作为已经作古的人,做过的事儿都一件件的写在史书上,我自然是知道。”
“甚至是包括你强幸小周后的事儿,在一千年之后都还流传着。”
听着这么丢人的事情,子孙后代全都知道,赵光义的脸也忍不住的红了一会儿。
“这也实在是太丢人了。”边上的宋皇后可没有忍住的嘀咕出声。
这句话,杀伤力极大!
“不过我到时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儿。说起来,还挺有趣。”
萧然想起来的,是赵光义的作秀行为。
“是何事?可是和赵光义有关?”赵匡胤还是头一次见萧然说起一件事情时,面上的表情如此复杂。
嘲讽,好笑,又像是觉得愚蠢。
“在宋太宗淳化二年,也就是公元991年的时候,大宋境内遭遇了罕见的早蝗灾害,并且接连多次祈雨禳灾都没有效果。”
“于是,宋太宗给宰相吕蒙正等人写了一份诏书,措辞之严厉、态度之坚决简直令我也觉得,实在是不好评价。”
“《宋史·太宗本纪》对这份诏书只记载了八个字:朕将自焚,以答天谴!”
别说是赵匡胤听着都觉得离谱了,就连赵光义都张大了嘴,不敢置信的问道:“我真会做这样的事儿?”
“可不是吗?就是你自己做的。毕竟你是天子,上天降下蝗灾,可不就是对你这个天子的不满?”
“那我可是死在了那时候?”想着,赵光义都有些怀疑,皇帝要是做成了这个份上,还不如好好地当自己的晋王。
“当时,你给吕蒙正等人说:老百姓有什么过错,让上天降下如此天谴!我认为这应该是我不会治理国家的缘故吧!”
“你还让他们文德殿前筑起一座高台,高台筑成之后就把你放在上面,如果三天之内还不下雨的话,就把你烧死。”
(本章完)
一点都没有发现。
“那,该……该如何是好?”宋皇后面上的模样看起来有些慌张,背地里,萧然只能不禁的感慨,宋皇后的演技还真是不错。
要不是自己和官家都知道今天这场戏是演出来的,怕是都要信了。
此时,赵光义也走了进来,脚步匆匆,眼中带着激动,上前一看,见着躺在龙床上的人,当真是胸膛没有起伏,没有多少气息了,面上展露出笑容。
但是很快的就变成悲痛。
“官家,已然如此,皇后,不如今后共保富贵?”
“好好好!”
突然,几道抚掌声响起,赵匡胤拍手走了出来,瞧着面前的赵光义,带着皇帝威严的脸上,也蒙上了几分杀气。
“若我真的去了,弟弟你就是这般?”
瞧着面前的赵匡胤竟然好生生的从边上走过来,赵光义顿时就明白了,这不过是一场针对于自己的布局。
他面上的表情瞬间冷淡下来。
“呵,这皇位为何就要让你的儿子去坐,难道我就当不成一个好皇帝?”
“你想知道你成为皇帝后做得如何吗?”赵匡胤看着赵光义,想到萧然说的赵光义说的那些话。
“定然是比你的子孙要好的!”赵光义如今信心满满。
边上的萧然是实在忍不住了,噗呲一声笑了出来。
“你即位的第一年,就剃度僧尼17万余人,在位期间,更是大建佛寺。”
“在五台山、峨嵋山、天台山等地建造了为数不少的寺院。太平兴国五年,又敕令内侍张廷训主持重修五台山上的真容、华严、寿宁、兴国、竹林、金阁、法华、秘密、灵境、大贤等10所佛寺,并铸造金铜文殊像,安置于真容院。”
“同年,赵光义诏令峨嵋山白水寺高僧茂真重建集云、卧云、归云、黑水、白水诸寺,又铸造普贤菩萨铜像一尊,重达62吨,供奉于白水寺,也就是现在的万年寺。”
赵光义听着,还有些得意:“这可是好事!”
“这可算不上好事儿,和尚多了,对于这个国家没有什么好处。”萧然实在是不明白赵光义是怎么想的。
“既然佛教是主张人戒色的,甚至还非常极端的要人抛弃妻儿独自修行,所以才有了“出家”的说法,到魏晋南北朝之后,佛教开始在中土兴盛起来,当时肯定也惹的其他几个宗派非常不满,于是有很多人都找佛教的麻烦。”
“只不过佛教的一些愚民思想,利于统治者的政治巩固罢了。”
“你可还记得唐朝的事儿?佛教来源于西域,盛行于隋唐。隋文帝鼓励佛教,全国上下的人都可以随意的出家。”
“这便造成了民间关于佛教的书比六经还要多。”
“佛教大肆盛行的唐朝,在中宗的时候,王公贵族开始攀比谁的寺庙更华丽,肃宗的时候更过分,把道场建到了皇宫里,有叛乱了,就让和尚念经,平息之后,就奖励和尚。”
“宰相们也是推崇佛教,说话都离不开佛法,整的全国上下一片大乱。宪宗迎佛骨,整的长安城万人空巷。百姓争先恐后的去礼佛。”
“你身为皇帝,带头崇尚佛教到了如此程度,岂不是变成了第二个大唐?”
“若是真有战乱,念念经就能有用的话,这大宋也就不需要将士和兵戈了?!”
萧然这一连串的质问就像是机关枪一样,瞬间就叫赵光义说不出话来。
他想说自己并非哪些皇帝,可是萧然的气势压迫性实在是太强了。
“在唐朝的时候,到了唐武宗的时候,佛教已经发展的非常壮大。全国的寺庙有四千多所,近三十万的僧人。”
“寺庙的建设和扩大,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根据规定寺庙是不用纳税的,因此他们就投机取巧,包庇了大量的人口。很多贫苦百姓交不上赋税,就跑到寺庙里,成为寺户。他们耕种着土地,提供无偿的劳动。”
“寺庙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政府却连赋税都收不上来。还由于大肆建造铜制的佛像,导致市场上的铜钱也大大减少,唐后期,都用铁钱进行交易,钱比货物还要重。”
“你统治时期的大宋,也比这情况好不到哪里去了。”
“只不过是这一个决断,就已经给这个王朝的根基酿成了大祸患。”
赵光义听着还有些不服气:“你是什么人,在这里胡言乱语。你说未来发生了何事,难不成就是真的?”
“我来自于一千多年之后的未来。你作为已经作古的人,做过的事儿都一件件的写在史书上,我自然是知道。”
“甚至是包括你强幸小周后的事儿,在一千年之后都还流传着。”
听着这么丢人的事情,子孙后代全都知道,赵光义的脸也忍不住的红了一会儿。
“这也实在是太丢人了。”边上的宋皇后可没有忍住的嘀咕出声。
这句话,杀伤力极大!
“不过我到时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儿。说起来,还挺有趣。”
萧然想起来的,是赵光义的作秀行为。
“是何事?可是和赵光义有关?”赵匡胤还是头一次见萧然说起一件事情时,面上的表情如此复杂。
嘲讽,好笑,又像是觉得愚蠢。
“在宋太宗淳化二年,也就是公元991年的时候,大宋境内遭遇了罕见的早蝗灾害,并且接连多次祈雨禳灾都没有效果。”
“于是,宋太宗给宰相吕蒙正等人写了一份诏书,措辞之严厉、态度之坚决简直令我也觉得,实在是不好评价。”
“《宋史·太宗本纪》对这份诏书只记载了八个字:朕将自焚,以答天谴!”
别说是赵匡胤听着都觉得离谱了,就连赵光义都张大了嘴,不敢置信的问道:“我真会做这样的事儿?”
“可不是吗?就是你自己做的。毕竟你是天子,上天降下蝗灾,可不就是对你这个天子的不满?”
“那我可是死在了那时候?”想着,赵光义都有些怀疑,皇帝要是做成了这个份上,还不如好好地当自己的晋王。
“当时,你给吕蒙正等人说:老百姓有什么过错,让上天降下如此天谴!我认为这应该是我不会治理国家的缘故吧!”
“你还让他们文德殿前筑起一座高台,高台筑成之后就把你放在上面,如果三天之内还不下雨的话,就把你烧死。”
(本章完)